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行動搜尋行為

本節將探討使用者搜尋活動的轉變,瞭解以往 Web 搜尋與行動搜尋的行為差異 以及其進行行動搜尋的具體做法,為本研究奠定相關基礎。

一、 資訊搜尋活動(Search Activity)

搜尋活動指的是使用者要如何滿足其資訊需求,也就是要瞭解使用者進行行 動搜尋的具體做法與策略為何。隨著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能夠滿足資訊需求的 方法也越來越多,特別是行動應用程式的功能越來越豐富,也使得行動搜尋的模 式有所改變。而就 Web 的搜尋活動來看,研究人員仍然無法正確理解使用者的 各項搜尋活動(Kellar et al. 2006),主要是因為 Web 本身的變化十分迅速,所以需 要持續蒐集資料來驗證搜尋活動的轉變。而資訊尋求的相關研究中已有許多相關 模型來描述這些搜尋活動。接下來將介紹各種資訊尋求模型來詳細瞭解使用者解 決其資訊需求的具體過程與方法為何。

Ellis(1989)提出了一個基本的資訊尋求模型,認為資訊尋求的過程包含了列 六項活動,分別為:開始(start)、鏈結(chaining)、瀏覽(browsing)、檢視(monitoring)、

辨別(differentiating)、摘錄(extracting)。後來 Ellis 等人 (1993)再次對此資訊尋求 模型進行驗證,增加了查證(verifying)與結束(ending)兩個搜尋活動。而到了 2003 年,Meho 與 Tibbo (2003)將此模型進一步被擴展到 Web 上的資訊尋求上,增加 了取用(accessing)、網路(networking)、資訊管理(information managing)等三種在 Web 搜尋上的活動。

Kuhlthau (1991)提出了類似 Ellis(1989)的資訊尋求模型,稱為資訊搜尋歷程 模式

(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此模型涉及了使用者的想法、感覺與行動之間

的相互作用。該資訊尋求模式包含六階段:開始(initiation)、選擇(selection)、

探索(exploration) 、闡述(formulation) 、蒐集(collection) 、表達(presentation)。

18

這些資訊尋求模型對於瞭解使用者的資訊尋求行為有十分顯著的幫助,但這 些以使用者為中心設計的理論模型,並無法完全涵蓋到網路上的搜尋活動,因此 有必再要對網路上的搜尋模式進行分析,藉此瞭解搜尋活動的轉變與趨勢。

二、 網路(Web)搜尋活動

Catledge 與 Pitkow (1995)分析了NCSA Mosaic 瀏覽器,透過使用紀錄分析 法來瞭解使用者的實際行為,本研究將網路上的搜尋活動分為三類:(1) 搜尋 (Search browsing):有明確目標的搜尋、(2) 瀏覽(General purpose browsing):隨 意瀏覽有興趣的項目、(3) 偶然(Serendipitous browsing):意外獲得資訊。

Pitkow 與 Kehoe (1996)的調查結果指出,在網路上有五種主要的搜尋活動,

分別為:(1) 瀏覽(browsing)、(2)娛樂(entertainment)、(3)工作(work)、(4)購物 (shopping)、(5)其他(other uses)。Pitkow 與 Kehoe 也指出這些活動與先前研究中 的活動有一致性。

Choo 等人 (2000)透過訪談、問卷與使用紀錄分析等綜合方法對 34 位知識 工作者的網路活動進行探討,並搭配關鍵事件法來獲取更真實的使用情形。歸納 出無向觀看(Undirected Viewing)、條件觀看(Conditioned Viewing)、非正式搜尋 (Informal Search)、正式搜尋(Formal Search)四種搜尋活動。( Choo et al., 2000)

19

辨 別 (Discriminating) : 在預先選擇好的資源上

資料來源: Choo et al.( 2000).Information Seeking on the Web: An Integrated Model of Browsing and Searching.

(2)資訊蒐集(information gathering):找尋特定主題的資訊的搜尋活動。

(3)瀏覽(browsing):缺乏特定目標的搜尋活動。

20

(4)交易(transacting):使用線上服務或產品的活動,例如:網路銀行。

(5)通訊(communicating):利用網路與他人聊天或討論的活動。

(6)維護(housekeeping):維護線上資源的準確性與可用性而執行的活動,例如:

檢查網站連結是否有損壞。(Sellen et al., 2002)

Kellar 等人 (2006)提出了類似 Sellen 等人 (2002)的分類架構,透過焦點小 組訪談與實地研究法來證實這項分類架構的可行性。經過為期一週的實地研究後,

他們將初始的四種分類擴展至六種搜尋活動,分別為:

(1)事實發現(fact finding):尋求具體事物的活動。

(2)資訊蒐集(information gathering):利用多個資訊源來獲取資訊的活動。

(3)瀏覽(browsing):缺乏特定目標的搜尋活動。

(4)交易(transactions):涉及或參與線上服務或產品的活動,例如:網路銀行、網 路購物。

(5)通訊(communications):基於網路的通訊活動,例如:Email。

(6)維護(maintenance):維護網站資源的活動。(Kellar et al., 2006)

21

圖 2-2-1 Web 資訊與活動分類圖

資料來源: Kellar, M., Watters, C., & Shepherd, M. (2006). A Goal‐based Classification of Web Information Tasks. In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3(1), 1-22.

22 Web 分類(Kellar et al., 2006),並將其應用至行動環境中。這個分類框架與 Kellar 等人 (2006)的 Web 活動分類相似,但僅針對行動環境中的搜尋活動進行分類。

此分類框架共有八種行動搜尋活動,分別是狀態檢查(Status checking)、瀏覽 (Browsing)、資訊蒐集(Information gathering)、事實確認(Fact checking)、立即 (In-the-moment)、計劃(Planning)、交易(Transaction)、通訊(Communication)等八 種行動搜尋活動。

(1)狀態檢查:檢查動態資訊,例如:新聞、天氣、Facebook 的貼文等。

(2)瀏覽:沒有特定目標的資訊尋求活動,例如:點擊 Email 中的附帶連結、廣告

23

連結等。

(3)資訊蒐集:對特定主題的資訊尋求活動,例如:利用不同資訊源來獲取某個 地點的資訊。

(4)事實確認:檢查或驗證靜態資訊的活動,例如:藝人名稱、單字涵義、電話 號碼等。

(5)立即:立刻採取的資訊尋求活動,例如:在步行到電影院的途中查詢電影資 訊。

(6)計劃:非即時性的資訊尋求活動,例如:查詢電影資訊來決定明天要看什麼 電影,查詢旅遊地的天氣以便計劃旅行。

(7)交易:涉及線上服務與產品的活動,例如:網路購物

(8)通訊:與他人或其他群體進行資訊分享的活動,例如:回覆 Facebook 上的貼 文,回覆 Email 等。(Taylor et al., 2008)

Brown 等人 (2014)利用錄製影音的方式來紀錄 iPhone 使用者的使用行為,

實驗長達 100 天,共有 15 位 iPhone 使用者參與這項研究,受試者透過安裝 APP 來紀錄他們與手機的互動情形,並透過線上日誌來紀錄他們的使用情形,受試者 隨後也接受訪談,以詳細瞭解他們在線上日誌中的紀錄情況。最後確定出了下列 四種不同的使用風格:

(1) 短暫休憩(micro-breaks):使用者對手機的訊息或社群媒體進行快速的檢查,

相對而言,此活動的持續時間較短且發生頻率高。

(2)填補時間( filling time):從事移動閱讀等行動。

(3)社會性使用(sociality of use):使用行動裝置來與他人進行互動。

(4)數位編織(digital knitting):長時間的活動型態,如對話等。(Brown et al.,2014)

24

Banovic 等人 (2014)提出了基於時間與互動情形的手機活動分類,他們在 Android 手機上安裝 APP 來獲取使用資訊,共有 10 位 Android 手機使用者參與 這項研究,並從研究結果中確立了三種手機的使用活動分類:

(1)掃視(glance):在不啟動任何應用程式的情況下與螢幕的短暫互動,例如:檢 查時間。

(2)審查(review):持續時間在 60 秒以下,與一至兩個應用程式互動的活動模式。

(3)佔用( engage):持續時間超過一分鐘,大多是與多個應用程式互動的活動模 式。

除了活動分類以外,研究還指出大多數的活動都是屬於掃視類型,且不是依循通 知而做,這也意味著手機使用者並沒有每天檢查他們的手機訊息。

四、 搜尋行為小結

表 2-2-2 總結了以往在 Web 搜尋上的搜尋活動,顯示了這些分類法的改變,

而以 Web 搜尋活動為基礎,近年來也有許多研究來探索行動領域的搜尋活動。

以 Taylor(2008)的研究而言,最主要的搜尋活動為狀態檢查,而 Xie(2014)以 Taylor(2008)的行動行為框架進行的研究顯示,事實確認為行動搜尋最主要的搜 尋活動,推論使用者在進行行動搜尋時往往是由於特定情境導致,為了解決當前 的工作任務,進行事實確認的搜尋活動。不論是傳統 Web 或是行動環境,這些 搜尋行為的相關研究皆為接下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幫助我們瞭解使用者是如何 進行行動搜尋。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