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訪談結果分析

為深入瞭解日誌受試者之搜尋動機與行為特性,本研究也針對其中 8 位進行了半 結構式訪談,以下分別探討幾項重要分析結果。

一、 搜尋動機與情境

根據問卷與日誌分析結果,可以發現行動搜尋具有容易被情境影響的特性。

亦即大多數的行動搜尋並非一開始就具有明確的搜尋動機或目的,而是受到某些 人、事、時、地、物的影響,進而促使行動搜尋的產生,即所謂的資訊偶遇。根 據訪談,受試者多表達其行動搜尋的確較容易受到情境的影響。例如受試者 M01 提到:「我認為手機較容易受情境的影響,尤其是在行動中的時候,看到新奇的 東西就想去查看看」(M01:T),受試者 M01 便表明在行動中時,容易受到外部 資訊的影響,促使其產生行動搜尋行為。常見的搜尋情境如下,例如:「看電視 時,有時會有不太清楚或有問題,會直接用手機查詢(例如:人名、事件始末)」 (F01:T)、「在滑 FB 的時候常常看到一些介紹旅遊景點與美食的文章,就會去想 深入瞭解。」(F02:T)、「原本要和朋友吃飯的地點今日公休,因此拿起手機搜 尋附近適合聚餐的餐廳位置」(F03:T)。

二、 在家中的搜尋行為

根據問卷與日誌分析結果,最常發生行動搜尋的地點為家中。由於大學校園 使用者普遍擁有電腦或筆電,為何在家中選擇使用手機而非電腦/筆電搜尋資料,

根據訪談結果,推測其原因與使用習慣有關。一般而言,手機幾乎是 24 小時隨 時待機狀態,不受時空限制的優點,讓搜尋極方便。例如:「還要打開電腦太麻 煩,有時只是想快速得到 fact,不需要打開電腦」(F01:T)、「打開電腦很麻煩,

除非需要進行文書處理作業才會去開電腦,沒有要深入瞭解的東西就用手機查就 好。」(F02:T)、「因為用手機搜尋很方便,唾手可得,除非我要用電腦做作業,

不然大部分的時候,我依然選擇用手機進行搜尋」(F03:T)

70

三、 課業或學習相關主題搜尋行為

基於本研究對象為大學校園使用者,其資訊需求與一般大眾略有差異,特別 其可能較常查詢課業或研究有關的資訊。由問卷與日誌分析結果來看,的確有一 些比例的使用者會查詢與課業有關的搜尋,但多以事實確認類型為主。透過訪談,

本研究希望瞭解受試者是否有過較複雜或深度的搜尋經驗。然訪談結果顯示,在 課業或學習主題方面的搜尋,受限於手機螢幕尺寸,受訪者多表示手機僅用於查 詢如單字翻譯等簡單的事實確認類型。例如:「(跟作業相關的搜尋)我在手機上 只會查單字,其他像是論文之類的不可能在手機上查,太不方便閱讀了(手機螢 幕太小)。」(M01:T)、「像是老師在上課時提到的文獻,可能就會先用手機查查 看有沒有線上版本可以看看像是作者等基本資料(事實確認),回家後再改用電腦 觀看(手機螢幕太小)。」(F02:T)。

四、 購物主題搜尋行為

從 Google Trends(2017)的搜尋趨勢看來,從 2004 年至今,購物主題的網頁 搜尋熱度一直維持在 75 分以上的水準,可見在使用電腦或筆電的環境中,購物 一直是十分熱門的搜尋主題。而隨著行動商務的快速發展,愈來愈多人利用手機 搜尋購物相關資訊。根據訪談,相較使用電腦或筆電的環境中,在手機上的搜尋 較易產生後續的購買行為。例如:「我認為使用電腦時就像是在工作,在進行搜 尋時會謹慎考慮後再做決策,但是使用手機時我會覺得我是在休閒,而且逛網拍 時通常是在工作結束後的消遣,很容易就會想買點東西(衝動購物),而且在手機 上的操作也很簡單,只要點選幾下就能完成購買。」(F02:T)、「當下滑手機滑 到很疲累,或是臉書、ig 沒有什麼好看的,就想要去看一些購物網站,進而下單 訂購商品。」(F03:T)、「利用 APP 查詢很方便,而且會自動通知(熱門商品資訊、

折扣等)」(F04:T)。從受試者 F02、F03、F04 的訪談結果來看,在使用手機時 是大多是處於休閒環境中,會把購物視為一種消遣行為,容易產生衝動購物的行 為。

71

但也有受試者表示不會利用手機搜尋購物主題,也不會在手機上進行購物,

其主要考量為閱讀不便以及個資安全疑慮。例如受試者 M01 與 F01,「手機螢幕 很小,不好進行比較,而且我覺得在手機上輸入相關資訊(像是信用卡卡號)有安 全疑慮。」(M01:T)、「網路購物,我只用電腦,絕不使用手機。因為我手機裡 並不喜歡輸入信用卡帳號等資訊,而網路購物又是需要多方比較、看很多資訊的 決策行為,用手機很不方便,螢幕小、商品看不清楚,頁面切換也不如電腦簡單。」

(F01:T)。

五、 短時間的搜尋過程

由於手機提供多種功能,如通訊、社交、娛樂、購物等,在搜尋過程中,難 免被其它資訊所吸引,甚至偏離原來搜尋主題或目的。本研究希望瞭解受訪者在 搜尋過程中是否常發生這類現象。從訪談結果來看,由於手機搜尋的時間非常短 暫,大多數受試者認為行動搜尋與固定環境相比不易分心。例如「在手機上通常 僅是搜尋如人名、單字等 Fact,搜尋時間短且很快就可以查到,而使用電腦時通 常會花費一段時間在電腦上,會覺得還有時間可以利用,注意力容易被其他東西 吸引。」(M01:T)、「手機應該是比較不容易分心,在手機上搜尋的內容通常都 是較為簡單的如文字翻譯,餐廳地址等,搜尋時間不長,不容易被其他內容吸引,

偏離原本的搜尋主題。(電腦比較容易有多工的行為)。」(F01:T)。

但也有受試者 M03 與 F03 認為手機搜尋較容易分心。例如「我看到感興趣 的事物就會想要詳細瞭解他,而手機螢幕較小,像是廣告、相關內容常常會與全 部聚在一塊,我就會去點選一些相關內容(偏離原本的搜尋),而在使用電腦時,

不太會去看螢幕的左右兩側與下方(外部資訊位置)。」(M03:T)、「我認為手機 較易分心,因為我很多通訊軟體都是用開啟通知的狀態,當我用手機搜尋時,若 有人有事情傳訊息給我,我都會先以讀訊息為主,然後就把原本要搜尋的事情放 在一旁,進而做事效率就變得非常低。」(F03:T)。歸納上述訪談內容,可以發 現到行動搜尋因為其搜尋內容有快速且簡單的特性,搜尋時間相較於電腦的搜尋

72

來說非常短暫,故較不容易有偏離搜尋的分心現象,但隨著使用者對於社群媒體 與線上通訊軟體的依賴度提升,在搜尋時若有通知訊息傳入,便會造成分心的現 象。

六、 搜尋中止行為

從訪談結果來看,受試者一致認為手機較容易有放棄搜尋的情形產生。主要 是因為手機的閱讀性較差,及受搜尋類型影響。例如:「比較容易放棄,因為眼 睛好痠,而且有時候因為網速問題影響,等待覺得很累,就會果斷放棄」(F01:

T)、「是,因為手機的搜尋較易搜尋,因此常常會透過手機搜尋一些沒有必要的 資訊來打發時間。」(F03:T)、「手機常常會查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找不到也 沒關係,重要的東西不會在手機上查;而在電腦上查東西的時候,會覺得我都花 時間去開電腦了,沒查到會很嘔,所以不會有放棄的情況。」(M01:T)。根據 訪談結果,可以發現受訪者在使用電腦時,多半是處於工作情境之中,需要查詢 重要的資訊,因此較少有放棄的情形產生,而行動搜尋多半是在休閒情境中因好 奇而起的搜尋,並不是真正必要的資訊,故較容易產生搜尋中止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