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動搜尋的資訊需求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行動搜尋的資訊需求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索行動搜尋行為的特性與其影響因素,包括搜尋動機、搜尋之內容 主題、搜尋策略等行為特性以及時間、地點、社會性因素、工作任務等情境因素 之間的關係。為深入瞭解行動搜尋行為特性,研究者進行了相關文獻的閱讀與探 討。本章共分三節,首先探討行動搜尋中的資訊需求,找出使用者在手機上的搜 尋主題與動機並進行初步探討;接下來進入到資訊行為的部分,探討進行行動搜 尋的具體做法與策略為何;最後探討各項影響因素與行動搜尋間的關係,特別是 時間、地點、社會性因素、工作任務等情境因素對行動搜尋的影響。

第一節 行動搜尋的資訊需求

本節首先探討資訊需求的意涵與搜尋行為間的關係,藉此瞭解行動環境中的資訊 需求為何,並進一步將行動環境中的資訊需求細分為搜尋主題與搜尋動機進行深 入探討,試圖歸納出使用者的行動搜尋行為特性。

一、 資訊需求與搜尋行為意涵

資訊需求這個概念最早是由 Taylor(1968)提出,他將資訊需求分為四個層 次:

(1)內藏式需求(visceral need):在人心中最深處,人們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的感受性需求,是處於模糊概念時期。

(2)意識化需求(conscious need):人們可以清楚意識到自己對資訊的需求,但 未必能夠明確地描述。

(3)正式化的需求(formalized need):可以用語言文字清楚陳述需求。

8

(4)妥協後需求(compromised need):用資訊系統所能瞭解的語言來表達的資 訊需求。

而資訊需求的產生也意謂著使用者所擁有的知識並無法解決其問題,因此需 要進行資訊尋求來滿足其需求,而意識到資訊需求的存在,也正是資訊尋求的第 一步。而這些資訊需求依照其任務的急迫性,也分為立即性的需求(immediate need)與延遲性的需求(deferred need)。

而資訊行為相關研究中,資訊搜尋行為(Information Search Behavior)便是其 中一項重要的研究主題,資訊搜尋指的是「有目的」的和資訊檢索系統產生互動,

找出相關或有用之資訊的行為(Xie,2009)。而資訊搜尋行為的產生,便是因為 使用者有各種資訊需求,透過電腦的資訊系統來獲取所需資訊,而在行動環境蓬 勃發展的當下,資訊搜尋行為也不僅限於在傳統電腦上進行,手機、平板電腦等 行動裝置靠著其攜帶方便等特性,能夠不受時間與地點限制,隨時進行搜尋,以 滿足使用者的資訊需求,特別是在有立即性的需求時,行動裝置與傳統桌電相比 起來更加便利,能夠立即搜尋所需的資訊,滿足多樣化的資訊需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資訊搜尋行為的相關研究也從傳統的網頁搜尋轉向關注行 動環境中的搜尋行為,越來越多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來搜尋所需的資訊,但與以往 使用個人電腦的網頁搜尋不同,行動搜尋的搜尋主題十分多元且多變,也較容易 受到時間、地點、社會性因素、工作任務等情境因素影響。而在行動搜尋越趨普 及的當下,有必要對行動搜尋使用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藉此提供個人化且有效率的行動服務。

為了深入瞭解行動環境中的資訊需求 Church 與 Smyth(2009)提出了兩種瞭 解資訊需求的基本方法,第一個方法是研究使用者的搜尋主題與搜尋方式;第二 個方法則是研究使用者的搜尋動機。

9

二、 行動搜尋主題

根據 Church 與 Smyth(2009)提出的方法,為深入瞭解使用者的行動資訊需 求,需要對其搜尋主題進行研究與分析。而從先前與行動搜尋主題的相關研究來 看,眾多學者對搜尋主題的分類與界定皆不盡相同,以下將對各學者分類之搜尋 主題進行歸納與整理,藉此瞭解行動搜尋主題的變化與趨勢。

表 2-1-1 行動搜尋研究方法比較

研究者 研究方法

Kamvar & Baluja, 2006 使用紀錄分析法(log analysis) Church et al., 2007 使用紀錄分析法

Church et al., 2008 使用紀錄分析法 Church et al., 2009 日誌法(diary) Yi & Maghoul, 2011 使用紀錄分析法 Yang & Deng, 2013 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006 年,Kamvar 與 Baluja 便針對 Google 的行動搜尋使用者進行了一項大 規模的研究,他們分析了超過一百萬筆的查詢結果,對查詢主題與查詢詞的長度 與字彙數進行分析,而其中搜尋主題方面以成人為主,佔 20%以上,其次則是娛 樂、網路與電信、地點服務(local services)等主題,此外他們也分析了不同裝置上 的搜尋主題,結果表明 PC、PDA、手機等不同裝置上的熱門搜尋主題有所不同,

也顯示出行動搜尋越來越豐富且多元。這邊值得注意的是成人相關的搜尋主題,

以往在 PC 上這類型的主題佔比不到 10%,但在行動環境中卻有大幅度的提升,

這可能是因為手機的隱私度較高的關係,使得使用者在搜尋這類敏感主題時能得 到比 PC 更舒適的搜尋體驗,不過就以往 PC 上的搜尋趨勢來看,未來成人相關 搜尋主題將有下降的趨勢(Kamvar & Baluja, 2006)。

Church 等人 (2007)也在歐洲進行了手機的使用行為研究,對超過 60 萬的

10

行動裝置使用者進行研究,透過使用紀錄分析來瞭解使用者的搜尋模式,與 Kamvar 與 Baluja(2006)的研究不同,除了 google 搜尋引擎的查詢結果外,還包 括了 Yahoo、Click4Wap 等其他不同搜尋引擎的查詢結果,並依據詞彙的使用頻 率,對前 500 個查詢詞彙進行分類,歸納出 16 類行動搜尋主題,其中最熱門的 主題為成人、多媒體、電子郵件與訊息聊天、搜尋、娛樂等 5 類。其中成人相關 主題之查詢詞彙如 sex、porn 等便佔了 53%,可以發現成人相關主題是最熱門的 搜尋類別,與 Kamvar 與 Baluja(2006)的研究結果一致。第二熱門的主題則是多 媒體,約有 10%的檢索詞彙屬於這類,包括手機桌布、鈴聲、mp3 下載等詞彙 (Church et al., 2007)。

研究也指出,進階搜尋在行動環境中幾乎是不存在的,僅有 3%的搜尋有使 用到進階搜尋功能,這樣的結果是由於當時的行動裝置輸入能力有所不足所致,

狹小的螢幕與傳統鍵盤輸入,使得這些行動搜尋使用者無法輸入完整搜尋詞彙與 利用進階檢索功能,也使得檢索詞彙長度有其限制。除此之外,這項研究也比較 了在行動環境中的瀏覽行為與搜尋行為,發現到在使用行動網路時,使用者還是 以瀏覽為主要活動,真正有與搜尋引擎等系統互動的搜尋行為僅佔約 8%(Church et al., 2007)。

接著 Church 等人 (2008)又再次對歐洲的行動使用者進行分析,這次的研究 特別針對使用者的點擊行為進行分析,透過使用者的點擊行為來分析搜尋結果的 相關性與搜尋引擎的質量,以提供使用者更好的搜尋體驗。這次研究分析了超過 600 萬次的搜尋結果,但僅有約 12%的 Google 搜尋是成功的,這也顯示有將近 9 成的搜尋結果是失敗的,行動搜尋尚有非常大的改進空間。而搜尋主題方面,同 樣也是成人相關主題為主,但娛樂、多媒體、遊戲相關的搜尋有下降趨勢,而電 子郵件/社交等主題有增長趨勢(Church et al. 2008)。

而為了彌補使用紀錄分析法無法深入瞭解使用者背後的搜尋意圖的缺陷,

11

Church 與 Smyth (2009)進行了為期 4 週的日誌研究,以瞭解使用者的行動搜尋需 求,而在搜尋主題方面地點服務(Local Services)為最主要的搜尋主題,其次還有 旅 行 與 通 勤 、 一 般 資 訊 (General Information) 、 娛 樂 等 熱 門 搜 尋 主 題 。 (Church&Smyth, 2009)

而根據 Yi 與 Maghoul( 2011)針對 Yahoo 的行動使用者進行使用紀錄分析,

獨特檢索詞彙的數量也從 2007 年的 449 萬成長到 2010 年的 600 萬,這樣的成長 幅度也顯示出行動搜尋越來越多樣化。Yi & Maghoul 也歸納出 23 類行動搜尋主 題,而其中熱門主題包括電子產品、地點、娛樂、購物、運動保健等。與先前研 究相比,他們發現搜尋主題已經有大幅改變,成人相關主題有顯著減少,這也符 合了 Church 等人 (2007)的假設。(Yi & Maghoul, 2011)

有別於行動搜尋研究中常見的使用紀錄分析法,Yang 與 Deng(2013)利用訪 談與線上問卷法,分析 200 位中國行動網路使用者的資訊需求,他們利用馬斯洛 (Maslow)所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來解釋使用者的資 訊需求,研究結果指出,行動網路使用者與傳統網路使用者的資訊需求相似,但 行動網路使用者更注重生理、安全、愛與歸屬等層面的需求。主要的搜尋類別有 價格比較、食品安全、職涯規劃等。(Yang & Deng, 2013)

12 表 2-1-2 行動搜尋主題

Kamvar &

Baluja, 2006

Church et al.,

13

所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便是主要的動機理論之一。

而除了各項動機理論外,Deci 與 Ryan (2000)根據行為的原因與目的不同區 分出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與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兩種基本的動 機類型。其中內在動機指的是個體內發的動機,在活動中獲得滿足與喜悅感,促 使個體維持該行為,例如好奇心、成就感、認同感與互惠感等;而外在動機則是 指個體進行活動的動機為外在誘因所致,例如或得獎金、獎賞等誘因,個體並非 因享受活動本身而參與活動,而是因為參與活動有其價值。

隨著搜尋從傳統的固定環境逐漸擴展到行動環境之中,搜尋這件事不再是電 腦的專利,手機等行動裝置以及行動網路的快速發展,就算是在手機上進行搜尋,

也能獲得不輸給傳統桌電的搜尋體驗,而順應行動環境的發展趨勢,資訊科學領 域也開始出現行動搜尋的相關研究,而部分研究的重點便著重在搜尋動機的部分,

也就是關心使用者進行行動搜尋的原因與目的。

Broder(2002)將傳統 Web 搜尋的意圖分為以下三類:

(1)導航(Navigational):導航搜尋指的是到達某一特定網站。例如查詢公司、

組織名稱以及.com, .net 等網域皆為導航搜尋。

(2)資訊(Informational):資訊搜尋指的是使用者嘗試搜尋的線上資訊,通常只 是因為對該主題產生興趣而進行搜尋,不期望有進一步的互動產生。

(3)交易(Transactional):包括購物、下載文件(圖片、影像、音樂)等行為。(Broder , 2002)

而 Church 等人 (2009)進行了一項日誌研究,以便瞭解隱藏在使用者資訊需

而 Church 等人 (2009)進行了一項日誌研究,以便瞭解隱藏在使用者資訊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