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華山個案創意生態系統的歷史演化

第五章 研究個案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華山個案創意生態系統的歷史演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6

第五章 研究個案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華山個案創意生態系統的歷史演化

本研究以華山 1914 文化創意園區為研究個案,探究區域創意生態系統的發展與其 關鍵要素相互間的關係,因此回顧華山整體發展歷史,從台北酒廠時期、遷廠後閒置、

成為藝文特區、最終成為現今國內文化創意園區的示範園區。其重要歷史事件整理如后 附錄中表格所示。

整體來說,華山百年的歷史中,創意生態系統的演化可歸納出以下重點與特色:

1. 華山早期的發展屬於「閒置空間再利用」政策中的重要案例。

閒置的酒廠在受到藝術家注意與爭取之後,從廢棄的空間成為一個具前衛 藝術表演意象的場所。從地域內閒置資源成為城市文化資產。其價值創造的發 生來自於藝術社群湧入與表演活動的舉辨,形成「人、活動、空間」三者間的 交互作用,因而產生價值獲取,諸如,空間被活化、藝術社群找到創作基地、

表演本身因著空間特色有新創形式、整體促成藝文生態。

2. 地域資本的啟用開啟價值創造。

華山舊酒廠的建築群與附屬空間綠地等屬於地域資本一環,在建築與設計 上具有其特色,老酒廠工法係為台灣最早的鋼骨建築,高挑的廠房、無梁柱大 空間、紅磚磚牆等因而受到青睞,老舊廢墟乘載的歷史記憶成為藝術家眼中的 絕佳創作實驗基地。當時的創作強調與空間的對話,整體建築空間本身即是作 品,並且嘗試與城市居民對話。作品表現形式前衛且創新,自由運用空間且租 金低廉,因此吸引了各式藝術社群往來,在無形中積累藝文能量且培養許多劇 場藝文表演者。

3. 地理位置影響其發展歷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7

其地理位置位居市中心,交通便捷,但也相對在經濟發展下使得其地價高 漲。因此其在發展過程中呼應城市發展的脈動,成為都會文創園區。初期在營 運上無法自給自足,面臨高租金問題,在政策改變下,使得原本藝術創作的社 群逐漸退出。顯示對於文創空間或園區的經營為重要的議題。不論藝術或文創 工作者對於如此的創新空間有所期待,但是在一個園區可能提供的功能中,如 何在經濟與文化中取得平衡可以存續是重要問題。

4. 空間場所精神的豐富了創意生態底蘊。

整個華山的歷史中,藝術家的爭取是此個案相較於其他案例中最特別的地 方。這段歷程使得華山運用其本身的地域資本,以及藝術家所社群所形成的創 新氛圍,在藝文特區時期形成其特殊的藝文生態與能量。地域資本與藝術創新 氛圍的交互相乘讓空間產生其前衛創新意象的場所精神。

5. 園區的整修維護是重要的議題。

園區內建築現已明訂為古蹟與歷史建築,因此使得整修過程受限於法規而 益加複雜耗時。許多工程因而延宕完成與交付,因而影響整體園區發展與 ROT 後的營運。新舊空間之間如何融合成為園區未來經營擴大範疇的關鍵。

6.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園區成為各類文創展示與交流的重要平台。

ROT 初期在營運壓力下,經營團隊透過特色店家的進駐,大型節慶活動的 舉辦,以及各式主題大小活動的舉辦引入人潮並提升品牌知名度,整體園區行 動者互相搭配合作,產生集體共生的價值創造效益。相較於藝文特區時期的華 山,華山 1914 形成的價值網絡多元且廣泛,重要夥包含特色店家、策展人、表 演團體、經紀公司、以及個人創意工作者,慢慢形成其創意生態系統。

7. 創意生態系統的持續成長成為未來觀察重點。

雖然從歷史的角度,華山的發展因為政策的轉變因而在歷史的偶然中,歷 經文創園區經營模式上的摸索,慢慢發展成現今的風貌。美國《華爾街日報》

旅遊版 2013 年 3 月 14 日以「慢活」(Life in the slow lane)為題,讚譽台北已從 一個上世紀八○年代快速發展的典型亞洲新興城市,蛻變成一個崇尚「簡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8

「慢活」的文化創意新都82。因此,華山個案可說是目前臺灣文創園區經營中成 功的案例,但從未來永續經營的角度而言,能否持續累積創意能量與文化底蘊,

牽涉其創意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與否。因此,園區裡創新空間的定位,與其所 提供的機能,關鍵要素間的交互作用與產生的乘數效應成為觀察重點。

因此,在回顧整體華山的發展歷史後,研究者認為其創意生態系統可分為兩個時期,

分屬不同類型,如后表 14 所示:

壹、酒廠閒置至環改會經營時期

在藝文特區時期的華山,可將其歸納為「創作型」創新空間。此類型的創新空間所 發展出來的區域創意生態系統,其風貌取決於創新氛圍,亦即專業社群的引入與其理念 所形成的氛圍,在當時的藝術家創作,尋求與華山建築空間對話的機會,以表達其前衛 或實驗性的創作理念。

因此創新氛圍來自於藝術家社群,在適當連結華山的地域資本,形成其特殊的場所 精神。

創作型的創新空間,從華山的歷史檢視中可以發現,其需要的是不受限制的創作自 由,可以低價承租運用。此時的創新空間是一個可以讓跨領域的藝術家,在藝術表達形 式上跨界合作,在創作理念上進行跨界實驗的地方。因此「構想的分享與交換」才是這 個創新空間所提供的重要機能。

在華山的例子,ROT 委外企業後因必須自負盈虧,因次其創新空間定位產生改變。

但此模式或者適合其他園區,透過基礎環境整備與扶植,鼓勵文化創意社群進駐,在此 空間針對地域資本進行彼此對話,透過創意工作者與社群所形成的藝文生態風貌,正是 創意生態系統演化中重要的底蘊。

82資料來源:黃文正綜合報導,20130316,中國時報,代表作:華山文創園區 慢活台北 《華爾街日報》說讚。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2/112013031600092.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9

貳、OT 橘園後至今的 ROT 台灣文創經營時期

在橘園經營時期,因為採用 OT 方式接受文建會經費補助,加上橘園本身為策展公 司,因此當時的華山園區呈現的主要以藝術領域的策展與相關活動為主。雖如此,但此 時的華山園區在政府政策引導改變下已經跳脫藝文特區的定位,走向促進各項會展演交 流的平台。

因此本研究將橘園後至今 ROT 委外經營的華山,將其歸納為「交流型」創新空間,

亦即此空間為各式創意展現的平台,此類型的區域創意生態系統風貌取決於各式活動的 價值創造,透過這些會展演活動的舉辦所形成的價值網絡,慢慢形成以華山為重要腹地 的價值生態。

台灣文創公司的重要關係伙伴包含有:進駐店家、策展人、經紀公司、個人創意工 作者、贊助廠商、音樂工作者、以及周邊大學、都會群眾與消費者。因此,此時地域資 本相對不是最重要因素,價值創造活動才是關鍵。以往藝術家社群所形成的小型群聚被 廣泛的價值網絡所取代。

從華山的例子中可以發現,華山成為通路平台與消費櫥窗,早期先透過各式活動來 開啟知名度引入人潮,而後特色店家開始進駐,也就是先有活動再思考內容,其成功的 活動如簡單生活節,獲得迴響的關鍵在於掌握了社會潮流趨勢與人心脈動。因此其創意 生態系統與整個城市的都會風格相關,正如近日華山被華爾街日報認定為「慢活」生活 風格文化創意新都83。都會居民成為支撐華山發展的重要基盤,華山慢慢成為讓各式創 意可被輕易遇見與激盪的創意場域。

83美國《華爾街日報》旅遊版十四日以「慢活」(Life in the slow lane)為題,讚譽台北已從一個上世紀八○年代快 速發展的典型亞洲新興城市,蛻變成一個崇尚「簡單」、「慢活」的文化創意新都。資料來源:黃文正綜合報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0

表 14 華山不同歷史階段創意生態系統關鍵要素簡析

20130316 , 中 國 時 報 , 代 表 作 : 華 山 文 創 園 區 慢 活 台 北 《 華 爾 街 日 報 》 說 讚 。 http://news.chinatimes.com/politics/11050202/112013031600092.html.

(1914~1987)

酒廠建築群

(二)酒廠荒廢閒置時期 (1987~1997)

酒廠閒置時期 (1997~1999)

(四)環改會經營時期

(1999/01~2003/11) 藝文特區時期

以 創 作 為 (2004/1~2005/1)

創意文化園區 轉型期 引 入 簡 單 至今(2007/7~2013)

華山 1914 交流型 都 會 文 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