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李潼短篇少年小說之衝突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李潼短篇少年小說之衝突研究"

Copied!
2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董淑玲 博士. 李潼短篇少年小說之衝突研究. 研究生: 盧銘侑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年 十 二 月.

(2) 謝 辭. 一邊工作,一邊念書,是一段艱辛的歷程,而現在能夠走到這裡,要感謝許多人的 相助。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董淑玲博士,猶記我初定論文題目時,還毫無頭緒,是 老師悉心解說指引,才能讓我擬定研究方向,這本論文才得以誕生。而初次提筆研究, 諸多錯誤之處,是老師給予我無限的耐心與關懷,最後我才終於能夠完成論文,竭誠感 謝!更使得我能夠僅以兩年多的時間便完成學業,比我原先預計可能畢業的年限來得更 早。還有要感謝兩位辛苦的口考委員,魏聰祺教授和黃淑貞教授,從論文計畫開始到口 試皆給我許多的鼓勵和寶貴的意見,更豐富了我的論文內容,非常感恩!另外也謝謝修 業期間,語教所的老師們所給予的指導與啟發。 能夠完成論文,要感謝我的家人,在我求學的過程中,年邁的雙親一路陪伴著我, 是我的甜蜜負擔,還有謝謝姐姐們對我的支持,以及同學們和學長姐、學弟妹們的互相 鼓舞。最後,也要感謝自己,本身研究「衝突」,雖然無法平息內心焦躁不安的衝突情 緒,但仍然終於完成了這項不可能的任務,也解決了我和自己的「衝突」。.

(3) 提要.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重要的一個階段,然而對自我價值的懷疑、未來志向的選擇或對 愛情的迷惘等,都讓青少年感到困惑,加上近年來發生在親子、師生或同儕之間的青少 年衝突事件更是逐年攀升,因此學習如何處理衝突是青少年在成長路上所必須學習的課 題。 本研究以文本分析的方式,探究李潼短篇小說中青少年面對人與自我、人與人、人 與自然之衝突意涵,以及分析小說中的角色如何處理衝突,依論述的次第展開六個章節: 第一章敘述論文架構與研究方法,探討李潼創作生平,和歷年相關的研究文獻分 析,以及界定研究範圍。 第二章研究文本中人與自我的衝突,包括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以及對未知事物的懷疑 與恐懼。 第三章探討青少年與他人的衝突,分別從親子、師生和同儕三個面向來探討人與人 的衝突。 第四章探討人與自然的衝突,包括人與大自然以及人與動物之間的衝突。 第五章進一步分析文本中衝突解決的方法,包括來自自我的力量和外力的協助以及 透過真相揭示還原事實。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本論文的研究成果,並分析李潼作品內容的啟迪和小說技巧。 李潼筆下的人物,衝突過後,對自我和他人以及周遭環境有了不同的視野。樂觀以對所 帶來的成長,是衝突在少年小說中存在之意涵,也是生命教育所秉持的態度。. 關鍵詞:李潼、少年小說、衝突、生命教育。. I.

(4) Li Tong short of Conflict Studies Juvenile Fiction Abstract Adolescence is one of the prominent stages of life. Most of the adoloscents often experience a state of confusion due to indistinct conception of value of self-doubt, future aspirations, and confusion about love fostering problems, dilemmas, tension and estrangement from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likelihood of contention occurrence within parent-child, teacher-student, and between peers is increas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ways to deal with these conflicts while growing up. In this study, a textual analysis approach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how an adoloscent experiences and handles the conflict with oneself, others, and though nature. This study is based on short stories written by Li Tong and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 common conflicts. It is explained over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precedents of adoloscency confusion and its consequences on society. Furthermore, it sheds light on relevant prior literature, and defines the field of this study. It also breifly introduces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creative life of Li Tong. The second chapter explains self and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while including ideological, real conflicts, and suspicion of the unknown along with fear.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ree interpersonal dimensions of adoloscent conflicts, parental conflict , conflict with teachers, and conflict with peers. The fourth chapter explores conflict in human-nature t by considering human-nature, and human-animal conflict to elucidate conflict panorama of adloscents. The fifth chapter further investigates conflict resolution methods, while incoporating notions of self-help and truth.. II.

(5) Li Tong's story can propose optimized insights to deal with conflicts and a attitude of life education. He has described characters with several perspectives such as oneself, inter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conflict. Therefore, results were alalyzed on the basis of Li Tong's story. Chapter six summarizes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cludes the study.. Keywords:Li Tong, juvenile fiction, conflict,life education.. III.

(6) 目 第一章. 次.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回顧………………………………………………………..…....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21. 第四節. 名詞釋義……………………………………………………….……………26. 第五節. 研究限制……………………………………….……………….…….……..32. 第二章 第一節. 人與自我的衝突—迷失的心靈 …………………………………33 現實與理想的衝突………………………………………..………………..34 一、傳承的壓力…………………………………….……………..….……34 二、城鄉衝突…………………………………………………...…………..40 三、愛情理想的幻滅………………………………………….….…….…..41 四、自我形象的衝突…………………………………………….…………51. 第二節. 對未知事物的懷疑與恐懼…………….…………….…………….….…….61 一、對存在的質疑………………………………………………………….61 二、對死亡的抗拒………………………………………………………….67 三、對鬼神的恐懼………………………………………………….………73. 第三章 第一節. 人與人的衝突—初探外界的練習曲…….………..………….…..81 親子之間的衝突……………………………………………………………..82 一、管教問題…….…………………….…………………………..83 二、憂慮被懲罰……………………………………………………………..96 三、渴望被重視…………………………………………………………..…97. 第二節. 師生之間的衝突……………………………………….……………………101. IV.

(7) 一、誤解傷害………………………………………………….……..….….102 二、言語傷害……………………………………………………….………103 三、情緒失衡……………………………………………………….………105 第三節. 同儕之間的衝突…………………………………………………………….109 一、誤解傷害………………………………………………………..…..….110 二、言語傷害………………………………………………………….…….111 三、校園暴力…………………………………………………………….…113. 第四章. 人與自然的衝突—與命運共同體之衝突….……………………..125. 第一節. 大自然反撲………………………………………………….……..….…….127 一、環保知識的欠缺………………………………………………….……127 二、寶貴的一課……………………………………………………….…….129. 第二節. 保護動物的省思……………………………………………………….……131 一、錯誤的認知……………………………………………………….…….132 二、人性的陰暗面……………………………………………………….….136. 第五章. 衝突解決—撥雲見日 ……………………………………………………141. 第一節. 自我的力量…………..……………………………………………………...143 一、覺察、反省……………………………………………………….………143 二、和自己好好相處…………………………………………………….….145. 第二節. 外力的協助…………………………..……………………………………….153 一、他人的力量………………………………………………………..…….154 二、事件衝擊下的醒悟……………………………………………………...177 三、在錯誤中學習……….……..…………………………………………...188. V.

(8) 第三節. 真相還原………………………………………………………………..…….195 一、出乎意外的真相…………………………………………………..…….195 二、勇敢面對………………………………………………………………...206 三、其他……………………………………………………………………..209. 第六章. 結論……………………………………………………………………………211. 第一節. 內容的啟迪…………………………….……………………….…………...212 一、成長與啓蒙…………………………………………………….………212 二、少年小說的基本精神……………………………………………….….215. 第二節. 小說技巧的追求…………………………………………………………….219 一、情節佈局…………………………………………………….…………..219 二、人物塑造…………………………………………………….…………..221 三、象徵的運用…………………………………………………….………..222. 參考文獻 …………………………………………………………………………………225 附錄 ………………………………………………………………………………………232. VI.

(9) 第一章. 第一節. 緒. 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在青少年的狂飆時期,面對著一連串的挑戰與成長的困頓:家庭中親子與成員之間的 衝突、從冰山的一角到日益浮現的校園霸凌和師生衝突問題、莘莘學子埋頭在課業中鑽 研、初嚐愛情的酸甜滋味、對未來的憧憬揉合著徬徨到對自我認知的不安和探索……人生 種種可能面臨的課題在他們的眼前鋪展開來。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重要的一個階段,從兒童的懵懂跨越到成人世界的一個轉折點,近 年來中輟生的問題1、校園暴力、犯罪年齡層往下降2等,就是凸顯出該時期的重要性。張 子樟在《少年小說大家讀-啟蒙與成長的探索》中,並提到 1976 年「國際安徒生獎」的 得獎人丹麥女作家瑟希.包德克(Cecil Bodker)在頒獎典禮上說的一段感人的話:. 青少年時期是生命長河中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是人生價值觀逐漸成形的重要時 刻。青少年思想單純,接受力強。如何去引導,怎樣去關懷,是社會不容推卸的責 任。3. 青春時期身心的改變、人格的養成、未來志向的決定、與他人的互動學習等都在這時期奠 下基礎蛻變。如何幫助他們在這時期引導到一個正確的道路?少年小說就是個扮演良師益. 1.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00/09/21) 99 學年度教育部全國中輟統計數據分析, 99 學年度中輟生總數為 5639 人,. 其中男生 3124 人(55.40%),女生 2515 人(44.60%)。http://www.edu.tw/displ/index.aspx 2.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1/02/15) 2011 年台灣校園霸凌現象調查報告,歷年兒盟的全國抽樣調查發現,. 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 ,近兩個月在校經常甚至每天被同學欺負的比例,從 96 年的 9.9%,99 年已上升 到 16.1%,上升速度驚人。http://www.children.org.tw/database_report.php?id=349&typeid=4&offset=0 3. 轉引自張子樟:《少年小說大家讀:啟蒙與成長的探索》(台北:天衛文化,1999 年),頁 26。. 1.

(10) 友的角色,幫助他們朝積極的方向前進。 少年小說不僅是讓他們在煩悶的課業中,找到一條可以宣洩的喘息出口,好的讀物可 幫助他們在困惑無助時,將書中人物之經歷引以為戒,無形中得以將其偏差的行為藉此導 引至正途,甚至進而成為生命的轉捩點。 因為忠言逆耳,良藥苦口,父母的苦口勸戒和師長的諄諄教誨,在世代差距的隔閡下, 青少年因以防衛心態為前提,而有了溝通上的障礙,因此,有時往往比不上同儕之間相互 影響的力量,因為同儕間才有他們彼此共同的矛盾經歷和共通的語言世界,而少年小說的 功用亦是如此,小說中鋪陳人物的難題抉擇和衝突歷程等,易引起青少年的共鳴迴響,所 以不論是否與自我情境類似,都會有所感同身受。馬景賢在〈寫少年要說的話〉一文中, 提出:. 一本傑出的少年小說......除了要說出少年心裡的話,⋯⋯要能啟發他們獨立思考, 透過書中他們認同的角色認識自己、認識別人⋯⋯」。4. 青少年在小說中看到了別人,也反思自己,透過故事情節和衝突,學習獨立思考。而一個 好的少年小說家,從小說衝突事件處理的情節中,導引少年讀者跳脫出自身的框架,幫助 探討解決少年目前或未來也可能面臨的衝突困境,從另一個思索的角度出發成長,學習到 更圓融的處理方式,增加生命的深度與廣度。張子樟曾說:. 這一段年齡的孩子正處於快速成長的轉變期,面臨許多困惑與期待。啟蒙與成長並 非少年小說專用的主題,但少年小說的內涵卻可用啟蒙與成長全部概括之。5 不論少年小說如何分類,它的基調永遠是啟蒙與成長。換句話說,啟蒙與成長是少 年小說的永恆主題。6. 4. 馬景賢:〈序.寫少年要說的話〉,《兒童文學研究叢刊 認識少年小說》(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1986年),頁1。 5 6. 張子樟: 《少年小說大家讀:啟蒙與成長的探索》(台北:天衛文化,1999 年),頁 7。 同註解 5,頁 15。. 2.

(11) 不論時代如何變遷,少年小說仍是以具教育意涵的主題來啟迪人心,幫助他們學習成長。 環顧當今,相較於過去年代,新世代的青少年得面對更多成長中的混亂、矛盾和衝擊, 並提早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誘惑。今日網路便捷,彈指之間就能輕易取得更多、更快速、 正確的或錯誤的訊息,社群網站自動連結交友功能,快速拓展人脈,在人際關係日益複雜 的同時,卻又造成了更多人際疏離的宅男宅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既親密又疏遠。 在這時代的劇烈演變下,電玩的刺激、目不暇給的聲光誘惑、網路陷阱、隨手可擷取 充斥著光怪陸離的自由言論等,都易讓青少年在成長路上陷於迷惑而失去自我,讓原本已 是徬徨的心靈更加難以處理種種的衝突考驗。像是誤闖入一片幽暗的叢林,一不小心就被 陷阱絆倒摔跤。在跌跌撞撞摸索之中,扭曲了人格,甚至稍一不慎即可能因不諳法律,在 同儕相仿下衍生出校園暴力事件,和因網路自由大放厥詞、叫囂漫罵而誤觸法網。 另外,獨生子女因無手足共享經驗,而缺乏團體互相之精神,現代的青少年還多了一 項人際互動功課。因此,學習衝突之處理、創造兩造雙贏消弭紛爭、高 EQ 轉化偏執的信 念等,可以幫助青少年在成長的路上避免走偏至岔路或多繞了冤枉路,或在人生的十字路 口、在選擇依循自我或迎合父母的兩難之間時,可以釐出一個明確的方向走出自己的一條 路來。 小說中人物所面對的問題可能就在讀者本身,也可能就在你我週遭。透過小說人物的 衝突處理情節,可以幫助青少年朝正向、積極的態度來解決目前生活中,或未來可能發生 的困境,幫助他們邁向成人之路7。好書如良師,指點迷津導引出人生方向,本論文即是以 此立論分析。. 7. 閱讀少年小說不是唯一親近少年的心、點撥他們尷尬問題的方法,但是文學性的故事體少年小說,能夠提. 供自在的敏思空間、深刻的人情案例、閱讀的快樂和不著痕跡的潛移默化,讓少年在文學小說裡面對自己, 解決問題,更不尷尬的步向成人之路。李潼: 《李潼的兒童文學筆記.己卯兔年篇》(宜蘭市:宜蘭縣文化局, 2000 年),頁 45-46。. 3.

(12) 二、研究目的 青少年對象牙塔外在的廣闊世界,有著一雙欲振翅翱翔的翅膀,想一覽世界風光, 卻又同時存著一股對未知領域和未來的茫然;而在象牙塔內的互動:親子、師生和同儕, 也在成長的路上因人際衝突,讓青少年在焦慮、徬徨中度過。 張子樟在〈意蘊與關懷——讀《綠衣人》有感〉一文中,指出:「李潼以虛實互補 手法鋪陳了當代臺灣青少年必須面對的一些現實問題:如何與長輩互動,如何與同儕競爭 或互助,如何體驗生活、了解生活,如何承擔文化傳承重任。這些問題協助他們成長,脫 離成長的種種困擾。」8因此,好書猶如明燈點亮他們的內心世界,一句話一個轉念可以幫 助他們茅塞頓開,故本論文以分析少年小說中之衝突為研究主題,彙集李潼短篇少年小說 文本,並進一步探討與分析,面對衝突之處理因應之道。 本論文從心理學層面、人際、成長試誤等探討故事中的人物如何處理衝突事件?及分 析衝突事件在小說情節中的作用。本論文衝突類型分別從人與自我的衝突、人與人的衝 突、人與社會的衝突及人與自然的衝突探究。人與自我的衝突包括現實與理想的衝突、對 對未知事物的懷疑與恐懼;人與人的衝突包括人與權威之間的衝突和與同儕之間產生的衝 突,權威代表的對象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師長;人與社會的衝突有校園暴力的危機及人與 社會事件的衝突;另外人與自然的衝突包括面對大自然反撲和保護動物的省思等。 將青少年可能面對的衝突對象從家庭的觸角延伸到學校、社會並進而擴大關懷層面至 週遭生活的自然環境,以及進一步分析衝突解決的關鍵點,和衝突事件對青少年所產生的 成長意義,幫助青少年學習面對處理衝突時因應之道。. 8. 張子樟〈意蘊與關懷——讀《綠衣人》有感〉 , 《回顧中的省思——少年小說論述及其他》(澎湖縣:澎湖縣. 文化局,2002 年 11 月),頁 29-30。. 4.

(13)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回顧. 一、李潼生平簡介 李潼(1953~2004)少年小說家。原名賴西安。出生花蓮,定居宜蘭縣羅東鎮,空中行 專9畢業,專業作家。1978 年開始寫作,文體類別包含兒童文學、散文、小說、新詩、歌詞 等,以及相關劇本、文學評論和報導文學創作,但最知名的還是兒童文學少年小說的作品。 年輕時受楊弦,李雙澤唱自己的歌謠論調鼓舞,在校園民歌時代勤於歌詞創作,並以 本名賴西安發表填詞作品百餘首,以〈廟會〉、〈月琴〉、〈散場電影〉最為膾炙人口。 同時開始從事兒童文學創作,以《天鷹翱翔》、《順風耳的新香爐》、《再見天人菊》三 部作品,連續獲得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少年小說首獎。1987 年、1988 年以《恭喜發財》、 《屏東姑丈》,獲得第十、十一屆《中國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同時也跨入成人 小說的領域。1990 年以《博士、布都與我》獲得第十五屆國家文藝獎。李潼致力為少年小 說創作,其中以 1999 年圓神出版社出版十六本《台灣的兒女》系列為最力著,其他重要作 品尚有:《少年噶瑪蘭》、《望天丘》、《水柳村的抱抱樹》、《藍天燈塔》、《少年龍 船隊》、《魚藤號列車長》、《瑞穗的靜夜》等。李潼也嘗試各種文體的寫作,如圖畫故 事書、電視劇本,評論有《李潼的兒童文學筆記》、《少年小說創作坊:李潼答客問》。 作品的質與量,均為國內兒童文學作家中罕見。由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台灣書店發行的《兒 童的》雜誌發刊期間,李潼是該雜誌每期卷首〈給兒童的話〉專欄的作者。 李潼作品共有65種,約658萬言,並將其小說、童話等作品予以數位化、多媒體化, 亦有所成果,如:〈少年噶瑪蘭〉一書被譯成日文版,並由台灣公共電視改編成動畫等。 筆耕不倦二十多年,為臺灣的兒童文學留下了許多優美作品。「李潼」這個筆名其實是臺 9. 空中行專為空中專科進修學校,提供學生進修學習之管道,並在教育部推動空中教育一元化政策之下,於. 民國 81 年 7 月將「國立政治大學附設空中行政專科進修補習學校」歸併於國立空中大學,校名改為「國立 空中大學附設空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http://jc.nou.edu.tw/. 5.

(14) 語「兒童」的諧音,因為兒童是全人類中他最喜歡的一種人,因而以此為名,可見他對兒 童文學的投入之深;即使在承受化學治療與病痛的折磨之下,他仍堅持於兒童文學創作。 在創作理念上,他希望從生活中找出一些有趣的題材,以輕鬆的方式、具有真實感的故事 情節,融入鄉土情懷、傳統文化、環保意識、生命價值等議題,寫出一部又一部適合親子 共讀的佳作。長年關愛文學的李潼曾說:「多給我一些時間,我還可以為臺灣做很多事。」 但遺憾的是,2004年12月20日因癌症於台灣宜蘭家中病逝,得年52歲10。 李潼的寫作是起源於小時候,為祖父和鄰居五、六個阿公,將報紙重新剪接翻成閩南 語,因為寫作也是一種翻譯,透過「人、事、時、地、物」五個要素整合,灑下日後成為 作家的種子;並在家人耳濡目染之下,從小便接觸傳統戲曲,培養文化素養,如歌仔戲等, 所以李潼的作品充滿對傳統鄉土戲劇的關懷;李潼的作文在小學就有優異表現,最得意的 第一篇文章還得到老師的偏愛和鼓勵: 「將來你要是沒有適合的工作,可以考慮去當作家。」 11. 李潼是戶政事務所自1895年以來,首次有人以「作家」之頭銜填入身份證之職業欄12。 論者以李潼的短篇少年小說作品為衝突解決研究舉例說明對象,因李潼是以少年小說. 為專業寫作者,其創作二十多年,不論質量,國內寫作少年小說的作家,無人可與之相比, 不論是在數量上或種類上皆十分可觀。且其得過的獎項近四十座,得獎的紀錄是品質的最 佳見證,兒童文學評論家許建崑以「華文少年小說的四大天王」稱許他,大陸兒童文學作 家洪汛濤曾讚譽他為「台灣少年小說第一筆」13。 桂文亞在《呼喚-李潼少年小說的聲音》,指出她在李潼新書發表會上的一段致賀詞: 李潼的作品具有濃厚的草根性,他的鄉土情懷、歷史情結,建構了他的東方美學 風格。他有高度的社會參與和文化使命感,作品的情調固然深沉、綿密、浪漫、詼 10. 參照整理自李潼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6%BD%BC。 祝建太:《李潼著作及作品評論文獻目錄補遺》 http://writer.ilccb.gov.tw/comment1.asp?comment_id=19&wid=4&name=%A7%F5%BC%E0(%BF%E0%A6%E8%A6w) 11 蘇麗春: 〈穿越童年的文學關懷〉 ,桂文亞主編:《呼喚李潼少年小說的聲音》(台北:民生報,2003 年), 頁 49-56。 12 主編:桂文亞《呼喚李潼少年小說的聲音》(台北:民生報,2003 年),頁 4。 13 李潼:《少年小說創作坊-李潼答客問》(台北:幼獅,1999),頁 210-211。. 6.

(15) 諧相互為用,然而,「文以載道」,基本上是整體風格的生命觀照。14. 李潼基於他的關懷使命感,塑造了他整體少年兒童文學觀,充滿溫情、美好、和諧、愛心 洋溢的氛圍15。李潼不僅在故事中啟蒙少年,藉由小說傳遞教育意涵,而其本身就是一個身 教的實踐。陳啟淦曾說:. 不知道是「人如其文」,還是「文如其人」?他做事是腳踏實地型的,他不喜歡喊 口號,而喜歡身體力行去做。16. 陳啟淦在李潼《夏日鷺鷥林.李潼真不夠聰明》一文中,表示和李潼兩家人一起去烤肉戲 水時,曾親眼目睹李潼在確定烤肉炊事幫不上忙後,帶著三個小壯丁離開,去哪裡?他們 在河邊撿垃圾,然後集中燃燒,小壯丁並表示假日時,父親便常帶他們到海邊「淨灘」。 由於李潼身體力行,其強烈的使命感也在作品中表現出一貫文如其人的正向、光明 面,其內容不但對少兒也擴大對社會層面的關懷,透過小說作品的詮釋,啟迪青少年也幫 助他們擴大關懷的層面17。其作品並深具時代感,因他明白唯有與當代青少年的成長背景相 結合的內容,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18。 張子樟在《少年小說大家讀》中,將現代小說歸納為十一類型:1.辨認善惡 2.體驗愛 情 3.經歷考驗 4.友情試鍊 5.戰爭洗禮 6.死亡威脅 7.面對恐懼、克服恐懼 8.環保與自然 14. 同註解 12,頁 4。. 15. 同註解 12,頁 5。. 16. 陳啟淦:〈李潼真不夠聰明〉,李潼:《夏日鷺鷥林》(台北:圓神出版社,1999),頁211。. 17. 我們投身少年小說,是因捨不得身心受到環境更大衝擊的現代少年,以長時間摸索,嘗到困惑苦惱,他們. 可以將寬餘出來的時間,做更好的成人準備。而小說裡出現的種種問題和解決的方式,能讓他們親近和受益。 同註解 7,頁 44。 18. 為少年寫作的成人,若只將它少年時代的經歷呈現出來,這不夠,這只是寫作者「自己的少年小說」 ,不. 屬於現代的。他需要放眼觀察,用心體會並且重新篩濾,保留了永恆的情愫再加進現代少年的新問題,才合 時宜。同註解 7,頁 44。. 7.

(16) 生態 9.歷史尋根 10.人性的折射 11.愛的尋覓。19而李潼作品主題涵蓋廣泛,上述張子樟所 分類的十一種類型,在李潼的少年小說中,皆可處處汲取各類型做為文本研究對象,因此 選擇李潼的少年小說作為研究內容。. 二、李潼少年小說著作 以下以出版時間排序,將李潼小說依短篇、中篇、長篇三類列出其著作: (一)短篇少年小說 《銀光幕後》,台北:臺灣省政府教育廰兒童讀物出版部,1988。 《野溪之歌》,台北:臺灣省政府教育廰兒童讀物出版部,1989。 《藍天燈塔》,台北:九歌,1991。 《鐵橋下的鰻魚王》,台北:臺灣省政府教育廰兒童讀物出版部,1994。 《秋千架上的鸚鵡》,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大蜥蜴》,台北:民生報社,2000。 《大聲公》,台北:民生報社,2000。 《綠衣人》,台北:民生報社,2002。 《恐龍星座》,台北:民生報社,2003。 《鞦韆上的鸚鵡》,台北:小兵出版社,2011。 (二)中篇少年小說 《少年龍船隊》,台北:天衛,1993。 《見晴山》,台北:國語日報,1994。 《蠻皮兒》,台北:幼獅,1998。 《阿罩霧三少爺》,台北:圓神,1999。 《戲演春帆樓》,台北:圓神,1999。 《白蓮社板仔店》,台北:圓神,1999。 19. 同註解 5,頁 19-26。. 8.

(17) 《夏日鷺鷥林》,台北:圓神,1999。 《無言的戰士-林旺與我》,台北:圓神,1999。 《少年雲水僧》,台北:圓神,1999。 《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台北:圓神,1999。 《頭城狂人》,台北:圓神,1999。 《開麥拉,救人地》,台北:圓神,1999。 《我們的祕魔岩》,台北:圓神,1999。 《魔弦吉他族》,台北:圓神,1999。 《龍門峽的紅葉》,台北:圓神,1999。 《火金姑來照路》,台北:圓神,1999。 《四海武館》,台北:圓神,1999。 《福音與拔牙鉗》,台北:圓神,1999。 《太平山情事》,台北:圓神,1999。 《再見天人菊》,台北:民生報社,2000。 《博士‧布都與我》,台北:民生報社,2000。 《天鹰翱翔》,台北:民生報社,2001。 《順風耳的新香爐》,台北:民生報社,2001。 《龍園的故事》,台北:國語日報,2009。 (三)長篇少年小說 《少年噶瑪蘭》,台北:天衛,1992。 《望天丘》,台北:民生報社,2003。 《魚藤號列車長》,台北:民生報社,2005。. 9.

(18) 三、文獻探討 李潼小說作品關懷層面頗為廣泛,而研究其作品的相關論著和期刊亦繁多,例如以歷 史尋根、人物刻劃、主題呈現、教育成長、得獎小說、閱讀教學或與其他人之少年小說作 品相比較作為研究主題論述等,豐富多樣的內涵皆呈現其可供研究的價值。 本研究以李潼作品為研究文本,茲將與本論文相關之研究,列表說明如下:. (一)碩博士論文 依發表論文之類型排序如下: 1.以歷史尋根為研究主題: 作者. 論文名稱. 出處. 研究重點. 同俊. 《歷史再現與鄉 土召喚:以「少 年噶瑪蘭」、「土 地與靈魂」為例》. 2001,花蓮師 範學院多元 文化研究所 碩士論文。. 以《少年噶瑪蘭》為文本之一,此論文企圖 在文化的脈絡中聚焦於多元族群的關係,並 透過文學文本以切入鄉土教育的論述,進而 思考「人」所構成的鄉土及族群的主體性, 如何被再現或者主動地召喚出個人本身的 鄉土情感。. 熊秋香. 《李潼的歷史呼 喚——以「臺灣 的兒女」為例》. 2003,臺東師 範學院兒童 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此研究以李潼的臺灣兒女系列中篇少年小 說為文本,強調臺灣人堅毅吞忍、反抗強權 、樂天知命、包容接納、勇於反省的性格, 以及政治、文化、文學、環保、交通、教育、 運動、天災、老人問題等對社會的多層面觀 照,主題包含族群融合、以愛化解一切、歷 史事件的解說權。. 謝慧如. 《李潼少年小說. 2004,臺南大 學國語文教 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本論文主要探討李潼小說中的後殖民思想 ,剖析他少年小說中「殖民、後殖民、歷史 記憶重建、主體重建、族群認同」錯綜複雜 的關係。研究作品中破除壁壘分明的族群隔 閡,消弭不同族群間因語言或生活習慣所產 生的嫌隙與隔閡,相互體諒並接納對方,建 立根植於大地的生命共同體與新臺灣意識。. 2007,銘傳大 學應用中國 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論者探討李潼在《少年噶瑪蘭》中以文化與 歷史等主題思想作為切入角度,分析主角對 於「文化尋根」與「族群認同」的態度。研 究李潼作品其文學與社會價值而言,具有撫. 的後殖民論述》. 陳文彬. 《李潼「少年噶 瑪蘭」之研究》. 10.

(19) 慰青少年心靈衝突和的文化省思的功能。 蘇秀聰. 《科幻與歷史 ——李潼「望天 丘」析論》. 2008,東海大 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碩士 論文。. 探究《望天丘》文本中科幻素材的運用,以 及科幻與文本的關係,並探討小說中的歷史 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價值;文本中的情節 內容安排與人物解析;文本主題的探究;隱 藏在情節中的迷思問題,以及李潼在文本中 所呈現之生命漂流與認知成長的主軸意義。. 蕭雅惠. 《李潼少年小說 中臺灣元素之研 究》. 2008,高雄師 範大學回流 中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探討李潼對鄉土與歷史的情懷、及處理鄉土 素材、愛鄉愛土的情懷,和族群問題,含「歷 史事件」 、 「風土民情與民俗文化」 、 「鄉土語 言的運用」 、 「閩南語俗諺的運用」等四項。. 沈素華. 《李潼少年小說 族群融合研究 ——以「臺灣的 兒女」系列為例》. 2008,臺中教 育大學語文 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旨在研究李潼的寫作歷程及作品中呈現族 群融合的內在意涵。探討清治與日治時期的 族群衝突,包括馬偕來臺傳教和林獻堂申請 設置臺灣議會,以及甲午戰爭後造成臺灣人 與日本人的族群衝突;二二八事件後,在白 色恐怖氛圍下所造成的族群衝突,並藉由不 同族群衝突的類型,探討其造成的影響與傷 痛,並進一步從「臺灣的兒女」系列中,由 人物的言語對話及行為表現,如何化解衝突 紛爭,以增進人際互動與族群關懷,使人們 更熱愛自己的鄉土,並與其他族群和睦相處 ,進而歸納出族群融合的方法與真諦。. 2.以人物刻劃為研究主題: 作者. 論文名稱. 出處. 研究重點. 廖健雅. 《傳記型歷史小 說中真實人物的 寫作技法——以 李潼三本作品為 例》. 2000,臺東師 範學院兒童 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以臺灣兒女系列:《阿罩霧三少爺》、《福 音與拔牙鉗》、《頭城狂人》為研究文本, 旨在探討傳記型歷史小說的寫作技法,如何 多方面的刻畫真實人物,使之呈現各個面向 。研究目的為:瞭解虛構情節、虛構人物之 於傳記型歷史小說的應用,對真實人物的影 響,以及反思歷史的史觀,重新闡述真實人 物的社會地位評價等。. 11.

(20) 陳秋錦. 《論李潼少年小 說中的人物刻 劃——以「博士 .布都與我」 、 「少 年噶瑪蘭」、「我 們的秘磨岩」為 例》. 2002,屏東師 範學院國民 教育所碩士 論文。. 以《博士.布都與我》 、 《少年噶瑪蘭》 、 《我 們的秘磨岩》少年小說為文本。透過人物外 在和內在的描寫,探討人物的心理、人物性 格對比和映襯。從主題之呈現,刻畫呈顯出 族群關懷的命題、對社會現實批判與反省及 對少年啟蒙與成長等三大主題。. 劉明瑜. 《李潼少年小說 中的成人形象研 究——以「臺灣 的兒女」為例》. 2005,屏東師 範學院語文 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探討成人形象類型,包括父親形象、母親形 象及書中其他成人形象三種類型,整理歸納 出成人的整體形象特點。這些成人角色涵蓋 多層面,呈現出臺灣人所具有的堅苦卓絕、 理性寬容及樂天知命性格。顯現成人角色在 少年小說中,對少年主角成長與教育意義 上,具極重要地位與影響力。. 蔡碧芬. 《李潼少年小說 中女性形象研 究》. 2007,東海大 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碩士 論文。. 研究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為主,從主題的選 擇、敘事手法的運用和人物形象上的特色上 進行比較探討李潼筆下女性形象中的類型 、女性形象呈現的特質,並從中歸納出女性 形象,包括少年女性:長女型、俠女型和傳 統型進行分析研究;成年女性,分別探討不 同類型的母親形象、老太太形象和新女性形 象。. 陳芬芳. 《李潼少年小說 中社會邊緣人寫 作研究》. 2008,東海大 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碩士 論文。. 此論文以李潼作品中之社會邊緣人為主題 ,分別從經濟、家庭、疾病及性別四個方向, 探討李潼小說中的社會邊緣人和小說中所 闡述的社會議題及主題表現。. 3.以主題呈現為研究主題: 作者. 論文名稱. 出處. 研究重點. 呂家印. 《論李潼少年小 說中的主題呈現 ——以其四本得 獎作品為例》. 2003,屏東師 範學院國民教 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 此研究以《天鷹翱翔》 、 《順風耳的新香爐 》 、 《再見天人菊》 、 《少年噶瑪蘭》四部得 獎小說為主,探討李潼少年小說的主題呈 現方法,以文學創作的觀點,剖析李潼如 何結合人物、環境、氛圍等小說要素,把. 12.

(21) 作者的主題意識,在故事情節的自然發展 中,傳達給少年讀者。 陳姿羽. 《李潼早期小說 的生命情調與情 境——以「天鷹 翱翔」、「順風耳 的新香爐」、「再 見天人菊」為例》. 2004,臺東大 學兒童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 文。. 論者探討其三本小說中呈顯生命情調之 內涵及其所欲嚮往之境界,從其中了悟李 潼藉小說傳達的生命情懷,並試圖統整其 生命情調呈顯之脈絡,和讀者閱讀之際思 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林麗雅. 《李潼少年小說 主題研究》. 2005,佛光大 學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將主題加以歸類,分成「多元文化類」、 「大自然關懷類」、「家庭類」、「學校 類」以及「其他類」五個類目。探討在同 一個主題下,其敘事要點與情節的相似處 ,以「質」的敘述方式和「量」的數據呈 現,分析了解李潼少年小說所傳達的共通 主題及演變情形。. 簡淑芬. 《李潼少年小說 研究》. 2007,屏東師 範學院中國語 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論者分別依「實現自我理想」、「強調人 際和諧」、「批判社會現象」、「關懷鄉 土族群」、「重視文化傳承」與「維護自 然生態」等六項議題,來探析李潼少年小 說的主題內容。並以少年小說的藝術表現 和成長與啟蒙意涵探討李潼少年小說。. 4.以比較為研究主題: 作者. 論文名稱. 出處. 研究重點. 陳素琳. 《集體記憶、尋 根與認同—— 以臺灣兒童文 學的歷史小說 為例》. 2002,臺東師範 學院兒童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 文。. 以集體記憶角度探討臺灣兒童文學歷史 小說之創作特色,比較與歸納二十三部作 品之異同研究,其中包括李潼的中篇少年 小說:《少年噶瑪蘭》和《戲演春帆樓》 等台灣兒女系列共九本作品。以歷史背景 與經驗為立場,探討主角對尋根與認同的 觀點與態度,使主角對國家(民族)認同 產生溯源、本土化及認同變遷的多樣性。. 陳思愉. 《當代少年小 2005,臺灣師範 論者以八O年代起兩岸競賽中之突出作家 說研究——以 大學國文研究 :李潼、沈石溪、曹文軒三位少年小說作 李潼、沈石溪、 所博士論文。 家作為研究之對象。研究少年小說的思想. 13.

(22) 蕭惠仁. 曹文軒為例》. 內涵,以及少年小說創作之藝術手法和其 對於少年讀者具有哪些成長的啟蒙意義。 在作家不同生長背景因素中,如何適切地 反映現實生活,既展現小說的文學性,又 能符合小說的「少年性」特色。. 《台灣少年小 說兩類型研 究——以李 潼、大頭春為 例》. 2007,中興大學 論者以李潼與大頭春少年小說文本的主 中國文學研究 題精神作為界定類型的依據,分別是充滿 所碩士論文。 浪漫性與理想色彩的田園牧歌類型和挑 戰傳統與深具時代元素的搗蛋鬼類型;再 分別從兩類型的角色塑造、敘述模式與啟 蒙意義進行兩者少年小說風格的比較。. 5.以教育成長為研究主題: 作者. 論文名稱. 出處. 研究重點. 歐秀紋. 《李潼少年小 2008,東海大學 論者分別從歷史、文化、生命教育、啟蒙 說教育意義的 中國文學系碩 與成長四個方向,探討《台灣的兒女》的 探討——以「臺 士班碩士論文。 教育意義,分析李潼的文學理念、李潼對 灣的兒女」為 台灣的關懷、作品的教育意義,並尋找教 例》 學素材。. 陳素玲. 《論李潼少年 2008,中正大學 此論文以兩大主軸來論析︰神聖與凡俗 小說中的成長 台灣文學研究 及學校牆裡牆外二部份,來探討李潼小說 主題——以「天 所碩士論文。 中的主角,是如何經歷空間的轉移跨越, 鷹翱翔」、「順 及親子舐犢之愛、師徒提攜之情與同儕友 風耳的新香 愛之誼這三個主要人際互動面向所帶來 爐」、「再見天 的心靈成長與自我覺醒。 人菊」為例》. 6.以衝突為研究主題: 作者. 論文名稱. 出處. 研究重點. 邱嘉慧. 《少年小說中 負向情緒之因 應策略分析 ——以 1996-2000年臺. 2001,東華大學 以1996—2000年五年臺灣本土中篇少年小 碩士論文。 說中,情緒因應策略的運用情況,其中選 取李潼的《再見天人菊》、《博士.布都 與我》及《我們的秘磨岩》台灣兒女系列 等九本中篇少年小說為文本。分析三種類. 14.

(23) 灣本土中篇少 年小說為例》. 型的少年小說,適合運用於情緒教育中: 第一種:故事主角運用的因應策略有助於 個人的成長。第二種:故事主角運用適切 的情緒因應策略,有效的調整自己的負向 情緒。第三種:小說中的因應策略並非作 者的寫作重點,但在小說的部份情節中, 有很豐富且適切的情緒因應策略內容。研 究者將情緒因應策略分為:「情緒焦點」 與「問題焦點」因應策略二個範疇。. 楊隆吉. 《少年小說中 的同儕互動研 究——以台灣 省兒童文學創 作獎得獎作品 為例》. 2001,臺東師範 學院碩士論文。 東華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 文。. 廖家敏. 《衝突焦慮與 調適——校園 小說研究》. 2009,臺東大學 該研究選擇《第十八號緊急措施》、《我 兒童文學研究 們叫它粉靈豆》、《成績單》等十七本校 所碩士論文 園衝突為研究文本,探究青少年初期衝突 、受挫時引發的焦慮情緒,到調適的成長 旅程。以坎伯「英雄之旅」的模式及卡蘿. 皮爾森的「內在英雄原型」理論,分析青 少年主角內在成長旅程及性格。校園小說 的衝突議題分成同儕對立、師生對抗與師 生對話三個時期。. 吳映慧. 《少年小說中 親子衝突之研 究——以九歌 現代少兒文學 獎得獎作品為 例》. 2009,臺中教育 大學語文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 文。. 15. 本研究對少年小說裡的同儕人物觀察,以 及對同儕人物更深入認識,選擇台灣省兒 童文學獎少年小說得獎作品為研究文本。 以「人物」、「背景」、「事件」作分析 概論,再針對「事件」裡的「同儕互動」 作詳論,主要探討是同儕互動歷程以及同 儕互動的影響。同儕互動的歷程以解決作 品問題為導向,互動的影響則以正面影響 多於負面影響。. 此論文以合作、競爭、妥協、退避、順應 五種衝突處理策略來分析一到十五屆九 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得獎作品中如何描寫 及處理當代的親子衝突。.

(24) 7.其他: 作者. 論文名稱. 出處. 研究重點. 謝淑麗. 《李潼得獎小 說研究》. 2003,中山大學 此研究以《少年龍船隊》 、 《少年噶瑪蘭》、 中國語文研究 《天鷹翱翔》、《順風耳的新香爐》、《再 所碩士論文。 見天人菊》、《博士.布都與我》六本得 獎作品作為研究的取樣,並分別從民俗文 化、隱喻意象與象徵、歷史尋根、幫助青 少年成長、關懷鄉土等方面進一步探究其 作品的特色與風格,藉以了解李潼不斷得 獎的理由,得獎作品之共通性。. 郭雅玲. 《少年小說鑑 賞之研究—— 以李潼得獎中 長篇少年小說 為例》. 2003,高雄師範 大學國文教學 研究所碩士論 文。. 蔡蜜鯉. 《析論李潼少 2005,臺東大學 此論文以「離散情境」與「遊牧哲學」這 年小說中的「生 兒童文學研究 兩個語彙的意涵作為基砥,分析李潼文本 命漂流」》 所碩士論文。 中人物漂流的因由、漂流者與空間及他者 的關係、以及漂流者在漂流歷程後身心的 改變。此外,並檢視作者的美學呈現,以 及作品對作者的意義及對讀者的影響。. 郭秀治. 《李潼《臺灣的 2008,玄奘大學 此論文探討李潼《臺灣的兒女》系列的寫 兒女》系列寫作 中國語文學在 作素材,素材中著墨最多的歷史素材、人 素材研究》 職專班研究所 物素材、生命教育素材及思想反省素材等 碩士論文。 幾方面作為分析、探討的核心。. 邱致清. 《李潼小說「魚 2008,南華大學 此論文結合文本的內在研究,田野調查與 藤號列車長」與 文學研究所碩 外緣研究,兼具作者、讀者兩面向,運用 生命行旅的多 士論文。 相關的研究視角,試圖為李潼的《魚藤號 重詮釋》 列車長》,批導出兼具廣度與深度的視野 交融。以李潼在二○○四年絕筆作《魚藤 號列車長》,探討作者生命經驗與文本之 間的有機關連所呈現的心靈圖像,並實際 勘查小說現場苗栗三義鄉鯉魚潭村的整 體觀照,探討文本與書寫地景的關係,以 及人物塑造的具體剖析,和瀕死意象之探. 16. 此研究以「少年小說的鑑賞」為探索主題 ,希望藉由文學、小說及鑑賞理論的援引 論說,李潼得獎中長篇少年小說作品的佐 證闡釋,對少年小說的鑑賞能有較全面且 通盤的了解。.

(25) 討,剖析作者書寫歷程中,相關訊息的解 讀等,歸納出文本與作者的多重詮釋,試 圖整合出具體的發展脈絡。 王韻婷. 《李潼少年小 說運用於國小 六年級閱讀教 學之研究》. 2008,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語文 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論者以三部李潼的小說作品——《順風耳 的新香爐》、《少年噶瑪蘭》及《再見天 人菊》作為閱讀文本,設計閱讀教學計畫 。針對35位國小六年級學生進行為期5個 月的閱讀教學活動,透過教學日誌等資料 整理分析。探討以李潼少年小說實施於國 小六年級閱讀教學的歷程與成效,並以 「讀者反應理論」作為理念基礎,讓孩子 透過討論、團體合作等方式,分享閱讀的 喜悅,成為閱讀的主人。希望藉由李潼的 本土少年小說,引導孩子進行閱讀分享活 動,訓練孩子自我表達的能力,在班級共 讀的情境中,建立積極的閱讀態度。. 李興娥. 《李潼少年小 說研究》. 2010,銘傳 大學應用中國 文學系碩士論 文。. 論者以李潼三十五本少年小說中之人物 類型、主題內容、結構分析、表現手法等 特色及模式,作為研究文本。人物類型, 分為「少年人物」、「成年人物」與「擬 人化人物」三大類別;主題內容,歸納出 「自我觀照與省察」、「人際間的互動」、 「族群的和諧」、「鄉土文化的重視」、 「歷史尋根」等五項議題探析主題內容; 結構分析,以敘事觀點、情節安排、環境 場景三方面來探究結構上的巧思;表現手 法,依序就象徵物的使用、語言的技巧、 對比設計凸顯李潼在寫作上的別出心裁。. 蔡竺均. 《李潼兒童散 文研究》. 2010,臺東大學 論者以李潼自1990年以來所出版之十一 兒童文學研究 本兒童散文作品為研究對象。以文本分析 所碩士論文。 法為主,研究李潼二百七十九篇兒童散文 作品,分析李潼兒童散文的類型、主題以 及兒童角色形象,探究李潼在題材與內涵 上的運用特色,以及李潼兒童散文的形式 :分為敘述、描寫兩大方面,探討李童兒 童散文形式方面的特色。. 17.

(26) 上述研究李潼少年小說之碩博士論文內容豐富,以各種不同方向之研究主題呈現, 如:得獎小說、成長主題、臺灣元素、族群融合、歷史層面、邊緣人物和女性人物形象等 主題為論述觀點,可見李潼作品可供探究之多元性,值得深入研究。. (二)專書與期刊論文: 有關本論文研究相關專書與期刊文獻為以下三個部份: 1.李潼紀念專書中的相關論著 主編. 名稱. 潘人木友情 團隊. 《蓬萊碾字 宜蘭:宜蘭縣政 坊》——李潼人 府文化局,2003 間情懷和文學 年。 天地。.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出版文學叢書,既有鼓 勵更多作家出書及整理縣籍作家作品的 史料功能,還有同時肩負誘導民眾親近文 學,進而喜愛文學。本書收錄四十一篇文 章談論李潼人間情懷和文學天地。. 桂文亞主編. 《呼喚李潼少 民生報社2003 年小說的聲音》 年5月。. 由桂文亞主編《呼喚李潼少年小說的聲音 》,整理集結各作家從李潼談生活、文學, 認識李潼以及李潼作品評論等之作品,匯 集成冊。. 中華民國兒 童文學學會 編輯. 《永遠的兒童 文學作家李潼 先生作品研討 會論文集》. 出處. 專書重點. 中華民國兒童 李潼是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資深會員, 文學學會,2006 長年來關心兒童,關愛文學,學會為感激 年。 他為臺灣的兒童文學盡心戮力,故為李潼 辦理「永遠的兒童文學作家李潼先生作品 研討會」。. 2.與短篇小說相關專書及期刊文章 作者. 名稱. 出處. 研究重點. 張子樟. 〈意蘊與關 《回顧中的省 懷——讀《綠衣 思–少年小說 人》有感〉 論述及其他》 2002年11月。. 18. 分析李潼《綠衣人》中之十篇短篇小說作 品,以虛實互補手法鋪陳當代臺灣青少年 必須面對的一些現實問題:如何與長輩互 動,如何與同儕競爭或互助,如何體驗生 活、了解生活,如何承擔文化傳承重任, 協助青少年成長,脫離成長的種種困擾。.

(27) 陳昇群. 〈少年情懷的 《呼喚李潼少 質變——談李 年小說的聲音》 潼四部早期小 2003年5月。 說《天鷹翱 翔》、 《金毛 狗》 、 《博士.布 都與我》 、 《大聲 公》的閱讀引 力〉. 本文分析《天鷹翱翔》、《金毛狗》、《博 士.布都與我》、《大聲公》四本書之所 以引人之處。其中短篇小說《大聲公》中 人物太吵、粗線條等,其實如同大人心頭 的純真少年,著實觸動人心。. 陳兆禎. 〈桑可與阿邦 二部曲——試 論李潼的《螢光 幕後》與《野溪 之歌》〉. 《李潼先生作 品研討會論文 集》2005年11 月。. 本文從接受美學的觀點,立足於「文本— 讀者相互作用」論析《螢光幕後》與《野 溪之歌》兩本小說。分析桑可和阿邦的互 動,生動有趣的筆調,及選取如何對待弱 智或精神患者、恐嚇勒索行為、整治野溪 等議題,來結構故事情節。題材對成長中 的少年兒童頗具啟迪及教育意義。. 謝鴻文. 〈殘酷的預言 遊戲:讀李潼 《藍天燈塔》的 傷感〉. 《中華民國兒 童文學學會會 訊》2005年5 月。. 《藍天燈塔》中看守燈塔的作家「林離世」 其人生抉擇「離世」,但是個真正指引少 年迷津的老師。李潼也是「離世」不群卻 勇敢,也因為這份勇氣與堅持,他為台灣 的少年兒童寫下無數好作品。 《藍天燈塔》 殘酷的預言成讖,也許我們可以轉念,李 潼像是還躲在人間某個隱祕角落,與我們 玩著遊戲。. 黃錦珠. 〈關懷與洞 《文訊月刊》 見:讀李潼三部 2007年7月。 短篇小說〉. 從《從鐵橋下的鰻魚王》、《野溪之歌》、 《銀光幕後》三部短篇小說成為三本專書 ,在序文及附錄等皆可見費了心思,宛如 品嚐了一場豐盛的大宴。. 王洛夫. 〈超越失落與 《全國新書資 殘缺——《從鐵 訊月刊》2007 橋下的鰻魚王》 年12月號。 試論李潼創作 心路〉. 《從鐵橋下的鰻魚王》中的獨臂鰻魚王之 外在殘缺,談論李潼創作之心路歷程。. 丘秀芷. 〈再唱一段思 想起《野溪之 歌》〉. 分析《野溪之歌》中之校園暴力和環保議 題的重視,以及對李潼的無限懷念之感。. 《全國新書資 訊月刊》2007 年12月號。. 19.

(28) 3.與本研究相關之衝突研究專書及期刊文章 作者. 論文名稱. 出處. 研究重點. 方衛平. 〈和諧:一種信 《兒童文學家》 「和諧」構成李潼創作基本動機和作品內 念和渴望〉 第18期1996年3 在的主題力度,文中製造衝突,是為了製 月,頁11-12。 造情節,最終尋求彼此和諧與尊重。. 范富玲. 〈一筆開啟兩 《呼喚李潼少 探討李潼筆下〈帶爺爺回家〉中,當異鄉 岸鎖—讀「帶爺 年小說的聲音》 已然成為家鄉,還鄉心情的矛盾,更是刻 爺回家」〉 2003年5月。 骨銘心。絲絲入扣的兒女深情淘洗在時光 大河之下。. 上述李潼相關專書與期刊文獻,其中紀念專書和相關論著,每一本書內皆有數十篇文 章,可說是內容豐富。 李潼作品著作等身,研究他的作品也繁多,上述研究李潼少年小說之碩博士論文和期 刊文獻,筆者認為在眾多研究中,獨缺漏探討李潼之短篇少年小說,乃十分可惜,再者, 李潼的作品深具生命教育意涵,因此,本篇論文的重點,將著重於李潼短篇少年小說,並 針對人物面對各種不同衝突類型之過程,解決處理之道,以及對青少年的啟示影響,作為 文本分析之內容。. 20.

(2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一、研究範圍 本論文以李潼短篇少年小說為範圍,旨在研究青少年面對人與自我、人與人和人與自 然之衝突意涵。研究範圍含括其所有短篇小說,茲將其篇目細列如下: 1.短篇少年小說集:(小說集中收錄之各短篇小說,粗體字劃線部份為本論文研究之文本) 出版時間. 短篇小說集. 收錄之各短篇小說. 1987 年. 《大聲公》. 〈乾一碗魚湯〉、〈超級推銷員〉、〈神秘紙飛機〉、 〈失聲〉、〈新來的黑鳥〉、〈竹葉蟬〉、〈一把舊雨傘〉、 〈日光岩〉、〈海龜〉、〈班狗阿山〉、〈無敵對不漏氣〉、 〈翠峰湖上的星星〉、〈地動天驚〉、〈月桃粽子〉、 〈選美會〉、〈啞劇〉、〈手心裡的寶貝〉、〈白色手套〉、 〈大鬍子領港員〉、〈紀念冊〉. 1992 年. 《綠衣人》. 〈帶爺爺回家〉、〈綠衣人〉、〈鬼竹林〉、〈臨時演員〉 〈大厝來的少年家〉、〈烏石港前演大戲〉、〈百喜山莊〉、 〈沙灘上的寶石〉、〈遺失了祖墳的人〉、〈紅木箱子〉. 1998 年. 《秋千架上的. 〈沙金操場的歪脖兒〉、〈秋千架上的鸚鵡〉〈白玫瑰〉、. 鸚鵡》. 〈帶爺爺回家〉、〈鬥牛王——德也〉、〈綠衣人〉、 〈夏日鷺鷥林〉 (註:〈秋千架上的鸚鵡〉等小說與台灣版本內容相同,唯 書名略有不同。). 2000 年. 《大蜥蝪》. 〈少年傀儡師〉、〈天公生日那天〉、〈頭頂上的蝴蝶〉、 〈勇士吊橋〉、〈回航〉、〈化妝晚會〉、〈破記錄〉、. 21.

(30) 〈堤防上的古吹手〉、〈大蜥蝪〉、〈防風林的秘密〉、 〈孔雀和麻雀〉 、〈長虹瀑布〉 、〈金棗林〉 、〈美麗的畫〉、 〈外公家的牛〉、〈骨董棉襖〉、〈魔鏡〉、〈睏牛山〉、 〈一籮葡萄〉、〈狐狸洞〉、〈番薯勳章〉、〈龍眼成熟 時〉、〈瓶中信〉 2003 年. 《恐龍星座》. 〈相思林外豔陽天〉、〈鷹潭少年〉、〈空中飛人〉、 〈誰來夜讀〉、〈抱布娃娃的婦人〉、〈放生鱷魚〉、 〈忍者狼〉、〈麻雀王〉、〈老螺絲的家書〉、 〈屋頂上的喇叭手〉、〈小寶哥〉、〈來自家鄉的聲音〉、 〈坐直昇機的人〉、〈西門町的牛〉、〈恐龍星座〉、 〈砂金和西瓜〉、〈辮子先生〉、〈朱樓戲院〉、 〈康寧大廈大地震〉、〈樹上屋〉、〈誰來跳加官〉、 〈聖戰突擊隊〉、〈太陽池的猴子〉、〈金手指〉、 〈鏡子洞〉、〈麻雀茶〉、〈跳蚤市場〉. 2011 年. 《鞦韆上的鸚. 〈鞦韆上的鸚鵡〉、〈海天哥哥〉、〈雲山約〉、. 鵡》. 〈綠衣人〉、〈帶爺爺回家〉、〈懸絲傀儡〉、 〈檜木浴桶的司爐〉 (註:〈綠衣人〉等作品與《綠衣人》收錄之短篇小說內容 相同,〈懸絲傀儡〉原名為〈大厝來的少年家〉). 2.短篇少年小說:(三萬字以下之短篇小說) 1988 年. 《銀光幕後》. 1989 年. 《野溪之歌》. 1994 年. 《鐵橋下的鰻魚王》. 2008 年. 《藍天燈塔》. 22.

(31) 上述之各短篇小說,內容精彩,其中如〈外公家的牛〉曾獲得 1980 年的教育部文藝創 作獎;〈少年傀儡師〉分別曾收入國民中學國文選修本第一冊和高中課外讀本《文萃》, 並被譯為日文;〈大厝來的少年家〉在 1986 年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短篇小說獎;《大聲公》 1986 年獲第 23 屆中山文藝獎; 〈帶爺爺回家〉於 1990 獲第三屆臺灣兒童文學獎少年小說首 獎; 《藍天燈塔》分別於 1991 年獲第 4 屆中華兒童文學獎及 1992 年獲中國時報開卷專刊年 度最佳童書獎;《恐龍星座》於 1992 年獲上海少年周刊讀者票選「小百花獎」;〈臨時演 員〉選入國民小學國文課本(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版) ; 〈鞦韆上的鸚鵡〉於 1992 年獲海峽 兩岸少年兒童文學獎少年小說優等獎等,所以,李潼作品有研究之價值,值得做深入探討, 研究其文本內容。. 二、研究架構 本論文將衝突分類如下:(一)人與自我的衝突、(二)人與人的衝突、(三)人與自然的 衝突。 本論文以李潼短篇少年小說為主,茲將其衝突主題內涵分類如下: 衝突類型 一、. 細目 (一). 篇名 1.傳承的壓力. 〈大厝來的少年家〉、〈少年傀儡師〉、. 人與自我. 現實與. 〈烏石港前演大戲〉. 的衝突. 理想的. 2.城鄉差距. 〈海天哥哥〉. 衝突. 3.愛情理想的幻滅. 〈相思林外豔陽天〉、〈帶爺爺回家〉、 〈雲山約〉. 4.自我形象的衝突. 〈臨時演員〉 、〈烏石港前演大戲〉、 〈化妝晚會〉、〈日光岩〉、〈破記錄〉、 〈堤防上的古吹手〉、〈乾一碗魚湯〉. 23.

(32) (二) 對未知. 1.對存在的質疑. 〈藍天燈塔〉. 2.對死亡的抗拒. 〈藍天燈塔〉、〈天公生日那天〉、. 事物的 懷疑與. 〈空中飛人〉、〈勇士吊橋〉、 3.對鬼神的恐懼. 〈鬼竹林〉、〈誰來夜讀〉、. 恐懼 二、人與人. 〈防風林的秘密〉、〈忍者狼〉 1.親子之間的衝突. (鞦韆上的鸚鵡)、〈綠衣人〉、. 的衝突. 〈回航〉 、〈藍天燈塔〉 、〈一把舊雨傘〉、 〈抱布娃娃的婦人〉、〈超級推銷員〉 2.師生之間的衝突. 〈沙金操場的歪脖兒〉、〈破案〉、 〈藍天燈塔〉、《鐵橋下的鰻魚王》、 〈竹葉蟬〉、. 3.同儕之間的衝突. 《鐵橋下的鰻魚王》、〈破案〉、 〈沙金操場的歪脖兒〉、〈失聲〉、 〈超級推銷員〉、〈銀光幕後〉、 〈野溪之歌〉. 三、人與自. 1.大自然反撲. 〈百喜山莊〉 、〈金棗林〉. 然的衝突. 2.保護動物的省思. 〈大蜥蝪〉、〈放生鱷魚〉、〈海龜〉、 〈新來的黑鳥〉、〈外公家的牛〉. 本論文研究重點,在於李潼短篇小說中人物面對衝突的心理過程及解決關鍵點之分 析。研究方法以文本分析法,透過歸納、分析、比較等方法研究文本,將李潼短篇少年小 說內容歸納三種不同衝突類型,各類型細分不同衝突來源之項目,並融入心理學20的角度探 20. 心理學相關書籍如:曾文星:《青少年心理》 、張春興:《成長中自我的探索》 ;諮商輔導如黃月霞: 《兒童. 輔導與諮商》 ;心理成長如沈楚文口述,呂政達撰文: 《走出生命的幽谷》 、潘蜜拉.E.布特勒(Pamela E. Buller). 24.

(33) 討青少年在面對人與自我、人與人及人與自然三種不同衝突類型時的困境;分析人物面對 衝突之過程;比較其反應之異同;其轉折之心理過程和處理因應之道,分析衝突事件之教 育意函,以及在衝突事件中所學習到的啟示和課題。 每一不同類型之衝突除了分析衝突解決之關鍵點和處理策略,並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 人物在面對衝突時之心理情緒過程和反應,包括心理分析學派21、阿德勒學派22、認知行為 學派23、理情治療24、完形治療25、TA 人際溝通練習法26等心理治療,分析其衝突得以解決之 轉折點、衝突事件對青少年的影響,以及在心靈成長上的意義。 本研究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範圍與架構、 名詞釋義及研究限制;第二章人與自我的衝突;第三章人與人的衝突;第四章人與自然的 衝突;第五章衝突解決;第六章結論。 著,鄧文華譯:《自我對話的藝術》、賀爾本 Dr.H.M.Halpern 著,廖立文譯:《割斷臍帶做大人》 、許宜銘: 《擁舞生命潛能》等。 21. 心理分析學派創始人佛洛伊德認為人性傾向決定論,受潛意識及過去經驗影響,以及個體為保護自己免受. 焦慮襲擊之苦,會在潛意識中形成一些防衛機制以因應所處的局勢。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 《兒童輔導 原理》(台北:心理出版社,年 1997 年),頁 116-119。 22. 阿德勒認為人的行為是受意識而非潛意識所掌控,人不僅是受過去經驗的影響,最主要的還受自己對未來. 所設的目標所左右,並強調在家中的出生序對個人人格的影響等。同註解 21,頁 119-120。 23. 認知行為學派強調思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及情緒,年齡漸長,個人形成的「自我對話」(self-talk)才是. 主宰想法、感受及其行為的最大力量。另外並發展出「理性情緒治療」、 「認知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 。 同註解 21,頁 145。 24. 理情行為治療(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簡稱 REBT)認為影響一個人情緒及行為的原因,並不是個. 案所面對的事件,而是個案對該事件的看法或信念。不合理的信念,往往困擾著個案,讓個案心理沒有辦法 愉快起來。同註解 21,頁 464。 25. 完形治療的中心概念就在「覺察」,經由覺察的本身來激發具有治療作用的改變。大多數的人在生命的某. 個階段都會逃避自己人格特質中的某個部份,或是逃避一些恐怖、不愉快的情感與經驗。詹姆士.奧德罕、 湯尼.奇、亞羅.史坦瑞克(James Oldham& Tony Key & Igor Yaro Starak )著,李文英譯:《真心實意過人生》 (Risking Being Alive) (台北:生命潛能文化事業,1994 年),頁 16。 26. 小孩在早期形成腳本的過程中,已經對自己和周圍的人產生某些堅定的信念,這些信念會持續一輩子。關. 於自己和他人的看法為 1.我好,你也好;2.我不好,你好;3.我好,你不好;4.我不好,你也不好,四種看法 稱為心理地位。艾恩.史都華、凡恩.瓊斯著(Ian Stewart & Vann Joines),易之新譯:《人際溝通分析練習法》 (TA Today) (台北:張老師文化月刊,1999 年),頁 178。. 25.

(3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定名為「李潼短篇少年小說之衝突研究」,下文研究者將針對本研究中的重要 名詞作說明:. 一、 短篇小說 李潼在《少年噶瑪蘭.序》中,引用梁啟超對小說下的定義: 「小說不是雕蟲小技!小 說不是茶餘飯後的風花雪月!小說是國民之魂!」27可見小說對人民之重要性。 陳碧月在《小說欣賞入門》中,將「小說」一詞從中國最早的起源到演變做一簡介, 並進一步將小說定義為:「小說和『人』有關,其興起乃因為人們喜歡聽故事的渴望,所 以,凡是小說都含有故事,它是有人物、結構和情節的某種長度的虛構故事,且經過用心 安排,有衝突和解決的可看性,其中傳達了作者所要表現的價格肯定。」28 而要進一步為短篇小說下定義是困難的,張堂錡在《現代小說概論》 ,進一步指出 1921 年清華小說研究社,編印發行的《短篇小說作法》中,對短篇小說定義為:「短篇小說是 一篇虛構的短篇敘述文;展示一件主要的事情和一個主要的人物;它的布局是有意安排 的,它的機構是簡化過的,所以它能夠產生一個單純的感動力。」29 27. 李潼:〈序.帶孩子到時光的河流裏游游泳〉,《少年噶瑪蘭》(台北:天衛文化,2004年12月),頁6。. 28. 一般研究文學史者,大多認為小說起源於神話,傳說故事從神話演進。寓言也是我國小說體文學濫觴。 「寓. 言」最早以口頭文學的形式在民間流傳,這個詞最早見於《莊子》。經過古代神話與先秦寓言之後,由此再 演進,則正事歸為史;逸事則往小說的路上走。我國對於小說的定義比較籠統,唐代雖然實質上已經有「小 說」但不稱小說,叫「傳奇」。我國對小說涵義的理解,大抵上以唐代為分界點,在唐代以前,小說仍然被 認為是「治身理家」的短書,到了唐代才出現概念性的小說。陳碧月:《小說欣賞入門》(台北:五南圖書出 版,2005 年),頁 2-3。 29. 在 1921 年由清華小說研究社,編印發行的《短篇小說作法》一書中便先採用「不是什麼」的方式來觀察,. 如短篇小說不是一篇縮短的長篇小說,不是一篇提綱等,然後在從「是什麼」來指出一篇理想的、完整的短 篇小說應該要具備的特質有:一件主要的事情、一個主要的人物、虛幻、布局、簡潔、機構、單純的感動力. 26.

(35) 若以小說的篇幅來分類,可分為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但對字數的認定來 說,各學者有其不同看法,例如,李喬在《小說入門》中提到一般人主張十萬字以上為長 篇;自立晚報長篇小說徵文以十二萬字為標準,李喬則認為十六萬字左右較適當30;陳碧 月則認為短篇小說為三千到二萬字,中篇小說為五萬字左右,長篇小說為十萬字以上31。 張清榮認為短篇小說為一萬字到一萬八千字,中篇小說為二萬字到四萬五千字,長篇小說 為四萬五千字以上32。張堂錡在《現代小說概論》中,將小說分成極短篇、短篇小說、中 篇小說、長篇小說及大河小說五種類型。極短篇字數為一千五百自左右;短篇小說為三萬 字以下;中篇小說為三萬至十萬字左右;長篇小說為十萬字以上,以及大河小說為五、六 十萬字以上33。 本研究是以短篇小說作為研究範疇,基於短篇小說字數之界定眾說紛紜,故採用張堂 錡三萬字以下為短篇小說之定義,作為分析李潼作品中,衝突小說的特色。. 二、少年的界定 柯華葳在〈寫少年小說給少年看〉一文中,對「少年」作一定義:. 少年是什麼?少年是被人看一眼就會想很多的人。少年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 人。少年是自己覺得自己長大了而生氣成人常當他們是小孩的人。34. 這一精簡的定義,將少年的心境清楚傳神的描述出來。但除了心境之外,在對少年小說做. 等七項,並為短篇小說下定義。張堂錡: 《現代小說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 年),頁 16。 30. 李喬:《小說入門》(台北:大安出版社,1996 年),頁 56。. 31. 同註解 28,頁 4。. 32. 張清榮: 《少年小說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2002 年),頁 30。. 33. 同註解 29,頁 16。. 34. 柯華葳: 〈寫少年小說給少年看〉 , 《兒童文學研究叢刊 認識少年小說》(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1986 年),頁 33。.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ource: The Mediation Process: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Resolving Conflict', 3rd Ed

• Concept of High Conflict Complainant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ity Disorders.. • Tips in handling High Conflict

even if bound changes on non-binary variables are present, such a subset can be used like the conflict detecting clause in SAT to represent the conflict in the conflict graph..

These images are the results of relighting the synthesized target object under Lambertian model (left column) and Phong model (right column) with different light directions ....

© Hong Kong Family Welfare Society: All rights reserved... -

Biases in Pricing Continuously Monitored Options with Monte Carlo (continued).. • If all of the sampled prices are below the barrier, this sample path pays max(S(t n ) −

efficient scheduling algorithm, Smallest Conflict Points Algorithm (SCPA), to schedule.. HPF2 irregular

The meeting status analyzer use the sentence openers to extract and analyze the assertiveness and cooperativeness indexes for recognizing the group conflict statu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