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缺血性腦中風

一、 腦中風之流行病學

近十年統計,台灣地區每年約有一萬五千人死於腦中風,佔總 死亡人口 16%(邱浩彰,1996)。根據民國九十年之台灣地區十大 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居主要死 因第二位,為僅次於惡性腫瘤的重要慢性疾病。在發生率方面男性 比女性高,年紀大者較年輕者高,腦中風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 58.82

(行政院衛生署,2001)。

腦中風可分為缺血性腦中風(佔 85%)與出血性腦中風(佔 15

%)(Hickey, 1997),缺血性腦中風又可分為栓塞型(embolic)及 非栓塞型(non-embolic)。栓塞型是身體某部分的血栓,隨著血流 跑到腦部塞住腦動脈引起的腦組織梗塞與缺血;非栓塞型腦中風則 是因為腦血管本身異常所造成,這種病人因為過去沒有心臟血管的

疾病,臨床症狀也不是突然發生,因此應該是腦血管本身的梗塞引 起,高血壓是危險因子之一。

“缺血”是指血液的供給量低於組織所需的量,正常腦部血流 量是每 100gm 的腦組織需要 50ml/min 的血,低於 15ml 就會完全梗 塞而不可逆。血管剛阻塞初期,有些部分可能已完全梗塞,週邊有 一些缺血半陰影區(penumbra),如果能改善腦局部血流,這些半 缺血區就可以恢復功能,防止缺血區域繼續擴大。一般治療為血壓 控制、抗血栓藥物、腦壓控制及改善血液黏稠度(陳瑞瑩、陳凔山,

2000)。

缺血性腦中風的危險因子(risk factor)方面,高血壓是缺血性 腦中風的最重要危險因子,盛行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同時也是 病人發生中風與死於中風的主要原因,根據調查,缺血性腦中風平 均發生年齡為 64.9 歲,缺血性腦中風有高血壓的比例為 64%。

糖尿病疾病的發生不但與高血壓有高度相關而且也顯示出與發 生中風相關,在追蹤研究中發現,控制了高血壓,糖尿病依然是發 生腦中風、缺血性腦中風的重要危險因子,相對危險性在 2 倍以上,

缺血性腦中風有糖尿病的比例為 31%(Jeng et al.,1998)。

抽煙是次於高血壓的腦中風危險因子,根據研究指出,抽煙與 非抽煙者導致腦中風的相對危險性約 1.51。Bonita et al 指出抽煙導

至腦中風的危險性因性別表現亦不同,男性勝算比約 3 倍,女性約 2.5 倍。

喝酒也是腦中風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研究顯示,喝酒與腦中 風的關係在男性較女性明顯,但其危險性相對較抽煙低。此外,尚 有其他的危險因子,如肥胖、家族史、凝血因子等等。

二、 腦中風之治療

腦中風急性期的處理方面,過去腦中風發生後,醫師幾乎是束 手無策,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與藥物的發展,急性期腦中風的緊急 處理與復健衛教功能的連貫治療,配合危險因子的預防,腦中風的 恢復期已可逐漸縮短(Brown, 2000)。在急診時的處置步驟為當病 人抵達急診室後,應盡速接受檢傷分類,檢查生命徵象和昏迷指數 評估。若病人有意識障礙,需注意其呼吸道之暢通。有重度腦中風 或缺氧現象時可給予氧氣吸入。懷疑是急性腦中風後,須盡速建立 靜脈注射管線及抽血檢查,並同時盡快讓病人接受無顯影劑注射的 頭部電腦斷層攝影(non-contras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檢 查,以幫助鑑別診斷。CT 可初步排除腦出血或其他腦部病變,同時 也可選擇腦部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磁振 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或電腦斷層血

管攝影術(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但是以不耽 誤治療時間為原則。除了腦部影像檢查外,一般常規檢查尚包括胸 部 X 光、心電圖、血液檢查(CBC, PT, APTT)、血糖、電解質、

抽驗肝、腎功能等等,若有缺氧現象時,需要檢查動脈血液氣體分 析。其他處置尚包含顱內、外動脈超音波或心臟超音波檢查,有助 於病因的診斷及分類(台灣腦中風學會,2003)。

許多研究指出腦中風病房或單位(stroke ward or unit)是很有效 的急性腦中風治療策略(Stroke Unit Trialists’ Collaboration,1997)。

腦中風病房及腦中風醫療小組大多以神經科醫師為主,整合神經外 科、神經放射科及復健科醫師,並結合專科護理師、復健師(物理 治療 OT、職能治療 PT 及語言治療 ST)等專業人員,特別針對腦 中風加強整合性醫療照顧。腦中風病房可經由現有資源的整合,加 強醫護人員的教育訓練、對病人及家屬的衛教、以及一套急性腦中 風處理之準則與流程,而使病人得到較良好的照顧,其特點及有效 部分在於提早並加強復健治療。護理人員扮演關鍵性的角色,除了 熟悉一般腦中風照護之外,她們也要加強復健知識和技術。腦中風 病房有助於急性腦中風之治療,訓練腦中風醫療團隊,熟悉腦中風 的一般處置及特殊治療,腦中風病房並可結合專屬的加護病房以及 復健單位 (Adams. Jr, HP et al, 1994)。

集合分析十數個有關腦中風病房的研究,結果顯示腦中風病房 的腦中風病人,其死亡率比住進一般病房的腦中風病人減少 19%,

而死亡率和依賴性重殘者的腦中風病人則減少 28%。腦中風病房的 病人恢復較好,各種併發症減少,被轉送到安養機構的病例也較少。

排除藥物治療,腦中風病房的病人有較佳的預後,早期的復健治療 可以加快或增加中風病人的功能性恢復以減少失能,對中風患者預 後恢復生活獨立自主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Kalra L, 1995;Werner RA, Kessler S,1996)。

三、腦中風對病患及其主要照護者影響

腦中風對病患造成身體功能、心理功能、社交功能及認知的影 響。在身體功能方面,腦中風患者會有運動、感覺、溝通缺失、吞 嚥困難、知覺和空間障礙、失禁、單側忽略、平衡和視覺障礙等問 題(Antoinette, 1998;Grant, 1996)。在心理方面,約有 23-60%的 病患有憂鬱的問題(Han & Haley, 1999),其他心理現象有沮喪、

神經質、煩躁、缺乏能量、主動行為減少和不成熟的行為出現(Sission, 1998;Williams, 1994)。認知方面有注意力、方向感、短期記憶、

判斷力及思考解決問題能力障礙(Antoinette, 1998)。社交方面會 有孤獨感(Grant, 1996)、社區參與減少、家庭功能瓦解、角色改

變及社交隔離(Dorsey & Vaca, 1998)。

除了病人的影響之外,約有 40∼60%的中風病患有功能性障礙 需要家人照顧,Anderson 等人於 1995 年的研究指出 55%主要照顧 者有痛苦的感覺,照顧者必須處理不只是病人本身於行動、自我照 護及溝通上的困難,也必須處理其認知缺失、憂鬱及人格改變等。

腦中風患者對主要照護者的影響一般而言有睡眠不足、體重改變、

疲累、憂鬱、悲傷、社交機會及娛樂活動減少,缺乏支持、無法外 出工作、朋友關係改變等(Han & Haley, 1999;Given et al., 1988;

Cochran,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