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

第二節 認知風險

一、認知風險之定義

認知風險的概念最先由 Bauer(1960)提出,用於解釋消費者在購物時的心 理感受。由於消費者在採取消費行為時,並無法準確得知最終的產品使用結果,

因而產生對結果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其中,有些結果可能會讓消費者感 到不快,使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成為一種風險的承擔(Risk Taking)。自此以後,

許多關於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便以「認知風險」的觀念作為解釋現象之依據。

Cox(1967)延續了 Bauer 的研究,將認知風險予以更具體化的說明。Cox 認為消費者每一次的購買行為皆有其購買目的,因此當消費者自身無法決定何種 購買(如:購買地點,品牌、顏色、大小、樣式等)最能滿足自己的目標,或在 購買之後發現結果並未達預期的目標,造成對消費者不利的狀況,即可視為消費 者的知覺風險。雖然可能有消費者表示其並不清楚自己購買的目標,也未曾思考 過購買的風險,但事實上其消費過程卻深深受到潛意識所認知到的風險影響,因 而採取最終的消費行動。Cox 更進一步的將認知風險定義為下列兩者的函數:

1. 消費者於購買前,認知到對購買後將產生不利後果的可能性。

2. 當購買結果為不利時,消費者個人主觀上所認知受到損失的嚴重性。

Cunningham(1967)將 Cox 所定義之第一個因素稱為不確定因素

(Uncertainty),第二個因素稱為後果因素(Consequence)。後續的學者對於認 知風險的相關研究大多參考 Cox 與 Cunningham 的論點,例如 Dowling 與 Staelin

(1994)便將認知風險定義為:「消費者進行消費行為時,知覺到不確定性或是 不利且有害的結果。」

二、認知風險之構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

自認知風險概念被提出以後,開始有學者主張消費者認知風險具有多重構面 的存在。Cox(1967)首先提出消費者的不確定性與對後果的認知可能與財務

(Financial)或社會心理(Social-Psychological)有關。Roselius(1971)則將認知 風險的構面予以概念化,並將認知風險定義為一種可能的損失,其研究指出認知 風險是由四種損失所構成的,分別為:時間損失(購買或退還商品所造成時間上 的損失)、危險損失(產品未達預期目標對消費者產生具危險性的不利影響)、自 尊損失(產品未達預期目標對消費者產生自我形象受損等心理負面影響)、金錢 損失(購買行為與結果造成消費者財務的損失)。

Jacoby 與 Kaplan(1972)延續了 Roselius 的研究,為認知風險的構面提出更 完整的架構。Jacoby 與 Kaplan 主張認知風險由許多獨立的風險變數所組成,而 消費者在不同的消費情境中需對各種風險進行取捨,例如購買便宜的商品可能得 以減少財務上的風險,但同時卻增加了安全與心理上的風險。在整合前人的研究 之下,Jacoby 與 Kaplan 提出認知風險是由以下五個變數集合而成:財務風險、

績效風險、心理風險、實體風險及社會風險等五種類風險。

Peter 與 Tarpey(1975)整合了 Jacoby、Kaplan 與 Roselius 的研究,將認知 風險構面歸納為六種:

1. 財務(Financial)風險—行為結果會使消費者有財務上的損失。

2. 功能(Performance)風險—產品未如預期中表現的風險。

3. 心理(Psychological)風險—產品會使消費者自我形象受到損傷的風險。

4. 實體(Physical)風險—產品本身會對消費者帶來傷害的風險。

5. 社會(Social)風險—購買決策會受週遭人士或親友嘲弄的風險。

6. 時間(Time)風險—購買此產品需要花費時間而造成的風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1

此外,Peter 與 Tarpey 也運用了因素分析,將認知風險構面分成兩個主要的 因素,分別為預期績效因素(由財務、績效、實體、時間風險所組成)及社會心 理因素(由社會及心理風險所組成)。而 Peter 與 Tarpey 所歸納整理出這六個認 知風險構面,由於架構相當完整,因此至今仍被許多研究者用來衡量消費者進行 消費過程之風險評估。

雖然上述六大構面皆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產生影響,但本研究之重心是放至消 費者在零售店選購製造商品牌或自有品牌之抉擇,因此只需比較消費者在選擇品 牌時的購買行為,其認知風險的影響構面可能不大一致。根據 Dunn、Murphy 與 Skelly(1986)的研究,其衡量消費者在零售店選擇品牌時會受到哪些認知風險 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功能性風險(Performance Risk)對消費者進行品牌決策時 最具影響力,財務性風險(Financial Risk)與社會性風險(Social Risk)也具有少 部分的影響,但其餘風險幾乎對消費者的品牌決策幾乎無影響力。也尌是說,消 費者在零售店購物時,可能會為了降低功能性風險,因而選擇購買較具商譽的製 造商品牌,抑或是為了減少財務性風險,因而選擇購買較便宜的自有品牌。

本研究擬採用 Dunn、Murphy 與 Skelly(1986)的論點,將認知風險定義為 功能性風險,並藉此歸納出感受到此風險的主要因素,用以作為研究之變數。

三、實際影響認知風險之變數

為了協助零售商了解消費者認知風險的差異,必頇先將找出具體影響消費者 認知風險的變數,才有利於零售商未來在策略規劃上得以明確應用。由於消費者 本身的風險趨避差異情形為廠商無法操弄之變數,因此本研究僅探討廠商得以影 響與抉擇之變數,擬將認知風險區分為產品類別變數與廠商活動變數兩類:

1. 產品類別變數:指不同品類之下其特有的認知風險差異,零售商雖無法主動 的改變其風險程度,但可被動的選擇是否欲發展此品類之自有品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2

2. 廠商活動變數:指零售商採取某些活動得以影響消費者之認知風險,為零售 商可主動影響自有品牌認知風險程度的策略。

後續兩節將繼續詳述這兩類變數的特性,並藉由過往文獻依據說明其對消費 者認知風險與願付價格之影響。

四、認知風險對消費者願付價格之影響

消費者認知風險的差異將會使其價格知覺程度產生明顯不同(Bettman, 1973;

Lichtenstein, 1988),由此可見,認知風險將對消費者願付價格產生顯著的影響。

Indrajit 與 Rajeev(1999)曾針對消費者購買自有品牌的價格意識(Price

Consciousness)進行調查,在此價格意識指的是「消費者對價格的重視程度」, 當消費者價格意識越高時,代表消費者越重視價格,因此在進行購買行為時會以 價格作為第一優先考量。Indrajit 與 Rajeev(1999)的研究結果顯示,當消費者 在購買時感受到較高的認知風險時,其價格意識水準將會降低,因此不太願意購 買價格較便宜的商品。也尌是說,當消費者面臨認知風險較高的品類時,反而會 願意付出較高的價格,因其認為價格與品質呈正比,因此價格昂貴可能代表產品 品質較有保障,購買之後發生功能不佳或不符合其需求的狀況應可大幅下降。

自有品牌商品的購買風險一直備受消費者懷疑與擔憂,尤其在面對某些令消 費者感到風險較高的品類時,自有品牌商品更是被消費者避之唯恐不及,使高風 險品類的銷售狀況一直難以成長。

國內學者劉譯霜(2007)曾研究自有品牌商品的訴求對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影 響,並以產品類別風險作為干擾變數,研究結果指出當自有品牌商品的品類風險 較高時,產品以「超低價」為訴求較能吸引消費者購買,顯示消費者在面臨認知 風險較高的自有品牌商品時,由於其價格意識水準會降低,因此除非自有品牌商 品在價格上能帶給消費者顯著的優惠感受,否則更不可能傾向購買原本風險尌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3

高的自有品牌商品。

由此可推論,當消費者對該自有品牌商品有較高的認知風險時,其與製造商 品牌的價格應有明顯的差異,才有機會減低消費者對自有品牌商品的購買不信任 感。由於各品類間的價位有明顯差異,因此為了能對品類間的願付價格進行比較,

Sethuraman 與 Cole(1999)的研究將願付價格化為比例的概念,將製造商品牌 與自有品牌的價格差異除以製造商品牌價格,以百分比形式表示消費者對不同品 類自有品牌商品的願付價格感受,並將之定義為願付價格折扣水準。

本研究根據上述文獻探討,可整理出以下研究假設:

H1:當自有品牌商品的認知風險越高時,其願付價格折扣水準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