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分析結果

第四節 能源新聞框架的演繹分析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能源新聞框架的演繹分析結果

演繹階段承繼歸納階段的結果,對框架包裹和報導基本資料進行量化分析,

目的在於了解兩大專題的分布情形。根據本研究建置的內容分析類目,演繹階段 共考察消息來源在兩大專題的分布、框架包裹在兩大專題的分布差異,和框架分 佈與消息來源的交叉分析結果。以下即分項說明各統計結果。

壹、新聞消息來源

本研究根據兩大專題報導的消息來源屬性建構八種消息來源類目,經過個別 登錄和統計後,消息來源引述與媒體差異之分布情形整理如表 4-3。

根據結果,可以發現兩大專題以「政府單位∕政黨人物」為引用最多的消息 來源,比例超過八成(82.7%);其次是「能源事業單位及人員」,比例超過五成

(51.9%),反映出消息來源有側重產官界人物的傾向。

進一步比較,發現《遠見》專題以「能源事業單位及人員」的引用最多,比 例超過九成(92.3%),明顯高於其他消息來源;其次為「政府單位∕政黨人物」

和「學者專家」,比例各約四成(42.3%)及三成(30.8%)。這個結果與該雜誌 定位為財經雜誌有關,影響產業消息來源較受關注,並遠高於其他消息來源。

《聯合報》則以「政府單位∕政黨人物」引用最多,比例近百分之百(96.2

%);其次是「能源事業單位及人員」(38.5%)和「民間團體」(34.6%),比例 都介於三至四成。此結果和《遠見》的分析結果類似,都側重產官界消息來源;

唯兩項消息來源的比重不同,《遠見》引用最多的前兩者是產業、官方,《聯合報》

則反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3:消息來源與媒體差異分佈情形(%)

刊物別 消息來源

遠見 聯合報 總計 (n = 26) (n = 78) (N = 104)

政府單位∕政黨人物 42.3 96.2 82.7 學者專家 30.8 23.1 25.0 能源事業單位及人員 92.3 38.5 51.9 一般事業單位及人員 26.9 15.4 18.3 民間團體 23.1 34.6 31.7 一般民眾 15.4 23.1 21.2 媒體 0.0 9.0 6.7 其他 0.0 2.6 1.9 總計 230.8 242.5 239.4

註:由於消息來源的引用採複選,故部分類別比例會超過 100%。

貳、媒體的框架分布差異

本研究根據歸納階段的框架矩陣將新聞報導按內容特色歸類,接著統計兩家 媒體的框架組成比例,並進行框架包裹與刊物別的交叉分析,分析結果整理如表 4-4。本研究發現,兩大能源專題以「供給穩定」框架的出現頻率最高,比例將 近五成(46.2%);其次是「人身健康安全」框架,比例約四分之一(24.0%);「需 求節能升效」和「公眾價值」框架並列第三,但比例都只略超過一成(12.5%);

「環境低碳」框架因僅出現在《聯合報》,所以比例為兩大專題最低(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4:框架分佈與媒體差異(%)

註:由於各項目細格期望值(expecting value) < 5 的格數超過 20%,故無法進行卡方檢定。

進一步考察,《遠見》和《聯合報》的能源專題都以「供給穩定」框架的出 現頻率最高,並以「公眾價值」框架為出現第三多的框架,僅有出現次多的框架 不同:《遠見》為「需求節能升效」框架,《聯合報》則為「人身健康安全」框架,

顯示兩家媒體都側重能源議題的供給和風險溝通面向。此結果可以從兩家媒體的 國家報導數量和報導重點討論,在《遠見》專題,德國、法國和日本的報導比例 各為 38.5%、30.8%及 26.9%;其中德國和部分的法國報導關注兩國的再生能源 及核電發展,日本報導側重節能,另有較多的法國報導著重公眾溝通,因此該專 題的框架分布呈現「供給穩定」框架最多,「需求節能升效」和「公眾價值」框 架依序為第二、第三的情形。

《聯合報》方面,因專題中的臺灣、日本、德國和法國報導比例依序分別為 47.4%、21.8%、10.3%和 10.3%;其中臺灣、德國報導側重供電議題,如德國 電價上漲的衝擊;日本報導關注福島核災影響;法國報導則著重公眾溝通,故框 架分布的情形以「供給穩定」框架最多,依序是「人身健康安全」和「公眾價值」

框架。

刊物別 框架類目

遠見 聯合報 總計 (n = 26) (n = 78) (N = 104)

供給穩定 50.0 44.9 46.2 需求節能升效 23.1 9.0 12.5 公眾價值 15.4 11.5 12.5 人身健康安全 11.5 28.2 24.0 環境低碳 0.0 6.4 4.8 總計 100.0 100.0 100.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参、框架分佈與消息來源引述

為了解兩家媒體在設定框架和引述消息來源方面是否有關聯,本研究將框架 包裹和消息來源進行交叉分析,結果整理如表 4-5。

表 4-5:框架包裹與消息來源交叉分析(%)

註:由於消息來源的引用採複選,故部分類別比例會超過 100%。

從表格 4-5 可看出,除了需求節能升效和公眾價值框架以「能源事業單位及 人員」引用最多,其他三個框架以「政府單位∕政黨人物」引用最多,且此三框 架引用官方的比例都比引用次多的消息來源多 40%以上,明顯側重官方意見。

但在引用次多的消息來源部分,五個框架的結果各異。

觀察各框架引用前兩名的消息來源,供給穩定和公眾價值框架引用最多者都 是產官界人物,唯供給穩定框架的前兩名是官方、產業代表,公眾價值框架則相 反。人身健康安全和環境低碳框架引用最多的消息來源皆為官方單位,但在引用 次多的消息來源部分,前者為一般民眾,後者是學者專家。至於需求節能升效框 架,引用前兩名各為能源產業單位及民間團體。

框架類目 消息來源

供給 需求節能 公眾 人身健康 環境 穩定 升效 價值 安全 低碳 總和 (n = 48) (n = 13) (n = 13) (n = 25) (n = 5) (N = 104)

政府單位∕政黨人物 97.9 23.1 61.5 88.0 120.0 82.7 學者專家 33.3 15.4 23.1 8.0 60.0 25.0 能源事業單位及人員 54.2 61.5 76.9 32.0 40.0 51.9 一般事業單位及人員 20.8 38.5 15.4 8.0 0.0 18.3 民間團體 25.0 53.8 23.1 32.0 40.0 31.7 一般民眾 16.7 23.1 7.7 36.0 20.0 21.2 媒體 6.3 0.0 0.0 16.0 0.0 6.7 其他 0.0 0.0 0.0 8.0 0.0 1.9 總計 254.2 215.4 207.7 228.0 280.0 239.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進一步分析以上結果,可發現供給穩定、人身健康安全和環境低碳框架的論 述都著重政府回應,特別是政府對供電問題、能源風險及氣候變遷提出哪些政 策,因此官方意見在此三框架的論述佔據較多篇幅。在供給穩定框架,若映照現 實脈絡,會發現影響各國能源發展甚鉅的角色除了政府,就是能源產業,故能源 產業單位為此框架引用次多者。在人身健康安全框架,則發現此框架論述除了關 注政府回應,也側重一般民眾如災民、風險受害者等對象的意見,故一般民眾的 引用頻率位居第二;唯其比例僅較引用第三的能源產業和民間團體多 4%,顯示 此框架論述特別注重官方意見,非官方來源的重視則較為分散。

在環境低碳框架,政府和學者專家是引用前兩名的消息來源,此框架論述常 呈現此二來源如何詮釋氣候問題和解決策略(如以核電改善碳排放問題);其他 框架論述較重視的能源產業單位則僅有 40%的引用比例。若對應現實脈絡,可 發現能源產業因產業特性,其排放的溫室氣體比民間、政府還多,可能因此較不 受媒體青睞,故其引用比例不到五成。

在需求節能升效框架,能源產業和民間團體引用最多,其原因來自此框架論 述重視企業和民間團體的節能策略,故雙方引用比例偏高。但此二消息來源在本 框架論述有不同角色,產業方面,有關國外的報導常以能源產業做節能典範,如 日本愛普生的「節能巡邏隊」;有關臺灣的報導則以低節能效率的產業為警示,

使能源產業的發言量增加。觀察民間團體的引用內容,發現其以政府、企業如何 節能的策略居多,且民間團體在節能環保展現高度關切,故其意見也相當受媒體 重視。

至於公眾價值框架,此框架論述以法國和臺灣為主要報導國家,當中法國的 能源發展現況由政府和私人能源集團主導,臺灣則以臺電為代表,故能源產業和 政府單位為引用前兩名者,其他消息來源的比例明顯偏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