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我的力量

第五章 衝突解決—撥雲見日

第一節 自我的力量

一、覺察、反省

人從一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面對未來旅途中,無數個坑坑洞洞的跌跤和挫 敗,並從其中學習成長。只是,被沿途荊棘刺痛的傷口,為了避免再次面對傷口的衝擊,

因此將它埋藏在心底某個最深層的角落。而長久以來,看似早已癒合的傷口,其實因懸而 未決,滲入情緒的環結中,卡住生命中應是自在流動的能量,冰山底下潛意識不自覺的操 控扭曲了性格,直到某一天可能因某個事件的體悟;某人的金玉良言而開竅等,衝突才得 以解決,生命才得以「整合」。

心理學中的完形治療其目標旨在協助個人發現、探索並且體驗自己的風格、模式和整 體性,9治療基本的兩個中心概念——覺察以及場域——只有當下才有意義。10「覺察」是 一個重要的關鍵,透過當事人的自覺,才能出乎其外省思個人的行為,那些原本渾然未知 的情緒或行徑,在「覺察」中一一清楚的浮現,也才可能進一步做出可能的改變。

《藍天燈塔》的桑可,雖因祖父過世,而對人生、人性的懷疑產生種種悲觀的思想,

但當他回想和反觀自我的一些行為時,才感受到不妥之處,尤其在夏令營小胖子和鬈髮的 戲水卻意外失蹤,和阿邦在漆黑的雨中海邊碉堡尋找兩人蹤跡時,更讓他覺察和思索自我 種種的脫序行徑:

哦—胸中的無名火,究竟是怎麼引起的?假如祖父還在世間,他一定能把整個事情 看得清楚;他會用三兩句話,或一個故事,將事情說個明白。有人說,天上的神明 和靈魂能看見人所做的一切,那麼,天上的祖父、小胖子和鬈髮的一定都看見了所

9 克拉克森( Petruska Clarkson) 著,卓紋君等譯:《完形治療的實踐》《Gestalt Counselling in Action》(台北:心 理出版社,2002 年),頁 1。

10 Edwin C. Nevis 主編,蔡瑞峰、黃進南、何麗儀譯:《完形治療——觀點與應用》《Gestalt Therapy:Perspectives and Applocations》(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 年),頁 16。

有的事情……(《藍天燈塔》,頁 101)

桑可雖然表面上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其實也並不全然肯定自我。

在夏令營中,當大夥紛紛興奮的說著渡河時的緊張刺激時,在他神情鎮靜的認為同伴們幼 稚、膚淺的同時,內心深處也免不了一番對自我的質疑:

自己卻無法融入他們的歡樂之中,免不了也有被冷落的感覺……桑可覺得自己實在 彆扭得近於陰陽怪氣。從前的我,並不是這個樣子;未來的我,也會是這個樣子嗎?

(《藍天燈塔》,頁 89)

在找到小胖子和鬈髮的,質問他倆蹺家失蹤只為了故意引起家人的關心時,小胖的反擊也 讓他反思自己的言行:

小胖子和鬈髮的給這麼一質問,霎時矮了半截。兩人皺著眉頭、縮著脖子,把手指 關節扳得喀喀響,一副犯罪的模樣。

「我們當然有有理由,家人都不關心我們,他們各忙各的。」

「不關心你們?如果是這樣,幹麼每個人都放下工作,在大里海邊找你們?你們自 己做多少事情呢?你們有沒有關心別人?」桑可忽然一驚,自己對小胖子和鬈髮的 質問,不也在質問自己嗎?

「桑可,你不要這麼凶,你自己呢?」(《藍天燈塔》,頁 139)

小胖子和鬈髮面對桑可一串質問,也忍不住反擊,而在這同時,如同鏡子的映照一般,桑 可也自我警覺到自身的行徑,不也如出一轍五十步笑百步?

被問傻的桑可沉默了起來,靜默的轉向收留兩人的那位燈塔看守人,而這一連串的覺

察,讓桑可有了自我反省的醒悟,也因此將以往總是怪罪於他人的習性,轉而靜觀自我的 問題核心。死亡的議題對青少年來說,雖沉重了些,但卻也是遲早無可避免的課題,在《藍 天燈塔》中,也讓小讀者明白了永恆不變的變幻11

二、和自己好好相處

李潼在《鞦韆上的鸚鵡》序中,即點出故事人物是如何「同自己好好相處」12之意涵。

而學習好好和自己相處誠屬不易,若能透過傾聽自我內在的聲音,沉殿混亂的思慮,深入 了解自己,並因而學到最和諧的「自我相處」之道13,在和自己一番開誠佈公的對話後,或 許能在徬徨迷惑之際,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傾聽內在的聲音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衝突,最後往往一方必須以妥協方式向對方低頭,也許是囿於現實 環境不得不低頭,屈服於自己並不想走的路;或是堅持理想,但最後卻被現實所拒絕,然 而,不論是哪一種,總是在被迫於無奈下的選擇。若是靜下來聽聽自己心靈深處的聲音,

釐清一些事物,也許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達到和諧的局面,發展出另一個圓融的結局。

1.《綠衣人.大厝來的少年家》

《綠衣人.大厝來的少年家》阿全囿於「第五代傳人」舞弄傀儡傳承的使命,而無法 由自己決定人生的方向,小說中卻特別對照了一位被安排升學讀書的孩子陳漢本來相對

11 生命中的「無常」和「常道」,是一道難解的謎。或許可以說,變幻莫測的是人生的命運,而永恆不變的 是生命的銷亡。主編:林慈敏《面對人生的 10 堂課——生與死》(台北:圓神出版社,2005 年 5 月),頁 170。

12 〈綠衣人〉的帥哥陳學榮,怎麼從現實中與自己對話,〈海天哥哥〉、〈懸絲傀儡〉裡的海天、漢本怎麼努 力和自己好好相處。李潼:〈序.同自己好好相處〉,《鞦韆上的鸚鵡》(台北:小兵出版社,2011 年),頁 7。

13 賴以誠:〈推薦序.失落與空白最美——探尋說書人的隱藏訊息〉,李潼《鞦韆上的鸚鵡》(台北:小兵出 版社,2011 年),頁 209。

比,諷刺的是,熱愛傀儡戲且身為神通廣大一流孫子的陳漢本卻被要求念書。他料想阿全 從小就立下志願,且一直朝著當一個傀儡師的理想邁進,進而羨慕阿全運氣比他好,不知 道當一個傀儡被人操控命運的滋味:

我是想到自己,好比這懸絲傀儡。人家要我動,我才能動,人家放手,我就躺下 了。……將來的路,他們都幫我想好了。就像這樣,抽一下,動一下……(《綠衣 人.大厝來的少年家》,頁 90)

這番心有戚戚焉的話,映照著阿全自覺被操控的人生,但在這同時,也讓他在回想一路走 來的歷程中幡然醒悟——原來其實自己是很喜歡傀儡的:

我卻在那日日揣摩裡,也識得一些傀儡的美妙,不必父親要求,就在後臺舞弄得入 迷……我的手指靈巧,勾撥著傀儡,舉手投足,比父親還要細膩三分……傀儡戲孤 獨寂寞的發展,卻給我留下更多開創的空間,……也真的帶給我很大的快樂。我心 甘情願的喜歡傀儡戲,這還可以說父親操縱著懸絲,我是一尊傀儡麼?是麼?

「我不是傀儡,我是自己甘願的。」我忽然脫口而出。(《綠衣人.大厝來的少年 家》,頁 91-92)

從初接觸傀儡戲的著迷到一路走來的過往,在阿全的回想中,與自我一番對話中,傾聽了 內在的聲音,終於明白——人是可以當自己的傀儡師的。

阿全並進一步的與父親剖開心底談話,體諒到父親在傀儡戲的這條道路上也曾與阿公 經歷過和自己現在面臨相同掙扎的處境,進而為傀儡戲——為自己的未來,找到一個明確 的方向。

2.《大蜥蝪.少年傀儡師》

《大蜥蝪.少年傀儡師》中漢堂的父親雖表示放棄日漸衰微的傀儡戲,但對第一次 公開演出的漢堂來說,內心卻感觸良多而激盪不已。三個知情的大學生特地前來陳情表達 不捨之情:

許先生!許先生!聽說『蘭陽軒』要解散了,我們有好多同學正想跟您學藝,懸絲 傀儡是台灣傳統技藝,『蘭陽軒』要是解散,這技藝就斷了。(《大蜥蝪.少年傀儡 師》,頁 147-148)

除了大學生之外,其他原先不知情的觀眾一聽到消息,也紛紛湧至戲棚下,然而,這樣的 鼓勵是否來得有點遲呢?漢堂耳邊不停的回響起三位大哥哥的話:

這項傳統技藝是不能斷的,我們有好多同學想來學藝……(《大蜥蝪.少年傀儡師》,

頁 149)

從腦海中放映的一幕幕往事,到週遭支持的聲浪,讓漢堂有了清楚的決定:

請把『蘭陽軒』的棒子交給我,我讓『蘭陽軒』再傳下去。(《大蜥蝪.少年傀儡 師》,頁 149)

漢堂明白了自己的方向,毅然決然的下了決心。漢堂與阿全在回想中傾聽自我內在的聲 音,有了一樣的明確選擇:當一個傀儡師「第五代傳人」。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進與退、取與捨永遠是兩難的抉擇,究竟是要走別人認定的路,

還是不畏艱難選擇難走卻是自己意願的路?《綠衣人.大厝來的少年家》的阿全和《大蜥

蝪.少年傀儡師》的漢堂,在面臨選擇的兩難衝突中,經過一番苦思掙扎,終於釐清人生 方向,也堅持了自我理想。

傀儡戲不符時代潮流,而《綠衣人.烏石港前演大戲》中也呈現出傳統歌仔戲也面臨 了同樣的命運。這些傳統戲劇在新浪潮衝擊下,僅存少數人願意投身其中肩負傳承使命,

有些幾乎已完全沒落,但若是能在現代電腦數位操控運作下,透過這些更酷、更炫的聲光 科技來吸引觀眾目光的話,也能有另一嶄新風貌,例如,布袋戲依舊吸引了大批新世代的 戲迷觀賞,甚至由真人扮演心目中所崇拜、喜愛的布偶模樣14,讓布袋戲傳統文化得以持 續發展不墜。

尤其這幾年,明華園歌仔戲更結合變化多端超炫的 3D 動畫,在北中南陸續以磅礡氣 勢的「水淹金山寺」水幕戲劇效果,演出精彩動人的白蛇傳故事,2010 年 6 月更在上海世 界博覽會中展現台灣「文化創意」軟實力,2010 年 10 月走向國際舞台,在柏林演出「濟 公活佛之雪狐情」,讓許多第一次觀賞歌仔戲的德國觀眾大開眼界15。這些都說明了傳統戲 曲並不一定會因時代的演變而淪為被淘汰的命運。

3.《鞦韆上的鸚鵡.海天哥哥》

《鞦韆上的鸚鵡.海天哥哥》中,雖然台北的五光十色著實讓人著迷,來自澎湖的海 天仍然留念望安的一切,因此,最後竟決定不留在台北了:

《鞦韆上的鸚鵡.海天哥哥》中,雖然台北的五光十色著實讓人著迷,來自澎湖的海 天仍然留念望安的一切,因此,最後竟決定不留在台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