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聘僱外籍專業人士之可能影響

第五章  聘僱外籍專業人士之經濟效益與面臨問題彙整

第一節 聘僱外籍專業人士之可能影響

回顧現有聘僱外籍專業人士對一國勞動市場之影響,有認為其與 國內勞動力可能存在替代關係,聘僱外人士愈多,將排擠國內相關人 員的受僱機會;也有認為外籍專業人士聘僱與國內就業主之層次有別 , 其間近似互補關係,國內引進高階專業人才將有助於國際人力技術水 平的提升,創造更多國內人員的就業機會。而其中的關鍵,即在於聘 僱外籍專業人士的專業水準,以及聘僱數量。若外籍專業人士擁有先 進的管理、技術、研發能量,則對於國內產業之發展將有所助益;相對 之下,對聘僱的專業人士的技術、製造等能力與國內相關從業人員的 重疊性愈高,則與國內相關從業人員之競爭、替代性愈強。

從國際比較的觀點來看,我國外籍專業人士引進數量(水準值)

相對其他主要國家仍 處 於低水平的情況。 根據 OECD 於 2008 年之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utlook 資料,OECD 國家海外出生(foreign-born)就業者之職業分佈。其中,除了希臘與義大利較低之外,其餘國 家有關「主管人員」與「專業人員」二者合計所占比例皆高於10%。反觀 我國 2012 年底在臺外籍基層勞工(含產業外籍勞工與社福外籍勞 工 ) 人 數 約 44.6 萬 人 , 佔 國 內 總 就 業 人 數 ( 1093.1 萬 人 ) 比 重 約 4.1%;而外籍專業人士數額為 27,624 人,占全體外籍人力的 5.8%,

遠低於大多數OECD 國家。

甚且國內科技產業之發展向為經濟成長之主要支撐,電子電機產 品的出口占臺灣商品出口比重將近半數(2012 年比重 46.1%),而此 類產品之國際競爭白熱化且技術水平不斷創新,急需研發人力的投入 。

實際上,電子電機產品確實為國內主要研發支出投入產業部門,電子 及電力機械業占全國研發支出比重達到八成左右。但是,國內有關此 類產業發展之人力 資源投入,都仍仰賴國內人才,未能積極吸引外 部人才加入,提升產業技術水準。

事實上,根據戴肇洋與成之約(2008)於問卷調查的資料分析結 果顯示,受訪的企業雇主認為引進外籍專業人員對於生產值、銷售值、

研發能力、創新能力、人力素質提升等均能夠獲得提升,並以研發能力 創新能力、人力素質提升的獲益最大。此外,該研究也發現受訪的企業 雇主與本國專業人員均認為引進外籍專業人員對本國專業人員在就業 機會、薪資福利、升遷管道、教育訓練等均不會有所影響。顯示引進外籍 專業人士對國內之經濟發展利益遠大於可能的弊端,實在應該鼓勵企 業引進外籍專業人士。

不過隨著全球金融風暴襲擊,全球經濟走勢震盪,尤其歐洲國家 長期面臨高失業率,主要國家之失業率都達兩位數字以上,尤其青年 失業情況愈趨嚴重,對於非本國籍勞工的引進,各國重新審思相關作 法。如新加坡向來對吸收外籍勞工(包括藍領與白領)最為積極,其 外籍勞工占總就業人口的 38%;其中,有關專業、管理、執行或專業 人士(持就業准許證P1、P2、Q1)占總就業人數的 5.2%,並有諸多 鼓勵海外優秀人才到新加坡工作的獎勵措施,如租稅減免等。

但是隨著新加坡經濟成長趨緩,國內勞工與外勞間之競爭愈趨激 烈,自 2013 年起,陸續推出若干政策改革,包括:提高外國人申請 各類 EP 的費用和門檻,緊縮外國人攜帶家人的相關規定,另外自 9 月下旬宣布「公平考量框架」(Fair consideration job framework)新規 定。規範自2014 年 8 月起,雇主在申請聘用持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EP)的外籍員工前(包括 P1、P2、Q1 共 3 個等級),必須在新 加坡勞動力發展局管理的人力銀行中,張貼至少 14 天招聘廣告,以 保障新加坡人的就業機會。且自2014 年 1 月起,EP 的申請門檻從現在 的月薪新幣3,000 元提高到 3,300 元。顯示新加坡於近期對於聘僱外籍 專業人士的政策考量,有轉趨嚴謹的趨勢。

由新加坡之緊縮變化,可知各國對於聘僱外籍專業人士的政策,

在補充國內人才與本國勞力競爭替代之間求取平衡。基本上聘僱外籍 人士占總勞動力之機的比例,可依照不同類別而存在不同之最適曲線

(呈現倒U 字型)。當聘僱質量不足,可能對於經濟體系之經濟成長 與發展造成障礙,包括人才不足、創新研發趨緩或無法突破等,而在 跨越最適規模與比例之後,則反而因與本國勞工之間的競爭替代,而 可能有國內失業增加、薪資停滯等問題。至於最適比例何在,將一各國 勞動結構、各產業之市場型態等而有不同。

根據現有國際機構之競爭力報告,雖然在 IMD 之 2013 年競爭力 年報中,臺灣之工作動機(Worker Motivation,指標編號 3.2.08,排 名第8)、技術勞動力(Skill Labor,指標編號 3.2.18,排名 13)都仍 維持其競爭力。但該報告也指出臺灣競爭劣勢的項目,包括:移民法 規(Immigration Laws,指標編號 2.4.19,排名 43)、外籍勞動力占總 勞 動 力 的 比 率 ( Foreign Labor Force , 指 標 編 號 3.2.17 , 排 名 24,2011 年資料)、人才留用(Attracting and Retaining Talents,指標 編號3.2.20,排名 27)、人才外流(Brain Drain,指標編號 3.2.21,排 名由30 下滑到 42)、外籍專業人員(Foreign High-Skilled People,指 標編號3.2.22,排名由 25 下滑到 37),都為臺灣排名較差項目。

WEF(2013)之「勞動市場效率」排名,臺灣由 2012 年的第 22 名 降至2013 年為第 33 名,退步 11 個名次。排名下滑表現較差的項目,

包括:「課稅對獎勵工作之效果」(第7.05 項,第 77 名)、「國家留才 能力」(第7.08 項,第 48 名)、「國家吸引人才之能力」(第7.09 項,

第59 名)等。由 IMD(2013)以及 WEF(2013)可知,臺灣有關外 籍專業人士之招募與聘用,仍有努力與改善空間。臺灣對於外籍專業 人士聘僱的質量,都仍處倒U 字型的上升階段,有努力空間。

表5-1 為 2012 年臺灣地區就業者之行業與職業類別聘僱人數與年 增率,根據表中可看出總就業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 1%至 1086 萬人,

而各職業類別中以專業人員之成長最為明顯,達4%(2011 年增率達 30 % , 因 而 比 較 基 期 較 高 ) , 其 次 為 事 務 支 援 人 員 , 成 長 率 為 3%(2011 年增率為-2%),至於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以及技藝工作、

機械操作勞力工,年增率都為2%(2011 年增率分別為 6%、4%)。至 於減少類別則以民意代表、主管及經理人員較為明顯,年減3%(2011 年增率為-1%),此或與近年臺灣經濟成長表現因受國際經濟影響持 續低迷,相關職類之職缺有關。

若 將 專 業 人 員 之 成 長 情 況 對 照 行 業 類 別 , 則 以 製 造 業 年 增 率 5%(2011 年增率 31%,以下同)、通訊資訊業年增率 11%(2011 年 增率36%)、金融保險業年增率 25%(2011 年增率 33%)、支援服務 業年增率100%、醫療社工服務業年增率 5%(2011 年增率為-4%)、

其他服務業年增率 20%(2011 年增率 36%),都為成長較為突出的 行業,且其成長趨勢都呈現持續現象,顯示人才需求並非短期波動而 為長期趨勢,亦即相關職業類別人才需求,應仍有成長與發展空間。

故而聘僱此類專業外籍人士對於國內就業情況之排擠效果,應較不明 顯。

5-1 2012 年臺灣地區就業者之行業與職業

項目別 總計

人)

年 增

( %

民 意 代表、

主 管 及 經 理 人

年 增

( %

專 業 人員

年 增

( %

技 術 員 及 助 理 專 業 人員

年 增

( %

事 務 支 援 人員

年 增

( %

服 務 及 銷 售 工 作 人

年 增

( %

農 林 漁 牧 業 生 產 人

年 增

( %

技 藝 工作、

機 械 操 作 勞 力

年 增

( %

總計 10860 1 422 -3 1244 4 1950 -0 1222 3 2119 2 495 -0 3408 2

農林漁牧業 544 0 1 - 0 - 3 0 3 0 0 - 490 -0 46 2

工業 3935 1 185 -5 287 4 707 -3 355 5 13 0 2 0 2386 2

礦業採取業 4 0 0 - 0 - 0 - 1 0 0 - - - 3 50

製造業 2975 1 160 -3 264 5 584 -3 299 5 11 0 0 - 1657 1

電力燃氣業 29 0 1 0 4 0 13 -7 4 0 1 0 - - 7 17

用水污染整治 82 4 2 0 2 0 13 8 7 17 0 - - - 59 5

營造業 845 2 22 -19 18 0 97 -2 44 5 2 0 2 0 661 3 服務業 6381 2 236 -2 957 4 1240 1 863 2 2105 2 2 -33 976 1 批發及零售業 1800 2 78 -9 38 0 288 6 178 5 993 2 0 - 225 2 運輸倉儲業 414 1 14 -7 4 0 48 -8 91 6 13 8 - - 245 1 住宿餐飲業 750 3 14 17 2 0 13 8 30 11 602 1 0 - 88 9 資訊通訊業 228 5 18 13 101 11 58 -3 37 9 4 0 - - 11 -15 金融保險業 426 -0 30 3 20 25 247 -2 121 -1 5 -17 - - 4 33

不動產業 90 3 3 0 1 0 72 9 9 0 2 -60 - - 3 0

專業技術業 342 1 20 18 108 6 140 -1 54 0 4 -20 1 0 16 -16 支援服務業 260 5 10 11 2 100 23 -4 41 2 95 10 0 -100 88 2 公共行政國防 384 -1 21 0 11 0 149 3 95 1 82 -2 1 0 24 -23 教育服務業 630 0 17 0 435 0 46 -6 80 4 24 -4 0 - 28 -3 醫療社工服務 420 3 4 33 204 5 112 6 57 -5 29 4 0 - 15 -6 藝術娛樂休閒 95 1 3 0 12 0 13 -7 23 0 28 8 0 - 16 0 其他服務業 541 1 6 -14 18 20 31 -9 47 -6 225 2 0 - 213 2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網頁資料庫。http://win.dgbas.gov.tw/dgbas04/bc4/manpower/year/year_t23-t70.asp?table=47&yearb=100&yeare=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