•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訪談設計及結果分析

第三節 綜合討論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4

第三節 綜合討論分析

為能探悉彰化縣活化休耕地政策施行能否展現多功能性成效,本節將分別 就該縣三個樣區農民、政策執行者對該政策執行能否展現三生功能的訪談紀錄 內容結果,進一步說明如次。

一、經濟生產(評估原則:提高糧食安全、創造就業機會、穏定農民所得)

1.提高糧食安全:

復耕之農地絕大部分都有投入生產,雖說以稻米為大宗,但在政策中有轉 作特色作物之補貼,促使農民能投入稻米以外的作物品項,如同受訪者 A2 認 為:「保持隨時可耕作的狀態,這不就是在為提供糧食而準備的,所以農地是 糧食生產的源頭,臺灣糧食的提供,都是依靠農地不是嗎!」,在現今農業科 技發達的時代,農地還是農業經營所必須,要生產糧食就有必要保存可耕作農 地,這良好的源頭。再者受訪者 B2 強調:「農地是我基本維生的工具,糧食是 我們的根、國家的本,不論種米、菜或雜糧,土地當然要耕作…」,受訪者 A2 農糧署副分署長表示:「…我覺得因為我們政策上在調整,那這一塊署裏認為 還是有成效的,因為計畫改變成僅能休耕一期之後,接到一些大佃農打進來說:

因為你們這樣子讓我本來完全是租不到土地的,現在他可以租到那些土地,因 為不耕作的農民覺得說,我願意把這個農地可以讓給你去耕作,反正本來就是 要租給你的。於是休耕面積有一些減少,那它跑去那裏呢?它可能就跑去租賃 市場(投入生產)了。」足見不論是執行者、農民對於復耕農地能提高糧食生 產之肯認,另不論士農工商身分為何,還是要仰賴各種農作物填飽肚子,本樣 區在提高糧食安全上,有明顯助益。

2.創造就業機會:本研究在訪談中發現因補貼效果明顯,使樣區內之產業鏈因 復耕而活絡,以家禽畜牧業為例,大型農機、飼料、大佃農(種牧草、青割玉 米)、農機修理等相關行業,皆因此活絡創造了就業機會;受訪者農糧署副分 署長 A2 表示:「99 年牧草大約只有 2、30 公頃的面積,截至 104 年 9 月面積已 超過 340 公頃,…」,大城鄉農會 A9 表示:「我們大城鄉不缺農地,缺的是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5

農人口和技術,因為是傳統農村所以有高比例農業的人口,加以收入不夠穏定 的關係,有時反不利於農地使用,但農地作適度的休耕,讓土地喘息也是不錯,

只要不變更為非農業使用,都是好的!我們鄉目前的小地主大佃農的榮景才能 繼續,尤其是牧草、小麥作物在本鄉急速增長,就業機會更因此增加。」以牧 草面積如此 10 倍量成長,就業機會增加機率提升,同理在最大宗的作物水稻 上,也是相同代耕(割)業、種苗業、代噴撒(農藥)業、農機具業等,就業 需求增加,供給也隨之增加。

3.穏定農民所得:求温飽對農民而言是第一要件,所以農業經濟生產是絕對必 要的,但農民對於提供國家糧食的責任,而需維持農地之地力、環境,以營造 農業生產優良基礎,投入生產糧食或蔬果。受訪者 B4 表示:「其實這行本來就 沒保障了,今年有時候賺,不一定明年老天會給你賺錢,我耕種大概四年多,

其實也是有小地主大佃農由農糧署補助的誘因才會回來,不然(光)這個付租 金,真的連生活上還是有問題」,可見農業經營收入的穩定性,對於高風險的 農民有多重要,如連基本生活都無法顧及,農民當然轉業。

而活化休耕地計畫伊始之目的,即是為了軍糈民糧國家安全,並強調休耕 不是廢耕,休耕或活化農地之補貼不是福利,而是應維持土地、水、空氣、生 物多樣性、景觀等自然環境的維護,同時生態系統服務的外溢效果,其他產業 並無法取代,例如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加以農地是無法透過其他方式被替代 的生產要素,顯見農民及計畫執行者對於農地價值的肯認。

因活化休耕農地計畫施行確實有部分農民回流,在創造這些就業機會情形 下,惟整體青農加入人數太少,農夫高齡化情形仍嚴重,改善不易。又有特定 大佃農群組占據擴大經營農地,受訪者大佃農 B2 表示:「其實活化了以後,這 些農地大部分都是說耕作的單一面積會擴增很多,譬如說:是我在做那小大,

我本來自有及承租面積合計 10 公頃,可是因政府政策一推動下去以後,搞不 好我一個人會增加三倍變成 30 公頃,但是還是這些人在做,就固定的人(族 群)在處理這些農地,沒有說有新的成員進來,只是那些原有在耕作的人面積 變大而已。」,使新加入青農生存更加不易。本樣區除家禽、畜牧業興盛自成 產業供應鍊外,確實在周遭創造相關行業之就業機會。農地活化後農民所得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

上補貼金額,其收入較未補助前更為穏定。

評估結果:提高糧食安全-良好,創造就業機會-好,穏定農民所得-良好;

各項原則分析結果均呈現良好、好。因此本究研推論活化休耕農地計畫實施 後,樣區內農業經營整體而言仍偏向經濟生產面,亦即以農業多功性特徵而 言偏向 CO,主因是農民相對弱勢及高齡化農夫,無法承受太大之農業經營生 產風險,選擇保守(或改變最小)作物栽種。

二、社會生活(評估原則:農產品食用安全、農村地景及農村文化)

農民及執行者均認可,生態和農村地景是有正向助益的,不像休、廢耕有 大量的害蟲破壞原有生態平衡。維護生產及生態環境很好的媒介,雖說休耕有 助於恢復地力,惟毗鄰的農地很難經營;農村地景更因為農地活化後得以展現,

而拜多功能性之聯合生產之特性,併同濕地這類的農村地景提供了公共財,這 樣的助益值得肯定。

1. 農產品食用安全:社會生活面向關於農產品食用安全受訪者 B5 表示:「在 我們彰化大多數慣行農業考量到成本,其實不會過量的使用肥料及農葯,不僅 合理、節省成本,也對於環境生態加以維護,增添不少的助益,更何況此助益 在下個期作我們還是有享受的可能。當然也有少數的人在從事無毒或有機生產,

但我可以確認的是,我周遭的朋友沒有人在做」,且在本研究訪談中已實證農 民採用慣行農法比例高過九成,雖鄉公所、農會已加強宣導(安全合理用藥), 但執行、落實與否,非屬生產強制事項農民可自由選擇,雖仍會考量成本但和 無毒農法相較,提供安全健康的食物之食用安全仍有疑慮,此一情形對於農產 品食用安全之評估原則難相符。

2. 農村地景及農村文化:受訪者 B7 強調:「真正的農民其實他們很不喜歡休 耕地,因為休耕後要再整理回復可耕作狀態要很費氣力,也會影響他們自己本 身耕作的地力…即使我已 66 歲只要身體還可以,會一直作下去。」可見高齡 農夫對於農村地景及文化仍有深度情感,農村地景因復耕活化後(因聯合生產 特徵)改善,但種植水稻和休耕種植綠肥作物對於 NCO 的差異,在於休耕綠 肥作物為日後犂入田地的肥料,農人通常不會再花費額外心力、成本去照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7

其呈現之地景通常是荒烟漫草,直到鄉公所要現地勘查時才會稍作整理,以符 合領取補貼之 50%存活率標準。受訪者 A8 福興鄉農會承辦人表示:「我只能肯 定的是有的爬亨(荒廢)的,才已經綠意盎然了。不過很多都市人來鄉下遊玩,

是因為鄉下綠地、空氣、地景都是他們都市所沒有的,那這就農地、農村所存 在的價值,農業只是附在農地上面,所以價值是依附在農地上面的,我所謂多 功能(農業)的,但這是建立在比較正常的農業經營循環,長期休耕的是不好 的"綠意盎然"。」,故其 NCO 產出當然不比正常復耕的水稻或契(轉)作物。

在訪談中也實證了農村以外地區因各級產業就業機會較多,導致農村人口 外流嚴重,農民高齡化、土地細碎分割,留在農村青壯人口少,能有彼此互動 時間及機會較少,致使農村文化保存、維繫不易,文化傳承改善情形不佳。

評估結果:農產品食用安全-不良、農村地景及農村文化-不良。

本研究推論以農產品食用安全、農村地景及農村文化評估原則檢視訪談 結果,在樣區內均屬「不良」,主因應為農村人口過少,在農產品生產方式 上,因有超過九成比例採用慣行農法,加以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為農民選擇 自由)無法強制,因此生產之農產品其食用安全仍有疑慮,為次要因素。在 農村地景、文化保存上,雖因復耕部分地景能有所維持,但農村人口外流,

袛剩老人、小孩人際互動上相對更少,實際青壯年從農人口,農業經營繁忙 無閒集會,不易凝聚共識,文化傳承、保存均不甚明顯,評估結果「不良」。

NCO 是農業多功性特徵,聯合生產為主要特徵,卻都得到「不良」,可見在 本樣區內多功能性之缺乏。

三、環境生態(評估原則:增進土壤地力、保護水資源、維護生物多樣性、預 防洪氾、提高資源利用的永續性)

1.增進土壤地力、保護水資源:受訪者 B2 表示:「單單看環境生態,就所謂調 整耕種制度來這是件好事,沒有問題啦!因為像是荒廢掉的田就草長的太高,

草高沒關係而是草高會引來奇奇怪怪的老鼠或外來寄生樹種、草種那才是問題。

對於農田來說第一是生態造成影響…,影響耕作及環境不打緊,生態也會嚴重 失衡。」環境生態面向因多數農民仍採慣行農法,造成土壤酸化欠缺有機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8

略有增進土壤地力(肥沃度);樣區福興鄉等三鄉沿海地區水源缺乏,致使部

略有增進土壤地力(肥沃度);樣區福興鄉等三鄉沿海地區水源缺乏,致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