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華語教學上的啟發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2

力的口音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焦慮,提高學生使用華語的意願。

三、 拓展口音寬度的認識與訓練

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應先奠立良好的口音基礎,進而拓展聽力寬度,

最後才能進入多元口音輸出的階段。

本論文之受試外籍學生因為目前生活在臺灣,所以大部分學生對於學習臺灣 口音皆持肯定之態度。因此,在臺外籍學生於學習初期,應先以學習臺灣口音為 基礎,但此臺灣口音並非受閩南語影響之華語,應為臺灣華語教師發音清楚但不 帶兒化韻的口音,即焦點團體訪談中受訪學生提出「介於兩岸之標準口音」。到 學習後期,於課堂上開始引入多元口音,拓展學生的聽力寬度,一方面讓學生適 應當地的生活,能聽懂除了教師以外其他母語者的口音;另一方面增加學生未來 至他地發展的機會。在學習第二語言時,應先「輸入」再「輸出」,所以等到學 生的聽力發展至一定程度,就能進入學習輸出多元口音的階段。因為語言教學的 目的,不但要使學生理解對方所說的話,也要教他們如何說,以維持交際的正常 運行。

第二節 華語教學上的啟發

本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外籍學生認為臺灣教師的口音相當清楚,而且因學習 地的關係,所以大部分的學生皆表示希望自己的華語教師說的是臺灣口音,但希 望能依學習階段,循序漸進地輸入多元口音。多元口音的重要性已逐漸受到關 注,因此,亟需編輯相關之專門教材與設立專門課程。筆者從本研究中得到三項 啟發,為加強本研究結果的應用與推廣,提出應用於未來華語教學上的建議。

一、 臺灣華語教學現場之口音

過往有文獻曾指出在華語教學上,應使用「正統」中文(普通話)當作課室 語言,相較於臺灣華語反被視為較帶有地方口音「不標準」的中文,應避免使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雖現行已慢慢推廣「大華語」的概念,但仍有不少華語學界的學者仍希望教學現 場的口音能以普通話為依歸。而受到學界根深柢固的觀念影響,許多臺灣的華語 教師,對於自己所講的臺灣華語仍缺乏文化自信心。

從本篇論文的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學生認為學習何種華語口音,應視學習地 來決定,因為本篇論文的調查對象為在臺學習華語的外籍學生,所以大部分的受 試學生皆表示想學習臺灣口音,而且也有學生指出他們認為現在在臺灣華語中心 任教的老師的發音都很清楚,臺灣華語教師的口音為「介於兩岸之間的口音」, 是他們心目中標準的口音。因為要是中國口音或臺灣口音太重,會影響學生的學 習成效。而且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臺灣口音較具親和力,而親和力高的口音可以 降低學生的學習焦慮。因此,綜合本研究之結果,可以提供臺灣華語教師作為教 學口音上的參考,從中調整及認同自己的口音。

二、 拓展口音寬度

目前在華語教學中,無論教師口音或是教材、測驗都是以標準普通話口音為 尊,已經越來越多人注意到此問題,認為聽力教學應該往多元化發展,所以關於 拓展聽力寬度方面的教學設計已有相關論文可參考,但仍處於萌芽的階段,著墨 還不多。依據本研究之結果,與過往文獻相互呼應,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自己具 有聽辨不同口音的能力,部分學生也已具備了多元口音的觀念。而學生的確也表 示有拓展聽力寬度的必要,不過須依學生學習的階段,給予不同的學習目標。初 期階段,必須讓學生先奠立良好的口音基礎而不和其他口音混淆;至中級階段慢 慢加入一些常見的多元聽力範本,讓學生接受多元口音的輸入;到高級階段應廣 納多元口音的真實材料進入課堂教學,讓學生能適應真實生活語境。因此,在臺 灣華語教學課堂上,建議華語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程度,適時引入多元口音聽力 練習,聽力材料應廣泛多樣但難度必須依學生程度進行調整,透過廣泛的多元聽 力練習,可以協助學生適應臺灣生活中的聆聽情況,並透過真實材料,使教學內 容與實際生活更加緊密,能消減學生面對課室教材與現實生活的落差帶來的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敗,同時更能增加自信心與成就感,提高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興趣。

三、 多元口音教材

根據現今華語教學中,可發現多元口音的輸入已日益受到重視,因此,發展多 元口音的教材實屬重要,但目前華語教學上關於多元口音聽力教材尚仍不足,過 往已有文獻針對目前現有的聽力教材進行分析比較(林逸君,2010;林姮伶,

2011;蔡佳殷,2014)。根據其分析結果可以發現,華語聽力教材的主題多樣化,

且與現代社會有緊密的聯繫,但在書面教材錄音的部分,大部分還是以標準口音 為主。林姮伶(2011)也提到目前教學現場的華語教師認為應在課堂上多使用真 實語料之聽力教材,並希望日後規劃教材時可以加入不同口音的聽力材料,最好 可以包含不同地區的口音並考量說話者的年齡、性別、音質等因素,讓學生習慣 聆聽多種口音的華語。而目前教師準備聽力教材的方式,仍多使用坊間的聽力教 材,也有一部分的華語教師是搭配課程需求,使用自編教材,自行請人錄音或錄 製廣播節目。筆者認為使用坊間教材的好處是省時但是較不能顧及真實口音的需 求;但若是搭配課程的自編教材,雖較能顧及真實口音的輸入但主題較有侷限性 而且編輯上較耗時。由此可知,關於多元口音聽力的專屬教材與課程仍尚未有健 全的發展,可是這樣的需求確實存在。由於目前臺灣華語中心所提供的課程還是 以綜合課型為主,因此,在未來在華語教學上,可以朝編輯多元口音的專屬聽力 教材並開設專門之課程方向發展,解決華語教師為了在課堂上提供多元口音而必 須自行編製教材之煩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