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徐春吉(2008) 一種透過共同參與,肯定個人專門知識,不斷賦權增能,強調

信任、合作;允許多位領導者和主要領導者授權下,領導與追 隨者隨著情境不同轉換領導角色的一種領導實踐。

黃宗顯(2008) 透過共同參與,肯定個人專業知識,不斷賦權增能;強調信任、

合作,允許多位領導者和在主要領導者授權下,領導者與追隨 者隨情境不同轉換領導角色的一種領導實踐。

何建霖(2009) 學校分布式領導是指學校內領導者的角色並非只有校長一人,

而是有更多的人集體合作參與領導活動,領導行為是分布在學 校所有成員中,貢獻與付出自己的專門知識,帶領學校的成員 共同的成長與學習。

張奕華(2009) 一種集體領導模式,教師可藉由協力合作發展其專業知識,並

使組織中的人才能極大化;且強調組織中責任與職權的分享、

團隊工作模式,以及集體性的任務承擔。

吳清山、林天祐(2010) 一個組織中的領導活動散布於各個成員,每個成員在其負責領 域和「信任與合作」氛圍下,參與領導實務運作,擔任領導角 色並承擔領導責任,以利達成組織任務及提升組織效能。

秦夢群(2010) 領導者與組織成員,依其專業與能力共同承擔任務之領導模式。

黃玉貞(2013) 校長非唯一學校領導者,領導者分散於學校組織內各個層面,

各成員依據個人專業能力與特定情境需求,皆有機會擔任領導 責任,帶領學校成員共同實踐組織目標。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上表可知,各家學者對於分布式領導的定義雖有殊異,但就其核心概念,仍 有許多共同點,可以歸納出下列幾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分布式領導係由多個群體成員擔任領導角色,傾向集體領導、分享領導與分權領導 的形式(秦夢群,2010)。在高度複雜及以知識為基礎的組織裡,每位成員的知識對於組 織而言都是有幫助的,此種「集體的智識」是無窮的、多面向的,所以,愈來愈多分 佈式的領導逐漸取代個別的領導者(張明輝,2005),至於領導者和追隨者的角色轉 換,則由不同階段的組織發展需求來決定。因此學校中的各類具專長成員皆有擔任領 導者的機會,共同合作帶領組織成員達成組織目標。

二、專家權成為權力的主要來源:

在領導者與追隨者角色轉換中,資格的認定成為領導行為產生的先決條件,在追求 組織目標達成過程中,具有情境中所需之專業智能者即具備擔任領導者的資格,但是 並非每個人都是決策者,因決策民主化的過程中,每一個人的專業知識都可以幫上忙,

故欲更進一步成為領導者,必須不斷增強自我能力,以專家權取得成員的認同(黃宗 顯,2008; Bennett,Harvey,Wise & Woods,2003)。而成為組織中的領導者後,也必需透 過其本身的影響力,開啟組織成員學習的契機,促進所有成員進步。

三、良好人際關係推動組織成員合作:

Gronn(2005)指出分布式領導最重要的性質就是「互相依賴」與「協調配合」,透過 彼此的互動與啟迪,使整個領導群成為一個創造的團隊,進而產生大於個人的團體綜 效。在分布式領導中,每個人雖是獨立的,但也分享著共同的資源,在共同文化、共 同願景下,組織成員為了達成任務,以信任、合作、分享、互惠的團隊運作模式為基 石,帶動其他教師精進教學活動。Gerri Maxwell(2008)也指出:任務、溝通、信任是 分布式領導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從傳統英雄式領導朝向分布式領導,將權力分佈給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的目標,發揮眾人的智慧,共同承擔領導責任,增進成員投入及承諾感,透過共同文 化達成和諧,有效回應外在環境的需求。

四、強調權責相符:

分布式領導重視領導權隨著領導者與追隨者角色不同而轉換,但也強調共同承擔的 領導模式。李安明(2009)指出:「分散授權」應只是促成團隊成員增能的「初步必要 條件」而非 「充分條件」,因為有權未必能促進組織效能,要讓教學領導的團隊成員 能「完全地」施展其技術知能,除了分權負責之外,更必須使成員願意為組織「全心 地承擔重責大任與後果」,即「任務負責人必須為其所做的事負完全的責任」。當今的 學校領導必須是一種責任的分享,它形成一種主動與機會的文化,而當分佈式領導完 全發揮影響力時,屆時學校成員、學生和家長將共同負起永續革新的責任(賴志峰,

2008a)。因此組織中必須有人負起績效責任,在分布式領導中,個人可依組織共同目標 貢獻自己所學,以最佳的處理方式、處理智慧與能力,在團隊相互信任下共同參與、

增權益能,以團體分享方式承擔成功或榮耀與失敗的責任。

五、校長領導角色重新定位:

在分布式領導中,沒有絕對的英雄,校長雖擁有法職權,但在民主的運作中,校長 並非唯一的領導者,校長的角色主要在於將組織的各部分加以整合,成為建設性的關 係,其核心工作在於運用個人能力與技巧,建立共同文化的期待,分佈式領導等同於 將組織的人力能量予以最大化。(賴志峰,2008a);甚至有時校長需退居幕後,扮演支 持的角色,亦或成為追隨者。在分布式領導的校園裡,組織中雖然有很多領導者,但 並非一盤散沙,凝聚的重責大任仍在校長身上,校長透過資源整合、居中協調,使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的負責者(賴志峰,2008a;Harris,2005)。

綜析上述論點,學者大多強調分布式領導的態度或理念思維層面,而非管理技巧,

將分布式領導視為一種團體領導型態,強調「專業合作」。綜合上述學者所言,本研究 將國民中學分布式領導定義為:學校領導者依情境、專業需求,分散於學校組織內各 層面,在信任合作的學校氛圍下承擔領導責任,帶領學校組織內追隨者共同完成組織 目標。

貳、分布式領導之內涵 一、分布式領導的理論架構

在分布式領導的相關文獻中,大多數學者雖都認為分布式領導是一種領導實務,

但各家學說也因觀點不同而呈現多元闡述的情形出現。而當中較多獲引用或探討有 Gronn、Elmore、Spillane等學者提出的理論架構,分項說明如下:

(一) Gronn (2002)的理論架構

Gronn認為表示領導是分布在多個或所有成員之中。這種分布式領導架構在必要的 分工,Gronn 定義為整體的任務和用於完成這些任務的專業技術能力。Gronn 主張分 布式領導的兩個條件:領導者和追隨者之間是流動的;領導者和已經成為領導者的成 員共同參與領導的任務和功能(Lucia,2004)。Gronn指出分布式領導主要採兩種形式

(Harris,20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將領導過程以功能來作分割,著重於組織成員的任務分配,是一種未經過整體協調 的領導,即為每人都是領導者的形式。

2.統和式分布(holistic):

主要強調領導者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即組織領導來源的自覺性(consciously)、

管理與協同作用(synergistic)的關係,兩者兼顧之分布式領導,使組織成員高度的投 入領導過程,以及提昇領導者之間相互依存關係,此類分布式領導具有下列三項特點。

(1)自動自發的合作(spontaneous collaboration):

以專家、技術人員為基礎的一種分布式領導,跨越組織層級成員、知識能力、專長 編組;調整工作步調、貢獻專業,持續完成任務後,自動解散。

(2)直覺的工作關係(intuitive working relation):

組織中兩位以上成員相互依賴並發展密切的工作關係,彼此分享領導角色, 交換 意見。領導是顯示在兩人關係所圍繞的共同角色上。

(3)制度化實務(institutionalized practice):

設計正式團隊,強調規劃,此種形式最具體的呈現,如委員會、團隊及正式的組織 結構,但 Groon 認為此種型態最缺乏彈性。

Gronn 認為分布式領導的觀點「融入了校內人員及多個團體的活動,並據以引導及 推動教學變革的過程」,即透過多數領導人的互動,來完成領導的工作。此外,分布 式領導也意味著相互依賴又彼此獨立,更能涵概各種類型及角色的領導人,並有利於 推動他們共同承擔責任(黃乃熒,20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Elmore以美國學校本位改革運動為架構,透過輔導與指導(guiding and directing)的 概念來解釋學校中的領導活動。指出分布式領導運用多元的領導,強調組織內成員的 專業能力,透過協調工作來達成共同目標(Davis,2009)。Elmore 指出因學校屬於一種鬆 散結合的組織,容易產生一種績效不彰的工作環境。而分布式領導可做為學校改善教 學領導的一種手段,把改善的重心放在多元的領導;故分布式領導不等於「没有人需 對組織團體的表現負責」,而是指領導者必須要創造一個與技能和知識有關的「共同 文化期望」,並要求個人「對團體的結果負責」。因此Elmore針對分布式領導提出如圖 2的概念架構圖。

圖2 Elmore 分布式領導概念圖

資料來源:Davis,M.W.(2009)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