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運用數感教學策略,幫助低成就學生發展數感能力。本章節首 先說明研究動機,接著對研究目的及問題作陳述,最後對研究過程中幾個重要的相關名 詞做意義上的詮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關於數感的教學,近二十年來已受到國外數學教育學者的重視。美國國家數學教師 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 of Mathematics [NCTM], 1989)在「學校數學課程與評量標 準」中明確的將數感列入數學教育課程標準之一。甚至在 2000 年公布的「學校數學課 程原則與標準」(The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在數與計算(Number and Operations)的標準中也明白地指出「數與計算的標準主要是在發展兒童的數感」(Central to the Number and Operations Standard is the Development of Number Sense)(p.32)。

張漢宜(1997)指出數感的重要性大致有以下三點:一、引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二、

協助發展心算技巧;三、增進解題過程中的後設認知能力。Doougherty 與 Crites(1989)

亦指出有良好數感的解題者在解題過程中,一開始會根據題意而預設合理答案的可能類 型與數目,並能據以拒絕不合理的答案。一些學者觀察台灣數學課上課情形,發現台灣 數學教育較重視計算的精確性,而美國的數學教學則給學生較多的估算練習(Stigler, Lee

& Stevenson, 1990),太過重視標準算則的練習及答案的精確性,會阻礙學生有意義的思 考。Markovits 與 Sowder(1994)的研究中曾指出:經驗過傳統教學法的學生,在許多 數字情境表現中,常常無法表現出數感。而研究者現在所教的六年級學生中,常有些人 搞不清楚3

1加 4

1會小於 1,導致計算結果錯誤,而不自知。因為太拘泥於公式解題,所

以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常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不能進行有意義的思考,

此現象正與上述的研究相符。

「數感」的主題在我國過去的數學教材中並未被特別強調出來,九年一貫的課程中,

雖含有「數感」相關之能力指標,但未具體提及「數感」一詞,不像國外明白的列入課 程標準中。目前許多研究亦顯示,學生缺乏數感的情形不僅普遍,而且非常嚴重(支毅 君,1997;楊德清,1998;Markovits & Sowder, 1994;Reys & Yang, 1998;Reys et al., 1999),

因此就目前我國國小的數學教學而言,數感的教學顯然有其必要性,它不但能增進學生 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能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許清陽,2001)。楊德清、黃芳玉和 林美如(2002)的研究也指出數感應該被考慮為數學課程中主要的組成成分,成為小學 教育一個主要教學目標。因此為了讓學生有意義學習,數感教學在課堂上是相當必要的。

以國內現行九年一貫數學領域課程內容來看,現行教材中針對學培養童數感能力的 部份並不多,以至於在教學現場的教師無法確切掌握及培養學童數感之相關能力。而從 過去國內外的研究文獻來看,大多進行班級實驗教學後,來探討學生的數感能力是否有 提升,較少針對低成就的學生來進行研究。基於九年一貫課程「把每個孩子帶上來」的 理念,研究者更深感提升低成就學童數感的迫切性,它能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 能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許清陽,2001)。因此,本研究以低成就學童為研究對象,

深入探討低成就學童數感能力表現,並嘗試教導學生運用數感策略,以期能幫助低成就 學童發展數感能力,並作為教師指導低成就學童數感能力發展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低成就學生數感策略的實際應用情形,並透過教學晤談,瞭解 學生數感的問題跟盲點,並找出數感教學的可行策略及學生在數感鷹架教學下,數感能 力的改變與運用情形,希望藉由研究過程的省思與研究的發現,能提出一些建議,提供 數學教師做參考。

貳、待答問題

依據研究目的,研究者針對以下的問題作深入的探討:

一、探討國小六年級低成就學童數感能力的表現,並了解學生的解題類型為何?

二、協助低成就學生發展數感能力的教學策略為何?

三、訪談前後,學生回答問題時所用的數感策略及能力改變為何?

第三節 名詞定義 壹、低成就學生

本研究的低成就學生係指九十五學年度國小六年級學生,在許清陽所編製的「數感 評定量表」中,得分為全班的後 27%的學生。

貳、數感

本研究將所指的數感為對數所產生的直覺,及多樣化的思考方式,並能彈性的運用 數以解決與數有關的問題。包含了五個向度:

一、瞭解數的基本意義。

二、具有比較數大小的能力。

三、瞭解運算對數的意義與影響。

四、發展不同的計算策略與判斷答案合理性的能力。

五、以多重方式表徵數的能力。

叁、數感教學策略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所定義的數感五大向度「瞭解數的基本意義」、「具有比較數大小 的能力」、「瞭解運算對數的意義與影響」、「發展不同的計算策略與判斷答案合理性的能 力」、「以多重方式表徵數的能力」當作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並參考數感教學活動的相關 文獻,選擇適合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的教學策略稱之。例如提示、圖示、情境轉換、簡化 問題、認知衝突等策略,期望能幫助學生發展其數感能力。

肆、教學晤談法

本研究採取教學晤談法(teaching interview; Ning, 1992)來蒐集並歸納學童數感的能 力及運用策略。教學晤談法的實施,訪談時首先由研究者向兒童提出問題,再由兒童表 現出其解題方式及想法;接著研究者可針對兒童的表現,再提出進一步的問題,以便釐 清兒童的解題方式及相關意圖。如此研究者與兒童彼此間的互動,一直持續到研究者提 出另一類問題或訪談時間終止為止。其與其他訪談法的不同處在於,當研究者發現兒童 面臨解題困難時,可調整問題,適當的給予協助,以免兒童受挫。

當研究者布題後,若孩童不了解問題的情境時,研究者適時解釋題意幫助學童瞭 解;一旦察覺孩童確實無法解決問題時,在晤談中並適當給予學生鷹架(scaffolding)。

例如,口語提示、圖示等,來探索學生的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研究者首先以設計好的訪談問題依序對孩童進行布題,確定孩童理解問題的情境後要求 他加以解題,並解釋自己的解題策略及心中的想法;接著研究者以孩童的解題表現及回 答的答案為基礎提出進一步的問題,用以釐清孩童的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