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黃嘉雄(2004)指出課程評鑑之意義為:「針對某一課程範圍,就其發展、

實施與結果等層面之一部分或全部,採系統化探究方法蒐集、解釋、報告和運用 其相關資料,進而判斷其內在品質和效用價值,以增進評鑑委託者、課程發展者 和該課程範圍利害相關人士之理解與做決定的過程。」任何教育課程的發展,最 重要的一個層面即在於透過評鑑以觀其成效。然而評鑑並不只是為了績效的考 核,評鑑也可以用來瞭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及協助改善、發展課程,是日後修正或 調整的重要依據。

不管是使用套裝課程、改編普通班課程或自編課程,在教室中實際教學 後,針對學生學習的情形再加以評鑑和調整,才能符合資源班課程設計的彈性原 則;此外,還須追蹤課程的有效性(如根據教師或觀察者的反應),以提供課程 設計者回饋的機會來改變或修正課程(蔣明珊,1996)。在此階段可運用一系列 的問題來確定課程的有效性,例如詢問:本單元應刪除什麼?本單元應增加什 麼?本單元應修正什麼?本單元所提供的學習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程度?本單 元所提供的學習經驗是否具有挑戰性?本單元所提供的學習內容是否能滿足學 生的需求?本單元是否有適當的教學策略?其優、缺點如何?…等問題。

但由於學校教師在課程評鑑的專業素養不足,有時不易進行內部的自我評

鑑(王振德,2004)。張煌熙(1998)曾試行一種合作研究的資優教育評鑑模式,

由學者專家與學校資優班教師合作進行學校內部自我評鑑,可以作為特殊教育課 程評鑑的參考。此外,各縣市每兩年特殊教評鑑中提及的課程評鑑亦可作為參考。

以研究者服務的彰化縣為例,特教評鑑共分為五個範疇,其中範疇二「課程設計 與教學活動」及範疇三「教材教具之編製」,即提供了課程評鑑和修改的方向,

相關內容包含了(彰化縣政府教育局,2005):

一、依學生需求採用適當排課:依學生需求採用適當排課方式且於期中進行適切 性檢討,並採用合作教學模式提供普通班教師協助(如入班服務、合作教學、

諮詢服務)

二、視學生需求實施適性教學編組(個別教學、小組教學、協同教學):依學生 需求安排適性教學編組並確實執行,且隨時依課程與教學活動做彈性調整。

三、依據 IEP 擬定並執行每學期課程與教學進度:依據 IEP 訂有每學期課程與教 學進度並確實執行,且依據學生評量結果適切調整課程內容與教學進度。

四、教學內容適合學生能力需要:學年及學期目標與教學內容符合學生個別化需 求,並能依實際學習情形評估並彈性調整教學內容。

五、依學生能力設計適性之多元評量,並有完整評量紀錄:

(一)能採標準化測驗、自編測驗或觀察紀錄等進行學生起點能力之診斷評 量;

(二)能依教學目標進行形成性及總結性評量,且評量方式多元化。

針對長時間評量紀錄進行資料分析,以作為教師改進教學及設計 IEP 之參考。

六、依學生需求編選適當教材:依據學生需求評估教材適切性後編選教材,並能 依據學習成效重新評估教材適切性,並據以編選適當教材。

七、依學生獨特需求與教材特性選用或自製教具:能依學生獨特需求與教材特性 選用或自製教具,在選用或自製時能符合多元化原則,並依據學習成效重新

評估教具適切性,並據以調整之。

此外,施定芬(2004)提出「高屏地區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評鑑方案 芻議」,其中第肆大項『課程與教學』亦可作為課程評鑑的參考,評鑑內容為:

一、依學生需求擬定個別化教學與進度。

二、教學時數符合規定並視學生需求彈性調整。

三、課程內容依學生個別能力與需求提供協助。

四、訂定短、中、長期個別化教學計畫,並確實評量學習成效。

五、依學生個別能力與需要做個別指導與教學。

六、針對教學內容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並詳實記錄研討成果。

由以上彰化縣的「特教評鑑」評鑑項目與內容(彰化縣政府教育局,2005)

和施定芬(2004)提出的「高屏地區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評鑑方案芻議」,

可以明顯看出,在進行特殊教育課程評鑑時其強調的重點,包括課程是否符合學 生需求、是否針對學生特殊情形進行個別化設計、評量方式多元化、隨時依課程 與教學活動做彈性調整等等,如此方能真正設計出最適性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