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自覺負擔現象

當安寧護理人員對於情緒的照顧是必要的,而又同時在照顧情緒的過程中,

承受情緒負擔的壓力,進而可能影響其內在平衡與穩定。那麼,當末期病人與家 屬互動裡,並非只是平靜而安詳地度過臨終階段,而存在著關係互動的情感交纏 時,如病人因受自覺負擔現象而出現許多負面或消極的行為反應,進而影響病人 與家屬之間的互動或情感,踏入這個現象場的安寧護理人員也很可能因此而感受 到其中的情感糾結。因此,在本節,研究者將針對末期病人的自覺負擔現象,從 文獻彙整中,進行介紹。

一、 自覺負擔現象概述

(一)定義

Cousineau(2000)最初借用照顧者負擔(caregivers’ burden)的概念,推測 慢性病人在接受照顧的同時,也將如照顧者般地出現負擔感,因此,針對長期血 液透析的病人進行一系列研究,包括量性的量表施行與質性的病人訪談,結果發 現慢性病人因為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而需依賴照顧者長期照顧的現況,感到挫 折、焦慮與罪惡感,並且,病人也會進一步地擔憂照顧者的生理健康、情緒或心 理健康、或財務穩定狀況等。Cousineau 將病人這種對應於照顧者負擔的現象,

稱之為「自覺負擔(self-perceived burden)」。相似的,在 Chochinov et al.

(2007)所建構的尊嚴模式(dignity model)裡,認為末期病人在社會尊嚴

(social diginity)的向度上,會因為「造成他人負擔(burden to others)」而出現 心理困擾。

Cousineau, McDowell, Hotz, and Hebert(2003)明確將自覺負擔定義為:「由 於病人在『照顧關係』中的依賴,而認為是自己造成照顧者的困苦,導致病人產 生挫折感與憂慮感,進一步,出現罪惡感」。McPherson, Wilson, and Murray

(2007)的定義則是「病人受到疾病的影響而需要依賴照顧者時,病人因為關切 照顧者的照顧感受與負荷,出現罪惡感、痛苦、自責感、負擔感,以及自我貶低

等心理」。同時,McPherson et al.更進一步界定此處所述的「照顧」,是源自於

「無支應薪酬」的他人,亦即,多數情況為家人,或親近友伴。由此,綜合言 之,自覺負擔是病人於罹病期間,受到家人無償照顧所產生的負向感受。

(二)組成構面

負擔,包含了哪些方面的負擔?在 Cousineau(2000)的研究結果,發現自 覺負擔源自於三個層面:生理負擔、情緒負擔、及經濟負擔。在生理層面上,由 於疾病的影響,使得病人需要依賴其他人的協助,而擔憂可能會因此而影響照顧 者的生理健康。在情感的層面上,病人在面對重病的壓力下,也同理感受到照顧 者可能會因為照顧自己的關係,而影響了照顧者的情緒、心理健康;同時,也隨 著病重而越來越高度依賴他人的情況,使得病人越來越感受到「無能再如往昔地 承擔重要角色與責任」,而更加擔憂自己增添了照顧者的責任壓力。在經濟層面 上,則是病人擔憂因為疾病的治療與照顧關係,一方面影響照顧者原有的工作生 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照顧者的經濟負擔。透過自覺負擔量表的發展,

Cousineau, McDowell, Hotz and Hebert(2003)在慢性洗腎病人與健康者的訪談研 究中,建置自覺負擔量表,同時,也驗證上述的自覺負擔構念,並認為自覺負擔 是一個多向度的構念,可將之劃分為兩個方向來看:(1) 病人因為自身疾病需要 照顧的關係,而擔憂因此造成照顧者各方面的負荷,如影響照顧者的身體健康、

往常社交關係、工作、財務負荷等;以及,(2) 病人因為前述對於照顧者的負擔 影響,而出現的負向情緒,如罪惡感、自責、憂鬱、焦慮等。

而後,McPherson, Wilson and Murray(2007)運用解釋性現象學分析法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IPA)針對癌症末期病人進行研究,藉 以將此現象拓展至末期病人,並同時建構自覺負擔的構念。研究結果將自覺負擔 現象的組成,加入了社會關係因素,而拓展為四個構念:生理自覺負擔、情緒自 覺負擔、關係自覺負擔、及經濟自覺負擔。其中,關係因素意指病人因為末期疾 病的影響,進而造成其社會角色、人際互動方面的罪惡、歉疚、或退縮、憤怒等 心理困擾。而這個構念的納入,也等於將自覺負擔的現象從病人本身的現象場,

擴展至與病人相互連結的人際網絡。

除了西方社會的研究之外,在華人文化中,香港的 Lui(2014)也同樣在華 人癌症病人的研究裡,運用中文翻譯的自覺負擔量表,結合質性訪談,發現華人 癌症病人的自覺負擔構念與西方研究相近,都包含有生理、情緒、社會,以及現 實層面的財務自覺負擔。而中國,也相同地將自覺負擔量表進行中文化,並進行 信效度檢驗(張慶娜、李惠萍、王德斌,2013;楊歡、吳慶文,2012;武燕燕、

姜亞芳,2010),而並未特別針對此現象的構念進行探究。僅有任延豔、劉化 俠、田秀麗(2013)結合 Cousineau 等的自覺負擔量表、McPherson 等的自覺負 擔構念,再透過華人癌症病人的質性訪談,嘗試編製華人文化的「癌症病人自我 感受負擔量表(SPBS-CP)」。量表研究經信效度檢驗後,彙整出五個向度:照顧 負擔、經濟負擔、家庭負擔、心理/情感負擔、治療負擔。其中,照顧負擔接近於 生理負擔、家庭負擔接近於關係負擔,亦即在華人文化中,自覺負擔現象的構念 也多與前述研究的四個構念相近。唯一不同於西方研究的是「治療負擔」,對此 部分,由於該量表仍於發展中,研究者尚未對此提出解釋。

(三)現象的普遍性

Wilson, Curran, and McPherson(2005)透過結構式訪談與量表評量的方式,

邀請 69 位末期癌症病人參與研究。在其中,有 37.6%的末期病人,因為「成為他 人負擔」的感受,而有中等至嚴重程度的心理困擾,以及 39.1%的病人,有輕微 至中等程度的困擾。隔年,更大規模的調查研究裡(Wilson, Chochinov, and McPherson, 2007),379 位末期癌症病人裡,仍有 26%的末期病人為此感受到嚴重 的心理困擾。同時,Simmons(2007)運用多種量表,包括生命品質量表、自覺 負擔量表、貝克憂鬱量表等,針對 106 位末期病人進行研究,結果也顯示 77.1%

的末期病人存在著自覺負擔,其中,38.0%的自覺負擔感受為嚴重程度。Lofason and Weigand(2014)的研究對象中,61 位末期病人裡,有 32%呈現較高程度的 自覺負擔感受。

在中國,不僅末期病人,包含所有癌症期別的病人,約有 87%的病人呈現出 自覺負擔(Qian et al., 2013)。而 Lui(2014)在香港的醫院,針對 197 位各期別 的癌症病人,施行自覺負擔量表的研究中,也有 69%的病人存在高度的自覺負擔 感受。

另外,由安寧護理人員、家屬等照顧陪伴者角色的觀察來看(Hickman, Tilden, Tolle, 2004),病人「自覺成為他人負擔」並因此感到困擾的比率,落於 31

~49%的範圍。針對家屬方面,日本所進行的(Akazawa et al., 2010)研究裡,總 計 666 個家庭照顧末期病人的經驗中,有 50%的家庭成員描述其照顧的癌末病 人,出現中等程度以上的自覺負擔。

對於需要長期照顧的非末期病人而言,如動作障礙(如Parkinson’s disease)、漸凍人、慢性洗腎病人、心臟疾患等,同樣存在自覺負擔的心理議 題。。McPherson, Wilson, Chyurlia, and Leclerc(2010)針對發生過心臟病的病人 與伴侶照顧者,以郵件調查的方式,邀請符合研究條件的病家,寄發研究說明、

同意書,待病人與照顧者回覆同意後,寄出研究問卷;共計 57 對伴侶完成研 究。研究結果發現 70.2%的病人因為先前的心臟病發作,致使生理機能受損,需 仰賴伴侶照顧,而產生自覺負擔感受。Ganzini, Johnston, Hoffman(1999)針對肌 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的研究中,有 91%的病人認 為他們的「病況」造成家庭的壓力,65%認為他們「本身」已經成為家人的負 擔。Dempsey, Karver, Labouliere, Zesiewicz, and Nadai(2012)邀請 114 位平均 62 歲的動作障礙病人,分別填寫貝克憂鬱、焦慮量表、功能評估量表、自覺負擔量 表與覺知負擔量表,了解動作障礙的病人,其功能障礙與憂鬱、焦慮、自覺負擔 的關係,以及,自覺負擔對此關係的影響。結果顯示,自覺負擔與憂鬱、焦慮都 具顯著相關性(r = 0.63, p< .001;r = 0.35, p< .001);並且,自覺負擔是功能障礙 與憂鬱之間的調節因子

這些研究都顯示,自覺負擔現象並不罕見,甚至相當比例的重病或久病病 人,包括末期病人,都在其罹病期間,因為生理功能的滑落,在喪失生活自理功

能與自主性而必須接受家人照顧的同時,出現自覺負擔的現象,擔憂自己造成無 辜家人的負擔,進而為此產生憂鬱或焦慮等負面情緒。

二、 自覺負擔對病人的影響

當接受家人照顧而出現自覺負擔感受時,病人也可能會同時出現什麼樣的情 形呢?以下將之彙整為心理層面與社會(醫療)層面。前者探討自覺負擔與病人 內在感知的關聯,包括憂鬱、失去尊嚴、存在苦厄等,進而顯露其整體的生命品 質滑落;後者則主要探討自覺負擔的病人在後續生活的選擇、因應,包含關係、

醫療決策等。

(一)心理層面 1. 生命品質

在 Cohen and Leis(2002)及 Vig and Pearlman(2003)的研究裡,均針對末 期病人的生命品質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結果顯現末期病人在評估其生命品質時,

自覺負擔都是病人最重視,或最具影響的指標之一。Chochinov et al.(2007)針 對 411 位末期病人進行研究,至研究資料蒐集結束之時,扣除往生或重病等,最 終蒐集 211 位資料。在他們的研究裡,12%的末期病人將「造成他人負擔」的感 受標示至中等困擾以上的區間;23%則標示至最嚴重的區間。同時,病人也因為 生理功能的滑落,逐漸喪失自主性,以及尊嚴感。研究結果顯示,喪失尊嚴與自 覺負擔感受之間具高度相關(r = 0.32, p < 0.0001);連帶的,也使得病人出現自 覺負擔時,越不認為自己擁有生命品質(r = -0.332, p< 0.0001)。

在台灣,Tang et al.(2014)的研究裡,針對 313 位末期病人,以 McGill 的 生命品質量表追蹤至其往生,並再透過多元線性迴歸模式,找尋影響生命品質的

在台灣,Tang et al.(2014)的研究裡,針對 313 位末期病人,以 McGill 的 生命品質量表追蹤至其往生,並再透過多元線性迴歸模式,找尋影響生命品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