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陳盈吉,2004;鍾曉蘭,2006):

表2-4-1 內在表徵與外在表徵

內在表徵(internal representation) 外顯表徵(external representation) 主 要 指 心 智 表 徵 (mental 能夠表達某些意義的基模(schemes)。

貳、多重表徵的涵義與功能。

一、多重表徵的涵義

Boulter & Buckley (2000)提出以表徵的方式和表徵的屬性兩個不同的維度 來分類及解釋模型: 表徵的方式主要分為 五種-具體的(concrete)、言語的 (verbal)、視覺的(visual)、數學的(mathematical)、動作的(gestural),又可細分為單 一或混合的表徵方式(引自鍾曉蘭,2006)。左台益、蔡志仁(2001)也指出多重 表徵是指用多種不同的表徵形式,來呈現與建構同一個概念。由於科學概念多為 抽象且難以用肉眼觀察到的,所以學生容易有迷思概念,以及在學習上常常有困 難。以本研究的主題-血液循環單元為例,因為血液循環系統非常複雜且位於體 內無法直接觀察,所以在教學上常會使用多種表徵來教學,會使用心臟模型、實 體豬心、影片、動畫、圖片、文字以及實驗等多種不同的表徵方式來教導同一個 血液循環概念,也就是說,當單一表徵無法解釋與呈現一個概念時,去使用多種 表徵來解釋與呈現該概念,使其概念更清楚且容易理解,這就是多重表徵的重要 意義與價值。

但是使用多重表徵並非是沒有缺點,當表徵越多,固然會使學生吸收到更多 資訊,但是過多的雜亂訊息,也會導致學習的負擔,就如同拼圖一樣,雖然可以 零碎的小拼圖是有給予拼圖者完成拼圖的暗示,但是當全無頭緒一股鬧丟下許多 拼圖片,讓圖拼者去自行拼湊出完整圖片,這無異是對拼圖者造成極大負擔(引 自呂益準,2005)。所以使用何種表徵、使用多少表徵、標表徵間的關聯性與使 用標徵者本身的素養,也是會對多重表徵的教學有很大的影響,故在使用表徵教 學時不可不慎重。

二、多重表徵的功能

Ainsworth(1999)將多重表徵主要分類為三種功能:互補功能、限制詮釋 功能與建構功能。說明如下:

1、 互補功能

Paivio(1971,1986,1991)提出雙元編碼理論,人類表徵系統分為文自語非文字 兩類,這兩種表徵可以相互激發,使人類接受之資訊更有深度與廣度。由以上研 究可知使用不同的知識表徵,會有助於學生做出不同的推論,以及增加學生處理 資訊的能力。通常使用多重表徵的時機,是在單一表徵不足以承載某領域中所有 的資訊,或是想要結合多種的資訊變成一個複雜表徵候。

2、 限制功能

限制功能可以分為:熟悉性限制及內在特性限制兩方面。(1)熟悉性限制:

是指用學生較熟悉且理解的表徵,來幫助學生理解一個較不熟悉且抽象的表徵。

教學中常使用類比的方式,將兩個不同領域間的知識以類作相對應,讓學生裡用 熟悉領域的先備知識轉移到未知的領域的知識。(2)內在特性限制:當教學中的 表徵出現時,若其訊息不足或對是較為抽象或不熟悉的表徵時,常常會會讓學生 做出過多的推論,故會使用第二個表徵用來限制之前所呈現的訊息,讓學生能從 特定範圍中做出正確的推論。

3、建構功能

多重表徵能讓學生對於知識有較深層的瞭解,以下以提高知識的抽象化、延 伸性及表徵之間的關連性作探討。(1)抽象性:由表徵中去除不必要的資訊,以 面去過多細節的干擾,以利學生建構出科學概念與想法。(2)延伸性:將可以將 知識延伸擴大至相似或已知的領域上,多重表徵教學可以讓學概念更具體。(3)

關連性:表徵教學除了要做到對於單一表徵的完整建構,也要做到表徵間互相連 結的工作,而多重表徵可促進表徵與表徵之間的連結,使其具完整性。

貳、多重表徵的教學

關於動態表徵於教學上的研究有許多,看法卻相當不一致。抱持正面看法的 研究指出,多重表徵有助於學習者學習困難的概念(Peters & Diker,1982;

Castle,1982;Grant & Semmers,1983;Janvier,1987;Rieber & Hannafin,1988;

Rieber,1989;Robbins,1990; White,1989,1993b,1998;Kenyon & Kimberly,

1991; Park & Gittelman,1992;Edward F.Redish,1993;Volterra(1995);Noss &

Hoyles,1996;Beverly & Mary,1998; Rohr & Reimann,1998;蔡志仁、左台 益,2001;朱經明,2004;陳盈吉,2004;陳婉茹,2004;鍾曉蘭,2006),接下來 將從不同領域的多重表徵教學來作探討。

首先,在化學教學方面,學習者在學習氣體粒子概念的時候,動畫組的學習 成效優於文本組與靜態表徵組(引自陳盈吉,2004)。Park&Gittelman(1992)研究 也指出,動畫或電腦模擬實驗對於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動態屬性的科學概 念,或微觀世界表徵的學習有相當的助益(引自鍾曉蘭,2006)。相對的,也有持反 面 的 看 法 , 認 為 靜 態 的 表 徵 與 動 態 的 表 徵 並 無 差 異 存 在 (Peters & Diker,1982 ;Rieber,1989;Rieber&Hannafin,1988;引自陳婉茹,2004)。

在物理教學方面,White(1998)認為物理的電腦模擬軟體(ThinkerTools)

可以提供了學生認識抽象概念的的階層,如:可藉由一個指向的箭頭或是動態圖 解的方式來呈現出較高階的抽象概念。White(1989, 1993b;引自White, 1998)

則提出了「中介的因果模型」想法,此模型是利用多種視覺表徵來描述抽象概念 的階層,也認為此模型可以取代代數的抽象教學或真實的實驗教學,因為這些使 用的模型與真實現象相拒不大,所以可以作為真實現象與數學形式間的橋樑,故 能對學生的學習有助益。Edward F. Redish (1993)也指出電腦能夠精確地將真實 世界呈現出來,所以電腦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真實世界和物理世界相連結。藉由

以協助學生經由視覺學習,刺激學生將抽象的概念建立成正確的心智模式。

在數學教學方面,Janvier(1987)認為一個數學概念的多重表徵就像是星形 的冰山一樣,中心蘊含著此一概念,而每一個尖端都表示著一個表徵形式,完整 的一個概念就是整座的冰山一般。因此學習數學最理想方法就應該是要能在同一 個物件上運用數個表徵,即是以多重表徵來呈現同一個概念,並注重表徵間互相 的連結及轉換;Noss & Hoyles(1996)也指出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藉由電腦視 窗環境呈現精緻化的數學意義,以使學生得以建構完整的數學概念(引自蔡志 仁、左台益,2001)。也即是說,經過適當設計的電腦環境可以使學生能主動去 建構數學概念及表徵間連結轉換的概念心像。

在生物教育方面,Beverly 和Mary(1998)之研究選定蟑螂(Giant Madagascar Hissing Roach)為教學單元,學生也對此種類的蟑螂感到有興趣且畏懼。一開始 學生會觀察11隻蟑螂為期10周,在這之間學生會觀察會有進步,進入觀察牠的適 應、演化、學習。這種發展中的學生科學想法,可以經由「計畫性電腦輔助學習 環境」(CSILE:computer supported inten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和知識論壇 (Knowledge Forum )觀察出而且可以觀察出學生的了解由簡單、表面的變成複 雜、深入的。研究也顯示,學生經在此教學環境下學習,他的研究方法和想法越 來越相似於真正的科學家。 而且此方法可以提昇學生的動機,增加學生的自信,

以及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此能力,讓學生在望後遇到問題時,可以像科學家一 樣地解題。

在聽障教育方面,Robbins(1990)指出可利用圖畫、數數、測量活動、圖樣配 對來增進聽障學生的數學經驗。Castle(1982)提出加州 Riverside 啟聰學校使用數 學電腦軟體-math city 來教導聽障學生數學,教師可透過此系統自行發展出合適 的教學、測驗、及練習。Grant 和 Semmers(1983)使用 LOGO 語言來看學前聽障

學童與正常學童的學習成效,姐果顯示此系統可以讓學生學習有所進步。Kenyon 和 Kimberly(1991)使用影像教學幫助 20 位聽障學生學習諺語,研究結果發現使 用影片配合討論的方式,可以對聽障學生學習諺語有所幫助。Volterra(1995)使用 電腦輔助多媒體,教導 12 位 6-16 歲的聽障學生閱讀學習,結果發現 12 位聽障 學生都可以從媒體的到助益(引自朱經明,2004)。

由以上文獻可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或策略時,可依據現象或概念的本質 與特質,選用適合的模型表徵方式,讓學生能藉由多重表徵來學習並建立心智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