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僱用現況與缺工問題

首先,依據問卷調查結果可知,紡織產業的員工平均年齡較其他兩個產 業為高,相對來說紡織業的員工服務年資也較長、穩定性較高。其次,雲嘉 南地區有四成以上的廠商在近兩年都曾有缺工狀況,但依產業別而有所不同。

農業食品與紡織業以「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等 較為低階職務之缺工狀況較為嚴重,健康福祉則以「技術員及專業助理」、

「主管及監督人員」等職務之人員在聘僱上較為困難。最後,在缺工原因方 面,依序有「員工離職」、「業務量增加」以及「符合職類之應徵者減少」

等主要原因。惟空缺原因依產業別而有所不同,其中「業務量增加」在福祉 健康產業高居第二,「現有員工屆齡退休」對紡織業造之缺工影響較鉅,農 業食品產業則另有「季節性因素」與「工作環境骯髒、危險、辛勞」等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認為「職類待遇無法滿足員工」為缺工原因者只佔 5.8%;

勞動部勞力發展署(2018)曾針對雲嘉南地區潛力人才進行調查,結果發現,

待遇太低是就業者轉職的主要原因。這兩份調查相互比較之下顯示出,勞動 市場上供需雙方在合理薪資的認知上是有所差距的,這個差距到底有多大、

是如何形成、造成何種影響,值得玩味。

圖 7-1 空缺職務與缺工主因

綜整問卷調查以及深度訪談結果,目標產業其缺工原因之主要差異如 圖 7-1 所示。以農業暨食品生技產業而言,工作負荷因季節呈現明顯的起 伏,且工作環境嚴苛,然而上述條件因產業結構與先天條件的限定較難研擬 權宜之計。為解決此問題,已有業者規劃引入科技機械或輔助系統,為此需 要招聘相關科技人才,且因價值觀改變,年輕族群傾向前往都市或科學園區 等地求職,也較不願佇足於鄉村地區。

以紡織產業而言,同樣因工作條件與工作環境的因素致使年群族群投 入此產業的意願低落,且紡織產業現階段缺工情況仍以作業員、技術人員等 中低階職缺為大宗,對於普遍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年輕族群誘因不高。最

後,勞工平均年齡較高也是不易吸引年輕族群的阻因之一。

健康福祉產業的部分,因此產業類別為新興產業,其所面臨的缺工問題 較其他兩項擇定目標產業多元。此產業為新興產業,相較於農業食品與紡織 產業,諸多事務受限於既有政策法規致使業務執行困難。例如照護產業雖業 務量增加須擴編組織並新聘僱員,但礙於法規及其他相關原因,導致應聘過 程有諸多困難。

(二) 聘僱困難與因應辦法

至於在員工聘僱部分,有接近四成的廠商表示有聘僱困難。究其原因可 知,聘僱困難的主因為「缺乏求職者」,其次為「相關人員養成不易」,再 來則為「求職者缺乏職場技能或軟技能」。軟技能係指非技術技能,指溝通 能力、傾聽能力、說服能力、自我激勵的能力、影響力、團隊建設的能力等 技能,相對於軟技能,硬技能係指像學歷、職位、證照等。這個發現與近年 歐美世界所強調的趨勢不謀而合,國外甚至有報告指出「軟技能」能為英國 經濟帶來價值 880 億英鎊的貢獻。此外,以人力資源為企業發展命脈的麥當 勞高層主管也曾表示,企業的雇主們會歡迎政府推出的任何幫助雇主和員工 發展「軟技能」的政策。由此可見,軟技能的培養會成為未來在人力素養上 的重要議題。

面對聘僱困難,有近五成的企業訂有克服辦法,採用之辦法的多寡依序 為「提供員工更豐富的福利措施」、「改變招募或宣傳策略」、「利用外籍 移工填補」。惟克服的辦法會因產業別而有所不同,其中農業食品和紡織業 相當倚賴外籍移工來進行填補,但健康福祉產業會利用外籍移工填補的比例 相當低。另外,紡織產業的克服辦法中,「尋求公立就業服務機構之協助」

位居第三,高於其他兩個產業。健康福祉產業會透過「提出高於市場行情之 薪資」來解決聘僱困難,也是較為特殊之處。

綜合問卷調查以及深度訪談,依照人口與區域、產業與環境、技術與人 才等三個構面觀之,廠商聘僱困難之原因以及其因應方式之侷限性,整理如 圖 7-2。

圖 7-2 聘僱困難之廠商因應方式及其侷限性

就人口與區域關係部分,不同業種間對於年齡的接受度不一。以 40 歲 為例,對於紡織產業已算是中高齡的員工年齡,對於健康福祉產業卻仍還算 是青壯年的員工年齡。員工年齡在各產業別的接受度或有明顯的歧異,因此 相關的政策法規可能需要考量無法一體適用的情形。另者即是雲嘉南地區幅 員遼闊,工作地點與住家的距離會造成龐大的通勤成本或時間成本,考量且 公共運輸路網密度遠低於都市地區,上述原因都是促使就業困難的因素之一。

就產業與環境的部分,雲嘉南地區多傳統產業,如農漁牧業,對於年輕 族群較不具誘因。且現階段從業人員平均年齡偏高,除面臨缺工問題外,政 策現推行的產業轉型或是公部門提供的協助對原從業人員皆屬可望而不可 及的資源,因其缺乏管道得知相關資訊。亦或是申請、辦理程序繁雜,這些 可利用資源反而成為企業乃至承辦人員的額外負擔,因而降低或拒絕使用。

另因產業環境難以改變的條件下,年輕族群又不願注入,致使雲嘉南區域人 口逐漸高齡化,而高齡化地區又成為年輕族群的推力之一,如此惡性循環造 成缺工問題日益嚴重。

在技術與人才的部分,從訪談資料中得知,企業多數認同欲提升年輕族 群的僱用比例,使用產學合作模式培養人力,其不僅有利新鮮人銜接職場也 得以減緩任職不適應產生的高流動率,惟希望能提前產學合作的進場時間,

將其從高中職在提前至國中乃至於國小。再者是政策法規的問題,如前述內 容,政策法規無法一體適用,部分法規其立意是為協助企業解決缺工問題,

但卻意外造成企業的額外負擔。舉例來說,積極配合政府新推法規的企業可 能成效不彰而耗費無謂的成本或是因小疏忽而面臨罰則,上述結果都將導

致企業配合的態度從積極轉為消極。最後是價值觀的歧異,青年族群、壯年 族群與老年族群的代間隔閡,職場上為三者匯聚的場域之一,彼此間不同價 值觀也直接或間接的形塑缺工問題,如勞動條件、薪資水準、未來成長等項 目。

(三) 公立就業服務利用狀況

在公立就業服務利用狀況,有五成多的廠商表示過去曾使用過公立就業 服務機構,其中紡織業與農業食品業佔大多數。使用服務大多為求才服務與 津貼獎助相關補助,可見公部門在這兩方面發展較其他服務好。在廠商希望 未來能提供的服務方面,多數廠商希望提供企業相關資訊、人力運用建議、

求才服務與提供津貼獎助相關補助資訊,且都與地區與產業別無關,可見不 管哪個縣市或是產業都希望政府加強上述幾項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