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四節 綜合討論

曾獲獎 117 4.14 0.610

4.365***

未獲獎 201 3.84 0.601 政策主題推動 曾獲獎 117 3.75 0.649

5.393***

未獲獎 201 3.34 0.658 環 保 設 施 與 空 間 營

曾獲獎 117 4.15 0.538

3.582***

未獲獎 201 3.92 0.590 困境 曾獲獎 117 3.12 0.810

-2.926**

未獲獎 201 3.37 0.678 整 體 曾獲獎 117 3.83 0.431

4.834***

未獲獎 201 3.59 0.427

a. 個數為 318。

b. ** p<0.01 *** p<0.001。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第四節 綜合討論

壹、調查樣本統計分析與研究

本次發放問卷 324 份,回收 319 份,有效問卷 318 份,無論回收率或有效問 卷比例均非常高,推測因隨機抽測各學校之委託者多數為研究者業務往來密切之 夥伴,因此發放、填答及回收狀況、回收速度均佳。

樣本經層級分別依比例發放至不同規模學校(小型學校:24 班以下、中型學

113

校:25 班至 48 班、大型學校:49 班以上),唯在「學校類型」(一般、偏遠)及 九大分區(七星分區、三重分區、三鶯分區、文山分區、淡水分區、板橋分區、

新莊分區、瑞芳分區、雙和分區)未有規劃,幸隨機抽測分布尚能符合各類各區 兼有之狀況及維持相當比例,故取樣尚能包含各分區無極端之偏頗。調查樣本

「任職處室」為隨機發放,視各校協助發放者發送之實際狀況,未劃分處室填答 比例與數量,由於調查對象為行政教師,總務處為唯一處室僅 1 位具教師身分之 處室,是否未來建議相關研究時可研議依比例發放,提供後續研究參酌。

貳、行政人員推動環境教育現況之整體情形

茲就各構面之平均數彙整為表 4-4-1 後分述如下:

表 4-4-1

行政人員推動環境教育現況各構面平均數及符合程度一覽 構

計畫、組織 與管理

教師專業、

教學與課程 政策主題推動 環保設施

與空間營造 困境 平

均 數

3.58 3.95 3.49 4.00 3.27 符

合 程 度

54.2% 70.8% 54.3% 71.7% 40.8%

一、計畫、組織與管理

在「計畫、組織與管理」層面各向度平均數均有 3.5 以上顯示行政教師對於 推動環境教育在計畫組織管理實施之符合程度達中上。此結果與高秀蘭(2012)

調查臺北市國民中學行政人員對學校推動環境教育看法之研究之結果相近,唯高 秀蘭之研究對象為環境教育業務單位學務處主任及業務承辦人衛生組長,本研究 對象包含各處室之行政教師,顯現各處室對於環境教育在計畫、組織及管理均有 認知,並不限於承辦之處室。早在民國 99 年至 101 年行政院環保署及教育部訂

114

定「加強學校環境教育三年實施計畫」中即開始輔導各級學校發揮環境保護小組 功能及其運作。新北市「各級學校校園環境教育執行成果-國高中組績效評比實 施計畫」中規定各校須訂定「校園環境教育行動計畫」列入評比,計畫中含環境 教育推動小組之組織及分工,故各校應能落實學校環境教育計畫之訂定與執行,

並可透過小組組織分工推動環境教育。高秀蘭指出學校之「環境教育推動小組」

雖有依規定成立,但未能確實運作。而簡聰義(2015)指出,各校擬定之環境教 育計畫及相關活動辦法,已逐漸統合每年度必須辦理之重大議題、活動、推廣教 育等,為因應逐年增加之行政作業,學校多已發展出處室、行政、教師、學年、

領域之間的分工合作方式,否則難以完成日益繁重的工作,因此,組織成員的落 實分工對學校而言為一基本運作模式。由上述說明可知,環境教育非僅止於承辦 單位單一處室需執行推動之事務,而是應訂定年度計畫並召集相關人員進行小組 分工方得以落實推動。在環境教育法成立後環境教育成為顯學、為法定執行事項 後,各組織計畫管理經多年之推行應該逐年進步。

在「計畫、組織與管理」符合程度較低者有三,依序分別是「學校依計畫進 行環境教育推動之管考及檢討」(48.8%)、「學校能建構環境教育資源網絡平台」

(48.1%)及「學校設有獎勵制度或表揚機制」(46.6%),究其施行之現場實際情 況,多數學校業務繁忙行政教師兼顧行政工作及教學已極為辛苦,主任及組長亦 不僅只有少數幾項業務,往往疲於奔命,可能導致環境教育推動之檢核工作不易 貫徹。學校建構環境教育資源網絡平台部分,若業務承辦之行政教師無資訊專 長,亦須網管人員(通常是資訊組)協助建構,此後也須定期、不定期更新資訊 係額外增加的工作量,唯新北市「各級學校校園環境教育執行成果-國高中組績 效評比實施計畫」中因應環境教育法規定學校每年應將環境教育成果呈現於網頁 上,要求各校針對各年度永續校園環境教育執行成果彙整相關內容於各校首頁並 填報以利進行評選之規定,可將其視為資源網絡平台搭建之原形,再將成果網頁 架構整合環境教育資源連結、活動資訊、新知快訊、最新消息、法規……等由各 校依需求及特色客製平台,以提供親師生更便利取得相關資訊及交流。

115

有關「學校設有獎勵制度或表揚機制」,謝雅芬(2012)指出激勵策略包含 提高教學成就感、增進成長機會、賞識認同感、合理待遇及福利及健全學校行政 等內涵。在現行體制限制下,對於部分行政教師而言,「獎勵機制」之實際可能 高於「表揚機制」之誘因,唯各校資源分配各異,不見得都能提供充裕之實質獎 勵,譬如有學校採取家長會提供小額獎金獎勵提報綠色夥伴學校刊登葉片者之案 例仍為少數,更遑論以實質獎勵校內環境教育推動人員。另查「新北市所屬各級 學校辦理教師敘獎處理原則」規定:「環辦理境教育經考核為特優者,主辦人員 一人記功一次,餘有功人員五人各嘉獎二次。經考核為優等者,主辦人員一人嘉 獎二次,餘有功 人員五人各嘉獎一次。經考核為甲等者,主辦人員一人嘉獎二 次,餘有功人員三人各嘉獎一次。」以及「新北市各級學校校園環境教育執行成 果-國高中組績效評比實施計畫」中獎勵內容「特優:禮券貳萬伍仟元,獎狀一 紙;優選:禮券貳萬元,獎狀一紙;佳作:禮券壹萬元,獎狀一紙;入選:禮券 伍仟元,獎狀一紙,主辦人員 1 人嘉獎 1 次,餘有功人員 3 人各嘉獎 1 次。」上 述之獎勵均為外部獎勵機制,透過年度評選每年一次且僅有少數學校能獲選,依 計畫獎勵名額國民中學部分特優、優選、佳作及入選共 8 名,無法廣及學校依權 責自行辦理內部獎勵較為可惜。

二、教師專業、教學與課程

在「教師專業、教學與課程」部分,由新北市各級學校校園環境教育執行成 果-國高中組績效評比實施計畫中「與課程整合的績效」部分評分佔 30%,是比例 最高項目之一,顯示課程在環境教育推動中非常重要,也是落實學生學習的最佳 方式。九年一貫課程中將環境教育融入七大領域及十大基本能力,然課程有賴教 師之講授及教授,故教師專業能力之培訓亦相當重要。本研究調查統計,教師專 業、教學與課程層面之符合程度平均數高達 3.95,顯示中上程度接近高等級,表 示行政教師認知學校環境教育之推動在此層面符合程度中上以上,尤其「落實全 校教職員工生每學期至少 4 小時環境教育」(89.6%)及「能辦理教師環境教育之 教學增能研習」(82.7%),係因環境教育法施行後規定:「機關、公營事業機構、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應於每年一

116

月三十一日以前訂定環境教育計畫,推展環境教育,所有員工、教師、學生均應 於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參加四小時以上環境教育,並於翌年一月三十一日以 前,以網路申報方式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報當年度環境教育執行成果。前項環境教 育,得以環境保護相關之課程、演講、討論、網路學習、體驗、實驗( 習)、戶 外學習、參訪、影片觀賞、實作及其他活動為之。」每校均需落實每教職員工生 4 小時課程、研習等環境教育,未能屆期未辦理者,因涉及處罰(新臺幣五千元 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及代表權之人或負責環境保護權責人員接受一小時以上 八小時以下環境講習),故學校均依法辦理足時之環境教育,唯莊錦森(2014)

指出,辦理 4 小時環境教育時易遭遇「教職員工參與意願不高」、「活動規劃難推 陳出新」等狀況使得 4 小時環境教育流於形式,故雖各校應幾乎達成,但辦理之 品質不可忽視。

在「教師專業、教學與課程」符合程度最低者為「能成立環境教育相關之教 師社群」(41.6%)低於百分之五十,教育局雖鼓勵教師成立專業社群,唯國民中 學教師不若國小教師有星期三下午共同時間方便安排研修、共備或社群,此為其 一。以「新北市 105 學年度市立高中職及國中小教師『學習社群』審查結果」

為例,國小申請案件為 278 件,國中申請 92 件,國小申請成立教師社群比例為 國中之三倍有餘;國中申請 92 件核准通過 76 件中,環境教育相關議題之社群為 5 件,分別為重慶國中生物教學社群、新埔國中「綠」校園聯盟、永和國中歡效 生物學堂研究社群、柑園國中走讀柑園、佳林國中 Green treasure 綠建築學習 社群,未獲通過之申請案僅板橋國中野外樂活家 1 案為環境教育相關議題社群,

依「新北市 105 學年度市立高中職及國中小教師『學習社群』申辦暨審查計畫」

規定申請社群包含 4 類分別是:領域教學研究小組、議題教學研究小組、班級經 營與學生輔導研究小組及其他,多數社群仍以領域課程相關之主題為眾,顯示環 境教育等議題類型之教師社群仍非主流。

三、政策主題推動

在「政策主題推動」層面,各方案推動之平均數平均約達 3.5,唯「推動山

117

林田野教育」、「推動諾亞方舟(原生種復育)」、「推動濕地教育」、「推動海洋教

林田野教育」、「推動諾亞方舟(原生種復育)」、「推動濕地教育」、「推動海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