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貳、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貳、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貳、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貳、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專業成長係指在特定專業領域中,不斷的、持續的且積極主動的追求專業知識、

技能與態度的成長或發展的歷程。然而,學者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因其觀點不同

,其專業成長內涵的研究重點也有所不同。

Shulman(1987)認為教師必須知道如何把他的所知轉換為學生能理解的表徵形式

,才能使教學成功。所以教師專業成長應包括:1.學科內容知識;2.一般教學法知識

,特指教室經營與管理方面的一般性原理與策略,超越於特定學科之外;3.課程知識

,指對整體課程結構的理解;4.學科教學知識;5.有關學生以及學生特性的知識;6.

教育環境脈絡的知識,包括學校分組分班方式、學區管理與財務、社區與文化特徵等

;7.教育目標與教育價值與哲學歷史淵源知識。Calderhead(1988)亦認為教師專業 成長的內涵應包括:1.教師的自我知識;2.學科知識;3.課程知識;4.教學法知識;

5.後設認知的程序;6.如何教學的觀念;7.實務知識。Reynolds(1989)則提出教師 必備知識的主要項目包括:1.有關任教學科的知識;2.有關教學理念的知識;3.有關 學生與學習的知識;4.有關教室組織與經營的知識;5.有關教學的社會脈絡、政治脈 絡、文化背景等知識;6.有關特殊兒童的知識;7.有關課程的知識;8.有關評量的知

識;9.有關各學科特有的教學知識;10.有關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知識;11.有關人際溝 通、協調合作的知識;12.有關數學教學的知識;13.有關教師的法定權利與義務的知 識;14.有關教學的道德與倫理層面的知識。有效能的教師必須具備下列各種和任教學 科有關的知識:1.實質的學科內容知識;2.教學的學科內容知識;3.關於教學與學習 的理念取向;4.有關教材組織與活動管理的教學知識(Smith&Neale,1991)。

教育部於2002年因應新課程變革,委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進行「發展國 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專案研究,經過長達兩年餘的研究,提出五個層面 十二個向度之專業能力指標,分別是(教育部,2004):1.規劃能力:包括課程規劃、

教學規劃;2.教學能力:教材呈現、教學方法、學習評量;3.管理能力:包括班級經 營、資源管理;4.評鑑能力:課程評鑑、教學評鑑;5.專業發展能力:自我發展、專 業成長、專業態度。

饒見維(1996)將教師的專業內涵劃分成四大類:1.教師通用知能;2.學科知能

;3.教育專業知能;4.教育專業精神。其中教育專業精神乃指教師對教育工作所產生 認同與承諾之後,在工作中表現出認真敬業、主動負責、熱誠服務、精進研究的精神

。 而李俊湖(1992)認為教師專業成長應包括三個層面:1.教學發展:是指教師在教 學專業知能的提昇,教師可藉由自我閱讀教育刊物、研究教學問題、參與進修、同儕 的對話、討論、指導等來提昇自己的教學知能;2.個人發展:是指教師在個人人際關 係的培養,溝通能力的訓練,專業生活的計畫及個人問題的支持和解決有所成長;3.

組織發展:是指參與組織決定和管理,經由團體成員的互動、分享、支持來建立互信

,以拓展人際關係,確立組織目標、方向需求,增進問題的解決和組織的改進。李文 仰(1996)亦指出,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應該包含:1.具備清晰的教育理念;2.具備 專業領域的素養;3.具備運用教學資源的能力;4.具備靈活的教學方法;5.具備生涯 輔導能力;6.主動積極參與進修終生學習。

沈翠蓮(1994)將專業成長定義為是教師在教學知能、班級經營、學生輔導和人

際溝通等方面,能更為成長的歷程,其中包括了以下內涵:1.教學知能:指教師在教 學歷程中,對於學生學習基本能力的瞭解、學習動機的激勵、教學方法的運用、增強 學生優秀表現,與處理學生問題所具有的專業知識、能力、態度和技能;2.班級經營

:指教師在班級中能善用自治幹部與組織,並使用教室管理策略及獎懲原則來監督學 生學習,注意教室環境的整潔美觀,讓學生適應學校生活的專業知識、能力、態度和 技能;3.學生輔導:指教師能瞭解學生的個性與能力,根據學生性向發展潛能,並能 有效輔導學生學習、適應學校生活、明確表示對學習成就的高度期望的專業知識、能 力態度和技能;4.人際溝通:指教師與家長聯繫溝通事情,與學生共同討論訂定可行 的生活公約,培養學生常規,與同事建立和諧氣氛的專業知識、能力態度和技能。

單文經(1990)把教育專業知能的內涵分為:

(一)豐富的教育專業知識:

1.一般的教育專業知識:包括一般的教育知識、教育目的的知識、學生身心發展 的知識、教育脈絡的知識。

2.教材有關的專業知識:包括教材內容的知識、教材教法的知識、課程的知識。

(二)嫻熟的教學推理能力:包括理解、轉化、教導、評鑑、省思、新理解。

陳美玉(1998)認為教師專業的基本內涵,大致上包括教學、課程、班級經營與 教師專業實踐理論的發展等四個層面。蔡培村(1994)曾分析國小教師生涯發展需求 和現況,指出「教師專業能力與專業研修內容」包括:教學技術、教育新知、班級經 營、學科知識、學生輔導、專業態度及行政管理與生活知能八項。白穗儀(1999)亦 提出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包括五個層面:1.學生輔導與管理知能;2.教學知能;3.教 育新知;4.一般知能;5.人際溝通。徐惠東(2003)將教師專業發展歸納為四層面:

1.自我信念:個人教育理念、教育新知。2.教學知能:教學計畫、教學策略、教學評 量。3.班級經營:教室氣氛、教室管理、學生輔導。4.人際關係。

綜合上述學者的論述,可知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相當廣泛,主要包含教學知能、

班級經營、人際關係,其次是教師的專業理念與態度、教師的自我發展。本研究採用 教育部(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五個層面,以為發展教師 專業成長量表之理論基礎,茲分述如下:

(一)規劃知能

指教師能對課程及教學進行妥善規劃的能力。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的 發展,使教師在課程發展上由過去的執行者及接受者的角色,轉變為研究者、詮釋者

、規劃者及評鑑者等豐富多元的角色。教師在參與課程發展的過程中,需瞭解學校課 程計畫的理念與架構,積極參與課程發展組織的運作,並針對自己所擔任的年級及所 任教的領域,研擬適切的教學與評量計畫。因此,為因應教育改革所推動的學校本位 課程、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師彰權益能等措施,教師應該要具備課程與教學規劃之知能

,包括:瞭解學校課程計畫的理念與架構、積極參與學校課程的發展、研擬適切的教 學計畫、規劃適切的學習評量。

(二)教學知能

指教師擁有與教學相關的知識、技能與理念,可以因應不同的教學情境運作不同 的教學技巧,以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包括:適切呈現教材內容、善用教科書、清楚 講解教學的內容、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掌握學習原則進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 習動機、善用教學資源輔助教學、適切評量學生的學習等。

(三)管理知能

指教師為達成有效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而對學習情境所做的 處理,其目的在營造良好、合宜而有效的班級學習氣氛,以促進學習效能的提升。包 括營造良好互動的班級氣氛、營造安全且有助於學習的情境、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 班級常規。

(四)評鑑知能

指教師從事課程及教學評鑑所需具備的能力。包括:課程評鑑的基本概念、教科

書的選用與評鑑、學校課程評鑑的規劃與實施、進行教學自我評鑑,運用教學評鑑改 進教學品質。

(五)專業發展知能

專業發展知能是指教師表現符合專業精神與專業要求的能力,包含自我發展、專 業成長、專業態度,如樂於與他人溝通合作、具備成熟穩定的情緒、與同儕分享工作 心得,因應教育變革調整課程與教學實施、願意投入時間與精力、信守教育專業倫理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