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臺灣民眾對於兩岸經貿交流的立場與糾結

第二節 臺灣民眾大我小我之抉擇與經貿立場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臺灣民眾大我小我之抉擇與經貿立場

臺灣民眾對兩岸經貿影響各有不同評價與認定,而這又影響了他們或支持或 反對兩岸經貿進一步開放的政策立場。既然大多數臺灣民眾認為兩岸經貿交流對 於臺灣整體利益與個人家庭利益的影響是變好或差不多,為何仍始終有四成一至 四成二的民眾對於兩岸經貿議題抱持緊縮立場?造成臺灣民眾對於經貿交流立 場如此糾結的因素究竟為何?當「臺灣整體經濟利益評估」與「個人家庭經濟利 益評估」之間存在落差時,民眾又會如何選擇自己的經貿立場?本節將聚焦於:

究竟是對臺灣「整體利害」還是當事「個人得失」的評價,更能左右民眾的政策 立場?基於此一問題意識,本研究將2008、2009、2012 三個年度的資料合併,

先就民眾對經貿利害的「判斷/認知」與其「政策立場」進行交叉分析,再依其 對於整體與個體利益評估的情況,將臺灣民眾的「大我-小我」態度劃分為九種 類型,最後將兩岸相關研究的重要變項納入控制,並以模型檢測臺灣整體利益(大 我)、個人家庭利益(小我)的判斷與兩岸經貿立場之間的關係。

臺灣社會在2008、2009、2012 年的政治脈絡與社會氛圍雖然不盡相同,但 馬英九政府以「開放為主」的兩岸經貿政策立場,始終未曾改變。且由前述相關 數據可得知,超過半數的臺灣民眾始終支持「開放」立場,而兩岸經貿對「個人 家庭經濟」影響(己利)的趨勢也一致,皆以評估利益差不多者為最多數,唯一 起伏較大的只有兩岸經貿對於「臺灣整體經濟」影響(群利)的主觀感受,在差 不多與變好之間震盪。而群利與己利之間的落差,以及其對於兩岸經貿立場之間 的關係,正是本節所欲探討的問題。此外,因為本文稍後討論群己利益衝突時,

會將個人對兩岸政策立場的影響區分為九種類型,若採用三年資料個別分析,將 會有若干細格因樣本數過少而影響估計與推論。且本研究從各年度分別分析的結 果發現:主要解釋變數的係數估計方向與係數大小與三個年度合併分析的結果大 致相同,只是因為各年度樣本數太少以及類別太細,而出現不顯著的情況。因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本節將2008 年、2009 年與 2012 年三個年度的資料進行合併分析。

首先將民眾的「利益評估」與其「政策立場」進行交叉分析,在表5-5 可看 到,在「臺灣整體利益」評估的方面,相較於全體受訪民眾,認為「整體利益因 此變好」者,對於擴大開放兩岸交流的支持顯著偏高,達到84.7%,緊縮兩岸貿 易的比例則顯著偏低,僅有15.3%。相較於全體受訪民眾,認為對「整體利益影 響不大」者,則對於緊縮兩岸交流的支持顯著偏高,其比例為47.0%,而其對於 開放立場的支持則顯著偏低,比例為53.0%。而相對於全體民眾,認為「整體利 益因此變差」者,則也明顯傾向緊縮兩岸交流,其比例高達83.5%,其對開放兩 岸經貿交流的支持則顯著偏低,只有16.5%。而在「個人家庭得失」評估的方面,

同樣的,相較於全體受訪民眾,認為「個人利益因此改善」者,對於開放交流的 支持依然顯著偏高,達到88.3%,對傾向緊縮的支持則顯著偏低,約 11.7%。相 較於全體受訪民眾,認為個人家庭利益正面、負面影響差不多者,對於放寬兩岸 經貿交流的支持顯著偏高,約63.0%,對緊縮兩岸經貿交流的支持則顯著偏低,

只有37.0%;最後,相較於全體受訪民眾,認為兩岸經貿「個人家庭利益因此變 差」者,其立場則顯著傾向緊縮兩岸經貿交流,比例高達78.1%,對於開放兩岸 經貿交流的支持則顯著偏低,只有21.9%。

綜合上述,凡認定臺灣整體利益、個人家庭利益會因為兩岸經貿交流而改善 者,傾向支持兩岸繼續開放;反之,則支持緊縮。其中值得留意的是認為對臺灣 整體或個人家庭利害「差不多」的民眾,前者傾向管制兩岸交流,而後者則支持 兩岸開放。換言之,凡是涉及「整體利益」時,臺灣民眾立場傾向保守;攸關「個 人得失」時,則較願擔風險。而根據「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人們在不確 定風險之下將傾向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Kahneman and Tversky 1979),臺灣民 眾在涉及「整體利益」時的立場抉擇與此觀點相符,但關於「個人得失」時的選 擇則迥異於此論點。涉及「小我」、「大我」的抉擇有何不同?又為何不同?顯然 值得進一步的探究與分析。

總計  42.2(1588) 57.8(2175) ( 3,763)

    傾向管制  傾向開放  (樣本數)  統計檢定  總計  42.1(1647) 57.9(2266) (3,913)

資料來源:陳陸輝(2008、2009、2012)。

說明:表中百分比為橫列百分比(括弧內為樣本數)。

14.4(585)

B 傷群-不傷己 30.9(1255)

F 不傷群-利己

1.1(44) 37.0(1501) 因此變好 G 利群-傷己

0.7(29)

H 利群-不傷己 29.2(1184)

I 利群-利己

10.5(428) 40.4(1641) 橫列% 20.1(816) 67.9(2756) 12.0(488) 100.0(4060) 統計檢定 卡方值=1839.937 自由度=4 p<0.001

資料來源:陳陸輝(2008、2009、2012)。

說明:表中百分比為總百分比(括弧內為樣本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成敗比,是泛藍支持者的 0.36 倍,而中立無政黨認同者,傾向開放相對於不 傾向開放的成敗比,是泛藍支持者的 0.52 倍。控制其他變數後,認同自己是臺 灣人者,傾向開放相對於不傾向開放的成敗比,是雙重認同與中國人認同者的 0.51 倍。控制其他變數後,支持維持現狀者傾向開放相對於不傾向開放的成敗比,

是支持統一者的 1.31 倍。控制其他變數後,認為群己利益為「傷群-傷己(A)」

者傾向開放相對於不傾向開放的成敗比,是認為群己利益為既不傷群也不傷己者 的 0.14 倍,認為群己利益為「利群-利己(I)」者傾向開放相對於不傾向開放的 成敗比,是認為群己利益為既不傷群也不傷己者的8.34 倍,認為群己利益為「傷 群-不傷己(B)」者傾向開放相對於不傾向開放的成敗比,是認為群己利益為既 不傷群也不傷己者的0.31 倍,認為群己利益為「利群-不傷己(H)」者傾向開放 相對於不傾向開放的成敗比,是認為群己利益為既不傷群也不傷己者的3.05 倍。

認為群己利益為「不傷群-傷己(D)」者傾向開放相對於不傾向開放的成敗比,

是認為群己利益為既不傷群也不傷己者的0.55 倍。此外,2012 年傾向開放相對 於其他立場的成敗比,是2008 年的 0.65 倍。

由以上我們可以歸納出:首先,「大我-小我一致」的「傷群-傷己」(A)

及「利群-利己」(I)兩類型的民眾,其政策立場正如預期,認為兩岸經貿交流 有害者顯著傾向於緊縮,認為有利者則顯著傾向開放。兩者雖然立場迥然不同,

但對這些民眾而言,兩岸經貿是個結論清楚,毋需掙扎糾結的議題。其次,觀察

「大我-小我矛盾」的「傷群-利己」(C)及「利群-傷己」(G)兩類民眾,

前者傾向緊縮立場,但係數未達統計上顯著程度,後者則傾向開放立場並達到統 計顯著,亦即面對經貿開放與否的議題時,此類型民眾呈現「犧牲小我、完成大 我」的傾向,當群己利益衝突時,他們以群利為優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4 

再其次,是「大我-小我糾結」的民眾。先看群體利益甚於個人利益的「傷 群-不傷己」(B)及「利群-不傷己」(H)兩類民眾,他們的兩岸經貿立場,

明顯受其認定的「群體利益」所左右:傷群者主張緊縮,而利群者支持開放。顯 示他們的兩岸經貿立場,主要由「大我利益」所支配,反映其「大我為先」的決 策模式。最後,再看那些個人利益先於群體利益的「不傷群-傷己」(D)與「不 傷群-利己」(F)兩類民眾,前者傾向緊縮立場,且達到統計顯著,後者傾向開 放立場,但未達統計顯著程度,顯示他們對於經貿立場的選擇,傾向在大我不受 害的情況之下,才看重小我的「利與失」,並且呈現「傷害比獲利」更重要的跡 象。因此,對於此類糾結的民眾而言,「顧全大局」的政策影響,遠遠強過「計 較個人」。

此外,理性因素除了群己利益之外,只有教育程度影響民眾的經貿立場,職 業與地區等理性利益,依然不是重要的考量。值得注意的是,當涉及群己利益的 抉擇時,反而是政黨認同、臺灣人/中國人認同、統獨立場等感性因素,在民眾 決定自身貿易態度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且可看出臺灣民眾的政黨認同與統獨 立場對其經貿立場的影響有所差異,政黨認同為中立無傾向者,較泛藍認同者傾 向緊縮立場。而統獨立場為傾向維持現狀者,則較泛藍認同者更傾向開放立場,

由此可見民眾的統獨立場確實較政黨認同更具有衡量現實的思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利群-不傷己【糾結/群先】(H) 1.12 (0.12)*** 3.05 不傷群-傷己【糾結/己先】(D) -0.60 (0.21)** 0.55 不傷群-利己【糾結/己先】(F) 0.45 (0.38) 1.56 年度(2008=0)

2009 0.14 (0.13) 1.15

2012 -0.43 (0.13)** 0.65

常數 0.56 (0.34)$

模型相關資訊

N 3,220

(Nagelkerke) R2 0.490

G2 1404.716

df 30

p-value <0.001 資料來源:陳陸輝(2008、2009、2012)。

說明:估計係數顯著程度:***:p<0.001;**:p<0.01;*:p<0.05(雙尾檢定) 。 模型依變項:「兩岸經貿立場」,其中0 表示「傾向管制」,1 表示「傾向開放」。

綜合以上可發現臺灣民眾對於兩岸經貿交流立場的抉擇,具有「大我優先」

的傾向:(1)大我小我「態度一致」者的立場:大我有利,則主張開放;大我 有害,則主張管制。(2)至於大我小我「態度糾結」的民眾:依然是對大我有 利,則支持開放,儘管對己利無害,但只要認定傷害群利,就會傾向緊縮立場,

且只有當群利不受害的情況下,才會考量個人得失。換言之,總的來看,「整體 利害」享有支配性的影響。在兩岸問題上,臺灣民眾之「顧全大局」,由此可見 一斑。且政黨認同、臺灣人/中國人認同、統獨立場等感性因素對於民眾經貿立 場的影響力亦不能輕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