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跟追騷擾可能造成之損害

第二章 網路跟追騷擾行為 25

第四節 網路跟追騷擾可能造成之損害

由於網路跟追騷擾行為人與被害人沒有物理上接觸,常被認為嚴重程度不如 傳統跟追騷擾,因為沒有「實質」傷害,網路跟追騷擾常被認為只是「說說」, 惟這些言論並非如此無害,網路跟追騷擾可能引發之損害種類繁多,嚴重程度亦 可能不亞於傳統跟追騷擾,以下介紹常見之損害。

90 同前註,頁 62-63。

91 同前註,頁 152-153。

92 Anita Bernstein, Abuse and Harassment Diminish Free Speech, 35 PACE L.REV.1, 17 (2014).

93 CITRON, supra note 61, at 88-89.

第一項 嚴重精神損害

如本文第一章所述,網路騷擾及網路跟追為利用網路等數位技術,針對特定 目標反覆為某種行為,意圖使被害人產生不安等負面情緒之行為,因此,網路跟 追騷擾行為最直接的影響即對被害人產生精神損害。網路跟追騷擾行為人透過網 路對被害人為不受歡迎的接觸,藉以對被害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試圖改變被 害人的行為或想法,例如使被害人不再針對特定議題發言,或是希望被害人回應 行為人等,可說是一種干擾行為。對被害人而言,行為人就像如影隨形一般,隨 時可能透過網路與其聯繫,被害人往往會因此產生心靈上的恐懼94。研究顯示,

僅有 22%被害者在遭到網路跟追騷擾後心情完全不受影響,大部分被害人均會 有受到程度不等之心情干擾,約有14%被害人因此受到極度嚴重心情干擾95。本 文第一章第一節介紹 PTT 使用者 abmnatsu 案例96,被害人表示「唉,我是不知 道沒有提及威脅恐嚇的連續信件算不算騷擾,但我真的很不舒服了。因為這件事,

從四月到現在,我只要一開信箱、FB、PTT,看到他的信或想到這件事,就心悸 胃痛,吃不下也睡不好,不知道吐了幾餐,氣到失眠幾次。(連看到他照片都能 吐...順便減了 2 公斤,可喜可賀…?)」足見網路跟追騷擾已對被害人造成強烈心 理壓力。

精神醫學及心理學研究已注意到網路跟追騷擾可能導致精神創傷(trauma), 使被害人感到害怕、絕望或恐懼,最終甚至可能產生功能性損傷97。2015 年英國 學者針對353 位網路跟追被害人所進行之研究指出,多數被害人有焦慮、混亂、

沮喪、緊張、自尊心下降及喪失對他人信任感的情況98,甚至產生創傷後症候群

(PTSD),該研究發現網路跟追騷擾受害者產生PTSD 的比例已接近性侵害受害

94 Marjorie Korn, Why You Should Worry About Online Stalking, SELF, Jan. 18,

2013,http://www.self.com/wellness/health/2013/01/worry-about-online-stalking/(last visited, Jul.

14,2017).

95 Pew Research Center, supra note 4.

96 前揭註 6。

97 Short, Guppy, Hart, & Barnes, supra note 77, at 29.

98 Id.

48

人或曾參與戰鬥者99

由於網路跟追騷擾會導致上述各種損害,對被害人產生之精神壓力不容小覷,

甚至導致被害人自殺或自殘。2015 年,藝人楊又穎於家中自殺身亡100,遺書中表 示希望自己的死,能告訴大家言語霸凌值得被重視。楊又穎生前受網路匿名攻擊 言論所苦,「靠北部落客」臉書匿名專頁曾出現超過60 篇文章,稱她為「心機楊」, 造謠她耍大牌、抽菸、酗酒、當小三,楊又穎因此情緒崩潰,看到網路文章就哭 泣並表示想自殺之念頭,很想知道是誰躲在鍵盤後面,即便向精神科及自殺防治 中心求助,最終仍自殺離開人世。

楊又穎自殺事件造成台灣社會對於網路言論問題之討論,但被害人因此自殺 之案例近年仍持續發生,2016 年,一名網友於便利商店發現一隻灰狗被綁在椅 子上,桌上留下一張「主人去世貿看展(留下手機號碼)16:00 回,勿餵食」紙 條,因此將照片張貼至臉書社團「爆料公社」。飼主林小姐隨即遭到大批網友留 言撻伐,即便林小姐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稱事先已取得店家同意並委託店員及鄰 居幫忙照料,留言仍不斷持續,林小姐甚至接到許多謾罵電話,心情鬱悶之下在 事發三日後在個人臉書透漏輕生念頭後吞藥自殺,經送醫後獲救101。即便網路跟 追騷擾行為人並未直接接觸被害人之身體,但透過言論最終仍可能引發被害人放 棄生命之嚴重後果。

第二項 侵害被害人言論自由與人格發展自由

網路跟追被害人在受害後改變生活型態相當常見,如前所述,網路跟追騷擾 常引發精神損害,被害人可能因此改變飲食及睡眠習慣102。除因精神創傷而產生

99 Id. at 30.

100 陳怡靜,為妳勇敢 2015 年楊又穎遭網路霸凌輕生事件,鏡傳媒,2017 年 4 月 18 日,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413pol002/ (最後瀏覽日期:2017 年 7 月 3 日)。

101 林嘉東,愛犬綁在超商 飼主遭網路霸凌輕生,自由時報,2016 年 9 月 21 日,

http://news.ltn.com.tw/index.php/news/society/paper/1034238 (最後瀏覽日期:2017 年 7 月 3 日);

生活中心,狗綁小七「去世貿看展」留電慘被罵翻女飼主喊冤,ETTODAY 東森新聞雲,

http://sports.ettoday.net/news/777590 (最後瀏覽日期:2017 年 7 月 3 日)。

102 Id. at 29.

非自主性之生活型態變更外,被害人亦可能為了躲避行為人而改變生活型態,例 如不再使用特定網站、更換帳號或關閉部落格等。美國研究統計,43%被害人在 遭到騷擾後以不同名稱創設新的網路帳號或更改個人頁面顯示之聯絡方式103, 13%被害人在案發後減少網路使用頻率,導致與家人或朋友關係疏遠。

此外,網路跟追騷擾也可能影響被害人日後發言意願或內容,美國研究顯示,

網路跟追騷擾被害人容易產生自我審查網路發言之後遺症104,更有甚者,不僅被 害人可能改變發言習慣,未經歷網路跟追騷擾之受訪者中,亦有27%表示其曾因 為擔心吸引網路跟追騷擾行為人,而放棄張貼某些內容105,顯示網路跟追騷擾對 於言論自由具負面影響。

當被害人反覆遭遇網路跟追騷擾,在難以忍受且無法擺脫行為人之情況下,

部分被害人因此退出網路世界,不再上網發言、關閉部落格及社群網站帳號,2017 年美國調查顯示,21%受害者因此停止使用社群網站106

但退出網路世界可能對被害人本身及言論市場產生許多不利的影響,就被害 人本身而言,現今社會中網路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之工具,網路兼具職場、

社交場域等諸多功能,退出網路世界可能使被害人喪失諸如求職、求學以及交友 機會。網路跟追騷擾被害人常會得到「停止使用某個網站」的建議,但現在網路 已不如過往僅具有娛樂或消磨時間之用途,我們甚至常利用特定網站或通訊軟體 進行職業上的聯繫,形成人際支持網絡,網路與電話或電子郵件之重要程度可能 不相上下,甚至更為重要107

此外,即便網路上有成千上萬個網站,每個人通常僅會使用特定數個網站,

並於該網站建立交友圈,欲轉移至其他網站並非容易之事。例如,被害人過往均 使用臉書與同事和朋友聯繫,其在遭受跟追騷擾後停止使用臉書,即便還有

103 Lenhart & Zickuhr, supra note 38, at 33.

104 Id. at 33.

105 Id.

106 Madeline Buxton, The Internet Problem We Don't Talk Enough About, March 16, 2017, http://www.refinery29.com/online-harassment-statistics-infographic (last visited: July 1, 2017).

107 Bernstein, supra note 92, at 18.

50

Twitter、Instagram 等其他社群網站可供使用,但若被害人的朋友未使用那些網站,

轉移至其他網站對被害人仍會造成相當程度的不便。更有甚者,網路也是交易場 域,目前越來越多透過網路發展的產業,這些產業常藉由使用者眾多的網站進行 宣傳甚至直接進行交易,例如臉書粉絲專頁或Youtube 頻道等,若停止使用這些 熱門網站,形同喪失市場。因此停止使用某個網站,對被害人造成的影響可能擴 及人際關係、工作以及財務經濟層面,研究發現,這是多數被害人面臨之問題108

就言論市場的角度,網路跟追可能造成被害人放棄在網路上發表言論,言論 市場之言論豐富性則會降低,而且根據觀察,與主流意見不同之發言者,例如女 性主義者、同性戀者及跨性別者等,特別容易受到網路跟追騷擾,若這些發言者 放棄於網路上發言,網路言論之多元性可能因此降低,就其他閱聽人而言亦非良 善109

總結而言,網路跟追騷擾言論相當程度影響被害人生活型態及發言內容,行 為人透過網路言論試圖控制被害人,使被害人無法依據自由意志做出選擇110,但 人們對於生活方式之自主性應有受保護之必要。

第三項 名譽損害

如前所述,網路跟追騷擾因為網路之特性,可能被長時間甚至永久保存於網 路上,網路跟追騷擾若以公開之方式呈現,任何人透過搜尋引擎搜尋被害人資料 時皆有可能閱讀,而在目前社會中,網路上個人相關資料對人們的名譽有相當程 度的影響111。名譽係指一般人對特定人人格價值之評價,接近於一般所稱之名聲 或形象112,由於現代人已習慣藉由網路搜尋所得資訊了解他人,但網路跟追騷擾 言論可能包含不實或令被害人感到不堪之內容,例如情感糾紛或是謾罵等,其他

108 Shor, Guppy, Hart., & Barnes, supra note 77, at 29.

109 Bernstein, supra note 92, at 12-16.

110 Joseph Russomanno, Facebook Threats: The Missed Opportunities of Elonis v. United States, 21 COMM.L.&POL'Y 1, 28 (2016).

111 Daniel J. Solove 著,林錚顗譯,前揭註 28,頁 58-59。

112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一卷),1999 年,頁 341。

使用者閱讀網路跟追騷擾言論後,可能對被害人產生負面觀感,例如認定被害人 情感生活混亂等,進而對被害人名譽造成損害。

此外,名譽亦會影響人們參與社會活動之能力,人們在選擇員工、朋友甚至 是日常消費交易對象時,通常會選擇名聲較好的人。不良的名譽會影響他人對我 們的判斷,對友誼、家庭、工作和經濟狀況都可能帶來負面後果113。舉例而言,

現今雇主幾乎都會使用網路蒐集求職者的資訊,因此,網路跟追騷擾被害者求職 時,可能因為雇主搜尋到網路跟追騷擾者的言論而失去工作機會。

第四項 侵害隱私權

本章第一節第四項介紹隱私侵害型網路跟追騷擾行為,包括公布被害人個人 資料以及色情報復,此類型被害人,可能面臨私密影像遭大量網友觀看之羞愧感,

本章第一節第四項介紹隱私侵害型網路跟追騷擾行為,包括公布被害人個人 資料以及色情報復,此類型被害人,可能面臨私密影像遭大量網友觀看之羞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