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繪本與繪本教學的實施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繪本與繪本教學的實施

本節將透過相關文獻,分析繪本的內涵、特質以及在教育上的價值,並 針對以繪本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內容與實施原則和方式,予以探討之。

一、繪本的內涵與特質

(一)繪本(picture books)

「picture books」,台灣翻譯為圖畫書,「繪本」一詞則來自於日本。二十 世紀以來,許多台灣兒童出版業者開始強化「繪本」的宣傳,形成台灣讀者對 於繪本的認識,也成為現今對於兒童圖畫書的一個流行性代名詞;「繪本」顧 名思義是強調圖畫書中,藉由圖畫和文字的結合,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僅有 圖畫,來輔助兒童閱讀的兒童讀物(阮佳瑩,2004)。繪本是一種透過圖畫來 說故事的藝術,利用一組圖畫的呈現,陳述一個故事(郝廣才,1998),包括 幼兒眼中的現實世界和心靈想像的世界二大本質(何三本,1995)。蘇黃美菊

(2003)則認為,圖畫書主要是透過圖畫和適當的文字來傳遞資訊和講述故 事,圖畫書的文字不一定要完整陳述故事中的動作、過程或是意圖,但是讀者 卻可以藉由圖畫的安排,感受到故事的氣氛,並且藉由語文或是視覺的滿足,

聽到或是看到整個故事。黃郇媖(2002)認為圖畫書是用圖畫說故事的兒童書,

幼兒可以藉由看插圖或聽故事了解書中的內容。

楊振豐(2005)指出,繪本可以藉由文字、圖畫或是文字結合圖畫來表 達簡單的主題,是適合兒童和大人閱讀的書籍。繪本能吸引學童注意力,提高 學習的興趣,由於繪本圖文並茂、具備基本主題、情節元素、角色,因此能吸 引孩子說故事的動力,透過理解故事中角色的行為和閱讀後的討論,能夠表達 出自我的困擾和擔心;經由繪本的「隱喻式」語言,兒童能看見自我的問題,

並增進自我的瞭解,此外,繪本可以貼近孩子的生活,提升其欣賞藝術的能力 並豐富其心靈,讓孩子學會包容和感動(林孟蕾,2004)。透過繪本可以反映 孩子的生活,幫助孩子自我發展和瞭解情緒進而控制情緒,拓展孩子的生活經 驗,發展其閱讀的能力並統整多領域的學習(李連珠,1991)。兒童在閱讀繪 本過程中,可以直接獲得新的知識,也能藉由繪本內容的討論過程,抒發自己 內在的情緒,表達自我感受,並學習感動、包容以及藝術鑑賞、美感的建立,

因此,繪本統整了兒童各方面的學習。

「繪本」簡明言之就是將圖畫與文字結合成書,透過有意義的文字、具 連貫性和寓意的圖畫相結合,帶領幼兒連結其眼中所見的外在世界與心中所想 的內在想像,幼兒可以自繪本中感受繪本的故事情節、內在含意,獲得不同的 生活體驗。繪本與一般我們所說的圖畫書具有相同的意涵,只是說法有所差 異,二者同樣具有文字和圖像的呈現,圖畫和文字與圖畫和圖畫之間前後呼 應,營造出完整的故事,讓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達到視覺的滿足;有鑑於此,

在本研究中,所提及的圖畫書與繪本,研究者亦將二者視為可以交替使用具有 相同意義的二個名詞。

(二)繪本的特質

繪本針對的對象是學齡前後的兒童,既然對象是兒童,繪本的表現和提 供的內容與意涵,就必須要符合兒童的本質(林真美,1999)。所謂兒童的本 質,在黃武雄「童年的解放」一書曾提到,人的發展包含了先天賦予的「自然 力」和後天社會給予的「文明力」,孩子透過「自然力」去感知和理解世界,

而透過與環境互動所產生的知識累積,才開始產生「文明力」,或是邁向「文 明力」;兒童本身的特質,也就是與生俱來的「自然力」,包含了以整體的掌握 來認識圖、語言等外在世界的辨認特徵,與生俱來無邊好奇心,對於生命的關 心、感動與寬容無邪,和中立的價值觀(黃武雄,1994)。繪本除了符合兒童 的本質之外,同時也具有教育性、兒童性、藝術性、教育性、傳達性、趣味性

等不同的特質:

1.兒童性:指繪本的設計應該要以學齡前後的兒童為主要考量對象,而不 是以大人的教育觀點或是需求作為安排,繪本內容要能符合兒童的發展與興 趣,以適合孩子理解程度以及孩子所關切的事物為題材,運用趣味、動態、具 體、鮮明等造型特質,吸引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王淑娟,2003;林敏宜,2000;

楊振豐,2005;蘇振明,1994)

2.藝術性:繪本的藝術性是透過文字和圖畫二者來表現,文字會傳達作者 所要轉達的意涵,利用優美而適合孩子程度的文字、語言結合創作,呈現出語 言的美感。圖畫則是畫家將「純粹繪畫」的美感特質,結合「美術設計」的傳 達原理,配合文章的內容,製作「有目的、有條件的繪畫」,因此,繪本可以 充分展現出文字與圖畫結合的藝術性(王淑娟,2003;林敏宜,2000;楊振豐,

2005;蘇振明,1994、)。

3.教育性:繪本的教育性是指兒童可以藉由閱讀繪本,增進個人在認知、

人格、道德、生活各方面獲得成長。在認知方面能透過閱讀獲得豐富的知識,

增進生活閱歷;在人格方面則獲得人生意義和方向的啟迪,學會自我概念甚至 是自我實現;在道德方面可以培養兒童是非判斷能力、正義感、同情心等;生 活方面則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王淑娟,2003、林敏宜,2000、楊 振豐,2005、蘇振明,1994)。

4.傳達性:繪本包含語文與視覺傳達二種傳達的方式,透過文字解說和敘 述結合圖畫的描繪,可以使其更具有整體感、連續性、節奏性和動態感,並達 到「畫中有話,話中有畫」的傳達功能,透過繪本的傳達,兒童可以學習到更 多不同的經驗和知識(王淑娟,2003;林敏宜,2000;楊振豐,2005;蘇振明,

1994)。

5.趣味性:由於兒童的注意力短暫,因此繪本的內容應該要具備豐富的趣 味性,才能吸引兒童的目光,並產生持續閱讀的意願與興趣。繪本的趣味性應

展現於文字間的幽默感、插畫間的遊戲性、音樂性,以及整體的設計與安排上 能使兒童參與於其中,進而達到快樂、想像、情緒抒解,甚至與人互動的樂趣

(王淑娟,2003;林敏宜,2000;楊振豐,2005;蘇振明,1994)。

此外,針對繪本的內容和使用上的特點可以發現,繪本在內容上並非單純 只是給兒童看的讀物而已,亦是「兒童文學」的一環。繪本是以圖畫為主,文 字為輔,甚至連沒有文字的詮釋性圖畫,繪本運用連貫性、敘事結構圖畫,來 詮釋和傳達故事的含意;在使用上,繪本的圖片和文字是無法分開的,特別強 調了敘述性故事和視覺藝術上的結合(陳美姿,2000)。綜上所述可以得知,

繪本是文字結合圖畫間相輔相成的圖書,結合了具有意義的文字和優美而生動 的圖畫,其對於兒童的影響,不只是單純的相加效果,而是呈現了相乘的成效,

兒童透過閱讀繪本,可以增進其認知、人格、道德、生活等全方面的成長,對 於兒童的發展,有著不可小歔的功能性和影響性。

二、繪本的功能

圖畫、語言、文字是人類溝通情感、傳遞思想的三大媒體,其中又以圖畫 最能夠打破時間、空間、人際關係上的距離與隔閡,是古今中外不分國籍、性 別均能相通的語言(蘇振明,1994)。圖畫書可以拓展幼兒生活經驗,提供幼 兒語文學習並增進認知和學習能力,培養幼兒美感與欣賞力,並促進其發展情 感和同理心(蘇黃美菊,2003)。Rudman 與 Pearce 指出,圖畫書對幼兒的作 用就如同鏡子,反應他們在生活周遭環境中,所呈現的外貌、人際關係、感覺 以及思想(引自鄭瑞菁,2005),圖畫書的豐富內容可以提供兒童不同的認知 學習經驗,增進其在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的提升,並給予豐富的生活體驗,增 進閱讀的樂趣,同時培養其對於美學以及創造想像力的能力(林敏宜,2000)。

繪本是由優美具有意義的圖畫與文字相結合所構成的,能提供了讀者不同的體

驗,尤其幼兒階段的孩子,由於本身的認知能力和親身經歷的經驗有限,透過 繪本的閱讀,能培養其知識、美感和情緒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促進健全發展。

曾淑美(2005)認為,繪本是透過圖像帶領幼兒進入閱讀的世界,可以拓展其 視野,繪本的種類相當多元,優質良好的繪本對於兒童的語言發展、美感培養、

閱讀興趣、人際互動、情緒的自控、文化素養的建立,都具有高度的價值性。

許多繪本相關研究亦指出,繪本在教育上,能夠提供兒童在學習發展上的 教育意義與價值。蕭秋娟(2002,頁 33)引述後藤楢根對於兒童文學的價值 包含了八點看法:(一)有益於孩子們的經驗擴充(二)能擴充孩子們的道德 觀念(三)可以讓孩子們的情操豐富(四)養成孩子對形象的認識能力(五)

對於語言的教育作用(六)能享受和創造美感(七)能培養思考力、想像力、

創造力(八)能成為藝術文化的繼承者與創造者。孩子是透過感官經驗和實際 生活探索習得一切的知識和能力,然而,有些特定的經驗和概念的學習,卻不 一定能實際接觸,但透過繪本所提供的多樣性學習內容和接觸繪本所傳遞的意 涵,可以增進兒童不同領域的經歷,尤其對於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提升以及文化 的繼承、創造,更具有不可抹滅的價值存在。

方淑貞(2003)指出,圖畫書能夠讓孩子有機會透過閱讀,彌補生活經 驗不足,拓展生活層面,對於語言能力、想像力、創造力的提升,具有潛移默 化的功能,此外,透過繪本所傳遞的善良、關懷等內涵,可以培養其良好的品 格和心性,對於情緒的認同與抒發,亦有幫助。兒童可以藉由閱讀、討論或是 聽故事的歷程,體會故事中主角的經歷,並與實際的生活加以對照,思考自我

方淑貞(2003)指出,圖畫書能夠讓孩子有機會透過閱讀,彌補生活經 驗不足,拓展生活層面,對於語言能力、想像力、創造力的提升,具有潛移默 化的功能,此外,透過繪本所傳遞的善良、關懷等內涵,可以培養其良好的品 格和心性,對於情緒的認同與抒發,亦有幫助。兒童可以藉由閱讀、討論或是 聽故事的歷程,體會故事中主角的經歷,並與實際的生活加以對照,思考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