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第二節 討論

本研究之樣本數量相當龐大,克服了過往少對中學生進行研究的困難,且使用 工具繁多,雖然批閱時間相當長久,但獲得之結果也相當豐富,這是過往研究所無 法比擬的,具有相當程度的信效度。而為了更進一步探討,本節根據研究結果分別 對幽默感與擴散性思考、幽默感與頓悟、幽默感與詞彙遠距聯想、幽默感與創造傾 向、典型相關等五個部分進行討論。分述如下:

壹、幽默感與擴散性思考 一、積差相關部分:

過去的研究顯示,小學生的幽默理解、幽默創造、幽默因應和對幽默的態度與 擴散思考的流暢力、變通力和獨創力呈現顯著相關(姚玉鳳,2010)。而本研究發 現,中學生的幽默理解、幽默創造、幽默因應、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對幽默的態 度、笑的傾向與語文擴散性思考及圖形擴散性思考大部分呈現顯著相關。與本研究 相比較,彼此使用的測驗與對象雖然不同,但結果相近,幽默感與擴散性思考間,

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顯著關係及可預測性,可知研究結果有其一定信效度。而不同之 處在於,本研究將擴散性思考細分成語文和圖形兩大塊,能更完整看到幽默感與彼 此間之關係。由於擴散性思考之向度又可再細分為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 力,因此分別探討之。

1. 流暢力

研究結果顯示,僅語文流暢力與「笑的傾向」無關,其餘向度皆達不同程度的 顯著關係,包含幽默理解、幽默創造、幽默因應、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及對幽默的 態度。回顧過去研究,個體在處理認知失諧時,需要不斷思索可能的解答,思考速 度越快越有可能解決認知失諧並理解幽默內容,這就好比創造思考的問題解決歷 程(陳學志、蘇嘉鈴、葉季蓉,2011),需要不斷的想出各種點子,如何臨機應變,

並嘗試從中找到可能的解答,而在找到解答前,思考的點子數量與速度通常是第一

要務,也就是擴散思考中指的流暢力。此外,對於使用幽默或喜好幽默事物程度越 高者,進行思考時的流暢性也會跟著越高。因此,研究結果與文獻相符。

然而,研究結果顯示「笑的傾向」和語文流暢力無顯著相關但卻和圖形流暢力 有顯著關係,推斷可能的原因,「笑」是種外顯行為,是與他人進行互動的一種行 為表現,其展露出來形貌除了聲音外,更重要的是臉部表情,我們可以透過視覺來 迅速辨別他人笑的程度、變化與其含意,而僅透過聲音則較難去區辨其彼此間的不 同,且有些笑的表現亦可是沒有言語的,因此,視覺辨識、理解與圖形的認知能力 較有關聯,因而影響著笑的傾向與圖形流暢力有關係。

2. 變通力

研究結果顯示,僅語文變通力與「笑的傾向」無關,其於部分,語文及圖形變 通力皆與幽默感各向度達顯著正相關。根據幽默感認知理論(蘇靜如,2009;陳學 志、徐芝君,2006),處理認知失諧的狀況時,為了要能理解其有趣的地方,需要 改變原有認知狀態,而這就如同變通力的概念,思考需要有彈性。幽默創造時使用 的「語文的多義性」、「事物的多向性」及「事物的相對性」等技巧,亦是種思考彈 性的展現,因而能創造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幽默事物。回顧過去研究,若受試者被要 求用較幽默的方式訂定日常生活衝突情境的標題,則多半會改變觀點進行解題,其 結果也較為有趣(Jurcova ,1998)。這些其實皆為變通力的展現,因此,與本研究 結果相符。

然而,「笑的傾向」和語文變通力無顯著相關但卻和圖形變通力有顯著關係,

推斷可能的原因,「笑」的外顯行為,透過視覺化更能展現出不同的樣貌,而視覺 的理解、辨識與圖形理解能力較為有關聯,因此,獲得此研究結果實屬可理解之範 圍。

3. 獨創力

研究結果顯示,語文獨創力與「對幽默的態度」、圖形獨創力對「笑的傾向」

皆無顯著關係,其餘皆達不同程度的顯著關係。回歸其各自之定義,在進行創造幽

默事物時,會讓人覺得有趣是因為它和一般常理不同,本身就具備獨特性。而要能 理解這樣獨特的有趣事物,也需具備這能理解有趣事物的知識和能力。此外,在面 對事物時,懂得臨機應變當下情況能讓人感到有趣,或是解圍自己目前的窘境,這 些因應方式每個人也都所有不同,要完全模仿是有難度的,皆為個人特色。因此,

此部分呈現正相關實屬合理。

然而,「對幽默的態度」與語文獨創力無顯著相關但卻和圖形獨創力有顯著關 係,推斷可能的原因,語文獨創力和圖形獨創力相比較,圖形部分的能力往往更容 易讓人感受到一個人的獨特風格,且難以模仿,但語文部分則容易讓人模仿與學習,

並轉化成為自己的東西。而幽默本身就具有獨特性,在幽默的運用與喜好上,人與 人之間也是相當明顯的不同。因此,研究結果屬可理解之範圍。

另一部分,「笑的傾向」和圖形獨創力無顯著相關但卻和語文獨創力有顯著關 係,推斷可能的原因是引發他人笑的有趣事物,透過文字、語言、聲音等變化可以 呈現的比圖案更多元的面貌,並可不受時空限制,可以是口耳相傳,亦能透過文字 流傳千古。此外,個體運用「笑」與否,最直覺且最快速的就是透過聲音和語言來 做傳達。因此,獲得此研究結果亦屬可理解之範圍。

4. 精進力

本研究僅有圖形精進力之得分,故僅探討圖形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社交情境 的幽默能力」與圖形精進力無顯著關係,其餘幽默感向度皆與圖形精進力達顯著關 係。可能的原因是,幽默需要被包裝,特別是那些含有攻擊、諷刺的笑話,布置得 越精密,越有可能產生有趣的效果,而思考能力越好,越能理解這精緻的笑話,並 懂得如何運用。此外,笑的展現是可以很多元的,同樣是微笑,但在不同情緒、狀 態下亦會有不同的展現,因此,圖形精進力與這些幽默感向度有相關實屬正常。

然而,「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指的是人在社交情境中使用幽默來處理人際 關係,這和執行圖形計畫、潤飾、增添細節的圖形精進力似乎無太大關聯,因此 兩者無顯著相關屬合理範圍。

二、預測部分:

根據姚玉鳳(2010)的研究顯示,能透過小學生的擴散思考之流暢力、獨創力、

變通力對幽默理解和幽默因應進行預測,然而,此與本研究一開始之假設及並不相 同。文獻指出,幽默的正向情緒有助於引發較具有原創、彈性、流暢性的表現(張 雨霖、邱發忠、陳學志,2013),幽默感對創造力表現具有正向作用。故本研究假 定幽默感能預測擴散性思考。而研究結果顯示,「幽默創造」能預測「擴散性思考」, 推斷原因,幽默創造的歷程其實就是種擴散性思考的歷程,有趣點子的數量、在有 限時間內想出有趣的事物、有趣事物好笑的程度、事物可以被如何包裝等,這都是 擴散性思考的本質。當然,在進行幽默事物的創造,本身就是種好玩的過程,能讓 個體產生正向的情緒,進而引發快速思考、彈性、獨特性的思考表現。因此,文獻 與探究兩者之本質,確實可支持本研究結果。

貳、幽默感與頓悟:

一、積差相關部分:

本研究發現幽默感中,除了「幽默理解」與頓悟有達顯著,其餘幽默感各向度 皆與頓悟無相關。根據文獻,幽默理解指的是能察覺幽默訊息,並能理解其有趣的 關鍵能力。而從幽默引發的匯合模式(陳學志、徐芝君,2006)等數個幽默感認知 理論中可得知,在面對幽默事物時所面臨的失諧狀況,是需要轉換思考角度來重新 詮釋,才能理解其幽默。而這與對問題表徵產生變化,因而解決問題的頓悟思考歷 程有些許相似(Ohlsson, 1984),因此,兩者之相似可推論支持此研究結果。

然而,此相似之處並無法推論到其他層面。Amir 等人(2013)的研究顯示,

幽默感與頓悟引發的生理運作機制仍有些不相同,且仔細比對頓悟與幽默感的認 知理論,頓悟為開放式問題與封閉式解答的組合而成,一定只會有一個標準答案,

而幽默事物雖然在結果上與頓悟一樣,通常會有令人覺得有趣的答案,但它並不一 定是個問題,可能只是個情境或事情,讓人意想不到。此外,在運用幽默感時,個 體並不需要一直進行認知轉換,主要還是需要看實際情況快速且彈性運用,在思考 上的本質仍有差異。因此本研究結果大多無顯著似乎為合理狀況。

二、預測部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幽默理解能顯著預測頓悟表現,可能的原因就如同上述積差 相關部分的討論,在進行幽默事物的理解時,一旦無法理解時,往往需要換個角度 思考,這與需要對問題表徵轉換的純頓悟思考(Weisberg, 1995)是相似的。故幽 默理解能有效預測頓悟表現。

參、幽默感與詞彙遠距聯想:

一、積差相關部分:

研究發現,僅幽默感之「笑的傾向」與詞彙遠距聯想無關,其餘皆達到不同程 度的正相關。過去的研究顯示,幽默感較高的人對於處理類推、連結等有關的創造 思考問題較為順利,且在遠距連結的觸發效果也高於低幽默感的人(劉佩雲,1990;

李嘉雯,1999),實證研究亦顯示幽默的生理歷程可能是基於遠距聯想(Amir 等人,

2013)。這些研究與本研究結果相符,雖然過往的這些研究中,並未註明使用何種 遠距聯想,但幽默感與詞彙遠距聯想兩者都以語言為基礎,前者是用語言讓人感到 有趣、理解幽默事物或去處理人際間的關係,後者則是語言的連結能力,應有一定 程度的關聯,而本研究顯示支持此論點。此外,上述之研究,都以高中至成人為研

2013)。這些研究與本研究結果相符,雖然過往的這些研究中,並未註明使用何種 遠距聯想,但幽默感與詞彙遠距聯想兩者都以語言為基礎,前者是用語言讓人感到 有趣、理解幽默事物或去處理人際間的關係,後者則是語言的連結能力,應有一定 程度的關聯,而本研究顯示支持此論點。此外,上述之研究,都以高中至成人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