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藝術理論

在文檔中 康德美學的教育涵義研究 (頁 72-79)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藝術理論藝術理論藝術理論藝術理論

藝術是現代人重大教養之一,生活的要件;它能使生活的深度透入生命的 底層,能使生活的廣度擴延到生命的每個方面;能使心境淨化,生之意志上升,

帶著無限的生命情趣與意義(張肇祺,1993:284)。所以研究藝術理論的內涵,

也是現代人當下必須正視和思考的問題。康德在第三卷<純粹美感判斷演繹>,

正式探討藝術理論,這正代表著康德也很關心並重視藝術這個課題。也直接駁斥 有些人批評康德在藝術素養的缺乏。批評者認為康德的專業是在數學、物理、邏 輯、形而上學等方面,所以康德的藝術理論應該是邏輯推理、抽象思辯,對具體 藝術的實質內容應該所知甚少。如果康德對藝術沒有任何實在的知識,對藝術的 問題的哲學思辯也就不太可能,無論從常理推測,還是驗以康德生活史,都證明 康德有一定的藝術知識,並養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趣味(曹俊峰,2003:317)。

現就針對藝術的特徵、藝術的內容、藝術與自然的關係三方面,去探討康德美學 在藝術的內涵,茲分述如下:

壹 壹 壹

壹、、、、藝術的特徵藝術的特徵藝術的特徵藝術的特徵

藝術在人類中是怎樣發生的呢?目前各家學說眾說紛紜,有模仿論、遊戲 說、裝飾說、表現說等,要概括說明藝術的起源是非常困難的。但我們可以找到 藝術的共通點,那就是美的情感的發現,把這感情的發現當作是一種衝動,便可 稱為『藝術運動』,從人類的欲望方面來說,這就是『美欲』,故藝術的衝動,不 是單純的衝動,可以說是模仿、遊戲、表現、裝飾四種衝動綜合而成的(丰子愷,

1987:69)。了解藝術的起源後,在探討藝術實質內涵前,我們要去思考什麼是 藝術呢?康德將藝術和非藝術加以對比,區分為藝術不同於自然、藝術不同於科 學、藝術不同於手工藝三大向度去探討:茲分述如下:

一 一 一

一、、、藝術不同於自然、藝術不同於自然藝術不同於自然 藝術不同於自然

自然是美形的客觀存在的唯一場所,為美的世界基本架構,例如:太陽和 月亮放射出不同的光芒,激起美感;小溪、湖泊、河流、急湍、海洋為不同的美 感經驗提供各自相異的元素;同類的樹長滿遍山滿野,或一種形式的反覆出現,

如天上的星星、樹上的葉、原野的田疇,這些都給予我們合乎統一的美感(葉航,

1988:22)。康德對藝術的看法為:『我們出於正當理由只應當把通過自由而生產,

也就是把通過以理性為其行動的基礎的某種任意性而進行生產』(鄧曉芒譯,

2004:159)。『藝術區別於自然就像製作被區別於行為或一般的操作,前者產品 或結果被區別於後者的產品或結果一樣』(曹俊峰,2003:322;牟宗三譯註,1992:

331)。藝術美是人的理性產物,因為必然涉及概念,康德說關於一個對象的表象 美,我們只說到這裡,它在本質上只是一個概念的表述形式,通過它那概念普遍 被傳送著,純粹的鑑賞判斷中主觀的合目的性,在藝術中則成為一個概念,這樣 藝術美所產生的快感,就不是像自然美那樣,在純粹的鑑賞判斷裡和一直接興趣 結合著(章啟群,2004:391)。也就是說藝術的美源是透過情感、想像、智慧所 致的主觀美感創造(葉航,1988:23)。

一般人總會把藝術和自然混為一談,康德更進一步舉例說明藝術和自然的 區別:人們總喜歡把蜜蜂造成的合成規則的蜂窩就叫做藝術,其實這只是由於蜂 窩同藝術相似,兩者實際根本不同,蜜蜂的勞動只是出於本能,並不是建立在自 己的理性基礎(Kant, 1790/2000:182;李醒塵,2000:304)。蜂窩不能稱藝術 品的原因。並不是表現形式不能符合反覆與漸層;對稱與均衡;調和與對比;比 例和節奏;統調和單調;多樣統一藝術美感所要求的外在形式(丰子愷,1987:

53)。主要著眼點是蜜蜂是靠動物本能來建造自己的蜂窩,其間不牽涉理性、意 識、自由的問題。假如今天由人去建造一模一樣的蜂窩的產品,就有可能被稱為 藝術,因為人會事先規畫、構思心目中的圖像,能夠按部就班的去執行,按自己 的想法如期建造屬於個人風格的產品。這就是說藝術是人憑理性,有目的的一種 自由的活動創造(李醒塵,2000:304)。根據上述我們可以把自然美和藝術美的

分別歸納四點的不同(劉昌元,1987:40):

(一)就本源來看自然美是天生的,而藝術美是天才的創造。

(二)就對象本身來看,自然美是種美的事物,而藝術美是將一件物作美的再現

(representation)。

(三)就與完滿或目的之關係來看,對自然美的判斷不需預先知道對象合乎什麼 目的,但對藝術美的判斷就需要。

(四)就與道德關係來看,康德認為自然美比藝術美優越,因為他堅信『對自然 的直接興趣永遠是個善良心靈的記號』,但對藝術美的興趣則沒有這種道 德意義。

二 二 二

二、、、藝術不同於科學、藝術不同於科學藝術不同於科學 藝術不同於科學

人類精神創造物分為兩大分支是藝術和科學,指出藝術和科學的不同之 處,就能進一步突出藝術的特徵,因此康德認為藝術是『人類的技巧』,科學是 知識(曹俊峰,2003:324)。也就是說藝術作品的產生是要求人類的巧妙手藝或 熟練的技巧,因此藝術與科學的區別就好比『能』與『知』,實踐能力和理論之 間的區別(洪翠娥,1995:56)。藝術和科學的區別,其根本特徵就是不能重複 性,能夠重複的是科學,如果有美的科學,那麼審美就可以通過證明,而不是通 過鑑賞判斷來進行,因此沒有關於美的科學,只有關於美的評判;也沒有美的科 學,只有美的藝術,藝術雖有規則,但這種規則不像科學那樣,可以經過計算、

推導或證明出來,它只能是一個自然的、主體的產物(章啟群,2004:391)。就 如同你向一普通人問哥倫布與其雞蛋的問題,這普通人便說,在此問題之中並無 藝術可言,那只是科學的問題;可是另一方面,對走鋼索的人之技巧而言,你若 用藝術之名以名之,他絕不會有不安之處(牟宗三譯註,1992:333)。因為人類 主要是透過藝術來反映和把握美而使之服務於改造世界的偉大事業的(李澤厚,

1987:1)。那種只要我們應當作什麼、因而只要欲求的結果被知悉,我們就能夠 做到的事,我們也不大稱為藝術(鄧曉芒譯,2004:160)。也就是說某些事情,

人們學會怎麼做,且學會怎麼做就能真地做出來,這就不是藝術;另有事情,儘

管你知道應該怎麼做,但你卻沒有必要的技巧來實際完成它,這類的事情就屬於 藝術了(曹俊峰,2003:324)。也就說藝術是一種變知為能的本能。

三 它的結果(如報酬)吸引人的事情,因而強制性的加諸於人(Kant, 1790/2000:

183;鄧曉芒譯,2004:161)。康德認為藝術不同於手工藝,但並不否認藝術要 有某種技巧,某種機械性的東西,在這一點上藝術又與手工藝是相通的(李醒塵,

2000:305)。藝術與手工藝畢竟還有相似或交叉之處,在藝術與手工藝之間劃出 明顯的界限並不容易,康德在此提了一個很模糊的標準,就是看其中作為基礎的

『才能的比例』,所謂才能是指經訓練而獲得的熟練技巧,包括規律和法則,即 他所說的『強制東西』或『機械性的東西』這種成分多的就是手工藝品,這種成 分少的就是藝術品(曹俊峰,2003:326)。

1992:335)。藝術創造的時候,必然先從某自然中得到一種銘感,然後從事表現;

若無何等銘感而動手刻劃描寫,其工作不成為藝術,而僅為匠人之事(丰子愷,

1987:11)。簡單的說就是把對於如何製作一件成品的知識付諸實際行動,而技 巧是此一行動的基本要求,這樣的藝術也就是機械的藝術或稱工藝(洪翠娥,

1995:58)。例如我知道了黃金分割比例是 1:1.618,我據此做出了長寬之比與 此一致的相框,這就是機械的藝術(曹俊峰,2003:327)。西方格言道:『凡藝 術是技術,但僅乎技術,不是藝術』,這就是說必須在藝術上再加一種他物,然 後成為藝術,這他物便是『藝術的心』,有技術沒有『藝術的心』,不能成為藝術,

有『藝術的心』而沒有技術,亦不能成為藝術(丰子愷,1987:11)。

二 括快適的藝術和美的藝術(曹俊峰,2003:326)。

(一一一一))))快適的藝術快適的藝術快適的藝術快適的藝術::

如果藝術的目的,是使愉快去伴隨單純感覺的那些表象,那就是快適的藝 術(鄧曉芒譯,2004:162)。簡單的說是指以純然享樂為目標的藝術(牟宗三譯 註,1992:336)。如筵席間的即性談笑,其目的就是增加飲宴時的歡樂氣氛,使 得與會之人都能夠開懷大笑,並熱烈地參與談話(Kant, 1790/2000:184;洪翠 娥,1995:58)。在這嘻笑怒罵當中,沒有人會在意所說的內容,只是純粹引導 峰,2003:327)。美的藝術本質上是『合目的』的一種表象,而且雖然它空無一 特定的目的,然而它卻有促進社會溝通之興趣中的心力陶養之效果(Kant, 1790/2000:184;牟宗三譯註,1992:336)。換句話說美的藝術,其快感伴隨著 表現作為認識的形式,它雖然沒有目的卻又以自身為目的,即有『形式上的合目

的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能溝通社會交往,促進各種精神力量的修養

(李醒塵,2000:305)。美的藝術所形成的愉快不是出於感覺的享受愉快,而必 須釋出於反思的享受愉快;所以審美的藝術作美的藝術,就是這樣一種把反思判 斷力,而不是把感官感覺作為準繩的藝術(鄧曉芒譯,2004:163)。

參 參 參

參、、、、藝術與自然的關係藝術與自然的關係藝術與自然的關係藝術與自然的關係

藝術不只是和諧的形式與心靈的表現,還有自然景物的描摹,畢達哥拉斯

藝術不只是和諧的形式與心靈的表現,還有自然景物的描摹,畢達哥拉斯

在文檔中 康德美學的教育涵義研究 (頁 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