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五節 課程設計與編排

本節將呈現實驗組身心適能課程之編排設計理念、架構與主要活動內容分析 以及每週課程大綱。

一、課程設計理念及課程目標

本課程之規劃以身心學及身心動作教育的基本理念為基礎,由各類身心技巧 中抽取適合國中運動選手身心探索之方法,再參照體適能之構成要素為設計依據,

並以劉美珠(2002)所提出的身心適能理念為設計的主軸,課程內容則針對國中 足球選手為對象。課程實施內容中包含:操作(doing)、感受(sensing)、感 覺(feeling)、思考(thinking)、分享(sharing)與反應(responding)。

課程除了結合體適能的概念,同時提供選手一個開發覺察、自我探索、認識身體 的機會;讓選手在探索身體動作、身體和空間、時間及方向之關係,能同時能增 進身心的適應能力。

研究者期望能藉此課程之實施,改善目前國中學生身心不適之狀況,並提昇 其對健康與體育領域的學習興趣,具體的課程目標列舉如下(劉美珠,2004:42): (一)尊重身體並重新思考對身體的態度。

(二)充實健康促進知識與身心適能概念。

(三)認識與體會身體的結構與功能。

(四)開發身體覺察能力。

(五)增進軀體適能的基本能力。

(六)學會放鬆,控制情緒,增進人際互動關係。

(七)提高對健康與體育領域的學習興趣。

(八)提昇自信心,享受運動樂趣。

二、課程架構

本研究之課程以身心學理念為基礎,選擇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之活動內容進行 改編,並考慮對增進國中足球選手運動體適能要素有所助益之身心適能課程。課 程內容共分為呼吸探索與放鬆系列、身體構圖、肌膜動作探索系列、身心適能遊 戲四大主題,本研究之課程架構列於圖 3-5-1,活動主題說明如下:

(一)呼吸放鬆探索

劉美珠、林大豐(2004)指出上課前以呼吸練習作為準備活動的效果相 當好,上課的氣氛得以轉換,可以很快的讓同學靜下心來,進入身心探索之 旅。因此本課程將藉由呼吸引導選手進入深刻體驗自我身體的練習,活動方 面選擇吸管呼吸、丹田呼吸法與“Hu”呼吸法。並藉由水球體驗與肌肉漸進 放鬆法,配合呼吸達到短時間內放鬆身體的效果,增進帄衡感及反應時間的 效果。

(二)身體構圖

此活動主要目的為增加選手對身體結構的認知與體會,增進協調性及反 應時間的效果。如果選手頭腦中有正確的身體結構認知,動作尌會以比較好 的方式呈現,也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劉美珠,2004)。選擇的活動包括 脊椎的探索、肩膀的探索與骨盆的探索。

(三)肌膜探索

主要目的為達到延展身體、鬆活關節、增加肌肉張力及放鬆,增進協調 性、帄衡感、爆發力、反應時間的效果,並增加選手對身體的認知與體會,

選擇的活動包括身體歸零、身體彩繪、側彎伸展、肩臂推撐、單臂螺旋伸展、

下背伸展、雙腳螺旋伸展、側身屈抱、近端運動、烏龍擺尾、屈膝深蹲、倒 掛尾閭、圓背伸展、正負片空間、十字交疊按摩、頂天立地等十六個動作。

(四)身心適能遊戲

藉由一系列的身心適能遊戲活動,讓選手在遊戲當中學習,改善自我體 能。選擇的活動包含:

1.增加敏捷性的遊戲活動:大拖鞋、誰射得準、拉力賽、投彈大賽、袋鼠 跳躍、飛越障礙、八字接力、誰踢得多。

2.增加帄衡性的遊戲活動:誰踢得多。

3.增加協調性的遊戲活動:大拖鞋、誰射得準、二人推車、毛蟲走路、一 指神功、拉力賽、投彈大賽、袋鼠跳躍、飛越障礙、八字接力、誰踢 得多、tickling、marching。

4.增加反應時間的遊戲活動:兩人三腳、圓圈追抓。

5.增加速度的遊戲活動:大拖鞋、圓圈追抓、你追我趕、二人推車、毛蟲 走路、一指神功、八字接力。

6.增加爆發力的遊戲活動:誰射得準、圓圈追抓、你追我趕、二人推車、

毛蟲走路、一指神功、拉力賽、投彈大賽、袋鼠跳躍、飛越障礙。

身心動作教學課程 課程活動內容

三、課程主要活動內容分析

續表 3-5-1 活動內容分析表

續表 3-5-1 活動內容分析表

續表 3-5-1 活動內容分析表

表 3-5-2 身心適能課程教學活動大綱

續表 3-5-2 身心適能課程教學活動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