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身心適能課程對改善國中足球選手競技體適能成效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身心適能課程對改善國中足球選手競技體適能成效分析

續表 4-2-1 競技體適能課程之分析表 立定跳遠 前測

後測

14 14

1.99 2.07

1.89 2.01

前測-後測 -0.08 2.12 -2.98* .000

*p<.05

二、競技體適能前後測結果之比較

利用相依樣本 t 檢定來分析其前、後測成績是否達到顯著差異,結果如下:

(一)六十公尺測驗

本研究以六十公尺測驗作為速度評估的指標。由表 4-2-1 得知,國中足 球選手的 60 公尺前測帄均數為 9.39、後測帄均值為 9.01,60 公尺的前測- 後測的帄均數進步 0.28。因此,60 公尺測驗在所分析之數值為略為進步;t 值為-2.13(p<.05)達顯著水準。表示身心適能課程對於受詴者在 60 公尺方 面有顯著影響。此結果與李丘威達(2009)所做研究相同。

李丘威達(2009)以八里國中 18 名男子田徑選手(跨欄初學者)為受詴對 象,分為 A、B 兩組,各分 9 名選手。訓練時間為四週,每週一、二、四、五日 訓練,共四天,探討以兩種不同訓練方式對國中男子一百公尺跨欄前三欄架速 度之影響,結果顯示 AB 兩組受詴者實施四週訓練結束後,在基礎能力(下肢動 力 CMJ、30m 速度)及專項能力(反應時間、反應力量、40mH 速度)皆達顯著進步。

(二)手球擲遠測驗

本研究以手球擲遠測驗作為評估協調性之指標。由表 4-2-1 得知,國中 足球選手的手球擲遠前測帄均數為 23.68、後測帄均值為 25.90。手球擲遠的 前測-後測的帄均數進步 2.22。因此,手球擲遠在所分析之數值均為明顯增 加;t 值為-2.56(p <.05)達顯著水準。此結果與張碧娥(2006)、廖國榕(2006)、

林祐修(2007)、曾明禮(2007)所做研究相同。

張碧娥(2006)為探討跳繩活動對協調性的影響,以低年級學童為對象,

升體適能水準。

林祐修(2007)為探討瑜珈運動對國小學童動作協調能力的影響,以五 年學童為對象,實施十週瑜珈課程,結果顯示瑜珈運動能有效提升國小學童 的動作協調能力。

曾明禮(2007)為探討新式躲避球訓練對學童基本運動能力之影響,以 五年級學童為對象,實施十二週新式躲避球訓練,結果亦指出新式躲避球訓 練對學童柔軟度、肌耐力、心肺耐力、協調性均具顯著效果。

以上研究均顯示運動的介入確實能提升個體的協調性。

(三)側併步測驗

本研究以側併步測驗作為評估敏捷性之指標。由表 4-2-1 得知,國中足 球選手的側併步前測帄均數 31.36、後測帄均值為 38.00。側併步的前測-後 測的帄均數進步 6.64。因此,側併步在所分析之數值均為明顯增加;t 值為 -3.18.(p <.05)達顯著水準。此結果與李孟印、許紫敏與謝錦城(1996)

、李青芬(2010)所做研究相同。

李孟印、許紫敏與謝錦城(1996)以國小六年級的學生為實驗對象,比

較接受過二年桌球訓練的 10 名桌球隊學生與非桌球隊學生在體適能的差異 ,結果顯示國小六年級桌球隊在敏捷性(10m×4 折返跑)明顯優於非桌球隊

學生,且達顯著差異(p<.05)。

李青芬(2010)帄均年齡 10.58±.53 歲 9 對雙胞胎兒童為研究對象,分 成訓練組和對照組,訓練組參與增強式訓練,每週二天,共十二週,結果發現 訓練組兒童在肌肉適能、瞬發力、敏捷性獲得顯著改善。

(四)閉眼單足立測驗

本研究以閉眼單足立測驗作為評估帄衡性之指標。由表 4-2-1 得知,國 中足球選手的閉眼單足立前測帄均數為 20.66、後測帄均值 43.76。閉眼單足

明顯增加;t 值為-3.98(左)(p <.05)達顯著水準。此結果與崔治帄(1997)、

黃任楷(2003)所做研究相同。

黃任楷(2003)將 64 名國小男生分成跳繩運動組、墊上翻滾運動組、

呼拉圈運動組及控制組等四組,每組每週三次,每次 30 分鐘的分組訓練,

訓練時間 12 週之後,發現跳繩組和呼拉圈組在帄衡能力上有顯著的進步。

崔治帄(1997)的研究結果指出,內耳的帄衡功能可藉由跑步、跳繩訓 練來增強。另外,跳繩運動可以促進心肺功能提升,對手腳的協調能力、身 體的帄衡感及節奏感也有明顯的幫助(香港體育教學網,2000)。

(五)落棒反應測驗

本研究落棒反應測驗成績作為評反應時間之指標,由表 4-2-1 得知,國中 足球選手的落棒反應前測帄均數為 14.91、後測帄均值 11.51。落棒反應的前測 -後測的帄均數進步 3.40。因此,落棒反應在所分析之數值均為明顯進步;t 值 為-3.69(p <.05)達顯著水準。。此結果與王路德、邢文華與曾凡輝(1992)、

侯淑玲(2002)所做研究相同。

王路德、邢文華與曾凡輝(1992)的研究結果顯示,反應時間的能力在 7~17 歲階段,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強,且男、女均在 14 歲以前提高速度最快。

侯淑玲(2002)以中國文化大學 15 名甲組桌球運動員(男生 7 名,女生 8 名)為研究對象,研究探討男、女運動員及非運動員視覺反應能力差異,研 究結果顯示:桌球運動員慣用手之反應時間較一般人快,而男子與女子運動員 的視覺反應能力無顯著差異。

(六)立定跳遠測驗

本研究立定跳遠測驗作為評估瞬間爆發之指標,由表 4-2-1 得知。國中 足球選手的立定跳遠前測帄均數為 1.99、後測帄均值 2.07。立定跳遠的前測 後測的帄均數進步 0.08。此結果與薛慧玲(2002)、林裕川(2003)、廖介佑

林裕川(2003)為了解不同的運動訓練方式與爆發力的關係,而對 30 位高中男生分組進行六週的運動訓練,結果發現蹲跳組和跳繩組在爆發力的 表現,明顯高於對照組。

廖介佑(2004)針對 35 位國小羽球隊員實施檢測,結果發現羽球隊員 增加跳繩訓練後,運動體適能中的柔軟度並沒有明顯進步,但爆發力、心肺 耐力、敏捷性、帄衡性都有明顯進步。

薛慧玲(2002)將 20 位 2002 年中華青年男子足球國家代表隊選手進行 爆發力(垂直跳高、立定跳遠及 30 公尺衝刺)與踢遠及踢準之測驗,結果發 現爆發力與踢遠之相關係數達顯著水準。這表示,爆發力越佳者,其踢遠能 力亦越佳。

董芸(2006)則以國小二年級學童為對象,結果發現在男童方面每週做 三至五次新式健身操,對其瞬發力之提升具顯著效益;而每週五次新式健身 操活動,能明顯增強其柔軟度與肌耐力,女童方面每週至少三次新式健身操 活動,能顯著提升其肌耐力、柔軟度及瞬發力,每週實施五次比每週實施三 次成效為佳。

吳義弘(2006)為探討跳繩訓練頻率差異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將國小五年級男童分派為實驗與對照組,實驗組又分成每週運動頻率一天 組、二天組、三天組、四天組和五天組,進行 12 週的跳繩活動,對照組則 不施予任何運動訓練,結果發現跳繩訓練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有幫助,尤 其是爆發力和心肺耐力最顯著,又以每週訓練頻率三次以上的組別進步最顯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