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親職雜誌中親職參與的父母角色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親職雜誌中親職參與的父母角色

承接第一節的研究發現,在上述親職參與的主題與內涵之中,本研究者發 現當今親職參與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幾個常出現的形象;又,由於本 研究關注之親職參與為親子互動取向的親職參與,因此,接下來整理父母於親 職參與的親子互動中「父母角色」有何?整理後發現,可以歸納成做孩子的伯 樂、教練、陪伴者、好朋友、楷模之角色。做孩子的伯樂多著墨挖掘孩子的獨 特天賦、適性培養;做孩子的教練則強調以引導、鼓勵及身教示範的方式教養 孩子;做孩子的陪伴者指父母要多陪伴孩子,與孩子多實體互動;做孩子的好 朋友則指父母要與孩子培養良好情感;做孩子的楷模指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 樣子,自己就要先示範給孩子看。

在上述類型中,又以做「孩子的陪伴者」特別彰顯出親職參與中有關外顯 互動的內涵,強調親子之間需有高度實體互動的時光;做「孩子的好朋友」則 特別彰顯出親職參與中有關心理互動的內涵,強調親子之間培養良好的感情是 親子互動和關係的一切基礎。

壹、 孩子的伯樂

親職雜誌中受訪的父母談到,要看懂孩子的獨特天賦、潛藏需要,並排除 環境對孩子的不適當之處,尤其是需要留意現行體制內的教育方式及社會大眾 主流的期待,是否會對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父母會和老師協調寫作業的形式、

主動參與親職活動,甚至自己辦學,藉以達成適性培養孩子、不改變孩子的形 狀、協助孩子在其原本的模樣中用自己合適的方式成長。

因為功課衝突我更了解,重複寫練習不是兒子吸收知識的好方法,甚 至是破壞知識的殺手。……於是我委婉跟老師溝通,小四下做了一場「用 上課專心換回家不寫功課」的實驗……我不想破壞孩子的本性,希望他在 被理解的家庭中成長。(3-1-05-046-3-07-06,專訪父母)

65

父母要給孩子的支持,支持他們到達目標的方法,必須不同。給孩子 相同對待,反而不公平。(3-1-08-063-3-04-03,專訪專家)

貳、 孩子的教練

親職雜誌中受訪的許多心理諮商相關背景之教授或學者等專家,提醒父母 教養時要留心讓孩子做他原本的樣子,適時覺察孩子的內心世界,並要懂得同 理孩子;此外,也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狀況,為孩子提供量身打造的訓練程度,

提供「對孩子來說這個挑戰剛剛好」的提升機會,在執行的技巧上也要用默默 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察覺父母要傳達的用意,並放下一些父母的自我價值觀,讓 孩子感到被重視、有安全感。

負面情緒跟過度壓力會影響自制力的培養,當孩子有負面情緒,尤其 程度較強、維持較長,往往正是情緒教育成熟的時刻,但很多爸媽會輕易 蓋過或掃除壞情緒。比方孩子考試考差,放任型爸媽說:「不要想啦,睡 一覺就好了!」嚴格型爸媽則說:「考不好當然的啊,我看你前面都在 玩!」這些都是爸媽在解決自己的問題,但孩子的困擾並沒有解決。愛很 簡單,但要怎麼愛到對方心坎裡,爸媽要學會換位思考跟同理心,不只處 理自己的需求。(3-2-06-051-3-04-02,專訪專家暨專家撰文)

培養韌性過程是在幫孩子打預防針,同時在考驗大人。有個成績中上 的國中生愛上 cosplay,成長於傳統家庭的媽媽很掙扎,不知道孩子喜歡這 個好不好,但她願釋出空間:「你要玩媽媽不反對,但成績要顧喔。」孩 子跟媽媽達成協議,努力維持住成績也維持關係,媽媽偶爾還幫孩子出一 點衣服費用。對孩子來說這個挑戰剛剛好,但媽媽卻要挑戰內心無法接受 的次文化,孩子同時也在磨家長。(3-2-07-052-3-04-02,專訪專家暨專家 撰文)

66

此外,也要用對方式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被肯定的過程,且養成評價 自我及事務的良好概念,養成日後面對挑戰的良好思維。

父母不要只是在孩子做錯的時候教孩子,也要在他們做對事情的時候,

告訴他們做得很好。(3-2-08-063-3-02-04,專訪專家)

在孩子付出行動力的同時,阿德勒學派強調「多鼓勵、而少稱讚」,

而且把「鼓勵重點放在過程而非結果」。對一個孩子努力的過程肯定,叫 鼓勵;對一個人表現的結果肯定,叫稱讚。(3-2-04-049-3-06-04,專訪專 家暨專家撰文)

參、 孩子的陪伴者

親職雜誌中受訪的父母或編輯整理的內容,時常強調父母要花時間陪伴孩 子、關心孩子及時常和孩子有實體互動,以此培養堅實親子關係,也累積父母 管教孩子時孩子願意聽的基礎;甚至有父母以親身經歷表示,為了在能夠不犧 牲課業補習時間,但又要有充分親子共處時光的情況下,父母寧願砸大錢買很 貴的網路課程,對父母而言這是一件不假思索、在所不惜的事情,陪伴孩子的 親子共處時光在父母眼中是很「優先」的事情。

數位時代的自主學習力養成關鍵,仍要回到實體的互動與陪伴,以堅 實的親子關係為基礎。(3-3-01-001-3-02-02,編輯採訪專家後之整理陳 述)

「我曾經每週六送書言去上數學,光是來回車程就花掉三、四個小時,

上的課程很難,回家還得練習,這樣就去掉一天,」尹藝蒙覺得和孩子相 處的時光很珍貴,不想其中一半都被補習耗掉,決定改上同一個機構開的

「網課」,和八、九百人同時線上收看三小時的數學課程。網課收費不便 宜,一學期要近萬元台幣,再加上私小學費一年也要近二十萬台幣,但在

67

尹藝蒙眼中,覺得這都是「不需要太多考慮」的部分……(3-3-03-022-3-03-03,專訪台灣父母)

肆、 孩子的好朋友

親職雜誌中受訪的父母表示,父母要主動和孩子培養情感,為孩子營造溫 暖的氛圍、有安全感的環境,藉以讓孩子遇到困難時有人可以傾訴或抒發;此 外,和孩子培養好情感,讓親子之間像好朋友的關係,也被視為教養與管教的 基礎,有良好情感管教才會有成效,父母不再使用過去比孩子高的立場對孩子 下指令,而是站在與孩子平等的角度,藉由感情好造成約束與影響力,也藉由 像朋友般很自然的方式進行連絡,甚至父母會怕孩子覺得自己聯絡的方式不夠 自然、嫌自己煩。

家長可以做的是儘量提供一個有愛、彼此信任的環境,也預設孩子都 有犯錯的可能,至少讓他可以在困難發生時有勇氣說出來,願意和家人一 起面對問題。(3-4-04-072-3-02-02,編輯採訪專家後之整理陳述) 我常舉自己的例子分享:教養要先培養親子關係,而且要拿捏情分來 決定管教的輕重,否則要是一失手,不但管教達不到效果,關係也回不來 了。(3-4-02-046-3-06-05,專訪台灣父母)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的數位使用行為雖有約法三章,執行成效卻不彰,

葉士昇認為,這是親子間的情感信任課題。(3-4-01-005-3-03-06,專訪台 灣父母)

其實我們希望跟他(孩子)互動、有更多情感交流聯繫,但是他好像 不曉得,父母也會脆弱、看見「已讀不回」會挫折。我沒跟他聊過,不知 道怎麼講,怕說了會讓他有壓力,現在儘量維持一定的 Line 分享,不要讓 他覺得媽媽很煩,想聯絡也要找最自然的方式。(3-4-02-046-3-05-04,專 訪台灣父母)

68

伍、 孩子的楷模

親職雜誌中受訪的父母及編輯整理的內容中,說明孩子會在生活中透過觀 察模仿,習得父母的樣子,因此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父母最好先讓自 己成為那個樣子,否則孩子的壞習慣很可能來自父母;甚至,若父母希望孩子 有健全的自尊與人生,也要在孩子年幼時開始讓孩子看見父母愛自己、有自信 的樣子。

孩子的發展過程中,透過觀察、模仿,逐步建構起他們對世界的認 知。...控制孩子使用媒體的唯一方式,是先控制自己,「所以示範給他 看,你是如何控制你的數位媒體。」(3-5-05-071-3-02-01,編輯採訪專 家後之整理陳述)

要讓孩子心思離開螢幕,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放下自己的手機,和孩 子有真實的互動。(3-5-04-069-3-03-03,編輯採訪專家後之整理陳述)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愛自己、接納自己,我們也必須那樣對待自己。

(3-5-02-050-3-03-02,專訪專家暨專家撰文)

綜觀本節摘述與分析之內容,可以發現當今父母與孩子學齡階段進行親職 參與時扮演的角色類型主要為看見孩子獨特長才的伯樂、能夠給予孩子適量挑 戰機會及引導鼓勵的教練、時常與孩子共處的陪伴者、與孩子有良好情感關係 的好朋友、孩子可以效仿的楷模;各個角色類型的內涵也在上述摘述及分析中。

本研究以 Baumrind(1971)提出教養方式所蘊含的「控制」與「支持」兩 向度分別之高或低特性,分析上述本研究所歸納出的五個父母角色,發現「伯 樂」與「教練」兩個角色屬於高控制、高支持之類型,著重給予孩子指引教導 之特性,也著重給予孩子適當的關愛照顧,且「教練」又比「伯樂」更加著重

69

控制之指引教導;「陪伴者」與「好朋友」兩個角色則屬於低控制、高支持之 類型,較不著重給予孩子指引教導,只較著重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其中「好 朋友」又比「陪伴者」更著重支持的關愛;而「楷模」角色具高控制之指引教 導特性,但是用父母示範之非直接或指導孩子,較為隱微而間接的方式進行。

在上述高控制、高支持的「伯樂」及「教練」角色,及低控制、高支持的「陪 伴者」、「好朋友」中,顯現類似 Baumrind(1971)教養方式中的民主權威與 寬容放任類型皆存在於現今之親職參與父母實踐中。

另一方面,由上述高控制、高支持的「伯樂」及「教練」角色,及低控制、

高支持的「陪伴者」、「好朋友」,也反映出「類平輩關係」(林文瑛、王震 武,1995)之親子關係特性,一方面父母仍然是「管」(吳明燁,2013)孩子

高支持的「陪伴者」、「好朋友」,也反映出「類平輩關係」(林文瑛、王震 武,1995)之親子關係特性,一方面父母仍然是「管」(吳明燁,2013)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