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七節 綜合討論

一、高中(職)網球教練的任務

體育大辭典(2000)指出教練要對運動員的思想、身體、技術、戰術、心理、

道德及意志等方面全面負責,許淑慧(1998)認為教練對訓練的目的與任務目標,

都是以能讓選手有完美人格發展為首要的任務,並將運動成績列為重要任務。本 研究藉由訪談內容可以發現,多數受訪教練認為高中(職)網球教練的任務如下:

(一)為學校爭取佳績,尤以能在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獲得不錯的名次為首要。

(二)為國家爭光。

(三)推廣網球運動,增加網球運動人口。

(四)要有完整的訓練課程及計畫。

(五)提升選手的技術水準。

(六)輔助選手取得保送資格及輔助選手升學。

(七)讓選手清楚了解未來發展與出路。

(八)修正選手的心態問題。

(九)維持球隊的紀律、注重球員的品行及禮節。

(十)須隨時充實自己,帶給選手最新的資訊。

以上之研究結果與以下學者之看法相似:劉智全(1999)認為獲勝為教練首 要任務;葉琇玲(2001)認為教練視球員的品格修養與球隊的勝利為首要任務;

鮑威任(2001)認為大部份教練會藉著為校爭光為目標及任務;賴永倉(2002)

認為教練視球員的品格修養與球隊的勝利為首要任務;莊東樹(2004)教練對選 手之成績與道德修養都很重視。

二、高中(職)網球教練的領導行為

(一)本研究藉由訪談內容可以發現,多數受訪教練的領導行為如下:

1.採取嚴格、講求紀律的領導方式。

2.隨著帶隊時間的增長而慢慢改變自己的領導方式。

3.採取引導、啟發的方式。

4.採取開放的方式。

以上之研究結果與以下學者之看法相似:葉琇玲(2001)認為多數教練自覺 屬於權威型的領導者;許淑慧(1998)認為多數的教練自覺是屬於嚴格的教練;

日本教授松田岩男(1966)認為從教練指導選手的言行當中,可以發現各種不同 類型的教練,.而斯巴達訓練型的教練就是其中一種,其特色就是教練須有高度的 熱情,洋溢著活力,以身作則的榜樣嚴格地領導選手,並且實施一板一眼、較激 烈訓練;翁志成(1994)認為權威式領導與專制式或獨裁式的領導方式是不同的,

運動教練是一個專業的行業,建立運動教練的權威是運動團隊發展中的重要一 環。一般而言,較高層(等)級的運動團隊教練,例如:職業球隊、國家級代表 隊、甲組球隊、體育院校系代表隊等均屬於此類型;蔡昆霖,吳萬福(1999)則 認為命令式的教練,教練與選手之間有一種權威與服從、首長與部屬的關係,教 練具有所有的決定權,選手不論在訓練或比賽,必須完全聽從教練的指示或命令 去行動。

此外,翁志成(1994)認為成員加入團隊,乃是以個人的興趣及個人的目的 為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民主式的領導,較能滿足個人的需求,賴永倉(2002)認 為多數教練自覺屬於民主型的領導者;莊東樹(2004)也認為多數教練與選手認 定為民主式領導勝於權威式領導。

(二)本研究藉由訪談內容可以發現,多數教練認為其選手所適合之領導方式如 下:

1.權威、軍事化的方式。

2.因選手而異。

3.恩威並濟。

4.混合式。

5.溝通的方式。

以上之研究結果與以下學者之看法相似:葉琇玲(2001)認為多數教練巧妙 地運用混合方式領導球隊向目標邁進;賴永倉(2002)認為多數教練交互運用混 合方式領導球隊達成整體目標;許文玲(2004)認為混合式的領導行為模式是最 被射箭教練所採用的。

三、高中(職)網球教練的訓練方法

(一)訓練計畫方面

林正常(2002)指出教練需訂定合理與有效率的訓練計畫,翁志成(1997)

指出教練需制定訓練、比賽計畫,涂國誠(2004)指出教練需擔任策(規)劃 者的角色,為運動員的訓練做出規劃和安排,甚至規劃運動員的運動生涯,

Seefeldt(1987)認為教練需擔任規劃(計劃)者(planner)的角色。本研究藉 由訪談內容可以發現,多數受訪教練在擬定訓練計畫及目標的考量如下:

1.考量選手的基本動作、優缺點、程度及個性。

2.考量選手的課業。

3.考量場地、環境及對手。

4.以年度較為重要的比賽賽事考量。

以上之研究結果與以下學者之看法相似:有吉正博(1991 認為教練要依選手 的能力、身心狀況、訓練的環境、時間等因素而擬出周詳的近程、中程及遠程的 目標;許淑慧(1998)認為教練需設定目標,擬定訓練計畫,執行選手的訓練;

樊正治(1981)指出教練須根據實際情況擬定訓練計畫、教材大綱、教學進度及 方案;莊東樹(2004)認為教練須事先擬定訓練計畫與目標。

(二)運動科學方面

莊東樹(2004)認為教練運用運動科學,可提升體能和技術水準,許文玲

(2004)認為國內射箭教練在運動科學能力的進修及結合,都需要再提升及學 習,在葉琇玲(2001)及賴永倉(2002)的研究中指出,多數教練認同運用運 動科學的方法參與訓練,可提升球員的體能和技術水準,翁志成(1997)也認 為教練必須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訓練,涂國誠(2004)教練必須以運動科學 方法來訓練運動員,執行必要的個案研究及進行科學方法的分析與評量。

雖然受訪教練一致肯定運動科學的重要性,也認為訓練或比賽一定要結合 運科,但多數教練卻似乎對運動科學覺得陌生,總覺得運科在國外比較普遍,

甚至認為高中球隊能使用到運動科學的知識可能不多。因此,訓練時會輔以運 科方面的知識及數據者不多。雖然如此,有的教練甚至會去體育學院及師範大 學請教教授,請專家學者提供建議;有的教練會就其所獲得的資訊,或是以前 曾使用過的方式、方法,運用在選手身上。可見運科系統並沒有落實於球隊之 中。競技運動如果要突破,不單單只是教練的努力,運科人員的專業協助也是 非常重要的,如果運動科學研究單位的研究結果與數據能做為訓練上的依據,

相信對於我們網球競技運動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訓練方法方面

涂國誠(2004)指出,教練須扮演啟發者的角色,必須激發選手積極及熱 情,提高自覺及自律能力,鼓勵並督促其自我超越及自我實現。本研究藉由訪 談內容可以發現,多數受訪教練在訓練上,所使用的方法均不同,歸納如下:

1.將長期的目標細分成許多短期的目標。

2.互相討論、溝通的方式。

3.模仿、比較的方式。

4.與球員一起下場練球的方式。

5.利用球隊核心人士的方式。

以上之研究結果與黃崇儒(2005)之看法相似,黃崇儒(2005)指出,教練 須嘗試引導運動員自我反省的能力,自我反省是要強化運動員心理素質必經的過 程。雖然有的教練認為要使選手自動自發是非常難的,但多數教練仍用盡心思去

尋找對選手最有幫助的訓練方式。此外,多數受訪教練在訓練上均要求選手全心 投入、專注、集中精神、認真、積極及有毅力的,畢竟網球是一種需要高度專注 能力且須全心投入之運動,甚至灌輸選手在球場上比賽就 像是在戰場上打仗的觀 念,一上場就是要把對手打倒。

四、高中(職)網球教練的管理方法

本研究藉由訪談內容可以發現,多數受訪教練會在選手與教練之間畫一條份 際,一般而言在球場上都較為嚴肅,但是下了球場會以輕鬆的態度面對選手,

教練若與選手是朋友的關係,會比較好溝通。劉智全(1999)的認為大部份的 教練與選手之互動關係是趨向於場上、場下公私分明,因時、因地而制宜的相 處互動關係。

本研究藉由訪談內容,將教練與球員的溝通方式,歸納如下:

1.一對一的方式。

2.面談的方式。

3.聊天的方式。

4.以身作則。

5.褒多於貶的方式。

6.與選手建立像朋友、家人的關係。

7.透過訓練日誌的方式。

以上之研究結果與以下學者之看法相似:涂國誠(2004)指出教練必須樂於 傾聽,並與選手溝通、交流及協調、互相尊重及互信;許淑慧(1998)指出教練 本身須以身作則,不論在行為舉止、談話都能做為選手的模範,且須具有尊重「人」

的態度,並有信任他人的氣度,接受他人建言的雅量;葉琇玲(2001)認為多數 教練須以身作則,並明白身教、言教對選手具有潛移默化作用;莊東樹(2004)

認為教練與選手彼此間要有良好的親和力、共識、溝通,可增進彼此間的互動和 增進選手與教練間的瞭解與信賴。

五、高中(職)網球教練的帶隊歷程相關問題

(一)教練在帶隊歷程面臨之重大阻礙或問題,本研究藉由訪談內容歸納如下:

1.選手本身聰明度不足。

2.家長之因素。

3.角色上之尷尬。

4.訓練無法照自己的方式。

5.外來因素干擾。

6.比賽報名之方式。

7.場地、設備及經費之問題。

雖然面臨以上問題,但是多數教練均會設法解決,有些教練會自行解決,而 有些教練則會結合其他資源來解決。許淑慧(1998)指出教練本身需具有良好的 人際關係,能善於運用社會的資源,改善團隊的訓練環境,並有能力及意願與家 長、教師及其他行政人員做溝通,使整個運動團隊能在一個完善的環境下訓練、

比賽。

(二)涂國誠(2004)指出教練須扮演選才星探的角色,類似影劇圈星探的角色,

以發掘具可塑性、有潛力的未來體育明星,許淑慧(1998))指出教練須發掘優秀 選手,激發學習動機,凝聚團體的向心力,強調合作精神。教練在帶隊歷程面臨 選手來源的問題,本研究藉由訪談內容歸納如下:

1.面臨斷層的現象。

2.地域及交通的關係。

3.選手來源是「個體戶」。 4.選手來源有系統。

以上之研究結果與許淑慧(1998)在其研究中指出柔道訓練所面臨的問題,

以上之研究結果與許淑慧(1998)在其研究中指出柔道訓練所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