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分析

第一節 背景介紹

一、Inditex 集團 (一)發展過程

1.雛型:

集團的創辦人 Amancio Ortega Gaona 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家鄉當地的成衣廠 當小弟,當時他才 13 歲。在成衣廠中工作的期間,他有機會了解服飾生產的成 本構成與製造過程,此後便和成衣業結下不解之緣。於 1963 年更在 A Couruna 市創立名為 Confecciones Goa (Bonnin,2002)的公司生產女性家居服,主要銷售 給大中盤商。不過就在 1975 年的時後,德國的客戶取消的一筆相當可觀的訂單,

使得 Amancio Ortega Gaona 必須要想辦法消化掉這批為數不少的貨。再加上 Ortega 因此事件而對成衣業生產跟零售之間該如何合作,有了自己獨特的看法,

這筆被取消了的大訂單也就促成了 Zara 的誕生。

2.成形茁壯

Inditex 集團在 1985 年成型,和其他流行成衣零售商的經營模式相當不一樣。

此時集團下的品牌只有 Zara,其它的公司多為支持 Zara 的供應商。Zara 的競爭 對手大多將生產外包到亞洲,尤其是人力便宜的中國。希望藉由外包節省生產成 本。但是 Inditex 靠著前身本就是成衣中盤商的供應廠商,選擇垂直整合成衣零 售業的供應鏈。讓旗下的品牌 Zara 可以倚靠母公司 Inditex 的服裝生產、布料採 購及處理部門的產品供應,不須要再另外尋求服裝供應商。而 Inditex 下的工廠 也不需要像其他成衣代工廠一樣,必須不斷尋覓顧客,並減少了被取消訂單的風 險。

3.大舉擴張

Inditex 集團在 1998 年大舉往國外市場發展,在英國、日本、阿根廷、委內瑞

拉、黎巴嫩、土耳其、科威特與杜拜開店。英國的旗艦店位於倫敦的雷根街(Regent Street)上,此約 1800 平方公尺的旗艦店代表著 Inditex 想要進入英國市場的野心。

Inditex 與日本 BIGI 集團合作,亞洲的第一家 Zara 開在位於東京的 shibuya。

Inditex 在 1999 年於智利、烏拉圭、加拿大、德國、波蘭、巴西、沙烏地阿拉伯、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朗開店。Inditex 與德國 Otto Versand 集團合資,打算進入 德國這個歐洲最大的市場。在加拿大是與 Reitmans 集團合作,在多倫多、蒙大

目前 Inditex 集團下有 Zara、Kiddy’s Class、Pull and Bear、 Massimo Dutti 、 Bershka、 Stradivarius、 Oysho、和 Zara Home 共八個品牌。八個品牌的經營理 念都是相同的,就是要帶給目標顧客最新、最流行的潮流。

Massimo Dutti

1995 品牌出現於 1985 年,但 Inditex 直到 1995 年才算完全擁 有這個品牌。在 1995 年以前此品牌的產品只有男裝,不 過 1995 年時,便開始販售女性服飾。目標顧客群為都會

上班族。產品的特色為品質較高、產品上常印有品牌名 稱,但價格相較於名牌服飾還是較低廉。產品包括套裝、

襯衫、休閒服、鞋子與配件等等。

Bershka 1998 1998 年建立的服飾品牌,目標顧客群為 13 到 23 歲的女 性。

Stradivarius 1999 Inditex 預測 Stradivarius 的成長空間很大,加上又有不錯 的定位,便在 1999 年併購了 Stradivarius。此品牌的目標 顧客群為 15 到 25 歲的年輕女性。主要產品為女性流行 休閒服飾。

Oysho 2001 2001 年時,Inditex 推出此內衣品牌。此後又陸續將產品 線擴展到睡衣、家居服、運動服、泳裝、小配件以及化 妝品。產品的特色一樣是 Inditex 堅持的流行與便宜。

Kiddy’s Class

法律、財務部門等。Inditex 以品牌線(chain)來區別子公司,不同線的子公司就專 門為一品牌採購布料或做成衣加工。

Inditex 集團下有一百多家子公司,橫跨織品設計、製造與配送。截至財務年度 2005 年,集團持有百分之百股權的子公司就有 156 家。持有約一半股權的公司 有 19 家。整個集團可以分做兩大運作系統,一是西班牙境內,一是國際市場。

除了在國際總部在荷蘭。

Inditex 集團的流行哲學就是創造力、品質與快速回應市場需求。加上創新與彈 性的管理模式,造就今日的全球擴展到 63 國,還能掌握流行趨勢、快速回應顧 客的喜好。整個集團的基礎與國際擴張是奠基於以下幾點:創意、費盡心思的設 計、創新、快速地對市場變化作出回應、精心的店面設計、彈性管理。整個集團 掌握了大部分的生產過程,包括設計、生產、原物料供應、配送、銷售與管理。

從設計到產品出現在消費者眼前的每一個過程都緊密地互相配合。沒有僵化的架 構,生產中心和決策團隊憑著對流行與工作的熱情,隨時注意市場變化,以求讓 整個集團系統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運作。Inditex 的特點就是有彈性。把員工視為 一個團隊。整個集團共享的工作哲學與組織文化包括創業家精神、專業精神、工 作投入與熱情。共同的目標是將流行時尚平民化,將流行與時尚變成融合了現代 都會男女的品味、慾望與生活型態的大眾產品。Inditex 相信這樣的衣著文化是不 受地理疆界的限制與隔閡,並憑著這樣的信念陸續進駐世界各大城市。無論在哪 個都市 Zara 的店面設計與氣氛都是相同的。

(三)集團營業狀況

1.集團歷年營業表現(圖 4-2):包括淨銷售額、稅前盈餘、淨利。

財報分析

國際銷售額比率(%International sales)

0%

1996 1997 1998 19 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國際銷售 額比率

圖 4-3 國際銷售比率 資料來源:Inditex 歷年年報

3.國際銷售比率成長幅度(圖 4-4):Inditex 最積極擴張國外市場的時期在 1990 年代,在 2001 到 2002 年時,國際銷售比率持平,不過近年來又積極擴展,

大多是在亞洲市場展店,例如俄羅斯與中國。

國際銷售比率成長幅度

0 5 10 15 2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財務年度

國際銷售比率成 長幅度

圖 4-4 國際銷售比率成長幅度 資料來源:Inditex 歷年年報

4.地理區域銷售比例:由圖 4-5 歷年集團地理區域銷售比可以看出 Zara 的 全球擴展過程與成果,由於強勁的競爭對手 Gap 集團早已在家鄉奠定忠實顧客 群,再者因為美國大眾的服飾購買習慣偏向大量購買休閒服飾,而以設計感與 流行感為主題的 Zara 只能在美國大都市經營例如紐約,加上 Inditex 本身的策 略就是主攻都會區消費者,以至於在北美洲的經營較不穩定,在西班牙的銷售 比率已降低,因為各大都會區已經都有占集團營收最高的 Zara 的專賣店,再開 店的可能性已不大。歐洲地區 Inditex 近幾年較重視的市場為義大利、英國及德 國。在亞洲市場的擴張上也是呈穩定的成長。對於 Indiex 來說,義大利在其全 球經營領域裡是與西班牙市場差異較小的,無論是人民審美觀、消費者的平均 身材、風土民情都頗為相似。而英國及德國分別為歐洲消費大國,也是 Inditex 積極經營的市場。

集團地理區域銷售比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2000

二、Zara (一)發展歷史

1.雛型:1975 至 1980 年

Zara 第一家店於 1975 年 5 月 15 日在 Ortega 的家鄉,西班牙西北部的 La Coruna 開始營業。Zara 一開始的定位就相當地明確,就是要以人人都負擔得起的價格,

提供品質中上的流行服飾。雖然此時的規模不過只有四家工廠和兩家店面,創辦 人 Ortega 已經懂得使用電腦來掌握顧客訂單資料與工廠供貨狀況,他從此時就 知道資訊科技對清楚掌握營運狀況的助益。

雖然集團的創辦人 Amancio Ortega Gaona 在 1975 年開 Zara 時,並沒有將品牌 設定為全球品牌,而汲汲營營於達到今日的規模。但是 Zara 以其可親的價格、

變化多端的流行設計且快速的更換產品的風格,吸引了求新求變的現代消費者。

Zara 的產品線包含男裝、女裝及童裝。營業的範圍橫跨歐、亞、美三大洲。幾乎 每一個追求流行的消費者,都能在所居住的國家的大都市裡找到 Zara 的店面。

人數不少的設計團隊(包括設計師、市場專家、產品生產規劃專家)是 Zara 的靈魂 人物,掌握了產品的樣貌。會來 Zara 工作的人大多都是對流行懷抱著熱情。無 論是在東京、倫敦、紐約或墨西哥,無論說哪一種語言,她們都抱持著相同的價 值與理念,就是要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消費經驗。讓來 Zara 消費的顧客都能用 合理的價格買到品質中等、最新最流行款式的服飾。而消費者永遠能在店裡發現 最新的款式,而消費者對新款式的反應也就是新設計的靈感來源。

2.在西班牙本土擴展:1980 年代

1979 年時,Zara 在西班牙總共有六家店。在 1980 年代在西班牙各大城市展店,

於 1989 年成長到 82 家店。

3.積極往國外擴展:

3.1保守擴張(1988 至 1990):

早先的擴展還是以歐洲為主,後來才漸推展至美洲。第一家國外分店於 1988 年時開在鄰國葡萄牙,接著一年在美國紐約開店以及 1990 年在法國巴黎開店。

3.2快速成長(1998 至 2001):

真正開始往國外擴張的時間集中在 1998 到 2001 這三年。此期間 Inditex 在二 十一個國家開店,不過都是集中在歐洲國家。除了在歐洲各國大舉開起 Zara 之 外,Inditex 也在集團下建立幾個新品牌,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店面、倉儲與配送 系統等等,希望能以相同的經營理念提供不同消費族群「價格實惠與中等品質的 流行服飾」。

3.3持續積極全球展店(2001 迄今):

在 2001 年時,Inditex 集團不僅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同時已經是全球第三大的 成衣零售商。近幾年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擴張也越來越積極。不只在日本的店數 已超過 18 家,在俄羅斯已經有 12 家店。在中國的擴張情形也不僅止於在香港開 店。Zara 在 2004 年時於香港開了第一家店,現在香港已有 5 家店。在 2006 年時,

Zara 在上海開了兩家店、2007 年在北京開店。另外一個積極開發的市場為義大 利。自 2003 年開了第一家店之後,每年展店數高達十家以上。Inditex 集團在 2006 年的財務年報裡提到,預計在 2007 年到 2008 年之間在全球新開 130 家到 140 家 Zara。

截至 2006 年財務年度,整個 Inditex 集團下有 96 家子公司是屬於 Zara 這一條 品牌線的。至 2005 財務年度結束為止,共有 39 家 Inditex 百分之百持有的零售 子公司位於世界各地、2 家持有一半股權的零售子公司分別位於德國與澳洲。其 它專屬於這條品牌線的子公司,經營範圍橫跨成衣零售業的供應鏈,其中包括有 3 家紡織品採購公司、18 家紡織品製造加工公司、4 家物流公司、1 家裝潢公司、

2 家財務公司、9 家放款公司(Assets Leasing)等。

2 家財務公司、9 家放款公司(Assets Leasi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