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下研究者針對心智圖法為主題,經過整理與心智圖法相關的國內外相關研 究的專題論文之後,作為對此次心智圖法教學研究之參考,如下所示:

一、依照游光昭、蔡福興「電腦化心智繪圖在創造思考教學上之運用」(2001)

中論述,摘要及成效如下:

(一) 心智繪圖與創造力的關係:心智繪圖可以說是一種將擴散思考具體化 的工具,它可以運用在腦力激盪、啟發聯想力上面。尤其每增加一個 圖像或是關鍵字進入心智圖後,都能啟發更多的聯想,使心智圖不斷 的擴大,永無止盡的開發個人聯想力的潛能。

(二) 電腦繪製心智圖的優點:快速、圖像繪製能力差的人也能畫、資料易 於保存、不受紙張侷限思考、快速插入新的想法與變更結構。所以研 究者建議電腦化的心智繪圖,將可以運用在創造思考教學上,並激發 學生的創意思考能力及創造力。

二、依照余學敏「心智繪圖應用於創新教學之初探」(2001)中論述,摘要及成 效如下:

(一) 心智繪圖的內容:心智繪圖是一種把放射思考具體化的方法,心智繪 圖透過腦力激盪,激發豐富的聯想力,並且重視影像,許多實驗證明 大腦對於圖像比對文字更能精確有效的引發廣泛的聯想,來增強創意 思考及記憶的能力。

(二) 心智繪圖的好處:1.引起興趣,並讓學生迅速吸收知識,且與教師合 作。2.讓學習變自然更有創意。3.老師的教學筆記可以隨時更新。4.

便於記憶。5.可展現細節及關聯性,讓學生更深入了較。6.減少筆記 本的使用。7.對學習障礙的學生特別有效,解除語意對孩子的束縛,

讓學生可以更自然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依照鄒小蘭「心智繪圖的技巧與教學」(2002)中論述,摘要及成效如下:

(一) 心智繪圖的教學策略:運用視覺意象、心像、圖片來教學,重要在於 自己親自動繪製圖畫,並且彈性留有空白,以便隨時添入新的點子或 是創意。利用心智繪圖策略,當繪圖完成時,也明白了心中最後的決 定。

(二) 心智繪圖在教育上的功能:1.應用於從各種感覺所獲得的訊息,尤其 是視覺。2.應用於問題解決與創造思考(心像可以統整抽象概念)。

四、依照Peterson & Snyder「使用心智圖法教導社會問題分析」(1998)中論述,

摘要及成效如下:

(一) 心智圖法應用在教學上:將Tony Buzan於1998年所提出的心智圖法,

應用在美國社區大學的課程內容裡,在教導學生分析社會問題的課堂 上,心智圖法是一個非常好的視覺化的教學工具。並且教導學生進行 社會問題分析之步驟是:1.準備、2.腦力激盪、3.修正、4.演示等四 大步驟。由於課堂上學生需要有更多的互動、提升記憶力與學習能力、

激勵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心智繪圖是一項很好的學習方式。

(二) 心智圖法能提升創意思考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充分 的利用學生的認知能力,合理的聯結、組織理念,並培養學生以整體 的視野來綜覽事件,以促進學生創造性思考。學生的記憶力和學習技 巧有顯著的進步。提昇學生的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讓學生嘗試 不同的學習型態。

五、依照Goodnough & Woods「學生與教師對心智圖法的看法」(2002)中論述,

摘要及成效如下:

(一) 學生及教師對於心智圖法的看法:學生認為心智圖法是一種有趣的 創造思考工具,以擴散性思考方式,能夠提昇學習成效。教師則認 為使用心智繪圖於教學上,能夠提昇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培養良

好的學習態度。

(二) 心智圖法的影響:針對六年級 16 位學生的實驗接果發現,透過視覺 化的心智圖可以提升文章筆記、孕育創意、組織思緒、想法與概念 的擴散的學習效果。

六、依照Judith Wilkinson「結合心智圖法和照顧計畫來加強學生批判性的思考與 達成全面性的照護」(2002)中論述,摘要及成效如下:

(一)心智圖法的重要性:運用具有關鍵性、全腦思考的心智圖來規劃病患

照顧計畫,可以讓護理人員在照顧病人的時候一眼就可以在一張心智 圖當中看到重要的資訊。

七、依照 John W.Budd.「心智圖法融入教室活動」(2002)中論述,摘要及成效如 下:

(一)心智圖法學習的益處:研究者指出在課堂上,以充滿色彩、圖像的放射 狀心智圖來呈現特定主題的幾項主要概念,不僅比起條列式的方式更符 合大腦的思考。

(二)心智圖法學習的功效:更能達到下列幾項有效的學習:1.提供更多互動 的教學過程,2.老師可以有更好的管道來輔導學生,3.同學之間也能強 化合作學習,4.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學習讓學生更懂得尊重不同的意見 與想法。

小結:歸納結論國內外研究結果,針對上述影響心智圖法教學成效所提及的 重點,有以下幾項從本小節的國內外應用案例可以發現,都是以解決問題為主,

其領域包含了創意、問題解決、工作規劃、溝通、學習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領 域的應用,在心智圖法當中有不同的技巧,用錯方法、時機是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的。因此,在本研究中都會吸取經驗,作為借鏡。而且,文獻中我們可以清楚的 知道,心智圖法是受到肯定的,是一種有效率的學習策略,但是普遍覺得不易學

習或繪製,因此研究者認為在教導心智圖法時,除了必須示範引導以外,需要花 多一點的時間讓學生循序漸進的去適應及學習。

心智圖法適用的年齡層與對象相當廣泛,從小孩到老人、或是從身心障礙者 到資優生均可適用。研究者搜尋國內的圖書資料庫和國內外的網路資料庫,整理 19 篇以心智圖法為自變項的實徵研究,分別就以下三個向度來探討:

一、研究對象

在19 篇實徵研究中,以國小普通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就佔了 7 篇

(游光昭、蔡福興,2001;黃玉萱,2004;黃玉琪,2006;鄒小蘭,2002;

蔡文山,2006;John W.Budd, 2004;Woods & Goodnough, 2002),為最多的一類,

再來是身心障礙學生的共有4 篇(呂美吟,2005;林慧姿,2004;林燕琪,2004;

錢秀梅,2001),成人的共有 4 篇(孫易新,2007;陳盈達,2003;

Judith, 2002;Peterson & Snyder, 1998),國中學生的 3 篇(余學敏,2001;

涂亞鳳,2005;黃雅卿,2006),及資優生的 1 篇(沈冠君,2004)。

然而從以上文獻探討中可知,心智圖法對於身心障礙者而言是一個相當有效 的訓練策略。但亞斯伯格症相關實徵研究卻沒有,顯示在以亞斯伯格症為研究對 象的研究上仍有相當的需求。

二、研究設計

在以國小普通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的 6 篇(游光昭、蔡福興,2001;黃玉萱,

2004;黃玉琪,2006;蔡文山,2006;John W.Budd, 2004;Woods & Goodnough, 2002)

研究,和以成人為研究對象的3 篇(孫易新,2007;Judith, 2002;

Peterson & Snyder, 1998)研究,和以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的 2 篇(涂亞鳳,2005;

黃雅卿,2006)研究,身心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的1 篇(錢秀梅,2001)研究,

以及和以資優生為研究對象的1 篇(沈冠君,2004)中,主要都是分組實驗設計,

只有一篇是採問卷調查法(陳盈達,2003),ㄧ篇是採用質性研究(林慧姿,2004),

一篇是採用受試者研究(呂美吟,2005),但以學習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

(林燕琪,2004)中,因學習障礙族群的異質性高且可獲得的樣本數較少,故選 擇使用單一受試研究法(A-B-A)。

三、研究結果

在以國小普通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的 7 篇(游光昭、蔡福興,2001;

黃玉萱,2004;黃玉琪,2006;鄒小蘭,2002;蔡文山,2006;John W.Budd, 2004;

Woods & Goodnough, 2002)研究,和以身心障礙學生研究對象的 4 篇

(呂美吟,2005;林慧姿,2004;林燕琪,2004;錢秀梅,2001),以成人為研 究對象的4 篇(孫易新,2007;陳盈達,2003;Judith, 2002;

Peterson & Snyder, 1998),及以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的 3 篇(余學敏,2001;

涂亞鳳,2005;黃雅卿,2006),及資優生的 1 篇(沈冠君,2004)研究中,全 部都指出心智圖法對受試的學習有顯著的成效。而在以身心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 的4 篇研究中(呂美吟,2005;林慧姿,2004;林燕琪,2004;錢秀梅,2001),

也顯示心智圖法對受試的學習成效是具有提升的效果。另外在以學習障礙學生為 研究對象的研究中(林燕琪,2004),則證實心智圖法教學有良好的保留效果,

並建議未來的研究可做不同類型的身心障礙學生,也需進一步研究在不同情境心 智圖法運用的情形如何?

而本研究的受試為亞斯伯格症者,故研究者主要參考錢秀梅(2001)的研究 建議,選擇使用單一受試研究中的跨情境多探試實驗設計,來驗證心智圖法教學 策略效是否能提升亞斯伯格症學生的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