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教練之相關文獻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運動教練之相關文獻

體育大辭典

(2000)

教練是指在運動訓練中直接負責培養和訓練運動員的人員。教 練員須具有專項運動的理念知識和較高的技術水平,掌握先進 的教學和訓練方法,以發展該項運動、培養優秀人才為志向,

並對運動員的思想、身體、技術、戰術、心理和道德及意志等 方面全面負責。

Terry(1991) 現代的運動教練要有責任陪伴選手度過困難的旅程,進而使選 手朝向精熟的技能表現和潛力的發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歸納中、外學者的見解:蔡敏忠(1981)及樊正治(1981)兩位學者開宗明 義指出教練的定義,其餘學者的看法較為廣泛。本研究者將教練歸納成狹義的教 練與廣義的教練:狹義的教練是純粹指導、訓練選手運動技術或是傳承比賽經驗 的人;廣義的教練更需具有正確的領導及管理的觀念,並具備廣泛的知識,以迎 合競技運動之需要。

二、運動教練應具備的條件

教練對於運動團隊而言是很重要的,好的運動教練會提升運動團隊的表現,

因此運動教練的培養是很重要的。而教練應具備哪些條件呢?幾位專家學者的看 法如下:

(一)樊正治(1981)在「如何成為一位優秀的運動教練」一文中提到教練的 條件如下:

1.將複雜的運動技術、動作,化繁為簡,分解成簡單易行的基本動作。

2.將基本動作用化繁為簡的方式,組成各種不同的練習方法,再用執簡馭繁的 方式,組合成便於教學及訓練的應用技術。

3.將應用技術,用執簡馭繁的方式,組合成便於理解應用的戰略以及戰術的法 則與隊形。

4.能講解戰術、法則與隊形的要領及簡要規則的執法、裁判工作。

5.能根據實際情況擬定訓練計畫、教材大綱、教學進度及方案。

6.能臨場指導,並做重要的賽前指示,賽後講解、矯正及補救等措施。

7.能分析敵我運動員、蒐集敵情及做賽前的預習與訓練。

8.能精通教學法、訓練法、裁判法、行政制度及組織的理論與實務。

9.能理解在訓練或比賽時,運動員生理及心理的理論及現象,並力求理論與實 務的相互配合。

10 能理解運動比賽的制度及賽程編排的原則與方法。

11.精通運動技術、戰術的發展歷史,並擬訂戰略。

12.要有甄選運動員的方式及方法,並預測其潛力。

13.對運動傷害事件能有事先預防及事後緊急處理的觀念,並熟悉運動防護 的理論。

(二)許淑慧(1998)認為教練應具備的條件及智慧,可分為以下幾個方向:

1.具有運動專業的素養,包括:專項運動的動作與技術、訓練法、戰術應用、

裁判法、運動生理、運動心理、選手面臨比賽的心理調適及傷害的預防與急 救的知識。

2.具有選材的能力,包括:了解選手的潛力,並能激發選手的優點,同時要說 服選手或家長,讓他們對從事該項運動有信心。

3.具有心理輔導的能力,要能引起選手的學習動機,並在訓練的過程中,能適 時的給予鼓勵或指導,尤其是在面臨重要比賽時的心理調整更加重要,以提 升比賽的競技能力。

4.具有堅定的意念,對所設定的目標積極努力,並能隨時抱著學習的態度,經 常思考,並且常有創新的訓練方法。

5.具有領導、管理團隊的能力,並有愛心、包容心,對選手細心關懷,經常注 意其情況,且能包容選手的過錯,並加以指正,以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向心 力。

6.本身具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善於運用社會的資源,改善團隊的訓練環境,

並有能力及意願與家長、教師及其他行政人員溝通,使整個運動團隊在一 個完善的環境下訓練、比賽。

7.教練本身能以身作則,不論在行為舉止、談話都要做為選手的模範,且具有 尊重「人」的態度,並有信任他人的氣度,接受他人建言的雅量。

(三)程紹同(1996)認為成功教練必須具備管理的能力,而必備的管理能力 如下:1.規劃能力;2.領導能力;3.控制能力;4.決策能力;5.行銷/募款 能力。

(四)陳景星(1996)在「教練領導的智慧與哲學」一文中提到,領導的人才 須仰賴後天的教育、學習與磨練,才能在變幻莫測、競爭激烈的時代裡 成為傑出的領導者。而處於多元化的現今社會中,教練如果只專注於比 賽勝負的追求,只算是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多方面的均衡發展才算是 成功的教練。因此,邁進二十一世紀我們所需要的教練人才應是:1.有創 造思考的人;2.有統整、綜合的人;3.有宏觀認知的人;4.有創新、革新 的人;5.有誠心、愛心的人。

(五)涂國誠(2004)認為運動教練除了有效領導的理論和知識需掌握之外,

需具備一些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與素養:

1.專業態度,努力進修

(1)具有紥實穩固的基礎理論知識。

(2)應有清晰且深入的專業理論知識。

(3)擁有豐富廣泛的經驗。

(4)重視語言的學習與運用。

2.全力提升道德修為 3.實施工作的原則和方法

(1)熱愛工作、滿腔熱血。

(2)嚴守時間、傾心投入。

(3)溝通尊重、樂於傾聽 。

(4)深入了解、個別對待。

(5)交流協調、溝通互信。

(6)積極鼓勵、激發鬥志。

(7)原則處事、一視同仁。

(8)樂觀寬容、幽默詼諧。

(9)舉止有禮、衣著得體。

(10)真誠關心、解決問題。

(六)黃崇儒(2005)認為教練需具備以下之條件:

1.要有與他人合作,促進運動員表現的雅量。有些教練視選手為自己的資產,

或是深怕他人介入影響正在進行的訓練。其實現今訓練工作的進行都是需要 團隊合作,教練擔任指揮官角色,其他運科與行政人員則是擔任參謀,教練 必須嘗試尋求各種資源來協助運動訓練。

2.教練要能適當管理自己的情緒。教練與運動員一樣身處於有壓力的競技運動 情境中,因此身為團隊領導者,情緒的管理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情緒不穩定,

除了影響運動員訓練、比賽表現外,也會使得團隊氣氛變得緊張,對團隊的 凝聚力或表現有潛在的殺傷力。因此教練平常必須培養壓力管理與溝通的能 力,除了參與訓練之外,也要有適當的休閒活動,並且可閱讀一些勵志或壓 力管理的書籍,讓自己在壓力的情境下,維持情緒的穩定。

3.要常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與扮演的角色相符。教練要常去反省一個問題:教 練的角色為何?就是幫助運動選手成長。這是一個簡單但值得深思的問題。

教練要常去思考最佳的行為模式為何,讓運動員對教練有信任感,讓他們覺 得與教練共事相處能增強信心,會想努力練習。這是擔任教練者應具備的條 件。

4.嘗試引導運動員自我反省的能力。自我反省是要強化運動員心理素質必經的 過程。教練應該要發展一些策略來引導運動員自我反省。教練平常就應該要

引導運動員去思考一些問題,例如:在比賽中學到什麼?自己的缺點到底在 哪裡?要如何強化它?...。運動員若能常常思考這些問題,參與訓練的 動機自然會增強,整個訓練和比賽的品質才會提升。

多數學者均詳細的指出教練應具備之條件,樊正治(1981)的看法較偏向在 運動競技場合上教練所要具備之條件;涂國誠(2004)則是偏向於教練一些不可 或缺的基本條件與素養;比較特別的是程紹同(1996)指出教練要有行銷/募款能 力,可見教練對團隊的成長和表現有極大的影響作用。因此,本研究認為在現代 競技運動的場合上,教練必須具備之條件是多重的,教練必須融合科學與藝術,

並全面發展選手的心智和潛能,且須兼顧技術傳授與行政管理、溝通的能力,同 時,教練必須不斷進修,自我充實,並尊重選手,了解選手的需要,擬定符合個 別化的訓練指標,並讓選手參與訓練過程和比賽目標的訂定。

三、教練扮演的角色

在教育理論裡,學者提到「角色扮演」的理論;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都有 多重的角色需扮演;在現實的運動領域裡,教練的角色也是多重的。由於時代的 變遷,教練的角色從狹義的運動教練演變成廣義的運動教練,教練的任務與職責 也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在運動組織中,教練的角色是一位領導者是不容置疑的。對於一個隊伍的表 現好壞,教練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王耀聰,1997)。

運動員的競賽成績表現除了是平時辛苦訓練的成果驗收之外,教練平時與臨 場的指導最具關鍵性的影響力。一名經驗豐富的專業運動教練對於培養優秀傑出 的運動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運動教練之角色扮演如下:

(一)Seefeldt(1987)認為為求高品質的訓練成效,教練須扮演以下的角色:

1.規劃(計劃)者(planner)

2.教師(teacher)

3.勝利的追求者(winner)

4.運動傷害急救及醫護諮詢者(first aid & medical consultant)

5.鼓舞士氣者(motivator)

6.體能的訓練者(physical fitness developer)

7.紀律維持者(disciplinarian)

8.父母(parent)的角色 9.朋友(friend)的角色

(二)程紹同(1996)認為教練所面對的訓練環境、交涉的對象以及本身職務 性質是多變的,為有效發揮教練功能並善盡職責,教練必須認清自身的 特性及扮演的角色,如此才可以應付各方的需求,而成為一個成功的教 練。

(三)涂國誠(2004)認為運動教練扮演以下的角色:

1.選才、星探的角色:類似影劇圈星探的角色,以發掘具可塑性、有潛力的未 來體育明星。

2.訓練指導員:在訓練時給予明確的指示,以改進運動員的運動 技術、體能 素質及對運動的態度。

3.父母(家長):照顧和處理運動員的訓練和日常生活的問題。

4.策(規)劃者:為運動員的訓練做出規劃和安排,甚至規劃運動員的運動生 涯。

5.支持者:給運動員在訓練上和比賽上最大的支持。

6.導(教)師:教導運動員在場內及場外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並給予適當的

6.導(教)師:教導運動員在場內及場外的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並給予適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