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民眾的「兩岸經貿利益評估」與「臺灣人/中國人」認同

第四章 臺灣民眾的兩岸經貿利益評估

第二節 臺灣民眾的「兩岸經貿利益評估」與「臺灣人/中國人」認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第二節 臺灣民眾的「兩岸經貿利益評估」與「臺灣人/中國人」認同

表4-3 為臺灣民眾的「臺灣人/中國人」認同,可看到民眾的認同相當穩定,

並未因為兩岸關係趨緩而出現變化,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的比例最高,達到52.4%

至54.5%,認為自己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居次,大約 41.6%至 43.9%,

而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最少,只有2.7%至 4.0%。由於中國人認同的比例過 低,本研究在後續的分析中,將中國人認同與都是合併為「都是與中國人」。

表 4-3 臺灣民眾的「臺灣人/中國人」認同

2008 年 2009 年 2012 年 臺灣人 54.5 ( 776) 54.4 ( 638) 52.4 ( 983) 都 是 42.7 ( 608) 41.6 ( 487) 43.9 ( 824) 中國人 2.7 ( 39) 4.0 ( 47) 3.6 ( 68) 總 和 100.0 ( 1,424) 100.0 ( 1,172) 100.0 ( 1,875)

說明:表中百分比為直欄百分比(括弧內為樣本數)。

資料來源:陳陸輝(2008、2009、2012)。

接著瞭解「臺灣整體利益」、「個人家庭利益」與「臺灣人/中國人」認同 之間的關聯性。由表4-4 的卡方獨立性檢定可知,「臺灣整體利益」與「臺灣人

/中國人」認同,兩者關係並非統計上獨立,進一步檢視,我們發現:相對於全 體民眾,認為「整體利益變好」者對「都是與中國人」的認同顯著偏高,比例大 約在六成三至六成七,而其對「臺灣人」認同則顯著偏低,比例大約在三成二至 三成六。相對於全體民眾,認為「整體利益變差」者則對「臺灣人」的認同顯著 偏高,其比例維持在七成九至八成二,2008 年為八成二,2009 年則略降為七成 九,2012 年回復至八成一,其對「都是與中國人」的認同則顯著偏低,比例約 只有一成八至二成。相對於全體民眾,認為「整體利益差不多」者,其「臺灣人

/中國人認同」出現較大的變化,2008 年與 2009 年無明顯立場,大約有五成二 為「臺灣人」認同,四成七為「都是與中國人」認同,至2012 年才對「臺灣人」

的認同顯著偏高,達到五成八,對「都是與中國人」認同則顯著偏低,佔41.7%。

χ 216.148 自由度=2

p<0.001

差不多 52.4(129) 47.6(117) ( 246)

χ 124.126 自由度=2

p<0.001

差不多 52.6(272) 47.4(245) ( 517)

χ 173.408 自由度=2

p<0.001

差不多 58.3(424) 41.7(303) ( 727)

變 好 36.2(281) 63.8(496) ( 777) 總 計 51.7(906) 48.3(846) ( 1,752)

資料來源:陳陸輝(2008,2009,2012)。

說明:表中百分比為橫列百分比(括號內為樣本數)。 成之間波動,2008 年為三成三,2009 年略升為四成,2012 年又降至三成二。相 對於全體民眾,認為「個人家庭利益變差」者則是對於「臺灣人」的認同顯著偏 高,其比例由2008 年的八成三,稍減為 2009 年及 2012 年的七成七,而對「都 是與中國人」的認同顯著偏低,比例由2008 年的一成六,上升至 2009 年與 2012 年的二成二。相對於全體民眾,「個人家庭利益差不多」者對「都是與中國人」

χ 173.251 自由度=2

p<0.001

差不多 49.6(316) 50.4(321) ( 637)

p<0.001

差不多 47.7(394) 52.3(432) ( 826)

p<0.001

差不多 49.8(721) 50.2(727) ( 1,448)

變好 32.9(47) 67.1(96) ( 143) 總計 52.4(969) 47.6(881) ( 1,850)

資料來源:陳陸輝(2008,2009,2012)。

說明:表中百分比為橫列百分比(括號內為樣本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利益差不多者,則一致對「都是與中國人」認同顯著偏高,對「臺灣人」認同顯 著偏低。由此可見,認為臺灣整體利益「差不多」者,是「臺灣人/中國人」認 同較易出現起伏變化的族群。

既然「整體利益評估」與「個人利益評估」對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

認同確實皆具有影響力,那麼為何臺灣民眾的「臺灣人/中國人」認同在 2008 年之後並未出現變化,始終仍以「臺灣人認同」為最多數?為了解答此疑問,接 下來本研究藉由統計模型進一步檢驗「經貿利益評估」與「臺灣人/中國人」認 同,以及影響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的因素為何。由於依變項為「臺 灣人/中國人」認同,編碼方式為:「臺灣人」、「都是與臺灣人」兩類,屬於二 分類,因此採用二元勝算對數模型來進行分析,估計係數為正值,代表該變數相 對於對照組別,更傾向認同自己為臺灣人。表4-6 為統計分析結果。

由表 4-6 可知,在 2008 年的調查,屬於感性因素的省籍、政黨認同,以及 屬於理性因素的臺灣整體利益、個人家庭利益等變數,對於「臺灣人/中國人」

認同皆有顯著影響。具體而言,在控制其他變數後,省籍為本省閩南者傾向「臺 灣人認同」相對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成敗比,是省籍為大陸各省市者的 2.65 倍。控制其他變數後,泛綠支持者傾向「臺灣人認同」相對於不傾向「臺灣 人認同」的成敗比,是泛藍支持者的 5.95 倍,中立無政黨傾向者傾向「臺灣人 認同」相對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成敗比,是泛藍支持者的 1.49 倍。控制 其他變數後,認為臺灣整體經濟變差者傾向「臺灣人認同」相對於不傾向「臺灣 人認同」的成敗比,是認為臺灣整體經濟變好者的 2.64 倍。控制其他變數後,

認為個人家庭經濟變差者傾向「臺灣人認同」相對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成 敗比,是認為個人家庭經濟變好者的2.41 倍。

而在2009 年的調查中,屬於感性因素的政黨認同,以及屬於理性因素的臺 灣整體利益等變數,對於「臺灣人/中國人」認同有顯著影響。具體而言,在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制其他變數後,泛綠支持者傾向「臺灣人認同」相對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 成敗比,是泛藍支持者的 5.64 倍,中立無政黨傾向者傾向「臺灣人認同」相對 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成敗比,是泛藍支持者的1.99 倍。控制其他變數後,

認為臺灣整體經濟變差者傾向「臺灣人認同」相對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成 敗比,是認為臺灣整體經濟變好者的 3.48 倍,認為臺灣整體經濟差不多者傾向

「臺灣人認同」相對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成敗比,是認為臺灣整體經濟變 好者的1.72 倍。

性別,屬於感性因素的省籍、政黨認同,以及屬於理性因素的臺灣整體利益 等變數,對於2012 年的「臺灣人/中國人」認同皆有顯著影響。具體而言,在 控制其他變數後,男性傾向「臺灣人認同」相對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成敗 比,是女性的0.62 倍。控制其他變數後,省籍為本省閩南者傾向「臺灣人認同」

相對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成敗比,是省籍為大陸各省市者的 2.71 倍。控 制其他變數後,泛綠支持者傾向「臺灣人認同」相對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 成敗比,是泛藍支持者的 5.47 倍,中立無政黨傾向者傾向「臺灣人認同」相對 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成敗比,是泛藍支持者的1.49 倍。控制其他變數後,

認為臺灣整體經濟變差者傾向「臺灣人認同」相對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成 敗比,是認為臺灣整體經濟變好者的 2.38 倍。認為臺灣整體經濟差不多者傾向

「臺灣人認同」相對於不傾向「臺灣人認同」的成敗比,是認為臺灣整體經濟變 好者的1.40 倍。

因此,由此模型可歸結出:感性因素的政黨認同,以及理性因素的臺灣整體 利益評估,對於 2008 年、2009 年與 2012 年的「臺灣人/中國人」認同皆有顯 著影響。具體而言,在控制其他變數後,政黨認同為泛綠支持者或中立無傾向者,

都較泛藍支持者更傾向認同自己為「臺灣人」。利益評估方面,認為「臺灣整體 經濟利益」變差與差不多的民眾,都較認為「整體經濟利益」變好的民眾,更傾 向認同自己是「臺灣人」。而「個人家庭經貿利益感受」對於認同的影響則較為

資料來源:陳陸輝,(2008);陳陸輝,(2009);陳陸輝,(2012)。

說明:***:p<0.001;**:p<0.01;*:p<0.05(雙尾檢定);$:p<0.1。

模型依變項:「臺灣人/中國人認同」,其中0 表示「都是與中國人」,1 表示「臺灣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利益能否扭轉認同?2008 年 3 月以來的整體趨勢顯示:民眾的「臺灣人/

中國人」認同,主要受到政黨認同、經貿交流對臺灣整體利益的評估等因素之顯 著影響。本研究發現:理性因素的兩岸經貿交流對臺灣整體利益與個人家庭利益 的評估,確實影響了臺灣民眾的認同,當民眾對兩岸經貿交流的利益評估出現無 差別與較為否定的評價時,即較傾向「臺灣人認同」。此外,政黨認同為泛綠及 中立無傾向者,較傾向「臺灣人認同」。因此,民眾在政治社會化過程獲取的政 黨認同因素,在形塑其「臺灣人/中國人」認同時,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性。特 別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藍綠政黨認同向來是區辨臺灣民眾對於兩岸議題態度立場 的重要依據,泛藍支持者傾向「都是與中國人」認同,泛綠支持者則傾向「臺灣 人」認同,但透過此模型分析可發現,關於「臺灣人/中國人」認同的議題,中 立無政黨傾向的獨立選民也較傾向「臺灣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