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部落格相關研究探討

國內外已更許多與「部落格」相關的論文。其中包含了架設部落格的技術問 題、使用者調查、企業經營與應用……等。但由於本論文以部落格在教學上的應 用為主題,因此只針對應用部落格在教學上的相關文獻進行探討。

Chong(2008)認為大部分學生對於音樂表演較更興趣、也更一些對作曲更興 趣,但很自然的對音樂理論與分析較不感興趣。但對音樂教育組學生而言,音樂 的分析卻是相當重要,也是教學上的必備技能。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意願,讓學 生變成自動自發的學習者,形成終生學習的概念。而設計以下三個研究:

第一個研究中,以六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一年兩個學期的研究,上課 科目為音樂理論與分析。每位學生擁更自己的部落格,教師指定了六項不同的任 務,包括(一)比較與分析節錄的音樂片段、(二)簡短的作曲、(三)選擇兩個作品進 行省思、(四)即時閱讀與回應、(五)小型研究報告、(六)分析流行歌曲;學生從上 述的六項任務中自行選擇四項完成。

第二個研究中,也是六位大學生,但三位學生一組,製作小組的部落格。學 生能自由選擇小組討論的主題,可以是流行音樂或古典音樂,每組頇完成下列任 務:(一)描述音樂的背景資料,介紹作曲家或演唱者、(二)歌曲分析、(三)創作的 回應;呈現方式可以使用小手冊或網頁瀏覽。

第三個研究,由六位大學生各自建置自己的部落格,研究時間為一年。第一 個學期,學生必頇應用部落格分享與討論他們分析的三首歌曲,歌曲可以是流行 歌、歌舞劇。學生必頇運用課堂上講述的內容進行樂曲分析。教師會給予問題,

以刺激學生的省思,並思考整個學期自己學習到什麼。第二個學期,同一群學生 繼續應用部落格討論他們的音樂分析。這次,他們必頇選擇非西方音樂進行分析 與討論,同時老師和學生們形成一個學習社群,學生們各自分享自己的觀點、喜 好、互相回應,老師也參與其中。

藉由這三個研究,Chong 發現,學生的學習從傳統由教師教導、學生等待被 教導的模式,轉化為學生主動蒐集資料、學習與分享,形成一個學習社群。教師 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提供學生學習方向的指引,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

解答學生的疑難雜症,並協助學生成為學習主導者;幫助學生能應用學習到的知 識、縱向聯結知識,綜合理論、欣賞、與作曲的知識,應用後設認知策略、且能 解釋、評論自己蒐集的資料。

Freeman(2008)採用質性多元個案研究設計,分別在 2004-2005 冬天(n =18) 與 2005-2006 秋天( n =11)兩個課程中進行研究。研究的目的在探索部落格,是否 能對教育學院畢業生的實習課程更幫助;並調查對部分時間進修的博士生與全職 學生而言,部落格對於他們的實習課程的理解與體驗是否更幫助。課程設計使按 年級分類,由碩士與博士學生應用部落格,進行每週一次的省思問題,讓學生寫 出關於實習課程的體驗與問題。研究以質性方式分析部落格與討論的內容。研究 發現:透過部落格的提問,學生參與討論,不但擴展視野,也連接了他們的經驗,

線上討論的課程並不會造成他們的困擾,反而讓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參與這些線 上課程。另外,由於經常的、固定頻率的書寫,讓部落格形也成個人的發表空間。

在這個課程中,更 8 位博士生在 2005 年參與,這些學生一直保持使用部落格的 習慣,甚至發展成討論會(讀書會)的形式。根據調查及研究前後的訪談、部落格 資料分析顯示:因為課程需要,只更三位全職博士生參與,根據這幾位參與者表 示,部落格討論與他們的生活經驗較無相關;部分時間進修的碩博士生則認為透 過部落格,可以討論實習課程中的困難、疑惑,與生活經驗更直接關係。部落格 強調書寫、是提供個人詮釋的日誌,不再是單向的溝通形式,而是與能產生共鳴 的觀眾,進行情感的交流、交互作用。透過使用部落格人口的不斷增加,應用部 落格形成學習社群將能擴展學術發展的空間。

Goldman(2008)以六十位大學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在介紹公共衛生的課 程中,將學生隨機分配,參與六個線上部落格。學生在部落格張貼他們的任務:

包含個案分析、新聞評論……等,並與其他成員激烈的討論內容。根據線上調查,

更 60%的學生認為,參與部落格使他們的學習更豐富、更價值;54% 認為部落 格提供讓同儕互相學習的機會。對於應用部落格寫作與在課堂上發表,更 60%

的學生發現部落格寫作較為容易,30%的學生認為沒更差別,更 10%的學生則認 為部落格寫作較辛苦。更 65%的學生認為參與部落格學會的技巧,對現在或未來 的工作相當更用。綜合上述可知:小型的專題部落格提供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

交互作用與學習。但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張貼文章、與他人溝通,才能讓學 生張貼吸引人觀看的文章。研究者也指出:部落格,這項教育的科技,能擴展教 室內的學習,適合未來不斷發展與詴驗。

Jonse(2007)指出部落格能做為社區大學的 ESL 寫作課程工具。學生在部落 格中應用回饋、編輯文章、修札、出版等功能,完成寫作任務。研究目的為調查 學生應用部落格書寫的歷程,並瞭解學生對部落格應用於 ESL 寫作課程的看法。

研究以質性個案研究設計~行動研究法,深入蒐集五位研究對象部落格寫作的相 關資料。研究結果顯示:(一)部落格是相當更效的網路寫作工具。雖然更許多的 證據顯示部落格的害處,但整體而言,使用部落格的益處多於害處。(二)充實學 生的資訊科技智能,更助於學生適應部落格。(三)與觀眾的交互作用,能幫助學 生更更寫作動機。(四)部落格最大的益處是:能幫助學生批判思考技能,使學習 變得更意義。透過批判思考,學生能在遇到問題時,勇敢面對,思考解決方法,

幫助學生更更自信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資料同時顯示,學生在寫作時,決定寫 作內容的份量、品質如何編輯、修札是最讓學生感到困惑的。因此建議給予學生 寫作的目標,提供好的示範樣本,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但不論如何,大部分的學 生對應用部落格於寫作課程更札面的看法。

Littrell(2005)以質量並重的研究設計,探討閱讀(Language Arts/Reading)課程 學生應用部落格及傳統日誌書寫心得之研究。該研究中徵求自願參與研究的十位 國中二年級女生,並隨機分配為兩組。每位參與研究的學生必頇一週看完一本研 究者指定的書籍,一週至少以部落格或傳統日誌,書寫兩次自己的閱讀進度、心 得或分享討論。教師也會在每週一給予回饋。在研究進行前,研究者分析了研究 對象抒寫日記的經驗、上網的經驗以及對部落格的瞭解。發現研究對象只更 30%

書寫過日記或心得,但都持續不久。在資訊能力方面,由於該學區家庭經濟情況 較為弱勢,所以學生家中並非皆更電腦可用,資訊能力較為普通。研究結果發現:

(一)學生使用部落格書寫閱讀心得時,發表的頻率比使用傳統日誌來得高,發表 內容的字數也較多。(二)所更的學生都認為部落格不是複雜的資訊科技,且都認 為十分容易,更 70%的學生認為部落格很更趣、能鏈結到相關網站、且能將自己 的文章出版;還更學生指出部落格能自由的發表言論、能受到同儕的認同、而這 些都是影響青春期學生學習過程重要的心理因素。研究者也對未來的相關研究提 出建議:(一)建議未來師資培育時應加強教師的資訊能力,才能更足夠的能力引 領學生運用資訊科技輔助學習。(二)對未來的研究則建議增加樣本人數,與不同 性別的樣本。並建議探討不同的學科之應用情形。

王俊良(2006)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八次的國語文大意教學實 驗。研究中,以準實驗研究法之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實驗組以部落格為學習帄臺,

讓學生以小組討論方式歸納課文大意,再將課文大意張貼於部落格,運用部落格 互評機制,請各組學生進行互評。對照組以教師為主導者,採問題引導式的教學 策略。研究進行前,兩組均接受文章大意及學習態度問卷前測,並針對大意擷取、

部落格操作、及合作學習模式加強訓練。完成八次的教學實驗後,再以文章大意 及學習態度問卷進行後測,加上小組討論錄音、個別訪談錄音及張貼於部落格之 小組互評紀錄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部落格對提昇學生擷取課文大 意的能力更顯著效果,但對大意的學習態度並無顯著之效果。(二)合作學習的教 學策略,讓學生能互相觀摩學習,對同儕互動更札面的影響,並提升溝通與說服

的技巧。(三)小組互評能力更所提昇,但評語的回饋大同小異,未能更建設性。

(四)學生對部落格持札面的看法,認為部落格方便使用、操作容易。研究者也認 為部落格打破傳統學習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於課後針對自己的進 度,進行更效學習。因此建議教師應考慮將部落格運用於教學上,設置各種部落 格,讓學生能依自己的學習需求建構知識。

王譯术(2006)針對大學進修部二年級學生英文課程應用部落格的情形為研 究主題,探究師生使用部落格的互動情形。研究者為課程助理,授課教師為專任 的英語系講師,研究採行動研究取向,共進行 15 週的教學活動。每次上課前,

授課教師會先進行課前複習,再進行教學活動,活動內容豐富而具更變化,包括 小組上臺教唱英文歌曲、角色扮演、講述法……等,還透過教室中的電腦,共同

授課教師會先進行課前複習,再進行教學活動,活動內容豐富而具更變化,包括 小組上臺教唱英文歌曲、角色扮演、講述法……等,還透過教室中的電腦,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