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比較法觀察

第三節、 美國法

第一項、整體發展脈絡

於美國法,第二次侵權法整編第 402A 規定174,除人身安全外,其保護法益 範圍乃最後使用者或消費者之財產(property)。此一財產概念,多數見解認為係 商品以外其他物之所有權。之後的第三版,在產品責任法第 21 條規定175上,維持 多數說的否定見解,即商品自傷之損害應為統一商法典處理之純粹經濟上損失。

以下檢視其實務發展的大致走向176

第一款、重點判決掃描

1965 年,紐澤西州 (New Jersey) 最高法院裁判的 Santor 案177中,原告因購買 一具有瑕疵的地毯,其後就地毯的價值減損向製造商 Karagheusian 公司依無過失 侵權責任請求損害賠償。法院判決原告勝訴,認為商品嚴格責任的規範意旨正是 在於:讓瑕疵商品所生人身傷亡與財產損失,不論為瑕疵商品或其他財產,交由 將該商品流通於交易市場之製造商負責,而非無自我保護能力的消費者178

不過,同時期加州 (California) 最高法院在 Seely 案179採取不同觀點。原告向 被告購買的卡車,因有缺陷而長期劇烈震動,最終導致煞車失靈而使卡車翻覆。

很幸運的除了卡車本身,沒有任何人身與其他財產受到損害。原告請求被告賠償

174 Restatement(Second)of Torts §402A Special Liability of Seller of Product for Physical Harm to User

or Consumer. 應注意的是,侵權法整編的地位並非聯邦法,不是可適用於各州的制定法,也不具

法源效力,當然,不可否認具有相當影響力。惟相關議題,觀察各州法院的實際運用仍有必要。

175 Restatement(third)of the Torts §21 Definition of“Harm to Person or Property”Recovery for Economic Loss. 若 干 案 例 的 簡 要 介 紹 : Restatement of the law, torts - products liability,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Appendix §1-End Cases,1984-2003 Appendix §1-End Cases, 1984-2003, at 484-489.

176 基礎介紹,參:Schwartz, Victor E. & Kelly, Kathryn & Partlett, David F. , Prosser, Wade and Schwartz's Torts : Cases and Materials (12th ed.), at 452-64、828-30 (New York : Foundation Press, 2010).

177 Santor v. A and M Karagheusian Inc. 44 N. J. 52. 207 A2d. 305, 1965.

178 原文為“purpose of manufacturer’s strict liability in tort is to insure that cost of injuries or damage, either to goods sold or to other property, resulting from defective products is borne by makers of products who put them in channels of trade, rather than by injured or damage persons who ordinarily are powerless to protect themselves.”

179 Seely v. White Motor Co., 403 P.2d 145 (Cal. 1965).

修繕費用、購車支付之價金與喪失營業利益等損害。法院在此強調,此種因商品 不符經濟上期待而遭受的不利益,係屬純粹經濟上損失,無論過失責任或無過失 責任,均不得據以請求損害賠償。相同立場可見諸阿拉斯加州 (Alaska) 法院的 Morrow 案180,本案原告向零售商購買活動住宅,惟嗣後發現系爭住宅存在漏水 與電氣系統故障等缺陷,因零售商停業之故,遂轉向製造商請求損害賠償。對此 法院亦表示,這種因商品欠缺交易品質所生損害,非屬侵權法的保護客體,只能 依統一商法典(Uniform Commercial Code)加以救濟。

上述見解在 1986 年由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判的 East River 案181中獲得支持。

在本案,原告向第三人承租由被告製造的油輪,之後因渦輪機具有設計與製造上 瑕疵,引擎發生故障,導致原告支出修繕費用及受有營業損失的損害。法院判決 原告敗訴,主要認為,商品無過失責任的設計,非用來削弱契約法的規範功能,

商品未達契約預定效用,對買受人而言應有預見可能,不得據以令商品製造人對 商品不能滿足消費者的經濟期待一事負責,否則製造人責任將無限擴張。同時,

法院提出著名的集成系統規則(integrated system rule):即儘管商品通常具有其 組件,惟如消費者購買的是一個完整的商品,任何對商品的一部分造成的損害,

都是純粹經濟上損失。簡言之,在海事侵權法,製造商於商業關係中,無論依過 失或嚴格侵權理論,就商品本身的損害不負有注意義務182,原告只能就其他財產

(other property),請求損害賠償。儘管為海事案件之裁判,然其影響力已然廣泛 橫跨許多領域183

裁判 Santor 案的紐澤西州最高法院,在 Alloway 案184也改變見解。案例中,

有一消費者所購買的豪華遊艇,於買入 3 個月後,因為船底的焊接口存在缺陷導 致沈船,當時,遊艇停泊於紐澤西的 Manahawkin,並未造成任何人或其他財產的 損害。法院判決原告敗訴,認為他不能就本案的經濟損失提起侵權訴訟。不過,

180 Morrow v. New Moon Homes, Inc. Supreme Court of Alaska, 548 P. 2d 279, 1976.

181 East River Streamship Corp. v. Transamerica Delvaval Inc.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 476 U.S.

585, 106 S. Ct. 2295, 90 L.ED, 1986.

182 原文為“a manufacturer in a commercial relationship has no duty under either a negligence or strict products-liability theory to prevent a product from injuring itself.”

183 Herbert Bernstein (1998), Civil Liability for Pure Economic Loss Under American Tort Law, The American Law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Vol. 46, at 120-121.

184 Alloway v. General Marine Industries, LP, 695 A 2d 264 (NJ 1997).

判決中留下幾個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二185:即如果消費者嚴重缺乏實質上相對 平等的磋商能力(法院判決原告敗訴的依據之一,乃認為本案當事人間實質磋商 能力平等),或商品缺陷對人身或其他財產構成嚴重危險時,是否將有不同裁判 結果?

整體而言,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各州實務見解對商品自傷能否主張侵權責任 的立場迭經爭議,至今仍然持續存在與發展,採否定說、肯定說與折衷說者均有 之186,即使是多數說所採否定說,亦承認存有例外的案例,且在集成系統規則的 運用上,標準並不十分一致187。其實,美國各州的發展,各自都有一些或多或少 的差異,有些文獻將他們分成多數說、少數說跟折衷說。但是,各說的分類界線 某程度上也是模糊的,因為即使是多數說,也承認不一而足的例外,所以其區別 追根究柢,也可能只是例外要件的寬嚴,與類型多少的差異。從而,與其在結論 上分為肯否兩說及折衷說,不如回歸各州代表性判決的實質思考模式,細細凝聽 裁判結果背後的論證說理。

185 原文為“In the present case, nothing indicates that Alloway was at a disadvantage when bargaining for the purchase of the boat.」、「An unresolved issue is whether the U.C.C. or tort law should apply when a defective product poses a serious risk to other property or persons, but has caused only economic loss to the product itself. In the present case, plaintiffs have not alleged that the defective seam in the boat posed such a risk. Hence, we do not resolve the issue.”

186 王澤鑑,同註 32,頁 261-264。

187 張平華(2014),〈合同與侵權之交錯:產品責任法上的純粹經濟損失規則〉,《侵權法的宏觀

視界》,頁 124-125,北京:法律出版社。

第二款、多數見解的弦外之音

美國學者 Gary Schwartz 曾提出一假設案例,具有啟示性:原告買入一輛轎車 三年後,再從零售商購買了製造商所生產的新火花塞來更換舊的火花塞,因火花 塞存有缺陷產生爆炸,損害車身的其他部分,則轎車作為其他財產,他認為法院 很可能肯認製造商應依侵權法負擔賠償責任188。有學者認為,大多數法院既然已 經採取集成系統規則,顯然否定了此一理論假設189。不過,也有其他文獻顯示,

採取多數見解的州法院中,區分系爭配件究為原廠裝設(factory-installed)或售後 市場(aftermarket)購入,結果的確可能有所不同190。換言之,實務發展已經證實 了 Schwartz 的理論假設。以下,分別介紹動產與不動產的重要案例,這裡不妨就 英國法前述部分一併參考對照191。當然,並非所有法院均如此區分,就本文觀察 的新近裁判,在 Wisconsin 州、Texas 州與 Kansas 州的相類案例中,即未見此等 討論192

第一目、Saratoga Fishing 案193

1997 年,聯邦最高法院於 East River 案判決 11 年後,做出 Saratoga Fishing 案的裁判。本案的意外事故發生於 1986 年 1 月,一艘捕魚船艦的引擎機房起火 燃燒,因而淹水沉沒,地方法院發現,重要起因係船艦的液壓系統(hydraulic system)有設計上的瑕疵。大約 15 年前,被告 J. M. Martinac & Co. 建造系爭船 艦,並安裝由另一被告 Marco Seattle Inc. 所設計的液壓系統,隨後將船艦賣給 Joseph Madruga。接著,Madruga 為船艦增添了許多設備,例如小型快艇(skiff)、

188 Gary T. Schwartz, American tort law and the (supposed) economic loss rule, Pure Economic Loss in Europe, at 101 (2003).「American courts would probably allow a tort recovery. It should be acknowledged, though, that there is an absence of cases that have actually affirmed this interesting point.」由本文所標示 的粗體部分,已獲得實證支持。

189 張平華,同註 187,頁 123。

190 Gennady A. Gorel, The Economic Loss Doctrine:Arguing for The Intermediate Rule and Taming the Tort-eating Monster, Rutgers Law Journal Vol. 37 : 517, at 542-543 (2006).

191 參「整體發展脈絡」的分析介紹,本文頁 38 以下。

192 見本文頁 74、99、120。

193 Saratoga Fishing Co. v. J.M. Martinac & Co., 520 U.S. 875, (1997).

捕魚圍網及其他各式的備用配件。1974 年,原告 Saratoga Fishing 向 Madruga 買入 該船,1986 年發生沉船事故後,提起本件訴訟。再買受人即原告 Saratoga Fishing 主張,由原買受人增設,而被有瑕疵的液壓系統所損害的各該設備,乃其他財產,

應得透過侵權責任回復損害。第九巡迴法院的看法是,附加設備既然作為船艦的 一部分來賣給原告,仍屬商品傷害自己。聯邦最高法院認為,原使用人(initial user)出售於後續使用人之前附加的設備,非屬商品的一部分,如原告所主張,

應為其他財產。

在 East River 案,法院認為對瑕疵產品本身的損害,是一種經濟損失。論證 理由在於,商品未能履行預定的功能,契約法與擔保法最適於架構出賣人的責任。

第九巡迴法院的實質說理,係以 East River 案為基礎,進而提及後續使用人既然 可以向原使用人協商相關擔保,則於可能的擔保範圍內,均應評價為商品本身的 損害。惟聯邦最高法院予以撤銷,檢視判決理由,乃提出三個觀察重點:第一,

既然船艦還在原使用人手上時,增添設備的損害可獲得侵權救濟,州法或聯邦法 未顯示此結果會因為後續買賣的存在而改變,如因轉賣即限縮侵權責任,將減損 侵權法鼓勵製造安全商品的基本功能;第二,後續使用人與製造商沒有直接的契 約關係,原買受人就二手商品也很難提供適當擔保,蓋其並未製造商品或為初始 的分銷(initially distribute),就相關風險的理解,無法與製造商或分銷商相提並 論;第三,即使轉賣者就提供擔保而言不存在任何阻礙,被告亦未解釋何以侵權 責任的基本原則,會僅因可能重疊的契約責任而被取代。易言之,原買受人或是 再轉賣人可得提供擔保的事實,不會排除依侵權訴訟將責任溯及於原製造商的可 能性。

在回應被告抗辯的論述中,法院提到,本案裁判結果尚未牴觸 East River 案。

在回應被告抗辯的論述中,法院提到,本案裁判結果尚未牴觸 East River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