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童運用繪本進行情緒表達課程後,學童對於情 緒的認識、覺察以及表達是否有改變。本章共分成三節,第一節介紹研究動機與 目的,第二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最後第三節針對本研究相關名詞釋義,以下 說明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情緒問題為現代人的通病,當社會經濟越是繁榮發展,人們的情緒、壓力等 問題便持續提升(馮觀富,2005)。然而,現今社會問題頻傳,多數人面對衝突的 產生都以激烈手段去面對和解決,因此造成許多無法挽回的憾事及無法彌補的傷 害和遺憾。

高曼(Goleman)(張美惠譯,1996)在《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中引 述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問題不在情緒本身,而是在情緒表現方式是否適當。」

因此問題不在於不能有負面情緒如:生氣、憤怒、緊張等,而是要如何展現,才 不會傷害到別人,進而影響人際關係。

在教育現場中,具情緒排解問題或情緒障礙兒童的比例也日益提高,受到少 子化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溺愛情形日趨嚴重,縱容孩子以不當的情緒表達方式來 達成其目的等,都一再地顯示出情緒教育的重要性。兒童對於挫折忍受力極低,

容易發脾氣且缺乏同理心,為學生情緒管理三大問題,因此教育孩子情緒表達與 抒發更為重要(陳曉瑩,2010)。

近年來運用繪本進行教學逐漸受到重視,也日益廣泛,透過繪本故事內容介 紹與閱讀,不僅能讓兒童認識或適應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情境,更能幫助兒 童學習在不同情境之下所要應對之方法或選擇,都是絕佳的教育媒材之一。繪本 具有其教育性、文學性、創意性及美感,兒童可藉由閱讀繪本、討論繪本,來了 解自己(黃淑婉,2007)。研究顯示出繪本有助於引起兒童共鳴,增進兒童理解,

幫助教師教學改善兒童行為(楊彩雲,2009)。

2

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無論是什麼階段的孩子都有著許多情緒問題,且 孩子對於自身與他人情緒的體認很低,對於情緒釋放也總以肢體動作為主,小則 言語摩擦、肢體衝突,大則為情緒失控,甚至是精神方面不穩定等,久而久之,

除了情緒低落、心情不好外,進而影響兒童的學習動機、成效甚至是人際溝通等 問題。

基於以上種種的原因與教學現場中觀察所感,研究者希望藉由繪本故事搭配 教學活動,讓兒童藉由課程認識自身情緒、善用情緒展現方法,藉以數近兒童提 升其情緒表達的方式。

貳、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一、研究目的

根據以上動機,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實施繪本課程後,兒童能夠察覺自身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二)實施繪本課程後,兒童能夠適切表達自身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三)運用繪本課程實施過程中遭遇之困難與解決方法。

二、研究問題

根據以上研究目的提出以下研究問題:

(一)實施繪本課程後,兒童能否察覺自身與他人的情緒?

(二)實施繪本課程後,兒童能否適切表達自身與他人的情緒?

(三)運用繪本課程實施過程中遭遇之困難與解決方法為何?

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在探討運用繪本增進國小五年級學童情緒表達,研究對象為研究者所 任教的國小五年級班級學生,教學過程中除了研究者記錄兒童的學習狀況、平時 生活情緒展現的異同,亦需要家長協助幫忙填寫兒童的進步以及學校輔導教師觀 課紀錄,作為研究結果。

本研究因研究對象為所任教之班級,其樣本人數不多,因此不具代表性與推 斷性,亦不宜推論至其他教學場域中。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使用行動研究作為研究方法,因此教學、紀錄者皆為研究者本身,故 難免具主觀意識去做紀錄,因此為降低主觀紀錄以及公平、客觀詮釋研究結果,

研究者會請研究諍友幫忙觀課、記錄,以及請家長幫忙協助填寫紀錄,以提升客 觀性。

因進行課程活動時程具時間、人物力限制,因此僅對兒童情緒表達方面做觀 察記錄,未能深入探討其他情緒部分議題,再加上樣本個數不多,因此,以上為 本研究之限制。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繪本」與「情緒表達」進行名詞解釋:

壹、繪本

繪本一詞源自於日本的「絵本」,在中文又可被稱為「圖畫書」,「圖畫書」

顧名思義為書中所呈現的方式大多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少則連文字都可免(林 敏宜,2001),為適合所有年齡讀者閱讀的書。繪本故事內容大多具有精美的圖畫 與視覺傳達效果,因此更能凸顯主題內容,讓讀者可以掌握到作者我要傳達的主 題並展生共鳴(張雅茹,2009)。

4

本研究所選定、應用之繪本為與情緒議題、意涵、面對情緒、抒發等相關繪 本,並依據其內容進行活動設計教學,期望透過課程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個體的 各種情緒反應,且能有效覺察、管理與運用適當方式表達其中。

貳、情緒表達

情緒教育包含多種情緒面向,單憑「情緒」一詞定義變多廣,而情緒教育為 有目的介入的融入式課程,其主要有五大向度:覺察、辨識、表達、同理以及調 適(陳怡螢,2015)。透過學習情緒表達課程有助於幫助學生認識、覺察自我與他 人情緒,並運用正確的方式來傳達或是釋放,能同理他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進而增進人際關係。

情緒表達對於個人情緒之學習具有正面成效,且能協助個體更認識自己,對 情緒的抒發更有技巧與方法(陳秀蓉,2001)。故本研究希望落實情緒課程於任教 班級中,面對班級中學生之人際衝突問題時,能適時發展、修正各項策略, 讓 學生不但透過課程對情緒獲得基本的認識之外,也能應用於生活中,運用各項解 決衝突、問題的能力,使學童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能獲得更豐富且恰當的情緒體 驗,並具備與人相處的能力。

而本研究的「情緒表達」,是指學生能夠覺察自我情緒,對於情緒理解後透 過臉部表情、姿勢、肢體語言去傳達,並運用適當的語意、聲調來表達本身的情 緒感受,最後可以使用正確之方式將自我情緒反應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