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背景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 背景分析

壹、背景脈絡

107 年 11 月,由周校長(化名)領導的臺北市竹夢實驗國民小學提出了

《竹夢 i Campus 實踐家》計畫以及後續的 108 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107 學年 度實施先導課程,108 學年度起正式實施,以「自然是學生最佳的體驗場所」

作為教育理念,認為理想的教學活動就是帶領孩子走向大自然,在自然的環境 中施行感官訓練,期望從自然的教育中,增進感覺能力,而受教者從這些體驗 活動中形成經驗,並應用於生活情境上;教育的重心在兒童身上,重視兒童的 樂趣所在,引導學生探討「什麼知識、技能、情意最有價值?」,建構孩子主 動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開展學生潛能。拆解來看,可分為「田園實踐」和

「體驗取向」兩個面向,讓學生在自然環境中,從實做中學習。

根據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故事館─蓬萊米的原鄉之出版品所述,竹子湖地 區於日據時期,1923 年,因臺北州類似日本九州的氣候及其他相關的環境條 件,因此在竹子湖種植「內地種」,即日本型的稻作,但隨著栽培技術的突破 並大量生產後,與 1926 年第 19 屆日本米穀大會上,命名為蓬萊米,竹子湖也 因此博得「蓬萊米原鄉」之美譽,而後也獲得「金牌農村」的殊榮,並拍攝了 紀錄片;原種田設置後,隨即帶動了地方的建設發展,1928 年 3 月 8 日「臺北 市七星郡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及其倉庫」落成,作為竹子湖蓬萊米原種 田耕作管理、穀物集中、分配發送等運作中心,1928 年竹子湖書房闢建,即為 今日竹夢實小之前身,當時竹子湖農業組合,以共耕水田,共營書房的理念,

集資興建而成,主要教導國語、算數、習字,四年級開始教導農業以及家事等 實習教育。這種共耕共讀經營書房的合作理念,不僅是竹夢實小辦理田園耕讀 的在地歷史意義,亦讓該校實驗教育著重教師協同教學、課程統整,學生則落 實精熟學習、合作學習和混齡學習等作為推動方式,以實踐體驗、實作表現的

「從做中學」理念。

學校的教職員也對這歷史脈絡相當清楚,都能侃侃而談,不僅看到了在地 的變化,同時鋪陳出學校稻作課程的衍生過程。

因為大家都要種經濟作物,阿這邊種稻已經沒有辦法跟平地相比,所 以就轉作高冷蔬菜,高冷蔬菜後來也被梨山跟其他山……本來這邊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高麗菜滿多的,大概民國四五十年的時候,後來這邊的高冷蔬菜打不 過其他地方的,就又改種花卉,這邊人的生活、經濟才漸漸好起 來……現在就是回頭想說這邊是原種田的故鄉,但是為什麼看不到一 棵稻米?所以後來才有那些有心人士幫忙復育成功(M-一-B-79~88)

那竹夢的體驗教育其實是由來已久……就是日本來台灣,然後因為他 們吃不習慣台灣的、福建來的米,他們才去栽種蓬萊米,在台灣試了 很多地方,最後決定在竹子湖落腳,然後終於研發成功,磯永吉把這 個蓬萊米研發成功之後,末永仁又把它帶到山下去推廣,所以後來台 灣人都吃蓬萊米,因為蓬萊米確實比較好吃,軟、香、Q 這樣子,這 跟之前吃的福建的稉米是不一樣,稉米比較硬、沒那麼鬆。所以竹子 湖地區我們稱為蓬萊米的原鄉,原鄉就是原種田,蓬萊米原種田,就 是因為它就是在這邊栽種成功的,那栽種成功的這些米其實不是拿來 吃的,是拿來當作種子培育,一代一代的培育成功之後,再推廣到平 原去,這是前置的故事。我們竹夢實小在這地方,因為有這段的歷 史,所以在十幾年前在這邊社區人士的推動、還有學校教職員的努力 之下,竹夢實小就成立了一個小小的一個體驗區,就是竹夢實小的小 田園(D1-一-B-14~30)

整個社區有其發展的歷史,學校作為社區發展的重心,除了順應時勢發展 課程,也配合社區的規劃進行調整,「竹夢社區再生計畫」提供生態觀察及環 境教育場域,共同進行社區願景分析及行動方案策略,如認識社區觀光旅遊景 點、將社區解說融入課程等,發展竹子湖在地特色與觀光,而「i Campus」中 的「i」即是希望透過智能將個人、社區與世界的脈動做連結,並將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藉由智能與自然的結合創造學生學習的高峰。負責蓬萊原鄉故事多主 題課程的陳老師(化名)即清楚的指出學校與社區及歷史的鏈結,社區復育蓬 萊米的股東田也成了學校和社區共同為學生營造的學習場域,每當股東田有農 事要進行,學生也會參與其中,實際應用學校所學。

M:就是社區在推嘛,那我們是在地的,而且日本時代這邊本來就是 復育的重要場所,當然這邊也需要配合社區,所以學校才會跟著闢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那一塊田地,99 年闢建的……

訪:所以那時候就開始有種稻的主題課程?

M:那時候就開始有種稻,對,那時候社區也還沒有股東田,隔一兩 年社區才有闢建一塊大的,想說要復育,才有股東田,好像二十幾個 人每個人出資一萬塊吧,大家共同出資,阿有人捐地給大家使用 訪:所以現在會帶著小朋友一起去股東田種稻嗎?

M:會,他們種稻的時候會通知我們,我們就會請小朋友過去,當然 我們是讓高年級出去為主,割稻的時候也會,我們就會讓老師帶過去 訪:等於是跟社區合作就對了?

M:對對對,跟他們一起種這樣子(M-一-B-79~109)

學校推動的體驗教育跟著社區營造一同前進,看似滿富意義、順風順水,

但因為鄰近有許多特色學校,在地學生數也因為人口外流、少子化而日漸減 少,導致學生數過少,甚至面臨整併、廢校的危機,而單一的稻作課程也不足 以成為吸引家長將學生送至竹夢實小的拉力。事實上,學校推行的制度和課程 不只有稻作課程而已,但大眾對於竹夢的印象即是如此,學校平時也難有曝光 的機會,相較於附近的額滿學校,教員們不只覺得臉上無光,也倍感壓力;在 此存廢之際,轉型成為實驗教育學校似乎是唯一的選擇,教育局也力促學校轉 型,不只可以繼續發展學校的特色課程,同時也透過轉型擦亮原有招牌,吸引 更多學子來校就讀。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也確實如此,學生人數從原先的 34 人成 長了 1.5 倍有餘,躍升至 57 人,可見學校截至目前為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讓危機成了轉機。

那時候全校 34 個學生嘛,那我其實也有壓力阿,如果學生數還是那麼 少,那當時學區內是還好,因為剛好幼兒園那班比較多,有十一個 人,就會直升小學,可是我也很擔心,其他學校都額滿,那我們學校 人數那麼少,很難看(D2-一-B-534~538)

教育局要求我們要創新,說實在有在做,但是沒有系統,就是東做一 點西做一點,然後別人也看不見,別人完全不知道我們竹夢在做什 麼,他們只知道很遠的地方有一個學校,然後大家談到竹夢只知道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園教學(D2-一-B-241~244)

鄰近的很多小學,像快樂國小(化名),都額滿,那我們竹夢不用一個 實驗教育的名稱來吸引人的話,就是面臨學生只剩下 34 個,然後教育 部也曾經來我們學校視察看要不要廢校……所以這樣的危機不轉型實 驗教育,那就準備被廢校啦,所以當初其實我覺得是教育局憂心啦,

希望我們學校有一點成果這樣子,才會去要求我們做實驗教育……其 實就是勢在必行的嘛,就是要求我們一定要做啦,他沒有讓你決定要 不要做,就是告訴你要做啦,那你不做,是準備廢校嗎?準備併給青 春國小(化名)了?所以危機是主要因素(D2-一-B-262~265)

貳、課程規劃

自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起,開始實行 12 年國教課綱,其中,將核心素養分 成「A 自主行動」、「B 溝通互動」、「C 社會參與」三大面向,以及「A1 身 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 變」、「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B3 藝術 涵養與美感素養」、「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 作」、「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九大項目(核心素養發展手冊,2015)。民 國 106 年竹夢實小開始發展原蓬萊米復耕課程,結合在地故事與蓬萊米故事館 資源,開發成跨領域主題課程:蓬萊原鄉故事多,並結合在地種植的開心農 場,發展成系列食農教育。由於家長對「蓬萊米故鄉」之歷史文化意義深具認 同感,加上地理環境優勢,發展戶外教室,進行實作學習。蓬萊原鄉故事多課 程對於竹夢實小來說不只是有其歷史淵源,也同時對應到三面九項中的

「A1」、「A3」、「B2」、「C1」及「C2」五面向,因此使得該課程為人所 稱道。

我們跟 12 年國教也沒有脫鉤,我們就是要自主、主動、共好,大家就 是一起學習(D2-一-C-733~734)

分析竹夢實小的學校課程計畫後,將其有關「蓬萊原鄉故事多」主題課程 有關之體驗教育活動歸納如表 4-2,從中有三個主要的發現:第一,在此主題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程的架構下,分成全校性與班級性的活動,全校性的活動多是栽種稻作過程中 不可或缺、配合時節且體驗性強的活動,如插秧、割稻、曬穀、脫穀等,雖然 是全校性活動,但仍會賦予不同年段的學生不同的學習任務,以收割活動而 言,高年級學生負責割稻,中年級學生負責綁稻,低年級學生則在一旁寫生,

此外,高年級還會與社區一同進行稻米收割,是為分齡、與社區合作的表現;

而班級性的活動則是在全校性的活動之下分別進行的課堂學習,當然也有不同 的學習內容及學習目標;

課綱最重要的就是依照小朋友的年級去訂定目標,這是課綱的精神,

課綱最重要的就是依照小朋友的年級去訂定目標,這是課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