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學生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創造傾向之關聯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學生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創造傾向之關聯研究"

Copied!
10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論文. 中學生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 創造傾向之關聯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Humor and Creative Potential and Creative Tenden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陳學志 研究生:魏振原. 博士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七月.

(2)

(3) 致謝詞 回想這兩年多的日子,酸甜苦辣的滋味點滴在心頭,特別是當時批改測驗的日 子,數千份的測驗真的是很驚人,幾乎每天都要挑燈夜戰,休息時間也都幾乎埋在 測驗堆裡,最後,在好友、同學們的幫助下才終於改完,真不知道當時選定這個題 目的我是哪裡來的勇氣和毅力,看到那成堆的測驗是挺有成就感的,但可以的話, 人生只要有這麼一次經驗就好了。 首先,真的是非常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學志老師這一路來的指導,還記得當時碩 一的寒假,和煜偉、佳頴到老師研究室請老師收留指導,老師很高興地就答應指導。 這研究的一路上,老師都能給予我很好的建議與鼓勵,而且每次遇到研究困難、心 情沮喪時,聽到老師的話語,總是能帶給我力量,並能適時提點我在研究上沒有注 意到的地方,真的是很感謝老師的指導。 再者,雨霖學長可說是這份論文的最大功臣,從論文題目的發想到產生,及後 續不斷的內容修改、研究方法調整、工具運用等,學長都很熱情的願意給予指導, 讓我這份論文變的如此豐富,真是猶如一份寶藏。此外,也感謝汝卉學姊的幫忙, 不斷協助我進行論文的修改與校閱,並適時提供我相關的資料,讓論文能有如此的 品質。 這一路上,感謝每一個曾被我請託的人。感謝綺修學姊、雅婷學姊、東霖、秉 勳、俐雲、慶豐、敬瑜、品蕙、淳毓、杰欣、心怡、雅音及張棗能在第一時間就願 意協助我發放測驗並進行施測,讓我在蒐集樣本上真的輕鬆許多;感謝瀞禹學姊除 了協助我聯繫施測學校外,還幫我潤飾了論文中的用字;感謝錦勤、琬樺、江佳穎、 支堯、靜慧及俊傑願意協助我批改這些成堆的測驗,讓我省下了不少時間;感謝 612 研究室的所有學長姐,在撰寫論文時提供相關的協助與指導;感謝創發所 103 級 的同學們,特別是煜偉、佳頴、依蓉、妮真和筱喻,因為你們的幫忙與鼓勵,讓我. i.

(4) 在研究所生活中都多采多姿,回想起當時和大家一起念書、做報告的時光,真的是 很棒的回憶與支持我的動力;還有敦化國中輔導室的所有夥伴們,特別是特教組的 大家,雅棻、美惠、美鸞、閔文和函穎,讓我在撰寫論文的這段期間都能很安心, 不用擔心工作上的問題。 最後,再次感謝所有曾經協助我論文研究的同學、夥伴與師長,因為有你們, 才有這份論文的存在。. 106.06. ii. 振原.

(5) 中學生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創造傾向之關聯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學生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幽默感與創造傾向之關係。本研 究採便利抽樣,以臺北市、新北市、臺南市與高雄市七至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回收有效樣本數為 939 份。採用「多向度幽默感量表」 、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 、 「中 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 、 「頓悟問題」 、 「威廉斯創造傾向測驗」為研究工具,以積差 相關、迴歸分析與典型相關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擴散性思考部分,除了語 文流暢力與笑的傾向、語文變通力與笑的傾向、語文獨創力與對幽默的態度、圖形 獨創力與笑的傾向、圖形精進力與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未達顯著,其餘各向度呈現 不同程度的顯著正相關。2.頓悟僅與幽默理解達顯著正相關。3.詞彙遠距聯想部分 除了與笑的傾向無相關,其餘皆達顯著正相關。4.創造傾向之冒險、好奇、想像與 挑戰,皆與幽默感各向度達顯著正相關。5.幽默創造能預測擴散性思考的表現。6. 幽默理解能預測頓悟的表現。7.對幽默的態度、笑的傾向能聯合預測詞彙遠距聯想 的表現。8.幽默創造、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笑的傾向與對幽默的態度能聯合預測 冒險。9.幽默創造、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能聯合預測好奇。10.幽默創造、社交情境 的幽默能力與笑的傾向能聯合預測想像。11.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幽默創造與對 幽默的態度能聯合預測挑戰。12.幽默理解、幽默創造、幽默因應、社交情境的幽 默能力與對幽默的態度等幽默感越高時,在語文流暢力、語文變通力、圖形流暢力、 圖形變通力、詞彙遠距聯想與頓悟等創造性潛能上的表現也越高。13.當整體的幽 默感越高時,整體的創造傾向也越高。14.當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越低且笑的傾向 越高時,創造傾向之想像就會越高但挑戰力則越低。最後,本研究依據結論,針對 未來研究與實務上提出建議。. 關鍵字:幽默感、擴散性思考、詞彙遠距聯想、頓悟、創造傾向. iii.

(6)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Humor and Creative Potential and Creative Tenden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se of humor and creative potential, sense of humor and creative tendenc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ffective convenience samples of 939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Taipei City, New Taipei City, Tainan City and Kaohsiung C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participants. This study uses Multidimensional Sense of Humor Scale, New Creativity Test, insight question, Chinese Word Remote Associates Test and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Creative Tendency) as research tool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earch Findings: 1. In the divergent thinking section,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divergent thinking and the remaining parts of the sense of humor, except language fluency and laugh tendency, language flexibility and laugh tendency, language originality and the attitude towards humor, graphic originality and laugh tendency, graphic elaboration and social humor.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sight and humor understanding. 3.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word remote association and laugh tendency, but word remote association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remaining parts of the sense of humor. 4. Creative tendencies of adventure, curiosity, imagination, and challenge are positively. iv.

(7) correlated with the sense of humor. 5. Humor creation can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divergent thinking. 6. Humor understanding can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insight. 7. The attitude towards humor and laugh tendency can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word remote association. 8. Humor creation, social humor, laugh tendency and the attitude towards humor can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adventure. 9. Humor creation and social humor can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curiosity. 10. Humor creation, social humor, and laugh tendency can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imagination. 11. Social humor, humor creation and the attitude towards humor can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challenge. 12. When humor understanding, humor creation, humor in response, social humor and the attitude towards humor are higher, language fluency, language flexibility, graphic fluency, graphic flexibility, word remote association, and insight will be higher. 13. The higher overall sense of humor is, the higher the overall create tendency is. 14. When the ability of social humor decreases with a hearty laugh, the imagination will be higher with the low challenge.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the study presents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sense of humor, divergent thinking, word remote association, insight, create tendency. v.

(8) 目次 致謝詞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次 ....................................................................................................... vi 表次 ..................................................................................................... viii 圖次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幽默感的意涵與測量 ................................................................................ 7 創造性潛能的意涵與測量 ...................................................................... 14 創造傾向的意涵與測量 .......................................................................... 25 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創造傾向的關係 ..............................................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5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35 研究假設 .................................................................................................. 36 研究對象 .................................................................................................. 37 研究工具 ..................................................................................................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46 第一節 描述統計分析 .......................................................................................... 46 第二節 迴歸分析 .................................................................................................. 52 第三節 典型相關分析 .......................................................................................... 57. vi.

(9)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 63 第一節 結論 .......................................................................................................... 63 第二節 討論 .......................................................................................................... 66 第三節 建議 .......................................................................................................... 77. 參考文獻............................................................................................... 81 中文部分 ................................................................................................................ 81 英文部分 ................................................................................................................ 84. 附錄 A:施測同意書 ............................................................................ 89 附件 B:多向度幽默感量表使用同意書 .............................................. 90 附件 C: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使用同意書 .............................................. 91 附件 D:威廉斯創造傾向測驗使用同意書 .......................................... 92. vii.

(10) 表次 表 3-1. 研究樣本年級分布情況表 ............................................................................. 37. 表 3-2. 研究樣本縣市分布情況表 ............................................................................. 37. 表 3-3. 研究樣本性別分布情況表 ............................................................................. 38. 表 3-4. 研究樣本施測學校回收情況表 ..................................................................... 39. 表 3-5. 測驗順序與分組測驗表 ................................................................................. 45. 表 4-1. 受試學生在幽默感上得分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 46. 表 4-2. 受試學生在創造性潛能上得分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 47. 表 4-3. 受試學生在創造傾向上得分之描述分析摘要表 ......................................... 48. 表 4-4. 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之相關矩陣 ................................................................. 50. 表 4-5. 幽默感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矩陣 ..................................................................... 51. 表 4-6. 以幽默感預測擴散性思考的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52. 表 4-7. 以幽默感預測詞彙遠距聯想的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53. 表 4-8. 以幽默感預測頓悟的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53. 表 4-9. 以幽默感預測冒險的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54. 表 4-10. 以幽默感預測好奇的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55. 表 4-11. 以幽默感預測想像的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55. 表 4-12. 以幽默感預測挑戰的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56. 表 4-13. 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之典型分析摘要表 ................................................... 58. 表 4-14. 幽默感與創造傾向之第一種典型分析摘要表 ........................................... 60. 表 4-15. 幽默感與創造傾向之第二種典型分析摘要表 ........................................... 61. viii.

(11) 圖次 圖 2-1. Wakefield 對問題的分類 ............................................................................... 15. 圖 2-3. 9 點問題與解答 .............................................................................................. 19. 圖 2-4. 不同連結層級對「桌子」的聯想 ................................................................. 22.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35. 圖 4-1. 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之典型相關分析路徑圖 ............................................. 58. 圖 4-2. 幽默感與創造傾向之典型相關分析路徑圖 ................................................. 61. ix.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學生的幽默感、創造性潛能與創造力傾向間的關係,並依據 研究結果歸納結論與建議,期許能做為日後創造力工作研究的參考。第一節為說明 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我國政府從 2002 年公布的創造力白皮書開始,持續推展創造力相關教育活動, 而 2013 年公布實行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大綱」 , 更將「創造力課程」綱要明訂於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中,詳細說明在教導創造力 時,小學、中學、高中職學生分別可以學會的內容,讓教師有明確的規準可進行創 造力教育。而臺北市政府更是承攬 2016 年世界設計之都活動,不但是讓全世界有 機會看到我們的人才、創意與設計實力外,更進一步推動設計教育扎根計畫,希望 將設計人才的培育能拓展到高中職以下的學生,並帶動基層教師再次對創意、創造、 設計有新的認識。而這 10 來年的努力與成果,不但讓我們在設計領域、發明、各 式競賽、學術研究中都有亮眼的表現,仔細發現,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輕易 可見。舉凡是曾轟動一時的馬桶冰淇淋,讓國內外遊客為之驚艷;Facebook 上的 「神在創造我的時候…」 、 「如果你在幼幼台出道,藝名會是什麼?」等無厘頭的創 意小測驗,結果雖屬隨機,但其幽默有趣的言語和圖片組合,讓遊戲者都能會心一 笑; 「PTT」社群網站中的笑話、幽默圖片、生活趣事分享,讓人看了都能舒緩平 時的壓力;補習班名師呂捷,其幽默有趣的授課方式,引起不少的網路討論與新聞 報導。這些都是種生活藝術(蕭颯、王文欽、徐智策,1995) ,也是創造力的展現。 學術研究上,已有許多的研究讓我們看到幽默感和創造力在本質上有其共通 性。從認知歷程的角度來看,他們似乎具備相似的思考歷程。舉凡是用新方法看待 舊事物、將原本不相干的事物組合在一起、對問題重新框架並做不同的詮釋等,兩 1.

(13) 者能力皆具有高度相似性(陳學志、蘇嘉鈴、葉季蓉,2011;邱發忠,2010;O’Quin & Derks, 1997)。而個體在進行講笑話、喜劇表演、說相聲、詼諧有趣的圖片或影 像創作,都是需要具備對事物有新想法、聯想能力與讓人意料之外的笑點,並不是 運用一般的邏輯思考即可理解或想出,此外,在理解笑點上需要能懂它們在認知上 的脈絡與不一致,需具備高度彈性的應用背景知識來進行解惑,這都和創造力的擴 散思考、頓悟、遠距聯想上都有所關聯,是種高層次的認知能力(Coulson, 2010) 。 而 Hauck 與 Thomas(1972)研究也指出越有創造能力的兒童被認為越有幽默感, 且較有趣的人通常有高於平均值的創造力(Fisher & Fisher, 1983)。 從情緒的觀點來看,幽默感往往能帶給人們正向、開心的情緒,而當個體處在 正向情緒當中時,研究發現能因此提升其認知處理能力,展現較為流暢、原創性的 創意表現,且會較願意嘗試冒險新事物(Isen, 1999;Schwarz, 1990;陳學志、卓淑 玲、賴惠德,2005) 。這間接說明了幽默感引發的正向情緒,會影響個體的創造力 展現以及創造傾向。 我們再從人格的角度來看,能發現富有幽默感的人,除了使用一般正面積極的 內容進行創作外,也常對挑戰世俗規範、挑戰禁忌、敏感議題展現高度的興趣與好 奇(陳學志、徐芝君,2006;陳學志、蘇嘉鈴、葉季蓉,2011)。而這些情形,往 往在富有創意的人身上也看的到,能看到他們都極具豐富的想像力、冒險心、樂於 挑戰與對事物充滿好奇心,而這就是種創造傾向的人格展現。 而這些學術研究成果,也可從教育現場中看出它們的關聯。在我國「創造力課 程綱要」中,國中教育階段之課程指標更有一項為「能利用幽默詼諧的方式解決難 題與挫折」 ,並有透過幽默訓練提升個體創造力的研究成果(陳學志,2004) 。綜合 上述,可得知創造力與幽默感彼此是相輔相成的,且它們有一定程度的關聯。 雖然這些研究能讓我們推斷其共通性,但仔細探討能發現大多都是分別探討 幽默感及創造力,真正進行「幽默感」與「創造力」的相關研究卻不多(孫聖和, 2010;邱發忠,2010;姚玉鳳,2010),且這些相關研究探討的構面也並不全面, 2.

(14) 創造力部分可能只局限於擴散性思考或創造傾向,而幽默感亦只探討部分構面,推 斷原因,幽默感中有項「幽默創造」能力,此能力可能被概括認定為是創造力的一 種,故未再詳加探討彼此間的關聯性。再者,幽默感與創造力間相互影響的層面廣 泛,常是數種因素交互影響難以詳加細分,因此少有人願意去釐清並探究。其三, 探討其兩者的評量工具,能發現無論是幽默感或創造力,都沒有一套工具能完整測 量出個體的幽默或創意,且新工具亦有學者一直在研發當中,可知兩者的構面可能 仍有不明確或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基礎研究來支持並穩固其核心概念。第四, 研究幽默感與各種創造能力之相關研究工程浩大,無論是對象、使用工具、時間、 分析、資料蒐集等都將會較一般研究來的多且長,因而未有整合性的研究出現。 此外,針對幽默感與創造力文獻中的研究對象,我們可以發現國中教育階段的 研究明顯比其他教育階段要來的少許多,大多以國小、高中、大學或成人為研究對 象,推斷可能原因是國中與其他教育階段相比,學生須面臨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升 學壓力,課業與小學相比明顯繁重許多,因此,家長期許亦會較過往來的高。其二, 中學生的身心靈變化與其他教育階段學生相比是較為快速的,相對也是較為叛逆 的,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測驗,可能會較不願意配合、亂作答或拒答,因而影響研究 的結果。故較不容易成為研究者的研究對象。 綜合上述,幽默感與創造力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關,然而,彼此間的相關並未有 全面性的探討,且以中學生為對象的相關研究又明顯比其他教育階段少許多。但國 中階段,高層次認知能力是發展最為快速也最重要的階段,倘若能因此清楚了解幽 默感與創造力之相互關係,定能供相關研究人員在此領域有更清楚的研究方向,並 給學生更好的教育學習策略。而補齊的國中部分,也能讓研究人員在未來研究時, 能有更完整的資料能了解小學生到成人間幽默感與創造力的連續變化。故本研究 將進行中學生的幽默感與創造力潛能、創造力傾向間的關聯性研究。. 3.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探討中學生的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之間的關聯。 二、探討中學生的幽默感與創造傾向間的關聯。. 貳、研究問題 一、中學生的幽默感與其創造性潛能是否有關聯? 二、中學生的幽默感與其創造傾向是否有關聯?. 4.

(1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幽默感 根據研究,幽默感是表達歡樂、愉悅行為的需要、偏好幽默者與使用幽默從事 社交活動或行為、具有較不嚴肅個性或特質與具備對幽默訊息的認知能力。該特質 會影響與他人的互動,亦會影響個體是否能用正向的態度看待生活事件(Martin et al, 2003)。 本研究所指的幽默感,為受試者在陳淑蓉與陳學志(2005)所編製的多向度幽 默感量表(Multidimensional sense of humor scale)中六個分量表的得分情形,分別 為幽默理解能力、幽默創造能力、幽默因應能力、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對幽默的 態度與笑的傾向,分量表的分數越高及表示該項幽默感的能力也越高。. 貳、創造性潛能 根據研究,創造性潛能是指一個人能生產出新穎、奇特的有用事物之創造認知 能力。依本研究需求,可分為擴散性思考、頓悟思考與遠距聯想三種。 一、擴散性思考 擴散性思考是指能依據現有的資料訊息產出大量且多元想法的思考歷程。本 研究中以受試者在吳靜吉等人(1998)編製的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中的得分代表,可 分為語文及圖形擴散思考能力兩種,語文部分可測得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三種 分數,圖形部分可測得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力四種分數。各項分數越高, 代表受試者在該項的擴散思考能力也越高。 二、頓悟思考 頓悟思考指的是在反覆嘗試問題解決無效後,可能會瞬間對問題情境特徵獲 得新的見解,因而突然解決困境的思考歷程(Mumford & Whetzel, 1996)。本研究 中使用之頓悟測驗,為修改自 Lin 等人(2012)編製的「頓悟問題作業」。分數越. 5.

(17) 高,也就表示頓悟思考的能力也越高。 三、遠距聯想 遠距聯想指的是把不尋常、有用的、原創的想法或事物連結在一起的思考歷程, 越富有創造力的人往往也就越能將看似不相關聯的事物連結起來 (Mednick, 1962)。 本研究中以受試者在黃博聖、陳學志與劉政宏(2012)所編製的中文詞彙組字遠距 聯想測驗(Chinese Word Remote Associates Test)中的得分表現。分數越高,也就 表示遠距聯想能力越高。. 參、創造傾向 根據研究,創造傾向係指個人於創造活動中所展現的人格傾向,包括動機、情 緒、態度與興趣。Williams(1969)指出創造傾向可以分為好奇、想像、冒險和挑 戰四種。 本研究中以受試者在林幸台與王木榮(1994)修訂的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上 的得分表現代表。本測驗可測得好奇性、想像力、冒險性和挑戰性四種分數。各項 得分愈高,也就代表越具有該項的創造傾向。. 6.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幽默感的意涵與測量. 壹、幽默感的意涵 幽默感(sense of humor)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人際關係上,可以當 作人際潤滑的作用;情緒部分,它具有正向機制,可讓人感到開心愉悅,並影響個 體表現;壓力部分,它可以舒緩壓力,讓人勇於面對挑戰和困難;生活上,它可以 增加生活的情趣;生理上,更能增進人的身心健康。教育上已有許多探討幽默融入 課程的成效和運用(陳學志,2004;陳學志、徐芝君,2006;孫聖和,2010;張雨 霖、邱發忠、陳學志,2013) ,在諮商技巧中亦有學者探討幽默感運用於諮商中的 效果(管秋雄,2011)。國際上更有「幽默應用與治療協會」( The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and Therapeutic Humor, AATH ),探討幽默於健康、教育、諮商、社會工作、 職場上的應用。 探討幽默感的理論相當多元,生理層面可以從激發/喚起理論、激動產生理論 探討生理的運作機制;動機層面可以從心理分析理論、優越理論探討幽默感運作的 動機;從認知層面可以從理解推敲理論、反向合意理論、失諧解困理論、幽默引發 的匯合模式等來探討認知的運作模式(蘇靜如,2009) 。簡單來說,幽默感是指個 體內在產生、外在言語及行為會使人愉悅或發笑的特質。該特質會影響與他人的互 動,亦會影響個體能否用正向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事件(Martin et al, 2003)。然而, 幽默感的面向相當多元,從不同角度切入即會有不同的想法,因此學者們對幽默感 的定義不盡相同,並無統一的定義。有一部分研究幽默感的學者會因為自己的理論 基礎與關注議題,較專注於某一概念上而形成單一觀點。如 Martin 與 Lefcourt(1983) 認為幽默感是一種運用幽默來因應環境的人格特質;林耀南(2010)提出幽默感是 一種正向的心理人格特質,是輕鬆、詼諧、歡樂或快樂等正向情緒表達與思考方式;. 7.

(19) Ziv(1984)指出幽默感是人對幽默理解與創造能力上的差異表現;蕭颯、王文欽 與徐智策(1995)指幽默感是個體理解並表達好笑有趣事物的能力,也是讓人發笑 的能力,是種生活藝術。 除了單一觀點的解釋外,另一部分的研究者以多面向觀點來詮釋幽默感。 Kuiper、Martin 和 Olinger(1993)指出幽默感是個體間在行為、經驗、情緒、態度、 引發樂趣、笑聲等各種能力上的個別差異;Thorson 和 Powell(1993)研究指出幽 默感包含了幽默創造能力、玩性或突發奇想的特性(playfulness) 、社交情境中使用 幽默的能力、辨認幽默和趣事的能力、幽默理解能力及幽默因應能力等六個向度。 Svebak(1996)提出幽默感是表達歡樂行為的需求、喜歡幽默的人與幽默的社交行 為、較不具嚴肅性格以及具有對幽默訊息的認知能力的四個成分組合而成;Martin (2000)認為幽默感涉及層面廣泛,包含了認知、情緒、行為等層面,且可細分為 幽默理解、幽默欣賞、社交幽默的能力、幽默創造、容易產生歡樂等正向情緒的傾 向以及引發笑及對幽默事物的喜好程度共六個面向。國內學者的研究,劉佩雲 (1990)亦指出幽默感是幽默欣賞和幽默創造兩個向度的組成。前者指能理解並享 受幽默的訊息,後者指能察覺人、事、物或概念間彼此不一致的關係,並能將這些 原本不相干的彼此巧妙結合在一起的能力。邱發忠(1999)整理國內外多位學者的 研究,將其統整為五個向度,分別為幽默刺激、幽默經驗、幽默反應、幽默產生能 力與幽默理解。陳淑蓉和陳學志(2005)更是將各專家的研究進行彙整,整理出幽 默感的六個向度:1.幽默理解能力;2.幽默創造能力;3.幽默因應能力;4.社交情境 中的幽默能力;5.對幽默的態度;6.笑的傾向。而這也是目前學界對於幽默感較完 整的界定,也是學者在探討幽默感時普遍會關注的面向,以下就此六個面向進行說 明: 一、幽默理解 Ziv(1984)指出幽默理解是具有對幽默訊息的認知能力。張紋(巾英)(2012) 彙整文獻後,指出幽默理解為個體掌握笑點以及對幽默訊息察覺的能力,若個體無 8.

(20) 法理解幽默訊息的意義或掌握它們有趣的關鍵,則無法欣賞幽默事物,而此為幽默 感的最基本能力。簡言之,幽默理解是指個體對幽默訊息的辨識、覺察、明白的能 力,並可從中獲得樂趣(陳淑蓉、陳學志,1984)。. 二、幽默創造 Ziv(1984)指出幽默創造就是產生幽默的能力。陳淑蓉、陳學志(2005)指 個體能覺知到人事物之間的不一致,並將原本沒有任何關聯的它們巧妙連結在一 起,因而引發他人笑的能力。張紋(巾英)(2012)更進一步指出,被認為具有幽默 感的人,多是指很容易從生活中創造出幽默的行為或作品。. 三、幽默因應 幽默因應是一種防衛機制,當個體遇到困境時,能在認知上做轉換或是在外在 行為上以使用幽默有趣的方式來面對,它能讓個體舒緩負向情緒、壓力(張紋(巾 英),2012)。簡言之,幽默因應是指能使用幽默技巧臨機應變面對問題與人生。. 四、社交情境中的幽默能力 Thorson 與 Powell(1993)指出這是個體使用幽默技巧達到社交的目的。意即 人在社交場合中運用幽默來提升人際關係、舒緩尷尬或解決衝突的能力(陳淑蓉, 陳學志,2005)。. 五、對幽默的態度 Svebak(1996)指出具備幽默感的人較不具嚴肅的性格,且具有玩性或是突發 奇想的特性,並喜歡幽默的社交行為或幽默有趣的人。張紋(巾英)(2012)指出幽 默態度是個體對他人的幽默所抱持欣賞態度的程度,並願意表現幽默和欣賞的情 形。簡言之,就是指對幽默事物的喜好程度或使用幽默的喜好程度(陳淑蓉,陳學 9.

(21) 志,2005)。. 六、笑的傾向 指的是個體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笑的行為或以用笑來因應日常生活事件的情形 (陳淑蓉、陳學志,2005)。簡言之,即因幽默事物而產生笑的外在表現行為。. 依據以上的整理,幽默感是個複雜概念,難以簡易說明,故本研究以幽默理解、 幽默創造、幽默因應、社交情境中的幽默能力、對幽默的態度、笑的傾向等六向度 作為幽默感的內涵,以此來探討中學生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創造傾向的關係。. 貳、幽默感的測量 幽默感是一個複雜且多元的概念,因此,在測量幽默感的方法上也相當多。回 顧國內外的幽默心理測量,隨著學者對幽默感的定義差異與著重的面向不同,使用 的工具也有所不同,可以運用觀察法、晤談法、社會計量法、實驗法、測驗法等來 了解個體的幽默。然而,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完整測試出真實的幽默感情況,每種方 式都各有優缺點。以下分別探討。 一、自然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指的是在自然狀態中觀察個體使用的幽默方式、目的、內容、笑的 頻率等的幽默行為。優點是能用較客觀的方式觀察個體,但運用此方法評估幽默感 可能會產生偏誤,像是「笑」雖然是相當直觀且容易量化的行為表現,但是與幽默 感間並不具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單純僅以此為評分標準會有問題(邱發忠,1999) 。. 二、晤談法 晤談法包括訪談和觀察兩部分,研究者除了和受訪者直接當面進行言語的溝. 10.

(22) 通之外,也對受訪者做行為的觀察。雖然能進一步了解個體狀況,但卻較為費時(陳 淑蓉、陳學志,2005)。且若訪談者的評估標準不一致,易產生誤解或偏差。. 三、社會計量法 主要是以熟悉被評估者之同儕為評量者,依照和被評估者的日常生活互動來 進行評量。劉佩雲(1990)認為此方法是最具有效度測量幽默感的方式。此方法提 供研究者另一種角度來看待個體的幽默感,然此方法需要勞煩個案生活中的其他 成員並深入其生活圈(陳淑蓉、陳學志,2005),較耗費勞力。. 四、實驗法 實驗法主要是透過實驗處理來了解幽默的因果關係。其優點能非常清楚了解 個體幽默感的因果、影響、干擾等因素,然而實驗情境並非真實情況,因此研究結 果並不一定能類推到現實生活中(陳淑蓉、陳學志,2005)。. 五、測驗法 測驗法雖然在編製過程較為費時,但其內容通常可依照研究包含所需的各種 向度,會是較完整的工具(Thorson & Powell, 1993)。且在測驗編製完成後,與其 他測量方式相比反而會是最容易上手且運用的。故這也是研究者最普遍使用的方 法。其可分為測驗與自陳量表兩種,藉此來測量幽默欣賞、幽默理解、幽默因應或 幽默創造等不同層面的幽默感。 (一)測驗型態 運用標準化的測驗題型,可能是以笑話、卡通或漫畫等為題材,來測試個體的 幽默理解、幽默創造等表現,常見的測驗有: 1.. 機智幽默欣賞測驗(Wit and Humor Appreciation Test,簡稱 Test WHAT) O’Connell(1962)認為笑話與心理需求有關,故編訂此測驗來評估幽默欣賞 11.

(23) 的能力。 2.. 國中小學版幽默理解與幽默創造能力測驗 由吳靜宜、陳學志、邱發忠、徐芝君(2007)編製,幽默理解分測驗包括:幽. 默笑話選擇、幽默笑話改編。幽默創造分測驗包括:幽默短文改寫、幽默標題命名。 3.. 台灣青少年幽默測量工具 江宜珍等人(2011)編製,分為「表現幽默的經驗測量工具」和「接收幽默的. 經驗測量工具」 。前者包含表現幽默的主題、方式、情境、目的與反應五個獨立的 分量表。後者包含接收幽默的主題、方式、反應與被當作幽默對象的經驗等四個獨 立量表。. (二)自陳量表 此類測驗多以問卷或量表呈現,請受試者依據題目內容和自己真實生活的狀 態,評量其符合的程度,以測量個體的幽默感或幽默能力。常見的有: 1.. 幽默感量表(Sense of Humor Questionnaire,SHQ) Svebak(1974)以人格特質取向編製,用以評估幽默創造和幽默欣賞的個別差. 異 情 形 。 分 為 後 設 訊 息 敏 感 度 量 表 ( meta-message sensitivity dimension, Mdimension) 、幽默喜好程度分量表(personal liking of humor dimension, L-dimension) 與情緒放任度量表(emotional permissiveness, E-dimension)三項。 2.. 幽默反應情境量表(Situational Humor Response Questionnair,SHRQ)與 幽默因應量表(Coping Humor Scale,CHS) Lefcourt 與 Martin(1983),目的是為了瞭解人是否會以幽默的方式面對壓力. 或挫折情境。 3.. 多向度幽默感量表(Multidimensional Sense of Humor Scale,MSHS) Thorson 與 Powell(1993)以幽默感為多向度概念編製,可分為幽默創造及社. 交情境中使用幽默的能力、幽默欣賞、對幽默的喜好度、幽默因應等四個向度。 12.

(24) 4.. 幽默行為分類量表(The Humorous Behaviour Q-sort Deck,HBQD) Kenneth、Martin 與 Arvalea(1996)請受試者自評幽默行為,以測量幽默感。. 5.. 多向度幽默感量表(Multidimensional Sense of humor scale,MSHS) 陳淑蓉與陳學志(2005)以幽默感為多向度概念編製,共分為幽默理解、幽默. 創造、社交情境中的幽默能力、幽默因應、對幽默的態度、笑的傾向等六個分量表。. 綜合上述,測驗法與其他各種測量相比,具有施測方便、易上手、能涵蓋所需 研究之幽默感的所有向度等優點。其中,自陳量表無論是在施測、使用、計分、都 更為便利,可涵蓋的幽默感向度更為廣泛,題意也更為簡單明確。因此,考量本研 究主題、人力、學生施測時間、效率等實際因素下,本研究將採用自陳量表中的多 向度幽默感量表當作研究工具。. 13.

(25) 第二節. 創造性潛能的意涵與測量. 壹、創造性潛能的意涵 當代創造力最著名的研究,莫過於 1950 年 Guildford 在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的發表,提出了創造力的重要性,並說明了創造力 是多種的心智能力組合,包括思考的流暢和彈性、探查問題的能力、分析評估與統 整能力(引自 Todd Lubart,蔣國英譯,2007) ,而後並更提出了智力結構論(structure of intellect theory, SOI)來解釋個體的智能表現,使得創造力開始備受大量關注的 研究,這也是最早的創造性認知理論。同樣受人注目的是 Rhodes(1961)整理了 早期的創造力研究並分析後,將它們歸納統整並定義為個人(person)、歷程 (process)、產品(product)、環境或壓力(place or press)的創造力四 P(4-Ps), 將我們對創造力的認識帶領到另一層面。此外,在更早的 Wallas 提出的創造力四 階段論,更是相關研究者在探討創造力思考歷程時使用最為普及的理論之一(引自 James & Robert,潘裕豐等人譯,2014) 。然而,這些理論皆只能詮釋創造力的部分 面向,並無法作為創造力的整合定義。直到 Finke、Ward 和 Smith(1992)才將各 領域對創造力有關的研究加以彙整,提出創造性認知(creative cognition)一概念 來詮釋創造力的運作機制或認知歷程的能力,亦即我們稱的創造性潛能(creative potential)。 國內學者張雨霖(2014)針對多位學者的研究整理,指出創造性潛能是一個人 能生產出新穎、奇特的有用事物之創造認知能力,雖然不完全是創造力的本質,但 是可用來預測個體的真實創造能力。Wakefield(1992)根據問題和解答的性質,將 其分為開放性與封閉性兩個向度,並將所有問題分成邏輯性思考(logistic thinking) 問題、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問題、創造性思考(creative thinking)問題、 頓悟性思考(insight)問題四大類(如圖 1 所示)。除了邏輯性思考問題之外,其 餘三類皆屬於創造思考的問題類型。. 14.

(26) 開放性問題. 創造性思考. 頓悟性思考. 開放性解答. 封閉性解答. 邏輯性思考. 擴散性思考. 封閉性問題 圖 2-1. Wakefield 對問題的分類 (資料來源:Wakedfield, 1992, p.28). 然而,創造性思考的題目與解題限制都較少,且問題的起始與目標並不明確, 定義與其他相較下也較模糊,相關的研究也相當匱乏,因此並不適合成為客觀的創 造力評量工具(陳學志、洪素蘋、許禕芳,2009)。國內學者陳學志、彭淑玲、曾 千芝與邱皓政(2008)就整理歸納出國內在認知層面運用的創造力測驗研究工具, 可分為「擴散性思考測驗」 、 「頓悟性問題」與「遠距聯想測驗」等三類,其中,遠 距聯想在解題時需要運用擴散性思考能力,但最終則需要加以聚斂思考,才能找到 唯一的最佳解,若以 Wakefield 的分類,遠距聯想則與頓悟性問題是屬於相似的問 題與解答類型。由此可知,創造性潛能是個龐大的認知能力,無法用單一種認知思 考能力來代表一個人完整的創造性潛能。 根據本研究目的,並考量文獻內容、實際可觀察與評量的創造性潛能,故以「擴 散性思考」 、 「頓悟」和「遠距聯想」三種作為本研究的創造性潛能意涵,並分別進 行探討。. 貳、擴散性思考與測量 一、擴散性思考的意涵. 15.

(27) 擴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是種對問題有清楚且完整的定義但卻沒有正 確解答、可能有無限答案的思考類型模式(Wakefield,1992) 。此一概念,最早由 R.S Woodworth(1918)提出,後來 Guilford(1956;1967)將其整合進入智力結構理 論中。他認為將創造力可分為擴散性思考與聚斂性思考兩種,而擴散性思考與創造 力最為有關,如果個體能產出越多的反應,則其反應中出現創意表現的機會就會增 加。因此,簡單地說,擴散性思考是指能依據現有的訊息資料產出大量且多元想法 的思考歷程。它是創造力研究中探討最為廣泛的思考能力,學者們在整理文獻時更 發現擴散性思考甚至曾一度被認為就等同於創造力(劉世南、郭誌光,2002;張雨 霖,2014)。 而後,Torrance(1966)即以 Guilford 的理論基礎,發展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 (Torrance Tests of thinking, TTCT) ,並設計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力四種 計分指標來代表個體的擴散性思考能力。這四種能力分別如下: 1.. 流暢力(fluency):指對問題快速反應的能力,能在時間內反應越多、越快表 示能力越好。可細分為語言的流暢力、觀念化的流暢力、聯想的流暢力和表達 的流暢力。. 2.. 變通力(flexibility):指彈性思考問題的能力,即個體改變思考方向的能力, 能針對問題想出越多不同種類、類型的答案表示變通力越好。. 3.. 獨創力(originality) :指能產生獨特、與眾不同的想法能力,越能想到一般人 想不到的答案表示越有獨特的創造能力。. 4.. 精進力(elaboration):指完成執行計畫的能力與潤飾、增添細節的能力。 上述四種能力已成為現今探討擴散性思考能力與研發擴散性思考測驗時的重. 要指標。. 二、擴散性思考的測量 擴散性思考測驗的種類相當多樣,以下簡單整理國內外常用的擴散性思考評 16.

(28) 量工具: 1.. 擴散性生產測驗(SOI divergent production test) Guilford(1967)依據智力結構理論研發。包含了語文、圖形、符號運用等內. 容,要受試者在指定的時間內,列舉出不尋常情境的後果,或是找出日常生活物品 的不尋常用途等。可得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和精進力四種分數。. 2.. 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TTCT) Torrance(1966)依據 Guildford 的智力結構論(structure if intellect model)基. 礎發展此套測驗,分為語文與圖形兩大版本,語文測驗有七個活動,圖形測驗有三 項活動,分別可得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和精力四種指標分數,是目前國際上最 常使用的擴散性思考工具。 國內學者李乙明於 2006 年將其翻譯並修訂此套測驗,亦有語文版和圖形版兩 大版本測驗,適用對象為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作答時間圖形版本為 50 分鐘,語文版為 60 分鐘。. 3..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CAP)的擴散性思考(Test of Divergent Thinking) Williams(1990)編製此套測驗,包含擴散性思考活動、創造傾向量表、創造. 思考和傾向評定量表三部分。其中僅擴散性思考活動為擴散性思考工具。 國內學者林幸台與王木榮(1994)將其翻譯並修訂,亦分為創造性思考活動、 創造性傾向量表和創造性思考與傾向評定量表三部分。其中,創造性思考活動如同 原作之擴散性思考活動部分,可得流暢力、開放性、變通力、獨創力、精密力及標 題等六向度的成績。適用於國小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作答時間為 20 分鐘。. 4..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 17.

(29) 吳靜吉等人(1998)因考量國內外的文化差異,以及測驗版權問題,翻譯後會 有適用性的狀況,因而自行編製此套測驗。分為語文和圖形兩部分,語文為要受試 者列舉竹筷子的不尋常用途,越多越好;圖形為要受試者對不同大小的「人」字, 畫出包含人字的圖形。語文可得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三項分數,圖形可得流暢 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四項分數。語文和圖形兩部分的作答時間各為 10 分 鐘,此與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的施測時間相比明顯簡短許多。. 本研究旨在探討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間的關係,由於創造思考能力確實會因 為文化、國情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使用的評量工具也需要適合當地國情與文化,雖 然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為國際上最普遍使用的擴散性思考工具,我國亦有翻譯版 本,但考量測驗的施測時間與易用性,本研究最終採用吳靜吉等人(1998)編製的 「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為研究工具。. 參、頓悟思考與測量 一、頓悟思考的意涵 Wallas 提出在創造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和驗證期四 個階段(引自 James & Robert,潘裕豐等人譯,2014)。而醞釀期到豁朗期的過程 就很像頓悟思考時的經歷,突然豁然開朗有了靈感。最早的實證研究為 Kohler (1927) 的黑猩猩問題解決研究,發現黑猩猩的學習歷程並非是靠嘗試錯誤而習得,而是能 夠洞察整個問題情境,並發現情境內各個環節間的關係,進而解決問題,Kohler 稱 這種「突然知覺適合或有用關係」的思考歷程為頓悟(insight) 。而後,Ohlsson(1984) 更進一步認為頓悟思考是對問題重新建構(restructure)的歷程,即是對問題表徵 產生變化,因而解決問題。此外,雖然個體會突然覺知到問題的解答,但這思考歷 程卻往往無法解釋答案是如何而來(Metcalfe, 1986)。Wakefield(1992)的分類, 指頓悟性問題是種對問題沒有明確規範作答者的限制,但卻是具有明確標準答案 18.

(30) 的題目類型。此題目類型的特性,在於問題呈現一種不確定狀態,解題時無法立刻 獲得答案,往往需要不斷的反覆嘗試並面對解題無效,解題者可能會在瞬間對問題 有了新的見解而突然克服解決,讓人有種啊哈(aha)原來如此的感覺。而這些問 題並不需要具備高深的知識,一般人都具備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Mumford & Whetzel, 1996) 。Weisberg(1995)將頓悟性問題更明確定義,認為純頓悟思考(pure insight problems)需要對問題表徵進行轉換或重新建構,且問題解決要涉及思考的 不連續性,必須轉換各種不同方法才可以解決問題,否則問題即可能是假頓悟問題 (pseudo insight problems)或混合頓悟問題(hybrid insight problems)。 簡言之,頓悟思考指的是在重複嘗試解決問題無效後,可能會在瞬間對問題情 境特徵獲得新的理解,因而突然解決問題的思考歷程(Mumford & Whetzel, 1996). 圖 2-2. 9 點問題與解答 (資料來源:Wakedfield, 1992, p.28). 常見的「9 點問題」及為典型的頓悟性問題(如圖 2 所示),此問題要受試者 在不提筆的情況下,將這 9 個點連成四條線。這問題雖然沒有明確指出解答的方 向或規則,但卻具有標準答案,受試者在解題時需要對問題表徵重新轉換或建構, 以 9 點問題為例,如能思考到畫的線條可以超出九點的範圍,這才有可能解題成 功。因此,重點在於如何突破思考的框架。. 二、頓悟思考的評量 19.

(31) 由於頓悟的性質,陳學志等人(2009)發現在評量上亦會有些困境要面對,像 是:1.頓悟性測驗編製相當困難,要依照頓悟問題的特性設計一個完成的題目並不 容易,難以大量編製運用;2.因每題都只會有一個正確答案,且題目應是一般人都 具備解決的能力,所以受試者只要知道了答案,測驗就會無法再利用;3.頓悟測驗 通常只有通過與否的單一評量指標,沒有像擴散性思考這麼多元的評量向度,缺乏 多元評量指標,故用此來分析一個人的創造力易有偏頗問題。因此,頓悟思考的評 量工具並不多,目前常用的頓悟思考評量如下: 1.. 頓悟問題 Weisberg(1995)依據其理論基礎,設計頓悟問題,共 16 題。. 2.. 頓悟性問題測驗 邱發忠、陳學志(2005)編製此測驗主要是參考 Ashcraft、Perkins 及陳龍根等. 的頓悟問題,屬純頓悟問題。測驗共 6 題,作答時間共為 10 分鐘。. 3.. 頓悟問題作業 Lin 等人(2012)依據英文版純頓悟性問題(Weisberg, 1995)編製而成。此屬. 純頓悟問題,重點在評量受試者的創意問題解決能力。分別為 5 題語文、5 題圖形, 共 10 題的純頓悟問題。作答時間共 20 分鐘。. 由於頓悟性問題有題目一旦曝光後即無法使用的問題,且測驗有一定程度的 難度,對於國中學生會是一大負擔,因此選用施測簡單、時間較短的測驗相當重要。 本研究考量上列因素後選用 Lin 等人(2012)之頓悟問題作業,並稍加修改其難度 調整成為本研究之工具。. 20.

(32) 肆、遠距聯想與測量 一、遠距聯想的意涵 遠距聯想要最早追朔到 Mednick (1962)所提出的連結理論(associative theory) , 此現象與運用,其實很常可以在工業設計或科技產業上的產品上看到,並持續運用 至今。他將創造力定義為「為達成某種特殊目的或是實用需求,而將不同概念的事 物聯結在一起的歷程。如果概念與概念間的距離越遠,所產出的結果可能就越具有 創造力」。因此,越有遠距聯想能力的人也就越有創造力。 然而,創意會因人物、事情、時空、地點、物品等的差異而有不一樣的結果, 遠距聯想更是亦受這些因素影響,故 Mednick(1962)將遠距聯想的連結狀況分成 三種:1.偶然的連結(serendipity) :因為不間斷的刺激,碰巧造成概念與概念的連 結,而產生創意。2.相似性連結(similarity) :概念與概念間的相似性而被連結在一 起產生。3.中介性連結(mediation):因有一個中介物引發兩個不同的概念連結在 一起產生。 而每個人的遠距聯想能力是有差異的,最終能否成功進行遠距聯想,取決於: 1.既有知識(Need for Associative Elements) :個體需具備聯想所需的知識,才能將 兩個概念連結在一起。2.連結數量(Number of Associations) :有較多概念知識的人, 較容易將概念連結在一起。3.認知與人格形態(Cognitive or Personality Styles) :每 個人的認知能力、認知風格及人格都有所不同,擅長運用的連結型態也會不同,在 此,並沒有所謂的優劣之分,需視面對的問題類型而定。4.所選擇的連結反應 (Selection of the Creative Combination) :在面對問題時,即使是相同議題,個體的 選擇與組合不一定相同,因此產生的創造力表現也就不一樣(Mednick, 1962)。 此外,每個人遠距聯想的思考歷程並不相同,有的人可以快速思考,但有人卻 想得很慢;有人可以思考的很深層且很遙遠,但有的人只能想得很表層的概念;有 的人能想到 的數量 很 多,有的人 則很少 。 Mednick(1962 )稱這 為連結層級. 21.

(33) (associative hierarchy)的差異,可分為:1.陡峭式連結(steep associative):思考 時,會對較近的概念產生較強的連結反應,但是對於較遙遠的概念,連結反應則會 較為薄弱。故陡峭式連結思考者,對於較遙遠概念的連結度低,較不容易產生遠距 聯想,也比較少有創意的表現。2.平緩式連結(flat associa-tive):思考時,會將連 結反應分散至其他概念上,雖然對較近的概念連結反應亦是較高,但不如陡峭式連 結的強烈,因而能想到更多其他的概念,進而產生創意的表現。故平緩式連結思考 者,會有較多的創意產生。 高 平緩式 連 結 反 應 強 度. 陡峭式. 閾值 低 椅 子. 圖 2-3. 桌 布. 椅 腳. 木 材. 不同連結層級對「桌子」的聯想. 食 物. 模 型. 資料來源:Mednick(1962:233). 二、遠距聯想的評量 Mednick 依據連結理論,發展了遠距聯想測驗(Remote Associates Test, 簡稱 RAT),總共有 30 道題目,作答時間為 40 分鐘。而題目的組合,皆為三個英文字 所組成,而受試者要能找到另外一個英文字能和它們三者組成字對。為了瞭解測驗 的效果,Mednick(1962)以大學生 RAT 的得分與設計課程教師對學生創造力的評 價求相關,發現達顯著水準(r= .70,df=19,p< .01) 。Mednick 和 Mednick(1967) 後續的數個研究顯示,在化工廠工作的科學家擁有較高 RAT 得分者,通常會比別. 22.

(34) 人有較高的職位;就讀心理系畢業的學生,擁有較高 RAT 得分的人,導師對他們 的創造力評分也會較高;獲得較高 RAT 分數的 IBM 工程師,則比他人能提出更有 利於公司改善的方案策略。這些結果都顯示出 RAT 確實與個體的創造力有關聯。 國內相關研究者根據連結理論的觀點,因應華人使用中文的特性,陸續發展了 不同的中文版「遠距聯想測驗」,分別介紹如下: 1. 中文遠距聯想測驗(Chinese Remote Associates Test, CRAT) 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是由任純慧、陳學志、練竑初與卓淑玲(2004)編製。任純 慧等人(2004)考量 RAT 的題目直譯成中文後,字詞意義會改變;字詞與字詞間 的連結,也因東西文化差異而有不同;RAT 以「詞對」為題目,但中文的「詞對」 規則亦與英文不同。故依據中文字詞規則與特性後,重新編製以中文「字對」為主 的 CRAT。該測驗共編製 60 題為正式題,最後形成各 30 題的甲、乙兩版題本,常 模從國中至大學生。. 2. 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Chinese Word Remote Associates Test, CWRAT) 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是由黃博聖、陳學志與劉政宏(2012)所編訂,他們考 量到以下幾點:(1)CRAT 的效標效度不佳,測驗結果的準確度會讓人懷疑。(2)該 套測驗雖然有因應中文特性進行調整,但實際上與 RAT 測驗的概念是落差的。像 是 RAT 的題目為詞對,但是 CRAT 為字對;CRAT 僅有複合字連結,並未包含 RAT 有的類似語意及語意連結兩種類型的題目;CRAT 亦受構詞規則與詞彙知識影響。 (3)RAT 測驗與頓悟測驗呈現高相關,但 CRAT 與頓悟測驗卻是低相關。而這現象 陳學志、彭淑玲與吳清麟(2011)曾研究 CRAT 與頓悟思考的歷程關係,發現一般 字(NC)對應假頓悟問題的解題能力;目標字為破音字(HT)對應純頓悟問題的解題 能力;刺激字為破音字(HS)對應混和頓悟問題的解題能力,故 CRAT 對應的認知歷 程並不單純,需要再釐清 CRAT 測得的是何種認知歷程能力。 CWRAT 測驗有以下幾項特色:(1)以中文詞對為概念,與 RAT 相似。(2)與頓 23.

(35) 悟思考呈顯正相關,與吳靜吉等人(1998)編製的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之語文測驗無 相關,此亦與 RAT 測驗的構念相同。該測驗共有甲、乙兩版本,原僅大學生常模, 2014 年修訂新增國、高中常模。. 3.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Chinese Radical Remote Associates Test, CRRAT) 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是由張雨霖、吳哲源、陳學志、吳清麟(2016)所 編製。該研究指出,無論是 CRAT 或 CWRAT,皆會受到學習中文知識的背景而有 所影響,但若是運用中文字的部件,就可以降低背景知識對遠距聯想的影響。 此測驗有以下幾個特色:(1)研究者發現正體中文字和簡體中文字共有 407 個 共同部件,而簡化的中文字也僅只有 2325 字,因此若運用部件來進行測量,會具 有跨文化、時空與領域之的優勢。(2)與 CRAT 的解題歷程類似,且部件在文字上 的組合與彈性會更多元。(3)組字的過程,必須不受部件字本身的「整字表徵」的連 結干擾,而要能改採「字形表徵」來進行,此點符合 Mednick 編製的遠距聯想測驗 的構想。(4)與吳靜吉等人(1998)編製的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各指標皆無相關存在(r 介於-.103 與.151 之間),表示有良好的信效度。該測驗目前僅大學常模,且尚未出 版。. 本研究旨在探討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創造傾向間的關係,由於幽默感需要透 過語言來進行傳達,而幽默的故事、笑話往往會有情境脈絡,和詞彙、句子與語意 較為有關,鮮少會只使用一個中文字來表達幽默,與 CWRAT 的測驗概念較為相 似,故決定使用 CWRAT 進行研究。. 24.

(36) 第三節. 創造傾向的意涵與測量. 壹、創造傾向的意涵 創造力除了是認知能力上的一種潛能外,研究上亦認定創造力是種人格特質 或情意層面的動機與態度傾向表現(張雨霖,2014) 。Rookey(1973)就指出創造 人格傾向是創造行為表現的情意領域。Amabile(1988)經整理多位科學家的訪談 內容,主張正面的人格特質、高度的自我動機、特殊的認知技能,冒險導向、豐富 的專業經驗、高水準的團體成員、廣泛的經驗、良好的社交技巧、聰穎、不為偏見 所束縛的處事態度等人格特質有助於創造力發展。Sternberg 和 Lubart(1995)指出 創造的人格特質包括面對障礙時的堅持、願意冒合理的風險、願意成長、對曖昧不 明的容忍、接受新經驗及對自己有信心等面向。Csikszentmihalyi(1996)提出十組 有關創造力複合性人格特質,分別是:1.精力充沛與沈靜自如。2.聰明與天真。3. 責任心與無所謂的態度。4.想像、幻想與現實。5.內向與外向。6.謙卑與自豪。7.陽 剛與陰柔。8.叛逆、獨立與傳統主義。9.熱情與客觀。10.開放與敏銳。 然而,創造傾向概念最早出現於 Williams(1969)提出之理論,指的是人對創 造性事物所展現的情意行為或感受,包含好奇心、想像力、冒險性與挑戰性四個面 向,定義如下: 1.. 好奇心:指個體能針對問題產生懷疑並樂於追根究底,並持續思考、調查與追 問,不怕艱難的追求事實真相,是種思索問題與發問的關鍵。. 2.. 想像力:指個體能善用直覺推想,想像並未發生的事,並在腦海中將這些意念 具體化的構思出來,超越了感官與現實的界限;亦指思索問題的無限可能。. 3.. 冒險性:指個體具有猜測、嘗試、實驗等勇於探索的精神,或是面對他人批評、 失敗挫折時還能鼓起勇氣再度站起,並再接再厲、全力以赴,應付未知情況。. 4.. 挑戰性:指個體處理複雜問題或混亂意見時,能冷靜思考應付不慌亂,從中理 出頭緒,尋找各種問題與解答的可能性,並有條理的處理問題。. 25.

(37) 綜合上述,創造傾向指的是個體在創造力活動中所展現的人格傾向,包括動機、 態度、情緒與興趣。. 貳、創造傾向的測量 根據上述研究理論發展的創造傾向評量,主要是評量個人的特質與情意態度。 我們可透過這些量表來了解受試者的態度、動機、興趣,也就是了解個體是否具有 創造力的傾向(潘朝昱,2008)。彙整常用之創造傾向量表如下: 1. 賓州創造傾向量表(Pennsylvania Assessment of Creative Tendency, PACT) 由 Rookey(1973)所編製,主要是評量創造行為的情意層面,包括冒險性、 挑戰性、好奇心、想像力。適用國小高年級學生至國中學生。. 2. 修訂賓州創造傾向量表 陳英豪與吳裕益根據 Rookey(1973)所編製之賓州創造傾向量表加以翻譯修 訂完成,測驗有關創造行為的情意領域,包括冒險性、挑戰性、好奇心、想像力。 適用國小五年級至國中三年級,作答時間為 30 分鐘。. 3. 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 Williams(1980)此套測驗包含擴散性思考活動、創造傾向量表、創造思考和 傾向評定量表三部分。其中創造傾向量表為探討創造傾向工具,包含冒險性、挑戰 性、好奇心、想像力。 而國內學者林幸台與王木榮(1994)將其翻譯並重新修訂之,亦包括冒險性、 挑戰性、好奇心與想像力四個部分。適用於國小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 4. 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Creativity Aptitude Scal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26.

(38) 潘朝昱(2008)依據創造傾向的相關文獻,並參考賓州創造傾向量表(陳英豪、 吳裕益,1981) 、創造傾向量表(林幸台、王木榮,1984)等編製,包含好奇、熱 情、勇氣、挑戰、自信、幽默等六要素,可得六個分數及總分。適用對象為國中生。. 創造傾向的評量工具與創造潛能相比並不多,普遍使用最多的為威廉斯創造 傾向量表,雖然潘朝昱(2008)編製之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較新,且將創造力 傾向做更細部的歸納,然而該工具對創造力傾向的定義與學術上普遍認定略有不 同。此外,林幸台與王木榮(1994)修訂之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是國內外目前最 常使用來評定創造力傾向之工具之一,較具有公信力,易與其他相關研究進行比較, 因此本研究採用林幸台與王木榮(1994)修訂之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為研究工具。. 27.

(39) 第四節. 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創造傾向的關係. 我國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中的「創造力課程綱要」 ,有一指標為「能利用幽默詼 諧的方式解決難題與挫折」 ,可以得知幽默不單單只是提升創造力的工具,更與創 造力間有顯著的相關。已有許多的研究指出,幽默感與創造力彼此具備高相似性與 重疊性(陳學志、蘇嘉鈴、葉季蓉,2011;邱發忠,2010;O’Quin & Derks, 1997) 。 Mednick(1962)曾指失諧(incongruiyt) 、驚奇(surprise)及新奇(novelty)是幽 默與創造力共有的成份;Fisher 與 Fisher(1983)亦指出較有趣的的人通常有高於 平均值的創造力;Ziv(1984)指出高幽默感的人除了比較開朗、外向、樂觀、積 極與和善,在非語文智力表現及創造力表現上也比一般人優秀;張春興(1994)更 指出幽默感是高創造力者的人格特質之一。劉佩雲(1990)在整理文獻時指出,幽 默感較高的人較能順利處理連結、類推等創造思考能力的問題,而其針對大學生的 研究亦指出擁有較高幽默感的人有較好的擴散思考能力,特別是獨創力與幽默感 最為顯著。由此可知,幽默感不僅與創造力的認知層面有關,亦與創造力的情意層 面有關係,故以下分別探討之。. 壹、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的關係 一、相似的思考歷程 我們從認知的思考歷程來進行分析,幽默感與擴散思考、頓悟和詞彙遠距聯想 之間有某種程度的相同。 (一) 擴散性思考 從數個幽默感的認知理論: 「理解—推敲」理論、失諧解困理論、 「反向—合意」 理論(引自蘇靜如,2009)和幽默引發的匯合模式(陳學志、徐芝君,2006)可以 發現,皆一致地指出幽默結構的進入,會使得個體在固有的認知上造成失諧 (incongruity)而進入邏輯思考的困境。為了解決這失諧的狀況,需要跳脫舊有思. 28.

(40) 維,使用新奇、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角度來重新詮釋,才能解決此認知上的困境而理 解。這和創造力中所談到的「重新轉換思考」 、 「用新方法看待事物」具有相似的思 考歷程(O’Quin & Derks, 1997) ,而這也就是擴散思考中的變通性與獨創性(Veatch, 1998) 。此外,個體在處理認知失諧的狀況下,需要不斷的思索可能的解答,就好 比創造思考的問題解決歷程(陳學志、蘇嘉鈴、葉季蓉,2011),需要不斷的想出 各種點子,嘗試從中找到可能的解答。而這就是擴散思考中提及的流暢性。 同樣的,這個現象亦會作用於幽默創造之中。陳學志(2004)指出幽默創造能 力者,可以發現在進行創作的過程時會很清楚人們思考固著的地方,進而跳脫舊有 思維並打破它們,產生新穎的想法。像是進行幽默創造時,可能會運用「語文的多 義性」 、 「事物的多向性」及「事物的相對性」等技巧來將各種圖形、聲音、文字、 個體、情景來進行組合、縮減、增加、延伸、切割、連結等處理,使其與原來本質 為完全不同的效果,讓人感到出乎意料,因而產生詼諧有趣的效果(陳學志、卓淑 玲、賴惠德,2005) 。而這就如同擴散思考的概念,需要想出大量的點子並將其組 合成異於一般情況的有趣事物,越是獨特也就越讓容易讓人感到有趣。像是 Jurcova (1998)請 100 名受試者為日常生活衝突情境訂定標題,發現若要求受試者用較 有趣、幽默的方式命名,多半會改變思考角度,使用不同的觀點進行解題,因而產 生較有創意的標題,這就如同擴散思考中的變通性概念。 此外,幽默並不局限於文字和語言的展現,更多時候為一種圖片、動作、表情、 情境、聲音,根據許峻豪與鄭谷苑(2005)的研究,非語文刺激(如:圖畫)可經 由語文管道或是心象管道進行,且語文和非語文的路徑在幽默理解上有整合效果。 像是我們在理解笑話、戲劇時,除了言語上的理解外,亦會觀察表演者的聲音、表 情和行為。因此,幽默感和語文及圖形創造力應該都是有關的。 (二) 頓悟 同擴散思考的部分,依據上述數個幽默感的認知理論,理解幽默時面對失諧的 狀態下,如能轉換視角重新看待問題,那就能獲得解答。這與頓悟思考中提及概念: 29.

(41) 對問題表徵進行改變,重新建構問題的歷程(Ohlsson, 1984)是相同的。因此,推 斷幽默感與頓悟是有關的。 (三) 遠距聯想 遠距聯想是能將越遙遠的事物連接起來越具有創造力。而幽默創造時,如果能 將越不相干的事物連結一起,往往也就越能讓人產生詼諧幽默的感覺,表示這樣的 連結是讓人感到新鮮特別的。相同的,在理解幽默時,要能思考到笑話中獨特的連 結亦須具備遠距聯想的思考能力。 李嘉雯(1999)對心理系學生進行幽默創造與遠距連結歷程的研究,從中比較 高幽默者與低幽默者在遠距詞與直接詞觸發量上的差異,結果發現高幽默者在遠 距連結的觸發效果上會高於低幽默者,所以,可以藉遠距聯想的表現來分辨高、低 幽默者。由此研究可知,高幽默者能將兩者不相關聯的概念連結成特殊想法,讓人 感到有趣好笑好玩,而這也就像是遠距聯想的能力展現,顯示幽默創造與遠距聯想 是有關聯的。. 二、情緒的影響 幽默會引發快樂、好笑的反應,進而產生正向的情緒與心情(Martin, 2007; Szabo, 2003) ,並因而影響創造力。而好笑有趣的事物,亦能提升一個人的幽默感。 高幽默感的人,通常也比一般人能帶來較多的歡樂與正向情緒。因此,它們彼此間 具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Isen(1999)提出正向情感(affect)對創造力表現有三種 主要影響:1.正向情感能增加認知成分之間的聯結,因為認知材料能被觸接的更多。 2.正向情感導致去焦點化的注意( defocused attention )與擴展為更複雜的認知脈絡 ( cognitive context ),因此增加了問題相關知識與刺激成分的可用性。3.正向情感能 增加認知的彈性,因而提高擴散的認知成分聯結機率。國內學者整理文獻時亦發現, 正向情緒可以提升個體的認知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強化兩個想法或點子連 結在一起的能力,並且提升認知處理的效能,讓人能產生較為流暢、原創性的表現 30.

(42) (陳學志、卓淑玲、賴惠德,2005) 。由此可見,幽默感引發之正向情緒是可以增 進擴散性思考及遠距聯想能力。 實證研究部分,國內學者邱發忠、陳學志、徐芝君、吳相儀與卓淑玲(2008) 對大學生進行內隱與外顯因素的創造作業表現研究,先以幽默影片給受試者觀看, 做正向情緒的激發,然後再進行創造力評量,發現正向情緒被誘發後可提升受試者 在頓悟思考與擴散性思考上的流暢力、變通力和獨創力表現,但並不影響擴散思考 中的精進力;蔡秉勳、林緯倫與林烘煜(2013)對 200 位大學生隨機分派至高度正 向、中度正向、中性、中度負向與高度負向的情緒操弄影片組別中,然後再分別進 行「新編創造思考測驗」與「頓悟問題作業」來探討情緒對創造力表現的影響。結 果顯示,中度正向情緒對於頓悟問題解決能提供最有效的幫助,而擴散性思考則與 激動程度有關,亦即越高程度的情緒越能增進表現,無論正向或負向。 由這些證據可得知,幽默感引發的笑或正向情緒與擴散思考、頓悟有某種程度 的關聯性。. 三、其他相關研究 姚玉鳳(2010)以苗栗縣國小 884 位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自編之「國小 高年級學生幽默感與創造力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探討幽默感之「幽默理解」 、 「幽默因應」 、 「幽默創造」 、 「對幽默的態度」四個向度與擴散性思考之「流暢性」 、 「變通性」和「獨創性」三個向度之間的關係,發現學生之整體或各層面的幽默感 和創造力均呈顯著正相關。此研究有兩點可值得探討:1.此研究使用自編問卷,雖 有做預試進行信效度分析,然其嚴謹度與「多向度幽默感量表」和「新編多元性向 測驗」等標準化測驗仍有落差,此外像是幽默感的「笑的傾向」和「社交情境中的 幽默能力」構面並未在此研究構面中,有繼續研究的價值。2.此研究對象為小學生, 其認知能力發展未能如中學生來的成熟,且中學生是認知能力快速發展與變化的 階段,是故,中學生的表現應會比國小學生要來的更好。 31.

(43) 再者,陳瑋琦(2003)對高職學生進行中文遠距聯想測驗(CRAT)以及由 15 則笑話組成的自編幽默理解與感知量表測驗,並探討其相關,結果發現,學生的中 文遠距聯想能力與幽默理解呈高度正相關,也就是遠距聯想能力越高者,幽默理解 能力也會越高。而此對象為高職學生,認知能力比國中生要來的成熟,轉換研究對 象不知是否能一樣具有相同的研究結果。 除了教育現場的研究外,亦有相關實證研究。在腦神經科學研究上,Amir 等 人(2013)以頓悟和幽默圖片進行腦造影研究,發現幽默圖片比頓悟圖片在大腦雙 側的顳葉及枕葉交界區(temporo-occipital junction, TOJ)、顳葉及頂葉交界區 (temporo-parietal junction, TPJ)和顳葉端(temporal pole, TP)有較強的活化,而 這些腦區域與遠距聯想的歷程有相關,推論幽默歷程可能基於遠距聯想,其認為營 造句和關鍵句的失諧部分,必須透過遠距聯想而使其獲得解困。. 貳、幽默感與創造傾向的關係 一、相似的人格傾向 根據「幽默引發的匯合模式」 (陳學志、徐芝君,2006;陳學志、蘇嘉鈴、葉 季蓉,2011) ,創造幽默時除了正向積極的內容外,通常還會使用包裝的方式來呈 現挑戰社會規範、世俗權威、禁忌及對人事物的嘲諷攻擊等內容,而這種勇於運用 敏感性議題的人,其實應該也都具備想像、冒險、挑戰、好奇等創造傾向。同理, 在理解幽默上也是相同的,願意去理解這些具挑戰性內容,本身就是種冒險與嘗試, 應是基於想像與好奇心下使然,是具有創造傾向者。 相關的研究,陳學志、卓淑玲與賴惠德(2005)指出許多的研究分析發現,高 創意者在面對困境、嚴肅環境或是單調無趣的工作時,仍能展現出較多的幽默感。 而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極具熱情、好奇幽默、不畏艱難並且堅持到底。此外,陳淑 蓉(2003)發現高幽默感者無論是面對可能的壓力事件或是負向生活事件,挑戰評. 32.

(44) 估的表現皆顯著高於低幽默者。顯示高幽默的人較願意挑戰面對問題 (Cann, Calhoun, & Nance, 2000)。. 二、正向情緒 Kuiper 與 Martin(1998)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有較高頻率笑的人,並不會因為生 活壓力事件的增加而增加負向情緒,因此認為幽默有助於個體維持正向情緒。而 Schwarz(1990)曾提及我們若處於正向的情感狀態,表示我們可用的資源充足且 環境是沒有明顯危害的,因此,當下的我們會願意冒險,並且較富有創意。是故, 我們可推斷當個體在正向情緒中,會較具有挑戰、冒險、好奇與想像等創造傾向的 展現。. 三、動機 相關的文獻顯示,富有創意的人通常有強烈的內在動機,他們會將創作活動視 為一種興趣,並樂在其中。 (陳學志、卓淑玲、賴惠德,2005;引自 Todd Lubart, 蔣國英譯,2007)而好奇心就是種內在動機。而人們在進行幽默相關的創造、社交 因應、人際互動的當下,定是有股內在動力讓其想運用幽默進行活動。因此,我們 可推斷個體之內在動機,是影響幽默感與創造傾向具有相關的因素之一。. 四、其他相關研究 孫聖和(2010)以臺灣北部公私立高級職業學校設計類科學生為研究對象,使 用自編的「設計類科學生幽默感量表」與「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進行幽默感的幽 默欣賞、幽默理解、幽默創造、幽默因應等四向度與創造傾向做相關研究。結果發 現,除了「幽默因應」與「好奇性」未達顯著水準外,其餘之各向度皆呈顯著正相 關。研究者分析因高創造傾向的設計科學生,其後設分析能力較高,能較迅速、掌 握、因應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並創造幽默來因應他們,故設計類科學生創造傾向越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Note: Except for Applied Learning (Vocational English) or otherwise specified, all taster programmes will be conducted in Cantonese (supplemented by English, if applicable)... Code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which is not only observes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creativity, but also studies the role of instructor, the

批判性思考 + 創造力 創造力示例二 創造力 創造力 示例二 示例二: 示例二 : :環境調查 : 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

New Literacy text types and language activities relevant to secondary students:..

協作 溝通 創造 批判性思考 運用資訊科技 運算 解決問題 自我管治 研習. 中一

Overload (超負荷) Creativity (創意) Enjoyment (樂趣). Socialization (群體互動)

Chang, Shih -Chia, Yang, Chen-Lung , and Sheu, Chwen,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 and Business Strategy: An Empirical Study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s Firms,” International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Mainland Chian tourist as survey responden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ore expertise, shopping satisfaction and share of wallet.. The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