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繪本增進國小五年級學童情緒表達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繪本增進國小五年級學童情緒表達之行動研究"

Copied!
15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 正 昌 博士. 運用繪本增進國小五年級學童情緒表達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許 書 斳 撰. 中. 華. 民. 國. 1. 0. 9. 年. 1. 月.

(2)

(3) 誌謝 在大學畢業後過了三年,我再次踏入了這熟悉的一景一物,這美麗、友善的 校園,伴隨著四年在屏東教育大學的回憶與碩班新生的緊張心情來到了教室,面 對未知的碩班生活,那既興奮又期待的心情猶如昨日。 撰寫論文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在這期間指導我的老師:陳正昌教授, 總是耐心地給予我鼓勵以及解釋我所疑惑的地方,從來都不會催促我快點完成, 當我撰寫完後,老師也總是細心的修改以及給予我更好的建議,就是希望論文完 成後能夠更完美;除了在論文方面的指導外,老師總會關心著我們,詢問我們在 學校上班順利嗎?彷彿照顧自己的女兒般,讓我備感溫馨。 接著我要感謝的是口考時的委員:黃碧智教授及洪菁惠教授,因為有您們給 予我的建議,讓我在繪本教學以及情緒教育方面的了解更為深刻,而老師們給我 的肯定以及鼓勵,真的讓我覺得很開心,也很感動。 我也要感謝:孫敏芝教授、陳新豐教授、湯維玲教授、郭明堂教授、王瑞賢 教授、吳俊憲教授以及徐偉民教授,在修課過程中教導我們,讓我學習到了與以 往更不一樣的思維與邏輯,除了重溫理論之外,更將其套用在實務現場上,給予 我不同的感受並時時提醒著我:「莫忘初衷」。 班上的同學總是給予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在碩班的道路上,能夠認識你們 真的是我的榮幸;再來我要感謝我的父母,給予我精神上的支持,在修課期間總 是不辭辛勞的從東港往返屏東的接送著我,有什麼難題也總是聽我說、幫我分擔, 讓我感到很溫暖也很幸福。 最後,書斳要在此感謝碩班這一路上所遇見的人、事、物,因為有您們,書 斳才有今天的成果,感謝您們。. i.

(4)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繪本課程實施以增進國小五年級學童之情緒表達。研究 採取行動研究法,以所任教之屏東縣某國小五年級共二十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 行繪本活動課程,探討學生在情緒覺察、理解、表達等方面是否提升,實施 8 週 課程,共 16 節課。研究工具為運用家長意見調查表、研究者觀察與諍友觀課記 錄等進行課程前後記錄,並在課程實施後進行相關比較學童課前後行為是否有改 善,最後以科任教師及學生訪談紀錄及家長回饋加以輔助研究結果。 主要發現有以下幾點: 一、繪本故事情節容易刻劃在學童心中,且具引導作用,有助學童認識基本 情緒面向,更可增進學生學習辨認出不同情緒的特質,最後覺察出自我與他人之 情緒,進而理解情緒產生之原因,進而體諒同儕之情緒,給予其安慰與支持。 二、繪本故事具生活性、趣味性等特質,易與學生經驗結合,可提升學童興 趣與表達感受,透過故事可理解情緒表達不當會影響他人之情緒,透過課程活動、 情境遊戲等方式,增進學生練習表達、轉換與適當的釋放自我與他人情緒之方法。 三、繪本課程實施過程中發現許多困境與解決方法,在課程實施前須確立秩 序與發言,在引導學童閱讀繪本時,亦適時調整繪本引導流程與語氣,增加學生 閱讀之樂趣,降低學生閱讀疲乏;在實施活動課程時,欲適時示範與說明活動內 容,給予學童方向思考與呈現。 四、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研究者與學生在情緒方面之認識、覺察與表達方面 皆有成長與改變,這也增進了師生、同儕間的關係與班級之氣氛。. 關鍵字:繪本、情緒、情緒表達. ii.

(5) Abstract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usage of the “picture book course” to improve the emotion express of the fifth-grade students. This research adopts “ac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used a total of 20 students in the fifth grade of a primary school in Pingtung as the research. Researcher using “picture book course” to explore the emotion,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whether it is improved or not. Implement 8 weeks course with 16 lessons. The research tool is to use parental questionnaires, researcher observations, and classmates ’observations to record before and after the course. After the course is implemented, a comparison is mad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behavior of the children has impro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lesson. Finally, the records of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department and parents Feedback complements the findings. Main Research: First, the storyline of the picture book is easily engraved in the minds of the children and has a guiding role. It helps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emotional aspects. It can als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emotions. Finally, they can detect the emotions of themselves and others, and then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emotions, And then consider the emotions of peers, and give them comfort and support. Second, the picture book sto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and fun, which can be easily combined with the student experience, which can enhance the interest and expression of schoolchildren. Through the story, it can be understood that improper expression of emotions will affect the emotions of others. Through curriculum activities, situational games, and other methods, students can practice Ways to express, transform, and appropriately release the emotions of yourself and others. Third, many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were found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icture book course. Order and speech must be established before the course is implemented. When guiding students to read the picture book, the picture book guide process and tone should be adjusted promptly to increase the fun of reading and reduce the fatigue of reading. During the activity course, it is necessary to demonstrate and explain the content of the activity promptly to give students direction and reflection.. iii.

(6) Last, during the course implementation, researchers and students have grown and changed in their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awareness and expression, which has also enhanc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peers, and the class atmosphere.. Keywords: picture book, emotion, emotional express. iv.

(7)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研究動機........................................................................................ 1 貳、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壹、研究範圍........................................................................................ 3 貳、研究限制........................................................................................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壹、繪本................................................................................................ 3 貳、情緒表達........................................................................................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繪本的意義與教育功能.............................................................. 5. 壹、繪本的意義與內涵........................................................................ 5 貳、繪本的特質.................................................................................... 6 參、繪本的優點與教育功能................................................................ 9 第二節. 情緒表達與教育意義................................................................ 13. 壹、情緒的定義與含義...................................................................... 13 貳、情緒的特質.................................................................................. 16 參、由情緒智能觀點來看情緒表達.................................................. 20 第三節. 繪本與情緒表達、覺察等相關研究........................................ 25. 壹、運用繪本為媒材之原因與選擇.................................................. 34 v.

(8) 貳、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之方法...................................................... 36 參、研究過程之問題發掘.................................................................. 38 肆、相關研究......................................................................................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43. 壹、研究場域...................................................................................... 43 貳、研究對象...................................................................................... 4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44. 壹、採行動研究之原因...................................................................... 44 貳、研究設計...................................................................................... 45 參、研究流程...................................................................................... 45 肆、情緒表達課程設計...................................................................... 48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分析................................................................ 55. 壹、研究工具...................................................................................... 55 貳、主題式內容分析.......................................................................... 57 參、研究時程......................................................................................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9. 第一節. 兒童察覺自身與他人情緒之能力............................................ 59. 壹、課程實施前之情緒覺察能力...................................................... 59 貳、第一階段課程實施...................................................................... 67 參、課程實施後之情緒覺察能力...................................................... 81 第二節. 兒童適切表達自身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88. 壹、課程實施前之情緒表達能力...................................................... 88. vi.

(9) 貳、第二階段課程實施...................................................................... 99 參、課程實施後之情緒表達能力.................................................... 114 第三節. 課程實施過程遭遇之困難與解決方法.................................. 123. 壹、遭遇之困難................................................................................ 123 貳、解決方法.................................................................................... 125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結論.......................................................................................... 127. 壹、繪本增進學童覺察情緒之能力................................................ 127 貳、繪本增進學童適切表達情緒之能力........................................ 129 參、課程實施歷程之困境與方法.................................................... 131 肆、學生與研究者的情緒成長........................................................ 131 第二節. 建議.......................................................................................... 132. 壹、在課程設計方面........................................................................ 132 貳、在教學方面................................................................................ 133 參、在研究方面................................................................................ 133 肆、在實施情緒教育方面................................................................ 134 參考書目............................................................................................................ 136 一、中文文獻.................................................................................... 136 二、西文文獻.................................................................................... 140 附錄一................................................................................................................ 142 附錄二................................................................................................................ 143 附錄三................................................................................................................ 144 附錄四................................................................................................................ 145. vii.

(10) 表次 表 1 繪本與情緒教育之相關研究............................................................. 26 表 2 情緒繪本選用次數............................................................................. 35 表 3 繪本增進情緒教學活動大綱............................................................. 49 表 4 第一階段課程大綱............................................................................. 50 表 5 第二階段課程大綱............................................................................. 51 表 6 繪本介紹............................................................................................. 52 表 7 學生訪談-情緒覺察低弱之例子 ....................................................... 62 表 8 家長意見調查表—情緒覺察次數分配............................................. 63 表 9 情緒覺察課前資料彙整表................................................................. 65 表 10 學生情緒覺察能力初始範圍表...................................................... 67 表 11 小組情緒、性格卡配對說明表 ....................................................... 77 表 12 情緒四宮格列表............................................................................... 80 表 13 情緒覺察課後資料彙整表............................................................... 86 表 14 學生情緒覺察能力比較表............................................................... 87 表 15 學生訪談-情緒表達低弱之例子 ..................................................... 93 表 16 家長意見調查表—情緒表達次數分配........................................... 94 表 17 家長意見調查表—情緒調解與釋放次數分配............................... 96 表 18 情緒表達課前資料彙整表............................................................... 97 表 19 學生情緒表達能力初始範圍表....................................................... 98 表 20 繪本《生氣湯》與《我把壞心情趕走了》重點歸納比較表..... 104 表 21 情緒釋放個人發表例子................................................................. 105 表 22 各組討論情境角色分配表............................................................. 111 viii.

(11) 表 23 同儕感受進步回饋紀錄................................................................. 118 表 24 情緒表達課後資料彙整表............................................................. 120 表 25 學生情緒表達能力比較表............................................................. 122. ix.

(12) 圖次 圖 1 研究架構與流程圖............................................................................ 46 圖 2 研究重點與時程甘特圖.................................................................... 58 圖 3 情緒反應四宮格................................................................................ 79. x.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童運用繪本進行情緒表達課程後,學童對於情 緒的認識、覺察以及表達是否有改變。本章共分成三節,第一節介紹研究動機與 目的,第二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最後第三節針對本研究相關名詞釋義,以下 說明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情緒問題為現代人的通病,當社會經濟越是繁榮發展,人們的情緒、壓力等 問題便持續提升(馮觀富,2005)。然而,現今社會問題頻傳,多數人面對衝突的 產生都以激烈手段去面對和解決,因此造成許多無法挽回的憾事及無法彌補的傷 害和遺憾。 高曼(Goleman)(張美惠譯,1996)在《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中引 述亞里斯多德所說的:「問題不在情緒本身,而是在情緒表現方式是否適當。」 因此問題不在於不能有負面情緒如:生氣、憤怒、緊張等,而是要如何展現,才 不會傷害到別人,進而影響人際關係。 在教育現場中,具情緒排解問題或情緒障礙兒童的比例也日益提高,受到少 子化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溺愛情形日趨嚴重,縱容孩子以不當的情緒表達方式來 達成其目的等,都一再地顯示出情緒教育的重要性。兒童對於挫折忍受力極低, 容易發脾氣且缺乏同理心,為學生情緒管理三大問題,因此教育孩子情緒表達與 抒發更為重要(陳曉瑩,2010)。 近年來運用繪本進行教學逐漸受到重視,也日益廣泛,透過繪本故事內容介 紹與閱讀,不僅能讓兒童認識或適應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情境,更能幫助兒 童學習在不同情境之下所要應對之方法或選擇,都是絕佳的教育媒材之一。繪本 具有其教育性、文學性、創意性及美感,兒童可藉由閱讀繪本、討論繪本,來了 解自己(黃淑婉,2007)。研究顯示出繪本有助於引起兒童共鳴,增進兒童理解, 幫助教師教學改善兒童行為(楊彩雲,2009)。. 1.

(14) 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無論是什麼階段的孩子都有著許多情緒問題,且 孩子對於自身與他人情緒的體認很低,對於情緒釋放也總以肢體動作為主,小則 言語摩擦、肢體衝突,大則為情緒失控,甚至是精神方面不穩定等,久而久之, 除了情緒低落、心情不好外,進而影響兒童的學習動機、成效甚至是人際溝通等 問題。 基於以上種種的原因與教學現場中觀察所感,研究者希望藉由繪本故事搭配 教學活動,讓兒童藉由課程認識自身情緒、善用情緒展現方法,藉以數近兒童提 升其情緒表達的方式。. 貳、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一、研究目的 根據以上動機,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實施繪本課程後,兒童能夠察覺自身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二)實施繪本課程後,兒童能夠適切表達自身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三)運用繪本課程實施過程中遭遇之困難與解決方法。 二、研究問題 根據以上研究目的提出以下研究問題: (一)實施繪本課程後,兒童能否察覺自身與他人的情緒? (二)實施繪本課程後,兒童能否適切表達自身與他人的情緒? (三)運用繪本課程實施過程中遭遇之困難與解決方法為何?. 2.

(15)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在探討運用繪本增進國小五年級學童情緒表達,研究對象為研究者所 任教的國小五年級班級學生,教學過程中除了研究者記錄兒童的學習狀況、平時 生活情緒展現的異同,亦需要家長協助幫忙填寫兒童的進步以及學校輔導教師觀 課紀錄,作為研究結果。 本研究因研究對象為所任教之班級,其樣本人數不多,因此不具代表性與推 斷性,亦不宜推論至其他教學場域中。.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使用行動研究作為研究方法,因此教學、紀錄者皆為研究者本身,故 難免具主觀意識去做紀錄,因此為降低主觀紀錄以及公平、客觀詮釋研究結果, 研究者會請研究諍友幫忙觀課、記錄,以及請家長幫忙協助填寫紀錄,以提升客 觀性。 因進行課程活動時程具時間、人物力限制,因此僅對兒童情緒表達方面做觀 察記錄,未能深入探討其他情緒部分議題,再加上樣本個數不多,因此,以上為 本研究之限制。.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繪本」與「情緒表達」進行名詞解釋:. 壹、繪本 繪本一詞源自於日本的「絵本」,在中文又可被稱為「圖畫書」,「圖畫書」 顧名思義為書中所呈現的方式大多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少則連文字都可免(林 敏宜,2001),為適合所有年齡讀者閱讀的書。繪本故事內容大多具有精美的圖畫 與視覺傳達效果,因此更能凸顯主題內容,讓讀者可以掌握到作者我要傳達的主 題並展生共鳴(張雅茹,2009)。 3.

(16) 本研究所選定、應用之繪本為與情緒議題、意涵、面對情緒、抒發等相關繪 本,並依據其內容進行活動設計教學,期望透過課程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個體的 各種情緒反應,且能有效覺察、管理與運用適當方式表達其中。. 貳、情緒表達 情緒教育包含多種情緒面向,單憑「情緒」一詞定義變多廣,而情緒教育為 有目的介入的融入式課程,其主要有五大向度:覺察、辨識、表達、同理以及調 適(陳怡螢,2015)。透過學習情緒表達課程有助於幫助學生認識、覺察自我與他 人情緒,並運用正確的方式來傳達或是釋放,能同理他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進而增進人際關係。 情緒表達對於個人情緒之學習具有正面成效,且能協助個體更認識自己,對 情緒的抒發更有技巧與方法(陳秀蓉,2001)。故本研究希望落實情緒課程於任教 班級中,面對班級中學生之人際衝突問題時,能適時發展、修正各項策略, 讓 學生不但透過課程對情緒獲得基本的認識之外,也能應用於生活中,運用各項解 決衝突、問題的能力,使學童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能獲得更豐富且恰當的情緒體 驗,並具備與人相處的能力。 而本研究的「情緒表達」,是指學生能夠覺察自我情緒,對於情緒理解後透 過臉部表情、姿勢、肢體語言去傳達,並運用適當的語意、聲調來表達本身的情 緒感受,最後可以使用正確之方式將自我情緒反應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 4.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繪本的意義與教育功能,第二節探討情緒與教 育意義,第三節整理繪本與情緒表達、覺察等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繪本的意義與教育功能. 壹、繪本的意義與內涵 何謂「繪本」呢?「繪本」英文為「Picture Book」 ,在日本稱為「絵本」 ,亦 可稱為圖畫書或故事書,其字面上為「有圖畫的書」(林文寶、陳正治、林德姮、 王宇清、晨晞如、孫藝玨,2010;林敏宜,2001;郝廣才,2006)。廣義的圖畫書 泛指所有以圖畫為主體的書都可稱之;而狹義圖畫書所指為已大幅圖畫和故事文 字相互配合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書籍(徐素霞,2001)。以上所介紹的名詞中, 「圖 畫書」一詞最為廣泛使用。但近年來國內引進大量的繪本,並日益重視及推廣閱 讀,因此逐漸採用「繪本」一詞做為兒童圖畫書的代稱(陳雅萍,2007)。 大部分的兒童書籍都具有插圖,但並非所有具有圖片的書籍就是繪本 (Norton, 1987)。繪本為一本書,蘊藏一組豐富的連貫圖畫與書中的文字去表達或 建構一個故事的意義(林文韵、施沛妤譯,2009;郝廣才,2006)。繪本為圖畫和 故事的結合(Glazer, 1986)。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通常以圖為主,文 字為輔(徐素霞,2001),另外,也有一種是僅有圖卻無文字的繪本。Huck (1979) 指出讀者聽完故事後,能自行觀看圖片講出大部分的故事情節,此書便是一本繪 本。因此,一本好的繪本在設計上不單只是靠文字來描述,而是讓圖畫和文字組 合來共同表達,儘管沒有了文字,讀者也能觀看圖畫就大概理解故事的內容(郝 廣才,2006)。 繪本是專為兒童設計的一種文學形式,儘管有成年人進行閱讀,但繪本中的 內容仍然和閱讀者緊密相連著(Nodelman,2010)。雖說繪本最初的設計就是為了讓 幼兒或兒童也能自行閱讀並了解故事,但繪本也適合任何年齡層的人進行閱讀。 河合隼雄(2005)說: 「繪本,實在是很神奇的東西,從零歲到一百歲的人都喜愛。」 (林真美譯,2005)。. 5.

(18) 由此可知,儘管繪本的故事內容淺顯易懂,較適合兒童閱讀,但因年齡的增 長,因此對於繪本的體認會有不同的寓意與深度。繪本看似短小、簡單、清晰, 實則饒富興味,內容既深又廣,舉凡看過一次也容易留下深刻印象(林真美譯, 2005;林真美,2010)。 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論述,研究者認為:繪本亦可稱為圖畫書,為一本「圖 畫」與「文字故事」相互襯托、詮釋的書,其中主要以圖畫表現為主,文字敘述 為輔;繪本適合各個年齡層的讀者閱讀觀看,且去除掉文字描述故事,也可讓讀 者依據圖畫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便是一本優良的繪本;繪本故事淺顯易懂,雖然 既輕又薄,但內容富含韻味,脈絡完整與持續性、豐富性,且容易讓讀者留下深 刻印象。. 貳、繪本的特質 一本繪本就像一串珍珠項鍊,要有一條線把珠子串起來,否則大珠小珠散落 四處,連不成串(郝廣才,2006)。因此,閱讀繪本時,我們會發現書裡的圖文是 相互搭配、組合表達且具整體性,如此才能顯現出繪本的全貌與威力(林真美, 2010;郝廣才,2006;楊茂秀、黃孟嬌、嚴淑女、林玲遠、郭鍠莉譯,2010)。繪 本是引導兒童進入閱讀的一把鑰匙,且為一種藝術形式,兒童對於繪本的印象會 永恆且持續的留在心中(郭麗玲,1991)。繪本的特質就像是文字圖像和戲劇的藝 術結合(徐素霞,2001),讓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繪本的美。從上述可知,一本好 的繪本除了有好的故事外,如何兼顧好圖文之間的比例和順序、創造藝術,是希 望讀者往下閱讀的關鍵之一(林真美,2010)。 閱讀繪本最大的目的是讓孩子快樂、感動,且不需要什麼道理(郝廣才, 2006)。而孩子在閱讀時最常找自己有興趣、感到喜愛角色或幽默的內容去閱讀 (Norton, 1987),再加上兒童天生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隨著歲月的增長這些能力 便會逐漸降低或是失去,透過閱讀文學作品有益刺激、擴大兒童的想像力,且繪 本有助於帶領兒童進入想像的世界,因此繪本無疑是一項優秀的工具(方淑貞, 2010;Norton, 1987)。由上述可以得知,繪本故事須具備趣味性、想像與創意性, 以達到讓讀者往下閱讀的動力。 繪本具有一項共通性,即使有文化差異,讀者也可以毫不排斥的接收(林真 美譯,2005)。因此就繪本的特質而論,繪本擅於運用圖畫來展現故事內容,並運 用敘事結構且帶連貫性的圖畫來傳達和詮譯故事內容,使脈絡發展更為持續、完. 6.

(19) 整與豐富(黃淑娟,2014)。 一、林敏宜(2001)認為繪本具有以下幾點特質: (一)兒童性 繪本是為兒童的年齡或學齡前的階段而設計的書籍,因此為符合其性質,其 內容需要具備吸引兒童興趣的情節及淺顯易懂為原則,文字不宜太過冗長、乏味; 圖片的編排也盡可能是兒童感興趣的題材來進行搭配。 (二)藝術性 繪本中的藝術美感乃自於文字中的表現方式,如:寫作手法、修辭技巧等; 以及圖片的展現,如:美術設計、色彩搭配等,兩者相互配合以配合故事情節, 達到藝術的展現。 (三)教育性 透過閱讀繪本使兒童在品德、生活倫理、知識等不同面向有所成長,往後在 生活中面臨相關的情境時,可以解決問題甚至是培養良好的態度。 (四)傳達性 運用繪本的文字描述、圖片展現出故事背後所隱藏的寓意,達到圖「話」的 效果。 (五)趣味性 兒童的耐性與注意力與成人相比相對較低,因此繪本故事在情節設計上需要 具備趣味以吸引兒童閱讀的目光。 二、徐素霞(2001)對於繪本的特質與要素亦提出了看法: (一)圖像性 繪本中的圖像具備流暢性且不會重複出現,不僅要與文字相配合,更能因為 生動的圖片帶出繪本的劇情或深度。 (二)兒童性 繪本是而兒童的讀物,因此故事內容需要考慮兒童視覺、興趣、思維等,配 合兒童的認知發展,提供具備其階段閱讀的繪本內容。. 7.

(20) (三)教育性 理想的讀物,除了能吸引讀者閱讀樂趣之外,也要具備能讓讀者學習到的內 容,如此便有一舉兩得之效。 (四)藝術性 兒童早期的視覺感官能夠培養其日後的藝術美感,因此在繪本中除了可以培 養文字寫作的能力之外,透過插圖的圖像展現、色彩的調配、形狀的運用,皆有 助於培養兒童的藝術思維。 (五)趣味性 繪本為作家、插畫家、兒童出版社共同創作而成,不論繪本是以什麼內容或 形式呈現,都有其創意的展現方式,因此兒童閱讀繪本時,就如同遊戲般具有趣 味,且發揮了趣味遊戲中學習的效果。 三、研究者基於以上的繪本特質與優點進行探討、整理出以下幾點: (一)圖畫藝術與趣味 透過文字與圖畫可以產現出繪本的藝術性,繪本中的插畫可以將故事文字串 聯起來,繪本兼具圖繪呈現、多元的呈現質素和彩素以及編排的技巧,表達出藝 術的美感。 (二)想像與創意傳達 繪本中大多都是運用圖畫、文字以及創意想像來進行故事的情節描述和編 排,再透過故事內容來傳達其背後的意義,使讀者透過閱讀得以接收到其所要傳 達的寓意。 (三)兒童繪本教育 繪本的設計大多為給予兒童進行閱讀,既然要給兒童閱讀,故事中的情節便 要順應兒童的發展與思維來設計其形式。所以兒童繪本顧名思義為依據兒童所認 知、了解的語言、文字加以陳述來設計繪本。藉由故事中的圖片與文字,讓兒童 能自發性的閱讀故事,產生閱讀動機,進而透過閱讀達到品格、認知、生活經驗 等成長。 綜合以上論述,研究者發現繪本因具備以上特質,而沒有年齡層的閱讀限制, 更因為趣味和創意等教育寓意傳達,更增添了讀者往下閱讀的動機,進而達到「畫 8.

(21) 中有話」的效果。. 參、繪本的優點與教育功能 一本繪本或故事內容包羅萬象,大致上都具備協助兒童語言、認知、人格等 發展,經過好的傳達,能使兒童沉浸在其中,透過豐富的內容可以拓展觀察、思 考、感受等認知與視野,亦提供兒童生活經驗,增加知識、事理(方淑貞,2010; 林良,2006;林真美,2007;邱愛真,2004)。因此,對於教育者而言,繪本無非 是一項很好的教學資源之一(鄭博真,2004)。 優良的繪本可以幫助兒童各方面的發展,面對生活經驗,因此舉出以下幾點 繪本的教育功能說明之(無名氏,1997)。 一、擴大生活領域、豐富學習經驗 繪本故事的題材、內容豐富且面向廣大深入,如:生活經驗、自我概念、人 際互動等,因此有助於兒童擴展其生活的經驗結合與視野。 二、促進人格之成長 其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一)情緒發展與自我成長 繪本將生活中面臨的情緒與狀況融入故事中,讓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與生活 經驗產生共鳴,有助於引導情緒調解與自我成長。 (二)社會行為與人際互動 兒童閱讀繪本時,易將自我融入於故事中的角色或情境中,藉此可以讓兒童 體認到故事中所要傳達的背後寓意,如:同理心、人際互動等。 (三)為道德發展扎根 如同上述所說明,繪本擅於反應出生活中的狀況、規範甚至是道德倫理,故 兒童在閱讀時,無形中會學習到其中的良好價值觀。 三、提供美感教育 繪本巧妙的結合了圖文的美學與藝術,在閱讀時進可觀賞出色彩、線條與文 字相互搭配等構圖之美,陶冶性情。 9.

(22) 四、增進語文的能力 語文能力包含了聽、說、讀、寫,兒童閱讀時可藉由繪本幫助其感官轉化為 較成熟的書面語言。 五、促進認知的發展 兒童透過閱讀能夠學會、了解事物的能力,即所謂「獲得知識的能力」,而 非只是空讀或搪塞知識。 繪本對孩子的教育功能是多面向的(徐素霞,2001),而其內容也豐富,對於 讀者有著無法抹滅的價值,其敘述如下(林敏宜,2001)。 一、增長認知學習 繪本內容十分豐富多元、包羅萬象,舉凡我們所想的到的知識皆有其描述的 蹤跡,因此對於兒童而言,繪本無疑是本提供各項知觀念、思考、感受幸的書籍。 二、增進語言學習 不管是兒童自行閱讀或父母、師長進行導讀,繪本不僅能讓兒童體會故事中 的語言,亦能促進其表達、溝通的能力的發展。 三、提供生活經驗 兒童的生活大部分侷限在親朋好友中,對於事情的經歷也往往少了許多,因 此透過閱讀各式各樣的繪本故事內容,可以體驗到多采多姿的生活方式。 四、涵養美學 繪本蘊含了文字敘述、圖畫色彩以及精美的印刷,在兒童閱讀時,能陶冶心 性、創造視覺藝術的美感。 五、增進閱讀樂趣 在幼兒時期,父母或教師會朗讀繪本給兒童聽,在共讀的時光中,兒童體會 到了閱讀的樂趣,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便喜悅於閱讀。 六、培養創造想像的能力 繪本中的圖文細膩,有時內容、角色天馬行空具創造力,能與兒童的想像力 融合一塊,產生學習遷移的效果,奠定往後問題解決的能力。. 10.

(23) 繪本的教育價值舉凡兒童認知發展、自我概念建立到生活習慣養成等都扮演 著實質重要的角色,且其教育功能與價值是肯定的(鄭博真,2004),所以教師、 家長、教育工作者若能選擇倆好的繪本,對於兒童各方面的發展是有益的,以下 以繪本的優點為主軸說明之(方淑貞,2010)。 一、拓展生活層面 兒童的生活較單純,隨著年齡的增加,面臨的情況也越來越多,若兒童的生 活經驗不足,往後將難以面對情況或陷入困難。繪本裡有許多故事情節,兒童藉 由閱讀進行討論、分享,試了解當下的感受,將有益兒童減少往後遇到問題的迷 茫。 二、刺激創造、想像空間 兒童天生具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與豐富的創造力,教育工作者或父母在為兒 童閱讀繪本時,經常邊看文字、圖片進行預測情節的引導,這些經驗的累積將不 斷給予兒童培養想像力的空間。 三、提供情緒認同與紓解的管道 情緒管理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是生活中經常要面臨的問題。身為教育工作 者,往往都希望兒童在面臨情緒問題時可以有正確的紓解方式,而繪本無論是直 接或間接都提供兒童關於人際關係與情緒表達的觀念和紓解辦法。 四、培養兒童善良與關懷的心 溫馨和樂、世界和平為人類的希望,不管在學校的道德教育、家庭的倫理教 育都是期望兒童能保有一顆善良、關懷他人的心,許多繪本透過故事情節讓兒童 學習到其中溫馨感受、善良關懷。 五、提供寫作技巧的潛移默化 一本本優良的繪本,都是作者與插畫家嘔心瀝血的著作,無論在情節鋪陳、 時空背景、用字遣詞都是經過再三的琢磨,因此這些都是兒童在寫作上很好的範 本與參考,如果利用繪本作為賞析教材,進行寫作,兒童的學習是必會更有效果。 六、閱讀習慣的養成、享受閱讀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可以了解到繪本的各種優點,但回歸原點,繪本主要還是 希望讀者進行閱讀、享受閱讀,從閱讀中陶冶性情、學習知識,讓生活更有意義. 11.

(24) 與價值。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研究者整理了繪本的優點與教育功能具備以下幾點: 一、聽繪本,發展認知和語言能力 父母善於傾聽及和兒童溝通,皆有利於增加孩子語言的發展,因此,在朗讀 繪本給兒童聽時,不僅在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和溝通能力,透過多元的故事內容、 包羅萬象的情節,亦可發展其認知理解的廣度與深度並增進親子與師生間的關 係。 二、讀繪本,培養美感與創造力 就如上述整理,在閱讀繪本時,可帶著審美的角度去看,如此便宛如走進藝 術殿堂般,享受著視覺饗宴,由此話可看出繪本乃藝術的展現,因此當讀者在閱 讀時,透過文學的描述,配合圖片的色彩,就如同藝術美感的培育;劇情中大多 具備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更是與創造力、想像力的結合。 三、閱讀繪本,增進生活經驗與發展 當兒童喜歡閱讀繪本時,其中各式各樣的故事題材,如:世界和平、品格涵 養、情緒釋放等,都是增進兒童生活經驗發展的良好媒材之一,兒童可透過閱讀 增廣見聞,增進自我學習與生活的經驗。 四、賞析繪本,磨練寫作能力與技巧 經常閱讀繪本的兒童,便會習慣成自然,認為「看」 、 「讀」 、 「念」是種享受, 時間累積下來,對於賞析繪本中的句子、詞彙、修辭等便是件得心應手的事情, 而寫作能力更會因為長時間的練習與累積而更上一層樓。 綜合以上學者所提出的教育功能,研究者認為「繪本」因富含多種面向的題 材與內容,因此提供了讀者不同角度的思考邏輯和社會道德、生活等現實情境模 擬,故能增進讀者的生活認知;而作家、畫家和出版社三方的合作與協調,促成 了繪本中的藝術美感與文學價值,皆讓兒童可以在各方面獲得成長,是個供教師、 家長進行教育引導、生活培養的良好教學媒材之一。. 12.

(25) 第二節. 情緒表達與教育意義. 壹、情緒的定義與含義 「情緒」的英文「emotion」源自於拉丁文的「行動」(motere),而在字首加 「e」有遠離之意,為「趨吉避凶的行動」(張美惠譯,2006)。英文的「motion」 為動作,因此由字源延伸來看,便可略知「emotion」一字其意(莊惠雯,2012)。 情緒為情感之一,為個體身體、生理變化有關的狀態,亦是行為的一種,並發生 在特定的情境中(安宗昇、韋喬治譯,1987)。 「情緒」廣義定義為人對於客觀事務的態度體驗(安宗昇、韋喬治譯,1987), 若以《張氏心理學辭典》的觀點來看,情緒為個體受外在刺激或內在身體狀況, 而引起的心理失衡狀態,在此狀態下,個體除會有主觀的感受外,亦會產生身體 上的生理變化(張春興,2000)。因此,情緒是一種複合狀態,為個體的體驗和反 映,亦是外在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藉以表達對於周遭環境的感受(王文君,2008; 陳幗眉、洪福財,2001)。 雖然,情緒為個體受到外在或內在刺激而產生生理、心理上主觀的知覺情感 反應或狀態(何薇玲,2014),此狀態雖為個人意識所體驗,但其所引起的干擾、 個體心理、感覺或行為的反應卻不易受個體控制(張德聰、周文欽、張鐸嚴、賴惠 德,2006;黃天、谷芊、邱妍祥,2005)。情緒引起的反應具多種面向,其中並非 只限於認知周遭事物、外在環境的感受,也包括對於情感方面的表達或形容,身 體生理上的行動表現皆為複雜的情緒反應之一(Turner, 2007;陳羚芝譯,2001)。 邱珍琬(2018)提及談到情緒,會就「生物與演化」、「心理」與「社會文化」 三個層面來討論,生物學家以演化的角度來看情緒,人類為了繁衍傳承,必要遠 離危險,故產生出害怕、恐懼等情緒;而心理學家認為情緒的反應過度對身體的 生理機制、健康會產生影響,乃心理影響生理的變化;在社會學家眼理,情緒的 產生與展現與社交活動、事件息息相關。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所著《EQ》一書中提及到:何謂情緒?「情 緒」為感覺及其特有思想、生理與心理的狀態及相關的行為傾向(張美惠譯, 2006),而美國心理學家伊扎德(Izard)也認為情緒的定義須包含生理基礎、表情行 為和主觀體驗三個層面(安宗昇、韋喬治譯,1987)。由此可看出情緒的定義與行. 13.

(26) 為、認知、心理、生理等之間的關係。 一、學者 Reeve (2001)提出情緒的幾個層面: (一)主觀認知層面 個體對於生活經驗狀況會以其主觀的認知及自我陳述,表達出自己得看法或 感受的情緒。 (二)生物生理層面 個體面對各種情況時,會涉及到體內的自律神經系統、大腦結構運作,以促 使或停止個體產生行動。 (三)功能目的層面 個體為因應其所面對的情境,而產生渴望達成目標、動機的情緒,以利達到 目的。 (四)社會表達層面 個體透過語言表達、臉部表情的變化、身體姿勢的展現藉以向他人傳達、溝 通其當下的情緒反應。 二、黃天、谷芊、邱妍祥(2005)提出情緒富含以下不同面向的反應: (一)生理方面 個體在面臨緊張、焦慮、恐懼、憂鬱、憤怒等情緒時,會出現生理方面的反 應,如:心跳加快、呼吸異常、胃脹氣、口吃、精神崩潰等。 (二)行為表現方面 情緒除了面臨生理方面的反應,對於行為表現,如:表情、聲音、動作姿態 等,皆為情緒外顯行為的表現之一。 (三)認知方面 在認知方面除了非語言方面的表現,有時亦透過語言展現出其情緒認知,如: 「這件事令我感到害怕」。. 14.

(27) 三、黃惠惠(2002)及蔡秀玲、楊智馨(1999)歸納出情緒定義具以下幾點: (一)生理反應 當個體面臨各種狀況時會顯現出不同的生理情緒反應,而情刺激引發的生理 反應過程與身體系統有關,亦是相當複雜的;然而,相似的反應產生未必是因為 同樣的情況,如:緊張或興奮時都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因此單從生理反應是 無法精準判斷出是何種情緒的產生。 (二)心理反應 心理反應為個體在經歷事情時體驗到的情緒所產生的感受,如:高興、緊張、 平靜、擔心等,雖然大部分的反應具有普遍性,但因個體主觀意識的不同,心理 反應也有其獨特性。如:同樣陰雨綿綿的天氣,有些人感到快樂,但有些人卻覺 得心煩。 (三)認知反應 認知和情緒看似不相關,但兩者之間的關係卻很密切。情緒影響認知常見的 狀況就是盛怒之下無法思考或判斷,而個體依據情境的刺激做出判斷與解釋而引 發的情緒,則為認知影響情緒,如:當別人不時在看著你時,當你解釋為對方不 懷好意時或對方對自己有意思時,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四)行為反應 情緒除了會引發上述的反應外,當個體因自身的情緒而展現出的外顯行為稱 為行為反應,其中分為語言(verbal)與非語言(nonverbal)兩種。當個體說出當下的 情緒感受,為語言表達;而各式各樣的表情或動作表現出其情緒為非語言的表現。 綜合以上學者的論述,讓研究者較了解情緒的定義,因此研究者認為情緒一 詞源自於拉丁文,具有刺激、展現、動作之意,顧名思義可約略得知「情緒」的 意思。而情緒為與生俱來的,其主要是透過外界或內在的刺激進而讓個體產生感 受,這些感受形成的情緒反應可分為生理、心裡、認知、行為等層面來看,不管 個體在面臨何種情境問題時,情緒都會透過以上幾種面向展現出來,藉此讓個體 與他人進行互動,因此情緒不僅是個體的行為表達,亦是融入社會情境的方式之 一。. 15.

(28) 貳、情緒的特質 情緒為與生俱來且為人類所共有的(蔡秀玲、楊智馨,1999),雖然情緒具有 不同的種類,如:喜、怒、哀、樂、愛、惡等,但這些皆是個體不可分割的一部 份(崔光宙,2008;鄭照順,1999)。因此,我們將與生俱來的情緒,如:喜悅、 悲傷、恐懼則稱為原始情緒;而對生活中所感受的事物或情況經後天學習而反應 的情緒則稱為次級情緒,如:對方拒絕邀約時,原始情緒為失望、難過,但為了 掩蓋自己的受傷,往往會以生氣來表達,對此生氣稱為次級情緒(蔡秀玲、楊智 馨,1999)。 在諸多情緒反應中,我們將情緒分為正向情緒與負向情緒兩類,快樂、興奮、 希望等為正向情緒;而憤怒、悲傷、哀愁等則歸納為負向情緒。然而,儘管情緒 有多種不同的種類,但情緒的反應主要是由外在刺激、內在心理狀態、主觀認知、 行為表現等因素所產生的(鄭照順,2011),因此,對此許多學者提出情緒的特質 與涵義。 一、王淑俐(1995)、黃惠惠(2002)、蔡秀玲、楊智馨(1999)、馮觀富(2005)、 鄭照順(2011)指出情緒特質具有以下幾點: (一)情緒由外在刺激而引發 由上述可知,情緒並非無緣無故產生,情緒的引起一定有特定的刺激,而這 些刺激為個體對於特定的人、事、物、經驗或刺激等所產生的心理感受。 (二)為不同面向的心理狀態 心情的好壞、悲觀與樂觀都會影響個體的生活、工作學習、健康或是社交, 而這些心情,如:喜悅、快樂分為積極愉快的情緒,反之,如:憤怒、恐懼等則 為消極不愉快情緒。 (三)受主觀認知影響,具獨特性且個別差異大 個體因事件的發生所引起的情緒會因為其主觀的感受而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且同一件事情因為個體看法不同往往會有不同的反應,因此情緒是主觀的,且個 別的情緒反應差異大。 (四)受生理機能影響 從中醫學的觀點來看,生理的五臟六腑的健康會影響個體情緒。如;「肝氣 16.

(29) 鬱結」容易造成個體憂鬱、「心脾兩虛」會讓個體意志消沉,做事提不起勁,產 生不了情緒反應等。 西醫學觀點來說,下視丘為自主神經系統的管控中心,掌管生理需求,與情 緒最為密切;而邊緣系統掌管內臟、內分泌、自主神經等,與情緒表達、控制最 具密切關連性。因此,生理的健康與否會影響到個體的情緒表現。 (五)行為、個性與情緒交互作用 個性較樂觀的人遇到挫折往往不會抱著希望,再次嘗試,也較不會在意,反 而會有較好的行為表現;反之,課業低落、表現不佳,個性較悲觀者心理失落, 難免會委靡不振,而處於情緒低落中。 (六)激發生理、心理的感受,強度上具差異 個體受到流言蜚語或外在挫折,難免使其產生負面情緒,而情緒具不同的強 度,如:開心時,狂喜的強度往往就比快樂高出許多;而難過時,失望的強度也 比絕望低,因此,情緒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需要引導個體適當的抒發,以減 少情緒的破壞力發生。 (七)情緒調解受關鍵因素影響,時間時而短暫時而持久 當個體遇到情緒挫折、衝突時,高 EQ 的人具備較高的「挫折容忍力」 、 「情 緒調解力」或「激勵能力」等,因此面對「情緒」時,往往可以較快平復、穩定, 而情緒停留的時間有時短暫,如:哭泣、難過,有時長久,如:憂鬱、焦慮等, 因此,具有「幽默感」或將事情換個角度思考,較不會給自己帶來傷害或紛爭。 (八)情緒由簡單到複雜,並控制個人思想、態度或行為 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累積,情緒相對於剛出生會日益複雜,種 類愈多,不單只是喜、怒、哀、樂,而因為個人經驗不同衍生出其他情緒出來。 而情緒的表現為個體對於外界的人、事、物等,經由身體表達的感受或狀態,有 此便可看出情緒展現亦控制著個體的態度或行為。 (九)為人性特徵之一,生命不可切割的一部份 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有其情緒,沒有情緒相當於缺少情感的表達,是具遺憾的。 因此,情緒為人類天生的本質之一,具普遍性、共通性,且是生命中無法分割的 一部份。. 17.

(30) (十)受社會文化因素影響 雖說情緒乃與生俱來,但人類的情緒一部份深受社會文化影響,其情緒的展 現會因會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東方對於被稱讚儘管是開心、喜 悅的,仍要表現出謙虛的態度,且不宜過度自信;但對於西方國家而言,被稱讚 是因為表現優秀,因此是值得驕傲的,如此便可看出在同一件「被稱讚」的事中, 不同社會背景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展現。 (十一)受家庭教育影響 家庭宛如小型社會般,個體在出生後最先接觸的便是家庭,儘管在同一文化 中,但身處於不同的家庭背景,對於個體的情緒發展或表達情緒的態度、處理都 受家庭教育者深深地影響並息息相關。例如:「報喜不報憂」、「哭會帶來霉運」 等家庭的價值觀、教育,都會影響到個體面對情緒的展現。 二、張德聰、周文欽、張鐸嚴、賴惠德(2013)及黃藿(2002)亦提出情緒具備以 下特性: (一)情緒是刺激所引起 情緒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因為外在事情發生時的刺激,或是內在刺激而產 生的。例如:走在路上卻因為坑洞而跌倒,故產生憤怒或事生氣的情緒;亦或是 因為得到一筆獎金而到開心等皆是因為刺激而產生情緒。 (二)為個人主觀的意識經驗 如同上述所說,因為有了刺激故引發情緒,而情緒是個人主觀的感受問題, 並非客觀的。例如:面對朋友突然瞄了自己一眼後竊竊私語,會令個體感受到不 舒服或是憤怒,這些都是其主觀的感受而產生的情緒反應。 (三)情緒狀態能自我覺察,但不易自我控制 每件事情的刺激引起個體情緒反應,個體可以認知、察覺自我的情緒,但是 他卻無法控制身體便隨著情緒狀態而產生的生理變化或行為反應。如:個體在生 氣時,感受到自己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但他卻無法控制自己因為憤怒而說出口 的話語。 (四)情緒與動機作用具連帶關係 情緒和動機間的關係具有以下兩點:. 18.

(31) 1.情緒是伴隨著動機性行為而產生 當個體有了本身的目標後而努力的動機後,其目標的成功或失敗往往會伴隨 著正向情緒與負向情緒的產生。如:高中生面對大學考試有了其鎖定的目標學校, 長期的學習伴隨著壓力與情緒緊張,若考上目標學校,其伴隨而來的是喜悅、快 樂、驕傲等正向情緒;換言之,若是不幸落榜,其亦會感到懊惱或傷心的負向情 緒。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透過動機目標的結果會對個體產生的情緒反應。 2.在某一情況下,情緒本身可視為動機行為之由來 當個體在某情況下產生了情緒反應,後續可能會產生某動機或行為。例如: 考生因為自己考上了目標學校,開心、快樂之餘,決定和朋友唱歌、逛街狂歡, 作為放榜後犒賞自己的放鬆。 (五)為一種認知反應 情緒和認知反應具有舉足輕重的關係,情緒為個體對於外界刺激後產生的語 言分析、認知反應的結果。如:某些人不經意的話,在少年耳裡卻是嘲諷、諷刺, 這都是因為少年聽了這句話後,對於語言分析、認知反應後,認為這句話是在嘲 諷他,因此產生了為生氣、憤怒的情緒。 (六)為社會文化產物 情緒為社會環境和文化脈絡影響下所建構的主觀經驗與感受。個體對於同一 件事情的解釋和反應會因為生處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脈絡下而有所不同,其所作出 的反應會符合當下的社會文化背景。 由上述學者的觀點陳述,研究者認為情緒的產生需要透過「刺激」方能引發, 而這些「刺激」除了受到外界的事件影響,也有內在的因素作用。個體受到刺激 後產生的情緒反應,會因個體的生活經驗、成長背景逐漸趨於複雜化,而「情緒」 具有不同的面向(正向情緒、負向情緒)、反應的時間長短、強度也會因為個體的 主觀意識而有差異。 情緒不僅受到個體主觀意識的影響而具不同的反應感受,其亦會受到個人家 庭教育、社會文化脈絡的薰陶而影響,而這些反應行為都和動機息息相關。情緒 的展現與反應皆是透過上述的種種特質顯現出來,這也解釋出為何每個獨立的個 體在同樣的情境下會有相同或不同的情緒行為出現。 研究者認為「情緒乃個體與生俱來、無法切割與抹滅的一部份,且並非透過 19.

(32) 後天學習而來的。」是最重要的特質之一。就因為生而有情緒,非後天所習得, 因此更為寶貴。若人人生而無情緒反應,對於外在與內在的刺激沒有任何的感受 反應,亦沒有生活的目標和動機,那個體便猶如空殼稻草人般生活在世上,人際 之間的互動和生活也會無比乏味,個體也無法理解、認識自我或對方的感受。. 參、由情緒智能觀點來看情緒表達 一、情緒教育(學)之重要性 不管身處於何種社會角色,生活中時常會遇到不同的情況,舉凡微不足道的 小事到事關重大的衝突等,往往都使個體陷入情緒反應中,小則心情不好、情緒 低落,大則情緒失控、產生肢體碰撞等。因此,如何讓個體適度的認識情緒、調 解接納情緒、表達情緒,為個體人生中重要的學習課題之一。 雖說個人情緒乃與生俱來,且情緒管理與反應一部份具先天因素的影響,但 情緒和行為間具因果關係並相互影響著,情緒不會因為壓抑而消失,甚至會轉化 成其他個體無法控制的型態再次顯現,而對於以上情緒的反應,可透過某些條件 操作制約而學習(陳秀蓉,2001),進而改善問題,因此情緒的可變性也增加了它 被教育、改變的可能性(王文君,2008)。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Freud)指出,學習掌握自我情緒為文明人的基礎,人格中 「自我」扮演著在「本我」和「超我」兩者間達平衡、協助管理情緒的角色,為 個體可運用適當的方式達到其心中所追求的目標。因此,情緒教育為有效提升個 體體察、約束自我情緒,並適度表達避免過於衝動,如此便能減少各種人際、家 庭和社會問題(蔡秀玲、楊智馨,1999)。 美國學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所著《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一書出版後,情緒智能(EQ)及情緒教育逐漸受各界的重視,這也讓當今教育者反 思,當我們一心一意只專注於學科上的學習與精熟時,是否忽略了能陶冶性情、 教育個體認識自我與他人的情緒教育(黃藿,2002)。 情緒智能(EQ)為自我管理情緒、控制運用自己與他人關係的情感能力,而這 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家庭幸福與事業成功具有重要意義(林美秀,2012)。情緒智 能顯現在我們生活各種情境中,心情與情緒的轉折雖受個人主觀感受認定而有所 不同,但不管情緒反應是強是弱,皆會影響到個人的身心健康、學習表現或工作 成效及人際關係(莊耀輝,2011)。. 20.

(33) 而心理學家彼得.沙洛維(Peter Salovey)指出情緒智能包含了認識自我及他 人情緒、能自我激勵及克制衝動、管理自己的情緒與妥善處理人際關係等探討的 面向,因此,EQ 的培養是相當重要、刻不容緩的教育任務之一(楊俐容,2007)。 總括來說,情緒教育為藉由指導相關情緒的認識與培養,讓個體覺察自我與 他人情緒,並以適當的方式做抒發,經後天的課程學習,進而改善問題,增進人 際關係。因此,我們可以說情緒教學(育)為情緒主題的相關課程,由認識、覺察 情緒出發,進而接納情緒、學習運用妥善的方法來表達、處理情緒。最後循序漸 進地引導學生管理自我情緒,朝向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這個目標邁進。 二、情緒智能理論 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亦可稱之為情緒智能或情緒智商,簡稱 EQ。 在情緒智能提出前,迦納(Gardner)所提出多元智能中的人際、內省智能為與其最 為接近的論點,迦納體認到情緒與人際互動的重要性,因而希望人們在探討內省 和人際智能時,可認識自身的情感並達到協調,社交、人際互動、合作為重點, 但在教學現場,多元智能理論多偏向於認知層面而非情感依歸,甚是可惜(張美 惠譯,2006)。 情緒智能一詞最先在一九九零年由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彼得.沙洛維 (Peter Salovey)及新罕布夏大學約翰.梅耶(Jonn Mayer)所提出,雖然情緒智能一 詞提出後受到心理學界的重視,然而,透過丹尼爾.高曼「情緒智能」一詞才逐 漸發揚光大、廣為人知(陳羚之譯,2001;譚春虹譯,2009)。 彼得.沙洛維及約翰.梅耶認為:「情緒智能為能力的一種,讓情緒可以被 調解與表達,且認知智能(IQ)與情緒智能是具差異性的。」(陳羚之譯,2001)。心 理學家認為情緒反應為生活的動力,而情緒智能會幫助個體的身心健康、人際發 展、工作態度等不同層面發揮其更大的效益,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譚春虹譯, 2008)。簡而言之,情緒智能更甚於智商,它讓個體可以適切管理追求其目標;其 是一種自我管理情緒的能力,且每個人的情緒智能都有所差異與不同,EQ 情緒 智能是個衡量情緒能力的指標(譚春虹譯,2008;譚春虹譯,2009)。 1992 年沙洛維及梅耶提出情緒智能為社會智能的一種(譚春虹譯,2009),其 認為情緒智能可分為三大主軸進行探討(陳羚之譯,2001;譚春虹譯,2008;譚春 虹譯,2009):. 21.

(34) (一)區分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個體應學習透過語言傳達出情緒的感受或非語言的表情、動作等,區分自我 與他人情緒反應,並運用同理心理解他人的情緒反應或情況,做適當的表達。 (二)調節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當個體覺察到自己或他人的情緒反應後,能有效地進行自我或他人情緒調 整,避免被情緒勒索。 (三)運用情緒資訊去引導思考的能力 個體可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以適當的方式做情緒表達,如:避免過於衝動 等,妥善安排計畫、發揮創造思考能力,進而實踐自我。 (一)沙洛維參考了迦納的多元智能,定義出情緒智能五項類別(張美惠譯, 2006): 1.認識自身的情緒 認識情緒為情緒智能的根本,若是隨時隨地感受自我的情緒、認知感覺,個 體就像是被情緒綑綁的奴隸,反之則為情緒的主宰者。 2.妥善管理情緒 個體情緒管理建立在自我情緒認知上,若是無法認知到自我的情緒感受,更 是無法妥善管理情緒,擺脫不安恐懼,走出低潮,重新出發。 3.自我激勵 要成就任何事情必須保有專注力、創造力及自我激勵的能力,個體如何克制 負面情緒或衝動等,需仰賴其自我激勵的能力,做事效率高都是具備高自我激勵 能力的人。 4.認知他人的情緒 同理心為基本的人際關係溝通技巧。如何認知他人的情感受,並以同理心去 理解他人的想法,運用感同身受的角度去為他人設想,更有助於人際的互動關係。 5.人際關係的管理 人際關係為管理他人的藝術。個體的領導能力、處事風格、人緣等都與此能. 22.

(35) 力有關,若是充分展現此能力,個體便能成為社會上高端者。 (二)高曼也指出情緒智能具有以下五個學習階段(譚春虹,2008): 1.自我了解—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 個體能覺察、了解自我的情緒反應,以及其發生的原因為何。 2.情緒控制—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個體能夠在體認到情緒反應的原因後,可以安撫自我情緒、擺脫負面情緒以 及學會自我情緒管理與控制。 3.自我激勵—激勵自己的能力 個體透整頓好自我情緒後,給予自己希望與情緒轉念,幫助自己追求目標與 增強注意力或創造力。 4.理解他人—了解別人情緒的能力 個體能夠覺察、理解他人的情緒反應、感受與其所需,並試著同理他人。 5.維繫能力—維繫融入人際關係的能力 個體理解、同理他人情緒後,試著適應他人的情緒反應,並融入其人際互動 關係中。 簡而言之,透過情緒智能理論可以讓我們清楚理解到自學者提出「情緒智能」 一詞後,其重要性逐漸受社會大眾關注。而情緒智能和智商一樣為一種能力,但 情緒智能不同的是擁有高智商的個體未必富含高情緒智能,且個體的情緒智能高 低皆不相同。 而情緒智能富含的面相雖有不同的劃分,但其主軸並無太大的差異,皆是環 繞著「察覺自我、他人情緒」 、 「理解自我與他人情緒」 、 「激勵同理自我、他人情 緒」等主軸去探討,如此除了自我與他人的情緒感受理解外,一能促進彼此間人 際溝通、社會間的和諧關係。 三、情緒表達的內涵 情緒智能首要表現出的內涵是對自我、他人情緒的準確覺察、評價與表達(譚 春虹譯,2008),而如何去接收與表達情緒亦為情緒智能的基本要件之一(邱珍琬, 2018),因此,透過產生、調解情緒、促進思維,進而幫助個體情緒與智力發展的 23.

(36) 能力為情緒智能的基本重點也是情緒表達的內涵之一(譚春虹譯,2009)。 自我情緒的表達乃重要的社交能力,而學者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指出 不同的文化社會背景的個體對於自我情緒表達會有大的差異性,而情緒緒表達具 有一套規則亦稱為表情規則,以下介紹三種情緒表達規則(張美惠譯,2006)。 (一)盡量抑制情感表現 當個體遇到特殊狀況時,無法真正顯現出自我原本的情感反應時,就會出現 克制原先情感反應的表現出來,如:播出恐怖片段的紀錄片時,現場有其他長者 或是權威人士,觀看影片的學生對於害怕的情感展現(表情、動作)都會比較收斂。 (二)誇張的情感表現 個體在偶發狀況發生時,為了使情況結果對自身更有利,有時往往會運用誇 張表情來表達情感,以達到其目的或是關注性。如:當小孩在和哥哥搶玩具,搶 輸之後,為了可以獲得玩具使用權,故採取大哭大鬧的方式,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有時誇張的表情配合愁眉苦臉,以達到效果。 (三)替代情感表現 個體為了掩蓋其原先的感受、情感時,會採取替代的情感表現,以避免傷害 到他人。如:當個體收到一樣非預期性的禮物,原本應該是要感到開心,但是打 開後發現這個禮物已經有了,但為了避免傷害到送禮人的心情,個體依舊會以溫 和的笑容呈現,並感謝對方。 從個體運用以上情緒表達技巧的時間,可以看出其情緒智能的高低以及家庭 身教的方式,而這些情感不僅是社會交際的一種,更是攸關到個人情感是否影響 他人的依據(張美惠譯,2006)。高情緒智能的人對於自我情緒覺察與表達往往較 他人快速且有效把握住機會,使自己能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在平時的生活中,有些人樂觀進取,有些則悲觀退縮,而追究其原因,往往 和個體覺察、處理自我情緒的方式不同有關,因此,對此心理學家邁耶將其歸納 出以下三種不同情感表達類型(譚春虹譯,2009):. 24.

(37) (一)自我覺知型 其類型可有效管理自我情緒,且情感豐富多樣,若情緒反應出現,個體能快 速覺察並處理,在情緒紛擾中得以保值中立、正確判斷、自省的能力,屬於心理 健康、積極向上、高情緒智能的類型。 (二)難以自拔型 此類型情緒多變、反覆,且個體往往不自知,精神狀態不佳,時常陷入情緒 漩渦中難以自拔,屬於悲觀讓情緒勒索的類型。 (三)逆來順受型 此類型對於自我情緒相當清楚,也接受自我情緒,但卻不改變,亦可稱為認 可型,其中又可分為兩個部分:一種為樂天知命型,凡事都可開心去面對,因此 沒有改變的必要;另一種為悲觀絕望型,雖意識到自我情緒低落、陷入不良情緒 反應中,卻採取被動狀態,讓自己陷入絕望中。 由以上論述中可以整理出情緒表達的內涵是由情緒智能基本概念延伸而來, 且每個人都不一樣,其中可由情緒表達的內涵推斷出個體情緒智能與社交能力的 展現。其中情緒表達包含兩個部分,一則為情感的表現方式,個體依據所遭遇的 情況、家庭背景、社會文化等因素,選擇適當的情感表現方式,以達成自我的目 標;另一則為情感表達的類型,個體的個性、覺察、體現情緒的方式都有所不同, 從以上三種類型可以大致判斷出位於不同情緒智能高低的個體會有那些情緒、行 為反應。 日常生活中,經常遭遇許多的情況與問題,不管是內在因素或外在刺激,都 會讓個體出現情緒反應或感受,如何適當的方式表達以及影響情緒表達的原因都 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需要思考的議題。. 第三節. 繪本與情緒表達、覺察等相關研究.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近年來兒童或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往往比上一代來的嚴重 許多,現在的兒童容易感到孤單、抑鬱、易怒、緊張、衝動等(黃藿,2002)。因 此,透過新聞或報章雜誌皆可發現,當今社會事件頻傳、暴力衝突漸增、班級中 情緒方面問題的孩子比例也日益提高。所以,情緒教育逐漸受到重視,希望透過 課程的實施能夠幫助學生培養情緒自覺及自制、體諒或同理他人、充分傾聽與互 25.

(38) 助、解決衝突增進感情等能力,藉此增進社會和諧(黃藿,2002)。 繪本應用於教學中日益廣泛,舉凡數學、健康等學科的運用或品德、人際、 家庭教育等諸多課程,皆會使用繪本故事帶入課程教學中,希望透過繪本情節內 容緊扣課程核心價值或重點,使學生從中學習到相關意涵。其中,繪本營造了一 個多元、支持、鼓勵的溫馨環境,激發兒童擁有不同的創意想法亦提升兒童的學 習動機,恣意地向更深更廣處探索(粘鳳茹,2005),進而將所學內化,逐漸養成 良好的行為。 由以上可得知,運用繪本為媒介進行課程的比例逐漸提高,而與情緒教育相 關的內容也日受重視,因此今日研究者以臺灣碩博士論文網中所搜得 33 篇電子 全文碩士論文進行繪本與情緒教育之相關研究探討,並以年代前後分別整理列表 說明之。 表 1 繪本與情緒教育之相關研究 研究題目. 周次 (節). 研究者 年份.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1.研究者發現幼兒在「克服困難」與「表 達內心感受」兩項表現需再加強外,. 以兒童繪本進 12 周 陳美姿 行幼兒情感教 (24) 2000 育之行動研究. 其他表現不錯。 幼兒 園大 2.藉由繪本課程討論,可協助其表達內 班 心感受,教師可輔導具有明顯行為困 擾或內向行為問題之幼兒,亦可增進 老師對他們的問題之察覺。 1.繪本能有效促進幼兒友誼互動關係。. 以兒童繪本增 12 周 邱愛真 進幼兒友誼互 (36) 2004 動之研究. 2.繪本課程對積極想要建立友誼的幼 幼兒 兒成效最大,並增加獨行俠與他人互 園 動的機會。 3.繪本課程的推動,改善被拒絕的幼兒 與他人之間的互動技巧。 (續下頁). 26.

(39) 研究題目. 周次. 研究者. 研究. (節). 年份. 對象. 研究結果 1.「讀書治療團體諮商」對實驗組兒童 在自我生理及能力概念、不適當的行 為及情緒、專注力的控制、生氣/憤怒 上具立即性的輔導效果。. 讀書治療對父 母離異兒童情 10 次 呂欣茹 緒困擾輔導效 (10) 2006 果之研究. 國小 2.「讀書治療團體諮商」對實驗組兒童 中年 在不適當的行為及情緒、生氣/憤怒上 級 具持續性的輔導效果。 3.實驗組兒童在團體中是輕鬆的,過程 中有助於兒童負向情緒的處理,幫助 其宣洩父母離異的情緒,且能體會雖 然父母離婚,但仍愛著自己。. 利用情緒繪本 教學進行兒童 16 周 陳雅萍 情緒教育之研 (32) 2007 究-以國小一 年級為例. 1.情緒繪本教學對於孩子的情緒問題 有輔導作用且孩子較能管理自己的 國小 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 一年 級 2.研究者自我情緒的成長與轉變。. 運用繪本為主 的情緒教育方 10 周 黃淑婉 案對提昇國小 (10) 2007 兒童情緒智慧 效果之研究. 1.情緒教育實驗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兒 童的情緒智慧有提升的效果。 國小 五年 2.實驗組兒童對於方案持肯定的態度, 級 表示兒童對課程持正面態度。. 故事繪本與幼 兒情緒教育之 36 周 王文君 研 究 - 以 幼 稚 (72) 2008 園大班為例. 1.以故事繪本進行幼兒情緒教育,幼兒 幼兒 對於情緒的認識有初步的了解。 園大 班 2.幼兒經過繪本實施情緒教學後,會勇 於表達自我感受和期待故事的進行。. 3.繪本情緒教學具有正面的影響。. (續下頁). 27.

(40) 研究題目. 周次. 研究者. 研究. (節). 年份. 對象. 研究結果 1.繪本團體方案教學在「情緒表達」、 「情緒轉換」 、 「情緒管理」上具顯著 的立即輔導效果,其中「情緒表達」 亦具顯著的持續性輔導效果。. 繪本團體方案 之實施對增進 10 周 梁慧珍 兒童情緒能力 (20) 2008 之研究. 國小 五年 級. 2.由回饋可知兒童對於活動方式及氣 氛給予正向評價,且實驗組不僅認識 各種情緒反應、增進能力,問題處理 更圓融,人際互動上也有改善。 3.繪本貼近兒童生活經驗及其關注議 題,皆為吸引兒童喜愛與注意的重 點,且有助於參與討論及心得分享。. 繪本教學對身 體病弱學生情 緒發展影響之 研究. 1.情緒教育課程活對於參與學生的情 緒能力發展有明顯提升的輔導效果。 8周. 陳昺綸. (8). 2008. 國小 2.參與學生對情緒均有清楚的認識與 五年 自我管理能力。 級 3.參與學生與家長對於此情緒教育課 程活動是抱予正向的態度。 1.從量化測驗分析結果: (1)繪本教學對高分組不具有成效。 (2)中分組在「認識自身情緒」與「妥善 管理情緒」的能力有明顯進步。 (3)低分組雖後測分數高於前測分數, 但卻未達顯著。. 運用兒童繪本 進行情緒教育 之研究. 8周. 黃珮貞. (16). 2008. 國小 2.由質性訪談討論結果: 三年 (1)高分組在了解自己情緒與管理方面 級 有正向的助益。 (2)中分組在理解他人情緒與人際關係 有正面影響,具同理心替對方設想。 (3)低分組相較於高分和中分組,在覺 察他人情緒層次並無明顯改變且不 太在意他人感受。 (續下頁). 28.

(41) 研究題目. 周次. 研究者. 研究. (節). 年份. 對象. 繪本教學對增 進國小低年級 10 周 張雅茹 學童適當表達 (10) 2009 生氣情緒成效 之研究. 研究結果 1.繪本教學課程對實驗組學童生氣情 緒表達具有正向影響效果。. 國小 2.實驗組對繪本教學的接受度高,且教 低年 學能引導孩子適當地抒發憤怒情緒。 級 3.運用繪本融入教學,有助於研究者自 我之專業成長。 1.教師與幼兒相處時,會展現出尊重、 要求、分享與包容。. 主題教學中的 32 周 張銘珊 幼兒情緒教育 (24) 2009 之探究. 2.教師透過具體觀察與了解、調節自身 心態,積極給予幼兒協助與等待,維 持師生之間良好的情緒表達與理解。 幼兒 園 3.教師配合幼兒所需,適時調整學習難 易度,陪伴幼兒一起學習並給與幼兒 成功經驗。 4.在主題教學分享的過程中,對於他人 經驗的提取,能幫助幼兒增進對情緒 理解的能力。. 運用繪本教學 10 周 楊彩雲 提升幼兒情緒 (30) 2009 能力之研究. 1.研究顯示出繪本的選擇,確實可以幫 助情緒能力的提升。 幼兒 園 2.幼兒透過情緒繪本教學,對於情緒的 學習是有系統、連貫性的,因此學習 的成效相當明顯。 1.課程實施後顯示,幼兒們對情緒的察 覺、辨識和表達上有所提升。. 社會情緒課程 對幼兒友誼發 16 周 展之影響. 鄒容緻 2009. 幼兒 園大 班. 2.實施後發現幼兒攻擊行為明顯減少, 幼兒面對衝突的問題解決思考能力 提升,班級氣氛和諧、有秩序。 3.根據課堂討論及觀察紀錄顯示,幼兒 們與同儕建立友誼關係的品質產生 了許多正向的改變,增進友誼關係。 (續下頁) 29.

(42) 研究題目. 周次. 研究者. 研究. (節). 年份. 對象. 運用繪本教學 增進國小學童 36 周 陳曉瑩 情緒智慧之行 (82) 2010 動研究. 研究結果. 1.課程實施後,不管在質性或是量化研 究,均皆發現孩子在情緒的抒發、處 理自己與他人情緒、同理他人、人際 國小 關係等,皆持正面評價並達預期效 二年 果。 級 2.教師在實踐與反思的過程中,提昇自 己的專業知能,調整教學方式。. 使用繪本進行 情緒主題教學 15 周 陳永樺 之行動研究 (20) 2011 以國小二年級 為例. 1.情緒繪本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情 緒智力有正面的影響。 國小 2.教師透過教學活動,能更了解學生的 二年 心理且促進師生關係融洽。 級 3.此外,本研究亦記錄行動研究歷程中 所遭遇的困難與省思,並探索情緒教 育課程對師生的情緒智力之影響。. 幼兒情緒與繪 畫表現之探 16 周 陳春鳳 究:情緒繪本 (16) 2011 課程之行動研 究. 1.課程有助幼兒建立對情緒的認知及 幼兒 正向的思維,並增進其互動。 園大 班 2.幼兒懂得尊重、關懷及同理他人,進 而促進幼兒有效管理情緒。. 繪本教學對國 小學生負向情 緒表達之影響. 國小 二年 級. 9周. 曾娉妍. (9). 2011. 1.繪本做為國小情緒教育課程具可行 性,對學生負向情緒表達有正向影 響,而男、女生的學習效果並無顯著 差異。 (續下頁). 30.

數據

圖  2 研究重點與時程甘特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allow students to demonstrate their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tems in mini speaking

The Government also established the Task Force on Promotion of Vo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April 2018 to evaluate the implementation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I) Read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Re-run) 2 30 3 hr 2 Workshop on the Language Arts Modules: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Popular Culture (Re-run) 2 30

To help students appreciate stories related to the theme and consolidate their knowledge and language skills in writing stories, the English Club has organised a workshop on story

(The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Needs of Gifted Students and the Main Categories of Emotional and Mental

(The Emotional and Mental Health Needs of Gifted Students and the Main Categories of Emotional and Mental

The Centre for Learn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CLS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launched the!. EduVenture ® learning system, which has been well receiv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