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透過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以及特教組組長對融合教育政策之感 受與作法來瞭解此政策之政治效果,並對融合教育政策之修正提出建議。第一章 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闡述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 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則界定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聯合國在 1993 年的會員大會中通過《障礙者機會均等實施準則》,其中第 6 條明訂「普通教育有責任提供身心障礙者融合式教育,並在學校體系中給予障礙 者必要的支持性服務以及教師所需的支援系統,只有在普通學校無法滿足身心障 礙者的特殊需求時,才考慮特殊教育。」因此,融合教育成為特殊教育的發展趨 勢,我國亦於 1997 年 5 月 14 日修訂《特殊教育法》,在其中第 14 條明訂「為使 就讀普通班之身心障礙學生得到適當之安置與輔導,應訂定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 學生之安置原則與輔導辦法;其辦法,由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融合教 育政策之實施,使得特殊教育中「最小環境限制」之理念得以付諸實現。然而,

融合教育卻仍有多方阻力,諸如:家長過度保護,將孩子安置於普通班沒有安全 感;行政體系未能充分配合,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合作基礎尚未建立;普通教 師的排斥或普通教師缺乏特教知能,導致融合教育推展困難或看不到應有的成效

(邱上真,2002)。普通班導師在面臨融合教育政策時,產生許多班級經營與教 學上的困擾。因導師為融合教育政策之第一線執行者,其對於政策之瞭解與詮釋,

及所遇之壓力和困擾,將影響融合教育推動及實行的實際成效,故探討融合教育 實施以來,普通班導師對於此政策執行之成效與詮釋為研究動機之一。

融合教育政策實施以來,雖然《特殊教育法》第 14 條規範:「為使普通班老 師得以兼顧身心障礙學生及其他學生之需要,身心障礙學生就讀之普通班應減少

班級人數;其辦法,由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教育部亦擬定與此法規相 關之實施辦法,以使普通班教師能夠順利進行教學。然各校際間與教師們對於融 合教育實施後之配套措施、權責規範、班級經營與教學方式各有其不同的因應之 道。瞭解面對特殊教育學生與一般學生融合之下的班級以及不同類型學校如何擬 定內部規則以協助教師教學、教師如何在此規則下發展自己的教學與班級經營策 略,對於融合教育政策執行之成效有影響。因此瞭解學校內部如何擬訂政策實施 規則,教師如何據此發展教學方式,為研究動機之二。

傳統的教育政策研究假設政治因素(如:利益團體支持與否)將影響政策制 訂,然而此種觀點僅能提供部分教育事業的觀點,包含:為何重大政策改變較為 困難;為何某些過時政策仍然存在;為何不同的政策有不同的參與者,以及教育 資源如何分配等。然而,此種研究卻無法使人深入瞭解學校如何執行教育政策,

並藉此以增進政治上的均等(McDonnell, 2009)。於是,McDonnell 提出政策回 饋(policy feedback)的研究取向,將政策研究聚焦於機構的結構與內部規則制 定、菁英與大眾對政策的詮釋、各方利益動員以及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以形塑 未來政策,以瞭解政策形成的政治效果。因此,如何跳脫傳統檢視教育政策的角 度,應用政策回饋研究來瞭解國內教育政策之政治效果,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 3 -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 分析融合教育政策之政策特徵。

二. 探討國民中學校園內融合教育政策之相關規定。

三. 探討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對融合教育政策之內涵詮釋。

四. 分析融合教育政策在國民中學執行時普通班導師之相關利益動員。

五. 探討融合教育政策在國民中學執行時所產生之政治效果。

六. 依據研究結果,提供對融合教育政策修正之建議。

貳、 待答問題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 融合教育政策之特徵為何?

1-1 融合教育政策之政策目標為何?

1-2 融合教育政策制定歷程為何?

1-3 教育主管機構如何推動融合教育政策?

二、 國民中學內之融合政策相關規定為何?

2-1 國民中學執行融合教育之內部規定為何?

2-2 國民中學執行融合教育之內部組織為何?

2-3 國民中學執行融合教育之內部權責分配為何?

三、 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對於融合教育政策內涵之詮釋為何?

3-1 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面對融合教育政策之理解為何?

3-2 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對自己在融合教育政策中的定位為何?

3-3 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對融合教育政策推動之感受壓力及其原因為何?

四、 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在執行融合教育政策之相關利益動員為何?

4-1 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採用何種策略面對融合教育政策?

五、 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在執行融合教育政策所產生之政治效果為何?

- 5 -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 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係指將身心障礙兒童和普通同儕放在同一間教室一起學習的方式,

強調提供身心障礙兒童一個正常化的學習環境,而非隔離的環境,在普通班中提 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含相關服務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合併為同一個系統

(鈕文英、邱上真、任懷鳴、林淑玲、莊竣博,2000)。吳清山、林天祐(2003)

說明融合教育為身心障礙學生之安置方式,由特定的機構走入一般的社區;由特 殊學校轉至普通學校。

本研究所指「融合教育」為廣義地將有特殊需求的身心障礙學生安置於國民 中學普通班中就讀,學校單位仍然提供支援系統、特殊教育服務與課業、生活適 應輔導,結合各方面的資源以使身心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學生能夠和諧相處,正常 互動學習。

貳、 政治效果

McDonnell(2009)提出政策回饋(policy feedback)模式來討論政治效果,其中 有四個政治動力會型塑政策發展:(一)政策特徵;(二)組織結構與相關規範;

(三)政策執行者主觀詮釋;(四)不同團體的利益動員。

本研究所稱之政治效果係指國民中學校園內普通班導師在執行融合教育時 對融合教育政策之詮釋、所採取之因應策略與國民中學校園內相關利害關係人之 利益動員對於國民中學校園內部所產生的改變。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取徑,研究方法以文件分析與訪談法為主。質性研究較重 自然情境的探究,重視人們意義的建構與情境脈絡的影響,強調知識嵌入情境之 中,歷史與社會脈絡影響「真實」的呈現,突顯歷史與社會脈絡的掌握對於瞭解 人類百態的重要性(潘慧玲,2006)。本研究旨在探究透過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 以及特教組組長對融合教育政策之感受與作法以瞭解此政策之政治效果,亦為探 討融合教育政策執行時社會脈絡下之個人詮釋及此政策在校園情境中推動之情 況,故採用質性研究取徑。除蒐集、閱讀「融合教育」的相關政策與文獻,並進 行資料彙整、分析。此外,為瞭解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對於融合教育政策之理解、

詮釋,相關國民中學校園內之規定與政治效果,採取立意取樣(purposive sampling)

方式,選取現任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及特教組組長為訪談對象。

貳、 研究步驟

依據研究方法,本研究之研究步驟如下:

一、 蒐集、彙整相關文獻資料,並與指導教授討論擬定論文題目。

二、 訂定研究計畫、界定研究目標,確定研究方法、步驟及實施細節與進度。

三、 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閱讀、分析、彙整資料以確定研究內容。

四、 尋找選擇適合的研究對象,進行聯繫工作。

五、 設計、修正訪談大綱。

六、 實施訪談,並於訪談結束後整理、繕打逐字稿。

七、 分析訪談結果,整理、歸納結論。

八、 依據文獻探討與訪談分析結果撰寫研究結論。

九、 依據結論提出研究建議。

- 7 -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中部某縣市國民中學為研究區域,並以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為研究 對象。藉由訪談特教組組長以瞭解國民中學內部為因應融合教育政策之實施,而 建立之內部規則,以及普通班導師對於融合教育政策推動後所產生之利益動員。

另透過普通班導師以瞭解其對融合教育政策之詮釋與發展出之教學與班級經營 策略。基於學校型態的不同,除了依重視升學表現情形分為升學導向學校與非升 學導向學校外,亦區分設有自主式特教班學校與未設立自主式特教班學校,以瞭 解校際不同型態間融合教育的政策執行之政治效果評估。本研究以訪談法為主要 研究方法,並針對訪談內容與文件分析結果討論融合教育政策之政治效果。

貳、 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研究對象及範圍僅限於中部某縣市國民中學之普通班導師,因此在 推論上受到限制。

依據研究範圍,本研究僅針對中部某縣市國民中學之普通班導師為研究對象,

因此研究結果僅能了解研究個案中之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對於融合教育政策之 政治效果,故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學校之行政人員、未擔任導師職務之教師、家 長、其他學習階段與地域。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