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蘇瑞鏘,〈台灣政治案件之處置(1949-1992)〉,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10,頁 3

2 參見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站上的「必修-社會領域-歷史課程綱要」。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5/%E6%AD%B7%E5%8F%B2-%E5%BF%85%E4%BF%AE.pdf 3 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台大歷史學報》(台灣大學歷史學系,1999 年),

第23 期,頁 462。

革命性的起點,又被稱為「台灣新浪潮電影」。在這一波巨大的新電影浪潮裡,出現諸 多追憶式,具有「傷痕」性質,且帶有濃烈歷史意識的電影,透過對歷史與土地的反省,

再現了戰後台灣歷史發展的軌跡。其中,開始出現反省「白色恐佈」時代的歷史電影,

如侯孝賢導演改編自藍博洲的名著《幌馬車之歌》的《好男好女》,再現因「光明報」

案受難而死的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及其妻蔣碧玉等相關受迫害者的歷史事件。藍博洲 等製作的紀錄片《我們為什麼不唱歌》,紀錄了關於1993 年 5 月在台北六張犁公墓的亂 草堆裡,被人發現的201 個 1950 年代白色恐怖下被槍決而無人收屍的墓塚。41996 年導 演萬仁完成的《超級大國民》描寫一位「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出獄後,追憶過去政治悲 劇的記憶來尋找救贖。1999 年的新聞局千萬輔導金國片《天公金》,則敘述一位當年白 色恐怖的加害者,良心發現後欲尋求補償之道的心路歷程。

筆者選擇以《超級大國民》與《天公金》,作為討論再現「白色恐怖」時期的文本。

因為這兩部電影有其主題上的相似處,卻也更清楚地能對照兩者間不同的影視書寫模 式。這兩部電影中皆有不斷追憶過往的老人,諷刺的是,《超級大國民》中的老人是受 到嚴酷刑求迫害的受難者;而《天公金》裡的老人則是當年嚴刑逼供無辜百姓的加害者,

這兩位老人都親身經歷過「白色恐怖」下毫無人權的特務機關,這兩部電影的導演如何 用不同的手法呈現?或許,《天公金》的英文片名「FORGOTTEN OR FORGIVEN」是

「白色恐怖」受害者與加害者都應不斷思索的問題。

另外,《超級大國民》與《天公金》都曾以受難者家屬的角度,回憶過去親身經歷

的恐懼經驗,以及因為白色恐怖案件對其家屬的人生所產生的影響。這兩部電影的主題 或有類似之處,但導演處理的手法與書寫的方式,卻有其相異之處,這些都是筆者感到 興趣,並欲透過這兩部電影文本的歷史再現與辨證,加以比較與討論之處。

筆者將討論如何檢視解嚴後有關「白色恐怖」這段歷史的論述?並且比較這兩部電

影中關於「白色恐怖」的歷史書寫有何異同?導演萬仁與王重政分別以何種手法再現五 O 年代「白色恐怖」的歷史?並討論這兩部電影所「再現」的歷史與記憶中的「白色恐 怖」有何異同?特別是以這兩部電影為中心,檢視在1990 年代後有關再現「白色恐怖」

時代的歷史電影,是否反映出在時代的政治氣氛變遷之下當代的歷史思維?最後,兼論 現今高中的歷史教育現場中,電影《超級大國民》與《天公金》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 應用,並提供高中歷史教師關於「白色恐怖」史事的輔助教材與教學資源,為從事歷史 教學活動時之參考。

二、研究回顧

近十數年來,影視教材與歷史教學的相關研究論文有日益增多的趨向。自 1988 年 美國史家懷特(Hayden White)首創「historiophoty」5,繼之周樑楷教授將其翻譯成「影視 史學」為第一位將此概念引進華人世界者,並加以定義、發展成一理論基礎,6引發許 多學者們的討論與研究。在歷史教育的領域中,出現越來越多的相關論著,探討影視史

5 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台大歷史學報》(台灣大學歷史學系,1999 年),

第23 期,頁 446。

6 陳登武,〈一場大屠殺與人民的記憶—以 Atom Egoyan 的電影「A 級控訴」為中心〉,《興大歷史學報》,

第17 期,2006。

學與歷史教育的關係。7另外,也有許多討論影視教材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運用的論著。8筆 期,2009,頁 233-264。吳珊妃,〈影視教材在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一八九五〉為例〉,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中學歷史教育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09.2.23。李育如,〈影視史學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實踐—

以影片《稻草人》為例〉,中興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8。曾怡菁,〈影視教學的嘗試—以木柵高工高 職歷史教學為例〉,《台北市立木柵高工學報》,第12 期,2008,頁 95-118。

9 林樹枝,《良心犯的血淚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頁 6。

10 參看林樹枝,《白色恐怖 X 檔案》,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 年 10 月初版第一刷

11 參見陳英泰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yingtaichen/。陳英泰,《回憶--見證白色恐怖》,台北:

唐山出版社,2005 年 3 月。

12 例見藍博洲,《尋訪被湮滅的台灣史與台灣人》,台北:時報文化,1994。藍博洲,《高雄縣二二八暨 五O 年代白色恐怖民眾史》,高雄:高雄縣政府,1997。藍博洲,《五 0 年代白色恐怖:台北地區案件調

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類型〉,13將「白色恐怖」政治案件加以分類,並以實際案例說明,

的臺灣本省人經驗與白色恐怖記憶為主的論述,有相當犀利而深刻地詮釋,19但也認為 等(《自由時報》2001.7.15「自由副刊」)。

23《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犯刑法第一百條第一項、第一百零一條第一項、第一百零三條第一 項、第一百零四條第一項之罪者,處死刑。

24《檢肅匪諜條例》第十二條:匪諜之財產,得依懲治叛亂條例沒收之。依前項沒收之財產,由第七條 之最高治安機關執行之,並應即造具財產目錄,呈報行政院。第十四條:沒收匪諜之財產,一律解繳國 庫。破獲之匪諜案件,其告密檢舉人及直接承辦出力人員應給獎金,由國庫支付,其給獎辦法,由行政

施黨禁、報禁,並以檢肅『匪諜』、『叛亂者』為名,鎮壓異己,擴張情治系統勢力,形 成所謂『白色恐怖』,冤案、錯案、假案頻傳,憲法明訂的基本人權受到限制。」25僅寥 寥數句,若教學活動以此為主,恐無法培養高中生的歷史意識與獨立思考的能力,藉由 影視教材結合歷史教學,設計更具啟發性的教學活動,應是歷史教師值得嘗試的一種教 學方法。

三、 研究方法

解嚴後這二十數年以來,原本在台灣長期形同禁區的「白色恐怖」相關資料已漸解 放。雖然官方檔案大部分仍未公開,但「白色恐怖」時期的許多案例透過口述歷史,陸 續出版一部分的專書,成為珍貴的史料。筆者將在前人基礎上,盡力耙梳上述史料,力 求一個較平衡的觀點。

首先,比較分析現今各版本的普通高中歷史教科書裡有關於「白色恐怖」史事之書 寫,探究教科書中文字敘述與史實的呈現,是否能幫助教師達到教學目標?並整理與「白 色恐怖」相關的影像資源,提供歷史教師參考為歷史教學之輔助教材。再加以討論透過 電影《超級大國民》與《天公金》的影像訊息之渲染力,除了學習歷史知識外,是否能 引導學生藉由歷史理解與歷史解釋的討論以進入「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氛圍,使學生 能理解戒嚴時期思想與言論、行為皆受到層層限制,社會表現一元化與解嚴前後社會生

25 參見高中歷史教科書南一版第四章〈當代的臺灣與世界〉第 135 頁。且其注釋中僅解釋「白色恐怖一 詞源自法國大革命期間,擁護王室者(以白色為旗幟)對反對派的鎮壓。戰後臺灣的白色恐怖則泛指戒 嚴體制鎮壓異己的行為。」

活的改變26,以達到歷史教學之目標。

其次,由於本文採取「影視史學」的研究取向,以電影作為分析文本,自然會運 用相關「影視史學」理論,希望探討「影像」與「真實」之間的辯證關係,從而彰顯「影 視史學」所具備的學科價值。

再者,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以電影《超級大國民》與《天公金》為文本,反覆不 斷地觀察與比較,分析這兩部電影各自以何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再現「白色恐怖」的 案例,以及其分別有何不同的歷史解釋。再進一步討論,《超級大國民》與《天公金》

的歷史再現,跟「白色恐怖」的實際案例之差異,電影中所傳達的歷史思維是否能反映 現實?

最後,再進一步討論電影《超級大國民》與《天公金》在如何應用在高中歷史教 學。首先,探討身為一位歷史教師,應理解在「威權體制」時代背景裡的「白色恐怖」、

「轉型正義」與其精神,並討論如何在「轉型正義」的脈絡下設計「白色恐怖」史事的 教學,有了正確的認知後,才能以較為適當的態度進行歷史教材的編輯與歷史教學活 動。再者,筆者將以這兩部電影為影視教材,透過一連串的教學活動設計,讓學生學習 台灣史課程中的「白色恐怖」,能理解並思考其不同的歷史書寫方式,達到培養學生的 歷史思維、歷史理解與歷史解釋的教學目標。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或有必要界定與本論文有關的幾個重要名詞的意涵。

「白色恐怖」,主要指國家動用超越法律的手段,對個人生命、財產與自由進行迫

26 參見普通高中課程綱要,頁 91。(民國 100 年 6 月 7 日公告)

害的行為。包括未經合法程序所進行的逮捕、刑求、監禁、槍決等行為。狹義的「白色 恐怖」多指一九五0年代至六0年代,國民黨在「恐共」氛圍下,為鞏固政權所做的種 種迫害人權的作為;廣義的「白色恐怖」則指從1947 年二二八事件開始,一直到 1987 年「解嚴」為止,國民黨在台灣的漫長統治中,所施行的威權高壓統治。27

「轉型正義」,通常指「一個國家由威權或極權政體轉型為民主政體後,對過去各 種違反公義情事的追究與矯正。」28

本文所討論「威權體制」,指的是戰後至解嚴前的國民黨「黨國體制」統治,學者 稱之為威權主義體制(Authoritarian regime)。29威權體制概念的背景是西班牙弗朗哥的統 治,學者或認為不盡然符合台灣的國民黨統治,鄭敦仁主張用「列寧主義的黨國體制」

本文所討論「威權體制」,指的是戰後至解嚴前的國民黨「黨國體制」統治,學者 稱之為威權主義體制(Authoritarian regime)。29威權體制概念的背景是西班牙弗朗哥的統 治,學者或認為不盡然符合台灣的國民黨統治,鄭敦仁主張用「列寧主義的黨國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