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資源班課程設計內涵

資源班是一種彈性的特殊教育行政規劃,其關鍵的核心就是身心障礙學生

的課程設計和教學介入(林素貞,2006)。針對資源班課程設計的內涵,本段落 以資源班課程設計的目標、原則、內容和調整模式為探討的重點。

一、資源班課程設計之目標

特殊教育課程設計的目的在於評估每位特殊學生的需要,設計適當的課 程,來達到個別化教育計畫的目標(黃瑞珍,1993)。一般言之,大多數為輕度 障礙者安排的課程,強調以下的各項目標:

(一)傳授功能性的學術技巧(functional academic skill):透過個別化補教 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數學能力(教育部,1994)。及傳授讀、寫、

算的基本技巧,使學生能夠在社區與家庭過著正常的生活(王文科,

2003;Wiederholt , Hammill , & Brown , 1993)。

(二)激發學習興趣: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及自學的能力,並協助學生克服 障礙所致的學習困難(教育部,1994;Wiederholt et al.,1993)。

(三)養成生活的自理能力:務期學生在生活上得以自立自主,養成良好生 活習慣,可不必長期依賴他人的協助。一方面可以減輕社會的負擔,

一方面可以維護自尊,增加信心(王文科,2003;教育部,1999b)。

(四)增強過團體生活的能力:為使學生過著正常的生活,和他人維持和諧 的人際關係,且擁有社會適應能力,教育上需引導學生適度控制內在 的衝動、尊重別人的權益、保持應有的禮儀,積極培養其合作的習性,

使之能順利融入團體生活中(王文科,2003;教育部,1994;教育部,

1999b)。

(五)準備職業生活所需的技巧:為使學生不致成為社會經濟的負擔,應根 據個人的能力及性向,訓練學生獲致一技之長,以培養將來謀生的能 力。除了技能的訓練之外,服務態度與工作情操的培養也不宜忽視(王 文科,2003)。以達到職業準備及獨立生活適應(教育部,1999b)。

(六)傳授維護自己權益、自我保護的技巧:與特殊學生往來的人士,難免 有不肖份子可能想利用機會侵佔學生的財富、社會利益、身體等,此 時他們需能經由理智判斷,予以拒絕(王文科,2003)。

二、資源班課程設計的原則

資源班課程設計從教學目標的擬訂、教材的編選、課程的實施到課程評鑑,

和普通教育一樣都有其設計的原則。但因特殊兒童的特質,在課程設計的歷程 中,有其需要特別強調的重點,大致而言,設計原則可歸納為八項,詳見下列敘 述。

(一)個別化原則:教師應依教學目標,考量學生個別需求,擬定適合學生 年齡、能力及學習特性的個別化教學計畫,選擇教材,實施教學(王

振德,1999;李翠玲,2001;邱上真,2004;教育部,1994;楊坤堂 2002;Lerner & Lowenthal , 1993)。

(二)生動、有趣原則:設計多感官教學課程,採用高趣味性、符合學生程 度的教材、教具或視聽教學媒體,在設計時力求淺易生動,能引起學 生學習動機(王振德,1999;教育部,1994;楊坤堂 2002;Lerner & Lowenthal , 1993)。

(三)充分參與原則:李翠玲(2001)指出程度較差的學生在小組或班級中 可能因為個別差異大,在實施教學時,反應不佳,以致難以參與班級 的教學活動。此時教師應設計需要學生參與的活動課程,或運用適當 的教學法,如問題討論法、問題解決法與發現教學法等,使每位學生 都有參與的機會(王振德,1999;楊坤堂 2002;Lerner & Lowenthal , 1993)。

(四)類化原則:特殊兒童因為學習遷移的能力較差,教學應在各種自然的 情境中進行,因此社區適應課程、戶外教學有其必要性,同時模擬情 境教學亦為教學之重點,教室佈置應該盡量配合主題,做主題佈置才 能達到類化原則的目的(李翠玲,2001)。

(五)操作原則:選擇可操作的教材與教具或在真實的情境中,鼓勵學生自 己動手操作,或以角色扮演等方式實際演練,從做中學,勿使教學流 於紙上談兵(李翠玲,2001;楊坤堂 2002;Lerner & Lowenthal , 1993)。

(六)熟練原則:對多數身心障礙學生而言,注意力易分散、記憶力短拙、

辨別力弱應是共同之學習特質,因此如何提供充分的練習與累積複習 的機會應是課程設計時須注意的重點(盧台華,1998)。李翠玲(2001)

亦指出應給予學生充分複習、練習和應用的機會,以達熟練水準。

(七)順序原則:課程設計應由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為起點,由單純到複雜,

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困難,先備知識應先教,以作為後學的基礎

(王振德,1999;邱上真,1993)。教育部(1994)編印的「國民小 學資源班輔導手冊」中亦提及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依照教學目標,

將教材由淺入深,順序排列,循序誘導學生學習。此外,資源班教材 內容應兼顧舊經驗與新能力之螺旋狀(spiral)編輯取向,教學內容執 行時,老師宜融入與本次教學內容有關的舊經驗,每次皆包含複習、

新教、練習的三段教學法(楊坤堂 2002;Lerner & Lowenthal , 1993)。

(八)統整原則:教師應規劃完整的課程架構及明確的課程方向,依據此架 構來設計課程,擬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有效組織教材。才不會造成教 材零碎、缺乏系統化、銜接困難等問題,讓學生獲得完整的概念。

三、資源班課程內容

楊坤堂(2002)指出特殊教育課程係指為滿足各類特殊學生的個別差異、

身心特性與教育要求而發展或設計的各種學科、計畫、方案、活動及教學材料等。

而資源班的課程內容具有相當彈性的空間,就是考慮學生不同的能力、需求所致

(許明仁,2005)。畢竟,學生接受資源班服務的最終目的即在培養就讀於普通 班時所須具備的各項能力,以便能順利在普通班級中就讀。換言之,當身心障礙 學生安置於資源班,雖然手冊上登記其障礙的類別,但並不代表該生只需單方面 的服務,不用其他方面的協助(張蓓莉,1998 ;Strickland & Turnbull , 1993;

Voltz & Elliott , 1990)。此外,《特殊教育法》第五條規定「特殊教育之課程、

教材及教法,應保持彈性,適合學生身心特性及需要;對身心障礙學生,應配合 其需要,進行有關復健、訓練治療。」(教育部,2004)。特別是資源班服務的學 生含括輕度智能障礙、學習障礙、情緒障礙、自閉症、過動兒及肢體障礙…等等,

是一群異質性相當高的教學對象,其教學方式及課程內容的多元性是有其必要性

的(許明仁,2005)。

許多學者將資源班的課程在性質上分為兩種型態(王振德,1999;Kidd & Hornby , 1993;Lewis , 1992):

(一)補救性課程:通常是針對低成就或障礙程度較輕微的學生,資源班教 師依學生的程度簡化教材內容,或為學生做課業的預習與補救,課程 的重點即是學科補救教學。

(二)功能性課程:針對學生低成就的情形較為嚴重,或為障礙程度較重的 學生,則課程設計的重點在提供實用的、符合學生發展程度的學習內 容,因此就不必侷限於學科的補救,而可兼重知動訓練、生活職業訓 練的課程,依據學生的特殊需要,提供適性的課程。

上述兩種型態只是概略性的分類,若以「功能」的角度探討身心障礙學生 就讀普通班時所需要的特殊教育或相關服務,可將資源班課程設計的內涵再分 為:

(一)認知或學業方面:是一般最常見的資源班課程內容,包括:

1. 學業先備技巧:諸如精細肌肉動作能力訓練、聽覺辨別、視覺辨 別、視覺記憶能力等(王振德,1999;楊坤堂,2002;Ysseldyke

&Algozzine,1995)。

2. 學科補救教學:如國語、數學、英語、社會、自然….等學科補救 教學(王振德,1999;邱上真,1993;張蓓莉,1998;楊坤堂,

2002;董媛卿,1994)。

3. 學習策略:包含一般學習策略或特定學科的學習策略(王振德,

1999;邱上真,1993;楊坤堂,2002;董媛卿,1994;Ysseldyke

& Algozzine,1995)。

4. 後設認知策略:後設認知策略通常包含(1)認識自己的認知歷 程與外界資源;(2)計畫、監控與評鑑自己的認知歷程與外界資 源的使用(邱上真,1993)。

5. 動機歸因與信念策略:建議課程中應加入如何幫助學生激發內在 的學習動機,對學習及學科有正向的態度與正確的看法,且對於 自己成功失敗的學習也有正確的歸因(邱上真,1993)。

(二)情緒、人際關係方面:包括自信心與自我觀念的發展,人際互動的技 巧,自我省思及行為控制等能力的培養(王振德,1999;邱上真,1993;

楊坤堂,2002;董媛卿,1994;Ysseldyke & Algozzine,1995)。有情 緒管理方面問題的學生,情境結構化、安排適當座位、心理輔導或培 養行為管理能力,都能有助於情緒或人際關係的改善(張蓓莉,1998;

Cates & Yell,1994)。

(三)溝通方面:溝通能力訓練課程包括聽語和說話能力,諸如聽話理解能 力、聽從指令、表達能力和說話能力等(王振德,1999;董媛卿,1994;

Ysseldyke & Algozzine,1995)。張蓓莉(1998)指出資源班應安排語 言訓練、提供溝通輔具給有溝通方面需求的學生;提供聽覺方面有障 礙的學生關於助聽器、溝通及手語方面的訓練,協助其生活上的適應。

(四)自我協助技巧方面:此訓練課程涵蓋穿衣、飲食、個人衛生等行為能 力。學生若順利學會生活上的各種自我協助技能,則有助於積極自我 概念和獨立感的建立(楊坤堂,2002)。

(五)生涯職業訓練方面:包括休閒教育、職業陶冶、生涯發展、轉銜服務 等課程(王振德,1999;楊坤堂,2002;Ysseldyke & Algozzine,1995)。

(六)肢體能力方面:提供行動不便的肢體障礙學生無障礙空間、適應體育

(張蓓莉,1998;Ysseldyke & Algozzine,1995)。提供手部功能不佳

的學生,精細肌肉動作訓練,及以電腦協助書寫作業、評量等替代方 式(張蓓莉,1998)。

(七)優勢能力方面:針對身心障礙者評估其優、劣勢能力,再依其需求及 優勢能力設計課程內容,如繪畫能力、打字能力的培養(董媛卿,

1994)。

Lopes 等(2004)指出沒有任何一種課程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學生。由上述 分析亦可得知,資源班的課程內容確實非常多樣,惟資源班教師必須彈性地改 變、修正或調整課程,提供身心障礙學生積極性和鼓勵性的課程,以吸引與增強 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從教學活動中蒙利獲益(楊坤堂,2002)。目前國內各

Lopes 等(2004)指出沒有任何一種課程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學生。由上述 分析亦可得知,資源班的課程內容確實非常多樣,惟資源班教師必須彈性地改 變、修正或調整課程,提供身心障礙學生積極性和鼓勵性的課程,以吸引與增強 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從教學活動中蒙利獲益(楊坤堂,2002)。目前國內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