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優資源班教師覺知班級經營重要性之意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優資源班教師覺知班級經營重要性之意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優資源班教師覺知班級經營重要性之意涵

台灣資優教育始於 1973 年推廣資優教育實驗計畫,至 2013 年已有四十年 的歷史,在經驗傳承與歷史中,資優教育有了現在的樣貌。資優教育安置方式,

初期是以集中式資優班辦理,隨著「融合教育」的概念興起,轉變為集中式與 分散式資優班方式並行,然而 2006 年因部分縣市舉辦資優班聯招,引發社會 的反對聲浪,也促使教育部修訂資優教育法令與標準(林焜燦、林銘欽、林芳 瑜,2011),自此國民教育階段資優教育辦理型態僅能採「分散式資源班、巡 迴輔導班、特殊教育方案」辦理(特殊教育法,2009)。以下先就資源班意義 與類型,進一步瞭解資優資源班之意涵,以及資優資源班教師覺知班級經營重 要性論述:

壹、 資優資源班之意涵 一、 資源班意義與類型

要瞭解資優資源班之意涵,得先從「資源班」來瞭解。台灣特殊教育安置,

在回歸主流與融合教育的影響下,強調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具有與普通學生一 起一起受教的權利,在國民教育階段,以資源班或以諮詢模式,是目前比例最 高的安置類型(張蓓莉,2009)。

資源班中的「資源」二字,是個概括性的名詞,代表著在學習過程中,能 夠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成效,或滿足其學習需求的人、事、物。人力資源包含校 內的資源教師,或校外的專業人員;物力資源舉凡與教學相關之教材、教具、

評量工具、設備等皆屬之。故資源班即是,透過直接提供「資源」給特殊需求 學生,或間接給其他教師教學上的「協助」,以使學生能有好的學習成效(葉

6

秀香,2003)。

Wiederholt、Hammill 和 Brown(1993)認為資源班是指「在普通教育環境 下,讓學生在特定的時間,至資源教室接受特殊教育的服務,學生大部分的時 間,仍待在一般班級參與活動及接受教育,僅部分時間至資源班上課,是一種 最少限制的教育安置方式,也是輕度障礙學生或資優生可使用之安置方式」。

資源班是特殊教育安置其中一種方式,介於普通班與特教班之間,既有特 殊教育的補救教學,又能與普通班學生有充分的互動機會,且由於是將特殊生 與普通生融合在一起,故可減少特殊標記帶來的不當影響,包含了評估與計畫、

適性化教學、諮詢服務、強化生活能力,以滿足學生的特殊需求。其中,評估 與計畫是指透過資料蒐集、評估與分析,從中瞭解學生學習需求與表現狀態,

並依此分析、擬定個別化教學計畫;適性化教學是指給予能滿足學生需求之任 何教育措施,以補救教學為重點;諮詢服務為提供家長或普通班教師相關資訊;

強化生活能力是指透過特殊教育的施行,使學生培養職業能力或正確的行為態 度,以增加未來生活適應力(王文科、徐享良,2000;吳新華,1981)。

資源班安置的類型,依服務方式、服務對象的類別、流動性、教授內涵的 不同,可分為不同的類型模式(吳新華,1981;張蓓莉,1991;Weideholt, Hammill

& Brown, 1993):

(一) 若依服務方式而言,可分為直接服務與間接服務:直接服務是指 對以特殊需求學生為對象,施予個別化教學,補足學生於普通班學習 的不足,而間接服務則是指以普通班教師為服務對象,透過提供諮詢 服務,使其瞭解特殊生教育方法與策略,進而協助特殊生教育與發展。

(二) 若依服務對象的類別種類而分,可分為單類、跨類、不分類:單 類資源班是指專為某一類特殊學生服務(包含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類), 提供針對該類別學生的需求施予適性教學;跨類資源班則是指提供兩 類或兩類以上特殊學生的服務,而不分類則是指不限定何種障礙類別,

只要通過鑑定且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

7

(三) 若依施予教育的場所流動性而分,可分為固定與巡迴的型態。固 定是指教師在校內設有一固定場所施予教學,巡迴則是教師輪流到有 特殊需求學生所在地,給予個別化教學,通常是小型學校,因其經費 與人力較為不足,故以巡迴教師方式提供服務。

(四) 若依教授內涵而分基本能力與學科技能,基本能力是指知覺、動 作、注意力等與心理語言相關之能力;學科技能,則是指在學習專業 科目上所需技巧與能力的培養,補實學生學習上不足之處。

綜合上述所言,所謂的資源班狹義來說,是指學生在部分時間離開原安置 的普通班,至資源班接受特殊教育,以滿足自我的學習需求,增進未來生活適 應力。而廣義來說,則是指由資源教師提供資源教室相關的設備或其他資源,

為有特殊需求學生及教師提供教學的協助,其重點為發揮「資源」的功能。而 其最大的優勢為模糊不當標記,提供個別化、彈性化、多元化教學,以補足普 通教育不足之處。

二、 資優資源班之意涵

資優教育的意義為培養資優生具備健全的身心及人文情懷,增進其充分發 揮自我潛能,達到自我實現。綜合學者(郭靜姿,1990;Treffinger, Young, Nassab, Selby, & Witting, 2008)提出資優資源班教育目標有五項:

(一) 培養良好社會智能,促進服務熱忱:擁有適切的社交技巧與情緒 控管能力,培養同理心並建立對社會的責任感與服務熱忱。

(二) 營造良好學習環境與氣氛,增進自我認同與歸屬感:尊重資優生 個別差異,提供適切的安置方式,引導其能在良好環境中,穩定、正 向發展,提升自我認同與歸屬感。

(三) 多元適性的教學方式,精進學習效能:配合資優生學習及發展需 求,提供適性化且具挑戰性的的課程及教材教法,重視高層次思考與 自主學習能力。

(四) 豐富的資源應用,促進多元智能發展:提供適切且豐富的的資源,

8

充實與拓展學習機會,增加自我探索與多元智能的展現。

(五) 建立人生目標,達到自我實現:探索生涯目標,增進生涯規劃與 執行能力,進而達到自我實現。

為達此目的,給予資優生適性的安置與輔導有其重要性,台灣目前施行資 優教育的安置方式,有分散式資優班、集中式資優班、巡迴輔導班、特殊教育 方案(如校本資優方案、區域性資優方案)等,郭靜姿、李欣潔、陳彥瑋、范 成芳、王曼娜、劉貞宜、游健弘(2009)的研究指出,分散式資優班為資優教 育常選擇的安置方式。而且在特殊教育法(2009)修訂下,資優教育安置方式,

在國民中學階段更是以「分散式資優資源班」為主要模式。

所謂的「分散式資優資源班」又稱為「資優資源班」,其執行模式與「資源 班」大致相同,即指「學生平時在普通班接受教育,每週固定某些時間以抽離 或外加部分時數,至資優資源班接受資優教育服務」。目前國中小階段的一般 智能及學術性向之資優生,多採此類安置模式(林幸台,1996;教育部,2008)。

施行資優資源班安置方式實有其優勢。從學生角度來說,資優生面對生活 適應過程承受許多壓力,包含課業、家庭、人際,其中最大的壓力源來自於同 儕,「不願被特殊的看待」是資優生最大的心聲,而集中式資優班容易引起家 長賦予過度的期望,以及同儕間比較,使得資優生容易產生較低的自我信念,

故分散式資優資源班最大的優勢,即是淡化不當標記,以及讓資優生對自我信 念與同儕相處能更適應(吳麗寬,2007;郭靜姿,1986);從教師的角度來說,

分散式資源班教師在課程設計上,更能針對專長進行編排課程,且不再僅由單 獨一位教師負責,以教師協同合作方式,降低教師壓力,增加教學豐富與多樣 性(陳秀慧譯,1999)。

目前採取的類別依授課科目多寡,分為單科教學資源教室與雙科(多科)

教學資源班;依學生需求人數以及能力的差異,分為團體教學式資源班,以及 個別教學式資源班;依服務對象分為,單類、多類、不分類資源班。其中,雙 科(多科)意指提供雙科及雙科以上之教學與資源,如為數理資優生提供數學、

9

物理、生物、地科等與數理能力相關之學科;團體式教學則是指將能力與教育 需求相仿之資優生集結,給予團體式的教學或輔導,其授課內容不限於學科內 容,心理輔導亦可為授課內容。而面對資優生個別能力差異大時,則提供個別 化教育計畫(郭靜姿,1985)。而各校依學生情況、師資、人力與物力資源是 否充沛,而採納不同的方式,也因而資優教育雖都以「資優資源班」設置,但 其展現的特色與執行各有不同風貌。

歸納以上所言,資優資源班為特殊教育安置中的一類,其安置方式介於普 通教育與特殊教育之間,資優生於部分時間抽出或外加於普通班課程之外,提 供資優教育服務,以增進健全身心發展及發揮自我潛能,執行方式依各校狀況 而有若干差異。其最大優勢為增進資優生與普通生相處,消除不當標記帶來效 果,並培養資優生情意與社會智能發展。

貳、 覺知班級經營重要性之意涵 一、 班級經營的意義

綜觀世界各國教育發展,一直是以普通教育為主流,其班級經營的發展已 十分成熟,資源班班級經營較少被討論到,故由普通教育班級經營意義探討起,

再瞭解資源班班級經營:

(一) 普通教育班級經營意義

各家學者對於班級經營的定義各有不同,茲整理如表 2-1:

10

Edwards (1993) 玉疊,2012;Edwards, 1993;Emmer, 1987)。

11

2. 班級經營展望與社會發展與時俱進

早期的定義將教師視為班級經營的核心人物,是唯一推動班級活動的 樞紐,負責規劃、整合、引導、監控班級內一切事務(吳清山,1992;Edwards,

早期的定義將教師視為班級經營的核心人物,是唯一推動班級活動的 樞紐,負責規劃、整合、引導、監控班級內一切事務(吳清山,1992;Ed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