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職棒的接收、回應及未來因應

本節主要從 Houlihan (1994) 所提出全球化的形態架構(如表 4-25),分析臺灣 職棒對於全球化力量的接收與回應形態,從全面的衝突(十年條款)、部份的參與(二 軍制度)到全面的順從,最後透過訪談資料與文獻,提出未來中華職棒大聯盟未來 的因應。

表 4-25 全球化的型態

(接 收)

全面 A B C

部分 D E F

順從的 參與的 衝突的

(回 應)

資料來源:”Homogenization, America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of sport: Varieties of Globalization.”, Houlihan, B., 1994,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11, p.375.

一、全面的衝突:十年條款

2003 年 12 月 17 日,中華職棒大聯盟基於付出經費的回收和防止人才繼續外流 的考量,在領隊會議中擬訂「十年旅外條款」,企圖限制國軍替代役球員的出入,

領隊會議的初步決議為一旦選手違反相關規定,與國外球隊簽約,將處以在十年內 不得於中華職棒大聯盟登錄的罰則(宮泰順,2003)。

國內業餘球界對於十年條款的看法是職棒應該要思考如何改善環境,而這樣的 條款無疑是鼓勵高中球員趕快出國;前體委會主委林德福則認為老闆有選擇球員的 權利,因此訂定這樣的規則並不違法,其實也片面支持了十年條款;至於已被國外 球探相中的球員則認為這樣的條款並不公平,未來完全被束縛(林伯修,2004:

222-6)。

十年條款其實代表了臺灣職棒與全球化力量的全面衝突,職棒球團為了擔心業 餘棒球菁英的輸出,擬訂斷絕球員後路的非常手段,以十年內不得於中華職棒大聯 盟登錄的罰則,嚇阻業餘球員的輸出,試圖用制度形成臺灣業餘棒球員輸出的阻力,

來保障球團自身的利益。

最後,聯盟秘書長李文彬在體育替代役代訓制度公聽會中向大眾澄清,「十年條 款」從來都沒有形成一個決策,僅只是一個參考韓國職棒聯盟保護韓國棒球人才限 制措施做為討論的方案之一,並未成為決議。不過因為有許多的反對聲音,球團決 定不再列入討論也不採取任何限制措施,一切回歸選秀制度,所謂「十年條款」不 但從來沒有成形,也不再存在(中華職棒大聯盟,2008)。

二、部分的參與:二軍制度

二軍制度代表職棒人才的儲訓,也是球員的培養系統,美國職棒大聯盟的農場 制度以及日本職棒的二軍制度,都提供了臺灣職棒成功的培養球員制度與經驗,行 政院體育委員會也察知二軍制度的重要性,透過「代訓制度」協助職棒球團成立二 軍。而從建構二軍制度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臺灣職棒在全球力量下的「部分的參與」, 受訪者 A1、B1、B2、B4 與 B5 接對二軍提出了看法:

以臺灣來講,現在簽進來的球員,直接都在一軍來比賽,已經是不夠了,

更不可能有一個空間,把一個很好的球員放在二軍,讓他們訓練、比 賽…,球員可能狀態低潮,或經過受傷完之後,他可能要經由二軍來培 養跟磨練。(A1-1-2)

坦白講目前臺灣的環境還不到二軍,部分選手是替代役加在一起,你也 知道臺灣的經濟規模小,整體的國民收入也低。(B1-1-2)

二軍的訓練會和一軍的二線競爭,畢竟讓傷兵也有時間去休息,要把他 的傷養好。(B2-1-2)

2008 年以臺灣棒球規模,要實施這些其實還沒有這個條件,只是我是很 辛苦的在做這些東西啦,其實老實講我們就是各球團都在賠錢啦,所以 做二軍或代訓,這都是很辛苦的。(B4-1-2)

二軍真正的意義是要培養訓練好手,讓一軍受傷的選手不斷的練習和復 健,二軍如果是好的選手隊一軍是有威脅的。(B5-1-2)

所以目前的國內職棒領隊還是認為 「臺灣經濟規模小」、「國民收入低」、「好球 員要放一軍比賽」、大家都是辛苦在做二軍制度,但面對全球化力量以及國內球迷的 期盼,也慢慢的走向成立二軍制度,到今年(2008)為止,職棒 6 支球隊中,已經 有 Lanew、統一、中信和兄弟 4 支球隊成立二軍。二軍制度的建構過程,凸顯了全 球化力量讓臺灣職棒部分的參與。

三、全面的順從:臺灣職棒目前的回應

透過訪談資料,臺灣職棒目前對於全球化力量的回應,A1、B1、B3、B4 與 B6 認為可分為短期的衝擊和長期的影響,他們指出:

王建民在美國從長遠來看,他是帶動很多也許本來不看棒球的人,開始 來接觸棒球,這是一個好事情,但是以短期來看的話,變成大家會互相 比較,看到美國那邊有王建民、胡金龍,甚至於現在的羅國輝,但是在 國內的時候,球迷會以相同的競賽水準來看,因而認為臺灣的職棒不值 得一看,所以這時候對臺灣市場的衝擊就真的很大。(A1-1-1)

長遠來講,也不見得是壞事,因為這代表臺灣球員也不是不能在那個高 大洋人的市場一較長短,這也會促使更多的父母讓她們的小孩子投入棒 球這項運動,這對整個臺灣棒球應該是正面的,現在是短時間的陣痛,

包括球迷的減少、球迷注意力放在美國職棒、看美國職棒的轉播,影響 到我們目前的觀眾進場看球,包括電視收視率,都會受到影響。(B1-1-1)

以中長期來看,因為轉播而使臺灣更多的民眾更愛好棒球,這也不是壞 事。本土的棒球藉此也跟提升,無論制度方面的健全或技術水準的提 高,最好全部的平臺都在轉播棒球比賽,代表臺灣的棒球相當興盛。

(B3-1-3)

短期看起來是負面的啦!收視率會有影響,現場觀眾會有影響,長期來 看說,不一定對中華職棒來講,甚至對整個臺灣棒球來講,絕對會有正 面發展的影響,第一個從業人口啦!就觀眾也是啊,可能很多人本來看 不懂棒球啊,然後因為這樣看得懂棒球了,畢竟那個很遙遠啦!你想要 親身看棒球,就是要來看中華職棒,所以不管就從業人口或是觀眾來 說,我覺得都是會有正面的幫助…。也許短期來講你會覺得好手都出去 了,可是就長遠來看,當更多的人投入這個產業之後,出去畢竟還是很 小一部分啊,現再說 50 個好的選手,最好的 10 個出去,剩下 40 個,

可能競爭性有限,那如果以後是 500 個選手出去 10 個,那剩下 490 個,

那時候中華職棒精彩度也會提高啊。(B4-1-1)

對臺灣職棒來說,會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和缺失,是一個弱點,也會知道 自己要加強的地方,這種瞬間的感覺,也讓消費者感受到中華職棒的缺 失…。不好的部分是會受到球迷或觀眾的厭倦和反感及支持度下降,那 是為什麼呢?因為全球化是臺灣有這個需求,需要出路,必須要迎合國 際市場需求,就表示我們需要努力往上,當消費者或球迷看到更好,他 會回來審視檢視職棒…。全球化等於是把你的缺點赤裸裸的攤在大家面 前…。好的影響在於,因為全球化的關係,我可以知道我的優點在哪邊,

我的缺點在哪邊?缺點我們要努力去改正,美國職棒有一百多年的歷 史,日本職棒已經超過 60 年了,有很多東西我們可以用學習的,我們 不必自己去發明,學習或者是抄襲都可以,迎頭趕上就可以。(B6-1-1)

綜合 A1、B1、B4 及 B6 的觀點,全球化的影響下,短期來說,會造成收視率 下滑、觀眾和球迷的流失等負面的影響;但長期來說,可以「讓中華職棒看見自己 的缺失」,「提供審思的機會」、「讓更多的人瞭解棒球運動」、「增加民族自信心」

「努力學習國外的優點」、「吸引更多的人投入這個產業」及「符合國際市場需求」。

因此目前的臺灣職棒對於全球化的力量只是短暫的衝擊,長期來看,反而認為會是 利多於弊的,這也表示了目前臺灣職棒對於全球化力量是全面的順從及接受。

四、中華職棒大聯盟未來的因應

全球化浪潮下,世界棒球場域權力的運作及媒體的全球化力量,讓臺灣職棒運 動勞力的輸出及輸入有了不同發展,因此,在這樣的情況及競爭下,臺灣職棒勢必 要更加努力,做出一些因應的措施,受訪者 B1 與 B4 即指出:

整個勞動力的遷徙,來來去去,其實也很自然,我們也沒有辦法主動,

幾乎都是被動,我們只能夠去因應這個環境。(B1-2-3)

趨勢就是大家要更努力、更加強去經營,不要因為有這樣的競爭,就自 己承認失敗。(B4-1-4)

本研究透過訪談資料的蒐集及分析,將臺灣職棒的因應措施,分別陳述如下:

(一)維持競賽的平衡

林伯修(2004:82)從「不確定結果假說(uncertainty of outcome hypothesis)」,

指出職業聯盟何以都企圖透過選秀制度、自由制度、制定薪資上限或者課徵豪華稅 等手段以平衡各隊戰力,其目的即在於維持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

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主要是來自各隊實力的均等,從臺灣職棒聯盟的角度來 看,受訪者 A1 認為目前臺灣職棒最重要的是要:「加強比賽的內容」、「競賽的平衡」、

「選秀制度」、「二軍制度」、「建立職業球員的觀念」等制度與方式。A1 表示:

彼此之間是有一個競賽的平衡。對我們來說,我們現在希望各個球隊是 朝這個方向發展,絕對不要有一支球隊獨大。(A1-1-4)

沒有選秀的時候,很多的好手就集中的同一隊裡,那時就是一個不相當 的競賽水準,後來改為選秀後,像蔡仲南,他不喜歡到興農,但因為是 選秀所以沒得選擇,結果除了補強球隊的實力之外,相對的也帶動了球 迷。有這樣的情況才是會讓職業運動有成長。(A1-1-4)

讓各個球隊慢慢朝向二軍制度發展,讓球員達到調整跟補強的效果。

(A1-1-4)

建立球員對職業運動觀念,是很重要的。當球員沒有這樣的觀念時,就 不容易去要求自己(A1-1-4)。

(二)建立主/客場制度

林伯修(2004:143)指出主客場賽制,只是經營屬地權時所採用的對戰形式 或比賽制度,但是卻是屬地權最主要的特徵。臺灣職棒目前是屬於「責任主場制」,

其目的並不在落實地方。受訪者 B6 認為:

主場要做,大家都在流竄,臺灣變成一個共同市場,職棒的共同市場,

沒有區域性、話題性、行銷的主軸、沒有培養基礎,所以你市場永遠沒

沒有區域性、話題性、行銷的主軸、沒有培養基礎,所以你市場永遠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