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0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秦夢群 博士 倪鳴香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sit. y. Nat. A Study of Relationships among Distributed Leadership,. er. io.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nd School Innovation. n. a. v. l C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n i High School.. hengchi U. 研究生:鐘啟哲 撰 中華民國一○三年七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 誌 回首這三年,時間是如此緩慢卻淡漠地逝去,似乎才開始埋首筆耕、才開始享受當 學生的快樂,就走到了這篇論文的最後一哩路。然而無法忘懷的,是進政大這段日子 與大家共度的時光,許多回憶與時空交織出無數的感動與懷念,過去的畫面彷彿都還 在眼前上演,在字裡行間穿梭著,令人不禁佇步享受這片刻的溫馨。藉著這些感動, 我,慶幸能走到這裡,這段旅程也讓我滿載而歸。 這本論文能夠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的是恩師. 秦執行長夢群教授,因為您的指導. 政 治 大. 與包容,學生才能在您的引導下走到這一步,您對學生無論是學業或人生上的關懷與. 立. 提攜,都讓學生銘記在心,能夠成為您的學生是此生的福氣。倪鳴香教授樂於照顧後. ‧ 國. 學. 進及提攜的精神,也令人感佩。而擔任口委的賴文堅教授、林劭仁教授,也謝謝您們. ‧. 百忙之中悉心提供學生許多建議與方向,使這本論文能夠更臻完備。這三年來的授業. sit. y. Nat. 政大良師湯志民教授、吳政達教授、胡悅倫教授、張奕華教授、王鍾和教授及林邦傑. n. al. er. io. 教授,更是無私地犧牲無數光陰來造就我們,不僅豐厚了個人的生活內容,也厚植了 完成這本論文的能量。. Ch. engchi. i n U. v. 一路走來,少不了夥伴們彼此打氣與鼓勵。同組研究生的麗英、中良、彥輝都是最 佳的切磋討論對象,班上的文仙、文寧、顯權、菁芬、介敏、意凱、云棻、松德、靜 芬、司敏、紹正給予了許多撰寫建議與靈感,以及協助調查問卷的施測。此外同學們 在網路社群上的討論與分享,蔡秘書秀真小姐與莊秘書玉鈴小姐的細心提醒,這些點 點滴滴都匯流成這本論文付梓的諸多助力之一。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遠在南部的雙親鐘清炎先生及嚴素昭女士,如往昔般充 滿活力地鼓勵自己持續往前,不斷成長。而內人芳瑩十餘年來,不論是在我投身學校 I.

(4) 行政工作或是埋首牘案研究時,都分擔了許多有形的工作與無形的壓力,維繫了家庭 的溫馨,成為我最佳的避風港。小兒翊桓更是工作之餘的開心果,透過親子間的互動, 也重新審視了自己在工作及家庭生活上的定位,更清楚了未來的生涯規劃。感謝家族 中所有成員的一路相伴,讓自己在忙碌之餘,常能有甜蜜的片刻佇點。 在此懷抱謙卑與感恩地獻上啟哲的作品,雖如學術中的滄海一粟,但期望其中蘊含 著眾人的協助與無價的經驗,能成為自己未來人生旅途上的最佳精神食糧,也希望這 份研究對未來後進有所助益。. 立. 政 治 大. 2014.07 於政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5) 中文摘要 本研究係探討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之現況,並探討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和學校環境變項之教師在知覺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 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差異。最後,則進行國民中學校長分 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整體結構模型檢定分析。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縣北區三縣市國民中學教師為對象, 利用「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問卷」. 政 治 大. 進行調查。共計回收 642 份有效問卷,針對蒐集的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 立. 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法及利用 AMOS 進行結構方程式模型分析,獲致以下結論:. ‧ 國. 學. 一、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縣三縣市教育人員對於校長分布式領導現況之知覺. ‧. 程度良好。. y. sit er. io. 覺程度良好。. Nat. 二、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縣三縣市教育人員對於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現況之知. n. a. v. l C 三、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縣三縣市教育人員對於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現況之知覺程 ni 度良好。. hengchi U. 四、男性、年齡較長、兼任行政工作以及任職於 12 班以下學校的教育人員對校長 分布式領導知覺程度較高 五、男性、年齡較長、兼任行政工作以及任職學校於直轄市、縣、省轄市地區的教 育人員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知覺程度較高 六、男性、服務年資 5 年以下、兼任行政工作以及任職學校於直轄市、縣、省轄市 地區的教育人員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知覺程度較高 III.

(6) 七、校長分布式領導能夠透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有所提升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及後續之研究者提出 具體建議,以做為教育施政、校務推展、實務應用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7)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amine the efficiency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for the current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Under the two variables of the different population backgrounds and the school’s environment, how it is different with these features’ efficiencies is discussed. The discussion leads to have the overall structure model test and analysis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t th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 as well as the efficiency of school’s innovation management.. 政 治 大 teachers from the city of Taipei,立 New Taipei and northern Taoyuan County were the targets..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do the survey in this research.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 國. 學. Investigations were processed by doing the survey with the questionnaire named “The efficiency and relationship of the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he teacher’s. ‧.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t the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as well as the school’s. y. Nat. innovation management”. There were total six hundred forty two returned valid. sit.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and information collected were process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 er. io.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Scheffe’s Posteriori Comparison. AMOS was also used to. n. do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 The results obtainedi vare listed as follows: l. n U en h i of the the three g ccities. Ch. 1. The educational workers from. northern Taiwan have good. perceived degrees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 with regard to the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2. The educational workers from the three cities of the northern Taiwan have good perceived degrees of the current condition with regard to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3. The educational workers from the three cities of the northern Taiwan have good perceived degrees of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the school.. V.

(8) 4. Male older educational workers with both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duties for the twelfth grade students or under the twelfth grade students have higher perceived degrees of the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5. Male older educational workers with both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duties in the areas of Municipalities, Counties and Provincial cities have higher perceived degrees of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6. In the areas of Municipalities, Counties and Provincial cities, those male educational workers whose seniorities are five or under five and whose duties include both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have higher perceived degrees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政 治 大 The 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can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chool’s 立 innovation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school’s innovation management.. 學. ‧ 國. 7.. citizenship behaviors.. ‧. At last,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presented to. y. Nat.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teachers and follow-up researchers for. n. al. er. io. applications. sit. their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chool developments and practical. Ch. engchi. i n U. v. Keywords:principa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school innovation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VI.

(9)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7. 政 治 大 第二節 組織公民行為理論與相關研究.................................................................................... 44 立 第三節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73 第一節 分布式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17. ‧ 國. 學. 第四節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 110.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11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15. y. Nat. io. sit.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19. er.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20. n. al. i n U. v. 第四節 資料處理...................................................................................................................... 124. Ch engchi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125 第一節 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況分析 ...................................................................................................................................... 12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 能之差異性檢定 .......................................................................................................... 135 第三節 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整體結構模 型檢定分析 .................................................................................................................. 1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1 第一節結論................................................................................................................................ 161 VII.

(10) 第二節 建議.............................................................................................................................. 167. 參考文獻 ................................................................................................................................. 169 一、中文部份............................................................................................................................ 169 二、西文部份............................................................................................................................ 178. 附錄 .............................................................................................................................................. 183 附錄 1 抽樣學校一覽表........................................................................................................... 183 附錄 2 題項敘述統計............................................................................................................... 184 附錄 3 施測問卷....................................................................................................................... 187 附錄 4 問卷授權書................................................................................................................... 19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1) 表次 表 1 分布式領導定義彙整表 .............................................. 18 表 2 分布式領導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 35 表 3 分布式領導相關研究背景變項分析彙整表 .............................. 43 表 4 組織公民行為定義彙整表 ............................................ 45 表 5 組織公民行為內涵彙整表 ............................................ 58 表 6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 63 表 7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相關研究背景變項分析彙整表 ........................ 71 表 8 學校創新經營的定義彙整表 .......................................... 74. 政 治 大 表 10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 95 立 表 9 國內相關研究採用學校創新經營效能構面之彙整表 ...................... 89. ‧ 國. 學. 表 11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相關研究背景變項分析彙整表 ...................... 108 表 12 台北市、新北市及桃園縣不同規模學校樣本統計表(分層隨機抽樣) ...... 119. ‧. 表 13 受試者背景變項摘要表 ............................................ 126 表 14 整體樣本在各研究變項之描述統計分析表 ............................ 127. y. Nat. io. sit. 表 15 不同性別教師知覺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之差異情形表 .............. 136. n. al. er. 表 16 不同年齡教師知覺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之差異情形表 .............. 137. i n U. v. 表 17 不同職務教師知覺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之差異情形表 .............. 138. Ch. engchi. 表 18 不同班級數學校教師知覺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之差異情形表 ........ 139 表 19 不同性別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情形表 .................... 141 表 20 不同年齡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情形表 .................... 142 表 21 不同職務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情形表 .................... 143 表 22 不同地區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情形表 .................... 144 表 23 不同性別教師知覺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差異情形表 .................... 145 表 24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知覺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差異情形表 ................ 146 表 25 不同職務教師知覺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差異情形表 .................... 147 表 26 不同地區教師知覺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差異情形表 .................... 148 表 27 整體結構模型之違犯估計檢核表 .................................... 152 IX.

(12) 表 28 各構面間標準化迴歸係數表 ........................................ 153 表 29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適配度分析數 值摘要.......................................................... 157 表 30 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結構模式彙整 .................................................................. 15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 i n U. v.

(13) 圖次 圖 1 研究流程..................................................................................................................... 14 圖2. Elmore 分布式領導概念圖 ...................................................................................... 25. 圖 3 分布式觀點的領導實踐圖......................................................................................... 26 圖 4 研究架構圖............................................................................................................... 116 圖 5 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模式建構圖....... 15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 i n U. v.

(1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I. i n U. v.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 營效能之關係。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研究待答問題, 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政 治 大. 隨著教育鬆綁及教改聲浪,台灣教育界出現前所未有的動盪現象,諸多教育政策採. 立. 取了所謂滾動式修正的做法來因應詭譎多變的情勢。在學校型態上,私立及體制外特. ‧ 國. 學. 許學校的發展,挑戰公立學校的制式型態;在教師專業上,強調教師專業知能的成長,. ‧. 透過精進教學、差異化教學、分組合作教學等,活潑了學校呆板的講述式教學;在升. sit. y. Nat. 學管道上,多元入學方式乃至目前的十二年國教改變了聯考一試定終身的命運;在民. er. io. 主參與上,家長會、教師會、學校行政逐漸形成了三股彼此合作、競逐的微妙夥伴關. n. a. v. l C 係。值此變局,學校組織更需要以積極的態度,多元宏觀的眼野來廣納意見、嚴謹規 ni. hengchi U. 劃執行,以作為組織永續運作的利基。校長身為學校組織的領導者,其所採取的領導 行為對組織的影響不言而喻。 「領導」二字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之詮釋: 「領猶治也。領,理也。皆引伸之 義,謂得其首領也。」 「導者引也。」可見「領導」二字含有治理引導之義。吳清山(2000) 認為領導乃是「團體中的分子(領導者),在一定的情境之下,試圖影響其他人的行為, 以達成特定目標的歷程」;張明輝(2000)認為領導是「一種開創性的能力,能影響他人 的思想和行動,使其朝向既定的目標而努力」。謝文全(2009)認為領導是「在團體情境 1.

(16) 第一章 緒論. 裡,透過與成員的互動來發揮影響力,以導引團體方向,並糾合群力激發士氣,使其 同心協力齊赴團體目標的歷程」。西方學者對於領導的定義受到學派及觀點不同,更 呈現出眾說紛紜的現象。如Stogdill即將領導定義為是「完成目標而影響群體活動的能 力」。Hersey and Blanchard則將領導視為是「組織之管理者衡酌各種情境因素如資訊差 距、權利差距、與部屬成熟度後,所採取的行為方式」。顯見前者偏向特質論觀點, 後者則偏向權變論觀點。而在1990年代後新興領導理論出現後,Bass and Avolio則主張 領導為「領導者與成員共同建構組織具有方向意義的目標,並激發部屬意願以達成目 標的歷程」。(秦夢群,2010). 立. 政 治 大. 雖然各家學者對領導定義多元歧異,百家爭鳴,但隨著時間背景改變,教育領導的. ‧ 國. 學. 走向大致可看出由特質論、行為論、權變論的舊領導理論逐漸走向整合型、功能型的. ‧. 新領導理論(秦夢群,2011)。在傳統的科層結構中,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界線分明。但. sit. y. Nat. 近年來學校的教育生態已不同於以往,賴志峰(2008)指出臺灣地區自從教師法通過及中. er. io. 小學校長遴選制度實施以後,學校領導的環境已產生重大改變,部份領導責任已明顯. n. a. v. l C 分布於學校的成員,已非單一領導者的英雄式領導。許多責任被分配到教師、家長或 ni. hengchi U. 其他社區人士身上,學校中,實際負起責任的個人或群體都可算是領導者。吳明清(2006) 更明確指出校長雖是學校的主要領導人,但依領導的本義,校長並非校務的唯一領導 人,校長無法獨自一人完成愈來愈多的學校事務,也無法精通各個領域的專業,肩負 所有學校的績效責任。因此Barth(1990)亦云: 「最好的校長不是英雄,而是英雄製造者。」 而在這樣的教育環境革新與思維下,以「人際關係」為導向的後英雄式領導因而產生, 分布式領導即為其中的一項典型。 分布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認為學校的領導者不應只限於校長或資深的學校 2.

(17) 第一章 緒論. 行政人員,教師或學生也可以負責領導不同層面的活動,甚至家長或社區領導者也可 成為學校某些層面的領導者,因此將學校中的每位成員皆有機會成為校園中的領導角 色,為組織的集體目標努力。就學校領導實務而言,依倫敦大學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London)教授Harris認為隱含下列三種意義:第一,它是組織內正式組織與 非正式組織的組合;第二,它不是反對傳統的科層領導,也不是排除正式的領導職務; 第三,當所有領導都有其影響力,不可避免地領導分布於各個人,最重要的是如何將 領導分布於每個人(吳清山、林天祐,2010)。因此李安明(2009)指出:學校領導者應將. 政 治 大. 其擁有的權力分布到學校的成員,包括行政人員、教職員,甚至於學生身上,透過增. 立. 權的方式使組織中的成員能力提升,並透過團隊協力合作的方式取代個別領導,以提. ‧ 國. 學. 升學校的效能。分布式領導讓學校領導權力系統從權力控制轉為權力分享,成員獲得. ‧. 許多權力、影響力及專業力,能夠積極的參與學校的運作,因此多元領導者存在學校. sit. y. Nat. 已是事實,且實際發揮影響力,而分布式領導不僅在理論上有研究的價值,對於日常. er. io. 的學校領導實踐也產生諸多影響,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潮流與趨勢(賴志峰,2011)。. n. a. v. l C 雖然分布式領導欲描述校園內組織分權、民主氛圍運作的現狀,但是對於近年來教育 ni. hengchi U. 改革最先衝擊到的國中端部分,在組織成員的認知情形、運作理論的建立與實徵研究 上,卻有待加強。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對國內國民中學分布式領導的現況進行更多 的瞭解,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其次,隨著社會的變遷,學校朝向開放、自主、多元形式發展,重視教師專業自主, 校務朝向民主化經營,也是普遍的趨勢。學校教育品質的提升,有賴於行動領導之運 作,激勵教師服務熱忱,滿足個人成就需求,以達成教育目標,甚為重要(謝文全等, 2006)。。Organ (1988)曾指出任何組織系統設計均不可能完美無缺,隨時可能有機動性 3.

(18) 第一章 緒論. 任務,若單靠成員做好份內的角色行為,是很難有效的達成組織目標,因此必須仰賴 成員主動表現出超越角色標準以外的行為;它是不求組織給予獎賞,仍然能自動自發、 利他助人,關心組織績效的行為;此種行為稱之為「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簡稱OCB)。學校是一種「鬆散聯結系統」(loosely coupling system), 在此系統中,各成員彼此有關係存在,但又保持一定的身份與獨立性,也就是說學校 的成員之間保有相當的自主性(秦夢群,2011)。當學校面臨教育改革衝擊,未來教 育越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重視學校創新經營,勢必也影響教師習以為常. 政 治 大. 的工作方式,教師需承擔較多的工作內容,如果能夠導引教師展現組織公民行為,必. 立. 能提升教學效能,順利推動組織變革,達成學校創新經營。探究國民中學學校組織中,. ‧ 國. 學. 教師發揮自發性的組織公民行為之現況及其在不同背景變項中的差異情形,為本研究. ‧. 之研究動機之二。. sit. y. Nat. 隨著資訊、民主化社會時代的來臨,教育改革的力道明顯地較以往更為劇烈,學校. er. io. 創新經營的重要性也不斷地被強調著。因此教育部在2003年提出「創造力教育政策白. n. a. v. l C 皮書」、2004年提出「創意台灣、全球佈局」的施政主軸,在在宣示對創新的重視, ni. hengchi U. 指出學校願景的努力方向,應是經營創新的學習環境與活潑的教學氛圍。因此,學校 裡的每個成員,從學校領導者、行政人員、教師和學生都需要不斷地在學校本位上, 以創新的方式,進行知識更新的歷程,一方面增強掌握變動環境、獲取新知、以及活 用多元教材教學的能力,一方面則鍛鍊出具備培育具有競爭力下一代的能力。所謂「創 新」指的是使創意成為一種有用的商品、服務或生產方法的過程,其係由不同想法、 認知及資訊處理與判斷方式的結合而產生(張明輝,2003)。「創新經營」則是指一 個組織在產品、過程或服務等方面,力求突破,改變現狀,發展特色,以提升組織績 4.

(19) 第一章 緒論. 效的策略(吳清山、林天祐,2003) 「學校創新經營」源自於企業界的「創新」、「組織創新」及「創新管理」等概念。 當學校面臨教育改革與教育市場化、教育經費有限、少子化時代、家長教育選擇權的 尊重及學校辦學績效的重視等外在因素,與學校本位管理等內部生態環境改變,教育 人員習以為常之工作環境與按表操課也有了重大的改變。學校經營的策略不應再固守 傳統的經營模式,必須透過學習與改革來重新檢視及修正,引入企業界創新經營的思 維雖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向,但在國民中學傳統環境中是否可行,缺乏實徵性研究。. 政 治 大. 因此探究國民中學學校組織中,學校創新經營在不同構面下的差異情形,為本研究之. 立. 研究動機之三。. ‧ 國. 學. 綜合上述,學校創新經營是學校研究領域的重要議題,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的。. ‧. 國內關於國中分布式領導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研究、分布式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相關. sit. y. Nat. 研究,或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等之相關研究尚不多見,而關於分布式領導、. er. io. 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三者關係之研究更是匱乏。秦夢群(2010)更進一步將教育. n. a. v. l C 領導歷程架構化,將涉及變項分成:(1)領導者與部屬特質變項;(2)領導中介變項;(3) ni. hengchi U. 領導情境變項;(4)領導行為變項;(5)領導效能變項,藉此來瞭解教育領導歷程的動態 互動。因此研究者想經由本研究探討分布式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的預測力,以及將組 織公民行為視為中介變項時,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此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貳、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的研究動機,茲將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分別敘述如下:. 5.

(20) 第一章 緒論. 一、探討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在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學校創新經營 效能上之差異。 三、探討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整體結 構模型。 四、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建議,以供教育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行政人員及教 師參考。.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6. i n U. v.

(21)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待答問題. 本研究係探討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 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擬定待答問題如下:. 壹、瞭解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現 況及差異情形? 一、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的現況如何? 二、教育人員在不同的個人及學校背景變項下,其校長分布式領導是否有所差異?. 政 治 大. 三、國民中學的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現況如何?. 立. 四、教育人員在不同的個人及學校背景變項下,其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是否有所差異?. ‧ 國. 學. 五、國民中學的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現況如何?. ‧. 六、教育人員在不同的個人及學校背景變項下,其學校創新經營效能是否有所差異?. sit. y. Nat. n. al. er. io. 貳、探討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間 的相關情形?. Ch. engchi. i n U. v. 一、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相關情形為何? 二、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相關情形為何? 三、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的相關情形為何? 四、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整體結構模 型為何?. 7.

(22)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探討的名詞及問題意義明確、茲將重要名詞涵意詮釋如下:. 壹、分布式領導 本研究將分布式領導定義為:學校組織內的領導活動分布於每個成員,在適當的變 革時機、組織結構清晰下,成員相互轉換領導角色、承擔領導責任,校長能適時展現 自信和謙遜,營造出信任、合作的文化氛圍,使成員在賦權增能中不斷投注領導能量, 以利達成組織任務並提升組織績效。. 政 治 大. 操作型定義是採用賴志峰(2009)的中小學分布式領導風格量表構面,在量表中將分. 立. 布式領導的構面分為「校長的自信與謙遜」 、 「清晰的組織結構和績效責任」 、 「領導能. ‧ 國. 學. 量的投入」 、 「營造信任的文化」及「適當的變革時機」等五個構面。. ‧. 一、校長的自信與謙遜. sit. y. Nat. 在分布式領導的環境中,校長在領導過程中必須主動、樂意的將權力賦予組織中的. er. io. 成員;校長對自身須備有高度自信,才能坦然面對複雜的學校領導情境,且謙遜的看. n. a. v. l C 待領導實踐的歷程,獲得他人的尊敬與支持,進而共同完成學校願景與目標。 ni 二、清晰的組織結構和績效責任. hengchi U. 分布式領導雖傾向於集體領導,但領導權力應視時機與任務的需求賦予不同的領導 者,組織成員仍須在校長的帶領下劃分責任,讓校務順利運作,基本上不至於會流於 領導無政府的狀態。 三、領導能量的投入 分布式領導中的成員需具備領導的能量,才能勇於承擔領導責任,當領導責任和權 力分布於成員時,不會產生成員無法勝任的逃避心態。故必須促使組織成員產生學習 8.

(23) 第一章 緒論. 動機並有良好的行動力,讓成員有意願並有能力承擔領導的責任。 四、營造信任的文化 成員與領導者在互動中相互依賴與合作,彼此間的信任基礎必須十分深厚,透過營 造信任的文化,分布式領導將能有效建構成員之間的良好互動,將領導的影響力充分 發揮,以造就具備高度工作承諾與使命感的成員。 五、適當的變革時機 分布式領導重視領導變革的時機,當成員尚未完全認同組織願景時,若急切的投注. 政 治 大. 過多的領導能量與責任給予組織成員,容易造成成員的壓力並造成結果的失敗。學校. 立. 在面對未知的情況時,領導者與成員須能尋求適當的時機,共同探索、決定行動的策. ‧ 國. 學. 略,順勢推動各項變革作為。. ‧. 貳、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sit. y. Nat. 本研究所指的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係指教師在正式工作要求之外所從事的自願、無條. er. io. 件的行為,此行為非但有益於特殊他人,更有助於學生學習與學校效能提升,共包括. n. a. v. l C 主動助人、敬業守法、尊重體制、自我要求與認同學校五個層面。 ni. hengchi U. 一、主動助人:教師能主動協助學校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二、敬業守法:教師能克盡職責,扮演好自身角色。 三、尊重體制:教師形成新的決策或採取行動前,會主動知會學校相關成員,以防工 作上可能發生的問題。 四、自我要求:教師在工作上會以高的標準來自我要求,並盡早規劃學校工作,及善 用時間充實自我。 五、重視學校效益:教師關心學校發展,並積極參與學校事務,只要是對於學校或學 9.

(24) 第一章 緒論. 生有利的行為,即使犧牲個人利益,教師仍努力投入校務工作之中。. 参、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學校創新經營係指將創意的活力與概念融入學校經營理念,學校在衡量教育的價值 與學校本身的資源,經審慎的評估,有計畫有系統地將創意的點子轉化至學校的產品、 服務與工作方法的經營策略,以滿足內外成員的需求,創造學校的特色與競爭優勢、 提升教育績效並使得學校得以永續發展。. 政 治 大. 本研究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分為「行政管理創新效能」 、 「課程教學創新效能」 、 「學. 立. 生活動創新效能」、「資源運用創新效能」及「校園環境創新效能」五個層面,各層面. ‧ 國. 學. 的衡量內涵說明如下:. ‧. 一、行政管理創新效能. sit. y. Nat. 行政管理創新效能是指學校運用行政革新的創新思維,活化行政流程與制度,加強. n. 成組織目標,提生組織績效。a l. er. io. 行政效率與服務品質,發展創新方案及計畫,營造學校團隊共識與創新文化,進而達. 二、課程教學創新效能. Ch. engchi. i n U. v. 課程教學創新效能是指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有充份表達意見及表現自 我的機會,提昇學生學習動機;並鼓勵教師將創意融入課程研發、教材設計、課程評 鑑、教學方法、教學評量等方面,並建構有利於教師進行創意課程與教學之平台或活 動,提供教師互相觀摩、研習、對話的機會,提昇教師專業成長與知識分享的文化,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0.

(25) 第一章 緒論. 三、學生活動創新效能 學生活動創新效能是指學校能突破傳統,應用新思維與技術,將創意展現在學生活 動的規劃中,提供學生多元展能的舞台,藉由學校日常活動與學習中,鼓勵學生勇於 嘗試、發揮創意,肯定學生多元表現。 四、校園環境創新效能 校園環境創新效能是指學校能因應教育發展趨勢,對學校空間與設備進行整體具創 意的規劃,更新充實各項教學設備、校園景觀與建置全人化的學習空間,活化學生學. 政 治 大. 習空間與學習品質,延伸學生的學習場域。. 立. 五、資源運用創新效能. ‧ 國. 學. 資源運用創新效能是指學校運用創新思維,兼重內外資源的運用,在校內妥善地運. ‧. 用校內設備資源社區,在校外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形塑學校特色與形象,使. y. sit. n. al. er. io. 行。. Nat. 彼此的人力物力都能獲得充分的利用與交流,以促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順利進. Ch. engchi. 11. i n U. v.

(26)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首先與指導教授確認研究主題與範圍之後,蒐集過 去學者的相關研究進行文獻探討和整理,以瞭解國內外學者對於分布式領導、教師組 織公民行為、學校創新經營相關之研究內容及發現,進而確立研究架構及研究假設, 綜合文獻探討之結果以設計編制問卷、修正問卷內容,而後透過郵寄問卷或實際發送 方式蒐集資料,進行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最後將結果加以彙總、說明並提出本研究 之結論與建議。. 立. 貳、研究步驟. 政 治 大. ‧ 國. 學. 依據本研究動機、目的與方法,研究者採行的研究歩驟臚列如下:. ‧. 一、計畫階段. sit. y. Nat. (一)形成研究動機與目的. n. al. er. io. 從研究者工作實務現場中發現問題,進而廣泛蒐集和詳閱文獻資料,從而形成研究 動機與研究目的。 (二)確認研究主題. Ch. engchi. i n U. v. 經與指導教授相互討論後,從而確認研究範疇與題目方向,並開始準備前置作業, 以建構研究計畫之概念和雛形。 二、實施階段 計畫階段訂出研究主題後,即開始進行相關文獻探討、建立研究架構、確立研究方 法、編制與修訂問卷,以及施測與回收等工作,其歩驟如下:. 12.

(27) 第一章 緒論. (一)文獻探討與整理 針對相關文獻資料加以有系統地彙整、分類、歸納、整理及統合,從中探究、分析 與解釋,以供本研究之立論基礎和參考資料。 (二)確立研究架構 經由文獻探討的相關研究資料,建立出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包括基本資料變項的確 立,以及分布式領導、創新經營、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相關變項的構面內涵,並建立 研究流程與歩驟。 (三)確立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為達成本研究目的,在參酌相關研究與各變項的構面內涵後,決定問卷調查法進行. ‧ 國. 學. 實證分析,以獲取相關資訊,期能提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 (四)編制與修訂問卷. n. al. er. io. 修出問卷後,再進行預試抽樣,並建立問卷信度與效度。 (五)問卷施測與回收. sit. y. Nat. 本研究採行問卷調查法,因此在參考相關文獻與本研究架構後,預先請專家學者研.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採郵寄或實際發送方式發放問巻,並採以無記名施測,施測前先告知受測單 位,尋求配合,並掌握施測時間進行催收,避免回收率過低時影響其統計分析的推論 性與正確性。 三、整合階段 此階段為本研究最後階段,為問卷回收後再進行資料處理,可分成兩歩驟: (一)資料分析與解釋 問卷回收完成後,剔除無效問卷,並將有效問卷進行編碼,俾利建檔和輸入資料, 13.

(28) 第一章 緒論. 同時進行統計分析工作,以利研究詮釋後續的研究發現和報告的撰寫。 (二)結論與建議 根據整理出之數據資料,進行假設的驗證與解釋力的探討,進行總結與提出本研究 之建議。綜上所述,將研究流程予以圖形化,歸納如圖 1。 形成研究動機與目的 計畫階段 確定研究主題. 立. 政 治 大. 文獻探討與整理. ‧ 國. 學. 確立研究架構. ‧. 確立研究方法. 實施階段. n. al. er. io. sit. y. Nat. 編制與修訂問卷. Ch. engchi. iv n U 問卷施測與回收 資料分析與解釋. 整合階段 結論與建議. 圖 1 研究流程. 14.

(29)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任職於新北市、台北市及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現職教師(含兼任行政之 教師)為研究對象,不包含私立學校及籌備處。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 政 治 大. 營效能之關係,分布式領導變項包含五個層面,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變項包含五個層面,. 立. 學校創新經營變項包含五個層面;此外再以個人背景變項及學校環境變項等,對於分. ‧ 國. 學. 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影響,併入本研究之探討內容。. ‧ sit. y. Nat. 貳、研究限制. er. io. 本研究依照研究規範謹慎進行,在研究過程中雖力求完整,但受到主客觀因素及研. n. al 究範圍與工具影響,故研究結果的解釋與推論仍受到限制,簡述說明如下: iv 一、研究工具的限制. Ch. n U engchi.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受試者可能因為個人知覺偏差,而流於主觀,或受因其 認知、情緒、時間、防衛心理、答題態度等因素影響,導致研究測量及研究結果的誤 差。故本量表除在填答說明時,強調無記名、不單獨作個別分析解釋外,並敘述研究 之重要性,以求問卷的精準。 二、研究推論的限制 本研究因時間及人力等因素的考量,僅以任職於新北市、台北市及桃園縣公立國民 15.

(30) 第一章 緒論. 中學現職教師(含兼任行政之教師)為研究對象,無法廣及到其他各級學校與其他縣市 教育人員,故本研究結果只能做為參考,不適宜推論至其他區域。.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6. i n U. v.

(3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國內外有關國民中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 經營效能相關理論文獻,並加以整理歸納與分析比較,以期作為本研究之立論基礎。 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針對分布式領導理論及其相關研究進行探討;第二節針對教師 組織公民行為理論及其相關研究進行分析;第三節針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理論及其相 關研究進行討論。第四節針對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 能之相關研究進行討論。. 分布式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 國. 學. 第一節. 立. 政 治 大. 壹、分布式領導之定義. ‧. 分布式領導一詞的正式出現是在 1951 的美國,「參與式團體的動態」《Dynamics. y. Nat. er. io. sit. of participative groups》的作者 Gibb 在第四章的「分享領導」中,提出分布式領導一詞。 Gibb 將領導的環境界定成:獨裁式、家長式、個人式和參與式。1954 年,澳洲學者. al. n. v i n C h of SocialUPsychology》也使用了「分布式領 在社會心理學的手冊《The Handbook engchi. Gibb. 導」一詞,以了解正式和非正式的小組如何構成工作程序於人際之間的相互影響力(賴 志峰, 2008; 何建霖,2009)。最早以分布式領導為題的專書,是由 Clift 和 Thurston 於 1995 年所著的《分布式領導透過合作改進學校》(Distributed leadership :School improvement through collaboration),書中提及學校領導已從科層體制轉移至分布於組織 中領導(田維仁,2011) 在1990 年代後,伴隨著學校權力分享、學習型組織與校本管理之新浪潮,學校無 可避免的將面臨許許多多難以臆測的挑戰、分布式領導之理念方在,英、美、澳等國 17.

(3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的教育領導研究中再次崛起,相關研究文獻於2000年後傾巢而出(秦夢群,2010),分布 式領導即在此種背景下興起,其主要訴求乃在主張組織運作過程中,領導角色與行為, 將伴隨情境不同而因應轉換與分享。而我國最早針對分布式領導進行具規模性研究, 則起始於賴志峰在2008年所發表「分布式領導理論之研究:學校領導者、隨者和情境 的交互作用」。開啟國內研究分布式領導的先端。 「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詞最早由張明輝(2005)翻譯為「分佈式領導」,其 後學者張祝芬(2008)、何建霖(2008)、賴志峰(2008a,2008b,2009,2010)等使. 政 治 大. 用「分佈式領導」。蔡宗河(2008)、黃宗顯(2008)、陳佩英、焦傳金(2009)、. 立. 李安明(2009)等譯為「分散式領導」;國內學者吳清山、林天祐(2010)認為依據. ‧ 國. 學.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並無「分佈」一詞,應使用「分布」一詞,而依據臺灣. ‧. 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所載,截自2013年為止,查詢關鍵字為「分佈式領導」有10. sit. y. Nat. 篇,「分布式領導」則有24篇,因此本研究採用「分布式領導」一詞。. er. io. 分布式領導的研究文獻開始大幅增加後,國內外學者由於研究的構面與角度不同,. n. a. v. l C 因此也各自有不同的詮釋。雖在意義上不免有所混淆與模糊,然仍有部分共識。茲將 ni. hengchi U. 學者對於分布式領導定義分述如表1:. 表1 分布式領導定義彙整表 作者/年代 Elmore(2000). 分布式領導定義 在專業知識者的帶領下,組織能朝向一致性的發展,就像膠水 可以把目標、任務、工作緊黏在共有的價值上。. Gronn(2000). 分布式領導是一種共同行為,是成員彙集和分享彼此的思想與 專長,使結果大於各體之和的行動。 18.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作者/年代. 分布式領導定義. Yukl’s(2002). 領導的職能賦予有能力的個人或團體,以取代英雄主義式 的領導。. Bennett,Harvey,Wise,&. 1.領導是人際關係動態的結果,而不只是個人行動。. Woods(2003). 2.信任與開放是人際關係的基礎。 3.擴展領導的範疇,創造團隊文化。專家知識為領導角色的基 礎,而不是職位。 4.領導具有流動性,領導者非由特定職位或角色擔任,因 此領導者和追隨者的角色區分很模糊。. 政 治 大 為了達成目標,允許學校有更多的領導者和更多的領導行動。 立. Harris(2005). 泛指所有能夠協助其他教師改進教學活動的活動,因為其領導 責任由多位領導者所共同承擔,所以領導者之間必須相互依 賴、協同合作。. ‧. Wart(2005). ‧ 國. 領導從領導角色、頭銜中獨立出來,挑戰傳統的架構與組織。. 學. NCSL(2004). 從領導替代理論的觀點來看,較多的領導不一定是好的,當正. y. Nat. sit. 式領導或垂直領導減少時,應建立彰權益能、自我管理和團隊. n. al. er. io. 等基礎,提供清楚領導方向使領導者節省精力。. Spillane(2006). i n U. v. 1.領導實踐是中心和關切的支柱。. Ch. engchi. 2.領導實踐是由領導者、追隨者和情境的互動產生,每一元素 對於領導都是很重要的。 3.情境界定領導實踐,也透過領導情境被界定。 MIT Leadership. 分布式領導是ㄧ種以「培養與協調」取代「命令與控制」的領. Center Web (2007). 導模式。. 賴志峰(2008). 學校領導並不只是校長個人所為,而是一組人貢獻其主動開 創、專門知識給學校的整體效果,更多人參與領導活動,比傳 統單一領導者的假定來得多,但是每個人都重要,學校領導者 並非專指校長,而是學校中負起實際領導責任的個人或群體。. 19.

(3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作者/年代. 分布式領導定義. 徐春吉(2008). 一種透過共同參與,肯定個人專門知識,不斷賦權增能,強調 信任、合作;允許多位領導者和主要領導者授權下,領導與追 隨者隨著情境不同轉換領導角色的一種領導實踐。. 黃宗顯(2008). 透過共同參與,肯定個人專業知識,不斷賦權增能;強調信任、 合作,允許多位領導者和在主要領導者授權下,領導者與追隨 者隨情境不同轉換領導角色的一種領導實踐。. 何建霖(2009). 學校分布式領導是指學校內領導者的角色並非只有校長一人, 而是有更多的人集體合作參與領導活動,領導行為是分布在學. 政 治 大 共同的成長與學習。 立. 使組織中的人才能極大化;且強調組織中責任與職權的分享、 團隊工作模式,以及集體性的任務承擔。. ‧. 吳清山、林天祐(2010). 一種集體領導模式,教師可藉由協力合作發展其專業知識,並. 學. 張奕華(2009). ‧ 國. 校所有成員中,貢獻與付出自己的專門知識,帶領學校的成員. 一個組織中的領導活動散布於各個成員,每個成員在其負責領. y. Nat. sit. 域和「信任與合作」氛圍下,參與領導實務運作,擔任領導角. 黃玉貞(2013). al. n. 秦夢群(2010). er. io. 色並承擔領導責任,以利達成組織任務及提升組織效能。. i n U. v. 領導者與組織成員,依其專業與能力共同承擔任務之領導模式。. Ch. engchi. 校長非唯一學校領導者,領導者分散於學校組織內各個層面, 各成員依據個人專業能力與特定情境需求,皆有機會擔任領導 責任,帶領學校成員共同實踐組織目標。.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上表可知,各家學者對於分布式領導的定義雖有殊異,但就其核心概念,仍 有許多共同點,可以歸納出下列幾點:. 20.

(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一、更多人有機會成為領導者: 分布式領導係由多個群體成員擔任領導角色,傾向集體領導、分享領導與分權領導 的形式(秦夢群,2010)。在高度複雜及以知識為基礎的組織裡,每位成員的知識對於組 織而言都是有幫助的,此種「集體的智識」是無窮的、多面向的,所以,愈來愈多分 佈式的領導逐漸取代個別的領導者(張明輝,2005),至於領導者和追隨者的角色轉 換,則由不同階段的組織發展需求來決定。因此學校中的各類具專長成員皆有擔任領 導者的機會,共同合作帶領組織成員達成組織目標。 二、專家權成為權力的主要來源:. 立. 政 治 大. 在領導者與追隨者角色轉換中,資格的認定成為領導行為產生的先決條件,在追求. ‧ 國. 學. 組織目標達成過程中,具有情境中所需之專業智能者即具備擔任領導者的資格,但是. ‧. 並非每個人都是決策者,因決策民主化的過程中,每一個人的專業知識都可以幫上忙,. sit. y. Nat. 故欲更進一步成為領導者,必須不斷增強自我能力,以專家權取得成員的認同(黃宗. er. io. 顯,2008; Bennett,Harvey,Wise & Woods,2003) 。而成為組織中的領導者後,也必需透. n. a. v. l C 過其本身的影響力,開啟組織成員學習的契機,促進所有成員進步。 ni. hengchi U. 三、良好人際關係推動組織成員合作:. Gronn(2005)指出分布式領導最重要的性質就是「互相依賴」與「協調配合」 ,透過 彼此的互動與啟迪,使整個領導群成為一個創造的團隊,進而產生大於個人的團體綜 效。在分布式領導中,每個人雖是獨立的,但也分享著共同的資源,在共同文化、共 同願景下,組織成員為了達成任務,以信任、合作、分享、互惠的團隊運作模式為基 石,帶動其他教師精進教學活動。Gerri Maxwell(2008)也指出:任務、溝通、信任是 分布式領導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從傳統英雄式領導朝向分布式領導,將權力分佈給成 21.

(3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員不但不會影響組織的效能,反而,可以建立成員的信任感,激勵成員共同達成組織 的目標,發揮眾人的智慧,共同承擔領導責任,增進成員投入及承諾感,透過共同文 化達成和諧,有效回應外在環境的需求。 四、強調權責相符: 分布式領導重視領導權隨著領導者與追隨者角色不同而轉換,但也強調共同承擔的 領導模式。李安明(2009)指出:「分散授權」應只是促成團隊成員增能的「初步必要 條件」而非 「充分條件」,因為有權未必能促進組織效能,要讓教學領導的團隊成員. 政 治 大. 能「完全地」施展其技術知能,除了分權負責之外,更必須使成員願意為組織「全心. 立. 地承擔重責大任與後果」,即「任務負責人必須為其所做的事負完全的責任」。當今的. ‧ 國. 學. 學校領導必須是一種責任的分享,它形成一種主動與機會的文化,而當分佈式領導完. ‧. 全發揮影響力時,屆時學校成員、學生和家長將共同負起永續革新的責任(賴志峰,. sit. y. Nat. 2008a)。因此組織中必須有人負起績效責任,在分布式領導中,個人可依組織共同目標. er. io. 貢獻自己所學,以最佳的處理方式、處理智慧與能力,在團隊相互信任下共同參與、. n. a. v. l C 增權益能,以團體分享方式承擔成功或榮耀與失敗的責任。 ni 五、校長領導角色重新定位:. hengchi U. 在分布式領導中,沒有絕對的英雄,校長雖擁有法職權,但在民主的運作中,校長 並非唯一的領導者,校長的角色主要在於將組織的各部分加以整合,成為建設性的關 係,其核心工作在於運用個人能力與技巧,建立共同文化的期待,分佈式領導等同於 將組織的人力能量予以最大化。(賴志峰,2008a) ;甚至有時校長需退居幕後,扮演支 持的角色,亦或成為追隨者。在分布式領導的校園裡,組織中雖然有很多領導者,但 並非一盤散沙,凝聚的重責大任仍在校長身上,校長透過資源整合、居中協調,使組 22.

(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織成員能共同努力,因此校長的重要性表面上雖隱晦不見,實際上仍是學校成敗最大 的負責者(賴志峰,2008a;Harris,2005)。 綜析上述論點,學者大多強調分布式領導的態度或理念思維層面,而非管理技巧, 將分布式領導視為一種團體領導型態,強調「專業合作」 。綜合上述學者所言,本研究 將國民中學分布式領導定義為:學校領導者依情境、專業需求,分散於學校組織內各 層面,在信任合作的學校氛圍下承擔領導責任,帶領學校組織內追隨者共同完成組織 目標。. 立. 學. ‧ 國. 貳、分布式領導之內涵. 政 治 大. 一、分布式領導的理論架構. ‧. 在分布式領導的相關文獻中,大多數學者雖都認為分布式領導是一種領導實務,. sit. y. Nat. 但各家學說也因觀點不同而呈現多元闡述的情形出現。而當中較多獲引用或探討有. n. al. er. io. Gronn、Elmore、Spillane等學者提出的理論架構,分項說明如下:. (一) Gronn (2002)的理論架構. Ch. engchi. i n U. v. Gronn認為表示領導是分布在多個或所有成員之中。這種分布式領導架構在必要的 分工,Gronn 定義為整體的任務和用於完成這些任務的專業技術能力。Gronn 主張分 布式領導的兩個條件:領導者和追隨者之間是流動的;領導者和已經成為領導者的成 員共同參與領導的任務和功能(Lucia,2004)。Gronn指出分布式領導主要採兩種形式 (Harris,2005):. 23.

(3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附加式分布(additive): 將領導過程以功能來作分割,著重於組織成員的任務分配,是一種未經過整體協調 的領導,即為每人都是領導者的形式。 2.統和式分布(holistic): 主要強調領導者之間的相互依賴關係;即組織領導來源的自覺性(consciously)、 管理與協同作用(synergistic)的關係,兩者兼顧之分布式領導,使組織成員高度的投 入領導過程,以及提昇領導者之間相互依存關係,此類分布式領導具有下列三項特點。. 政 治 大. (1)自動自發的合作(spontaneous collaboration):. 立. 以專家、技術人員為基礎的一種分布式領導,跨越組織層級成員、知識能力、專長. ‧ 國. 學. 編組;調整工作步調、貢獻專業,持續完成任務後,自動解散。. ‧. (2)直覺的工作關係(intuitive working relation):. n. a. (3)制度化實務(institutionalizedl practice): C. hengchi. er. io. 意見。領導是顯示在兩人關係所圍繞的共同角色上。. sit. y. Nat. 組織中兩位以上成員相互依賴並發展密切的工作關係,彼此分享領導角色, 交換. i n U. v. 設計正式團隊,強調規劃,此種形式最具體的呈現,如委員會、團隊及正式的組織 結構,但 Groon 認為此種型態最缺乏彈性。 Gronn 認為分布式領導的觀點「融入了校內人員及多個團體的活動,並據以引導及 推動教學變革的過程」,即透過多數領導人的互動,來完成領導的工作。此外,分布 式領導也意味著相互依賴又彼此獨立,更能涵概各種類型及角色的領導人,並有利於 推動他們共同承擔責任(黃乃熒,2008)。. 24.

(3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二) Elmore(2000)的理論架構 Elmore以美國學校本位改革運動為架構,透過輔導與指導(guiding and directing)的 概念來解釋學校中的領導活動。指出分布式領導運用多元的領導,強調組織內成員的 專業能力,透過協調工作來達成共同目標(Davis,2009)。Elmore 指出因學校屬於一種鬆 散結合的組織,容易產生一種績效不彰的工作環境。而分布式領導可做為學校改善教 學領導的一種手段,把改善的重心放在多元的領導;故分布式領導不等於「没有人需 對組織團體的表現負責」,而是指領導者必須要創造一個與技能和知識有關的「共同. 政 治 大. 文化期望」,並要求個人「對團體的結果負責」。因此Elmore針對分布式領導提出如圖. 立. 學. 共同文化. 在協調 中工作. ‧. ‧ 國. 2的概念架構圖。. 共同文化. y. Nat. sit. n. al. 多元性 的指導. Ch. 分布式 領導. engchi. 多元性 的方向. er. io. 專業 知識. i n U. v. 學校 改善 共同文化. 圖2 Elmore 分布式領導概念圖 資料來源:Davis,M.W.(2009)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school performance.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Washinton,DC. 25.

(4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三)Spillane(2006)理論架構 依Spillane的看法,其領導理論來自於早期類似「決策共享」 (shared decision-making) 的觀念,認同學校多元領導者的存在,凡組織中具有專長者皆有機會成為領導者,彼 此相互依賴,讓團體總和綜校大於個體單打獨鬥;不單是個體的個別性活動,更是一 種群體社會性的活動。其觀點首重在領導的實踐,它是由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之交 互作用,再加上時間的因素所形成的,以一種動態性、歷程性與互動網絡的角度,詮 釋學校組織領導活動的整體特性。如圖3,領導實踐由三角形所代表,每個角分別代表. 政 治 大. 三種重要的成份,單一的三角形代表領導者、追隨者與情境之交互作用,多個三角形. 立. 領導者. ‧. 領導者. y 追隨者. 追隨者. n. al. Ch. 追隨者. sit. io. 領導 情境 實踐. 領導 情境 實踐. 領導 實踐. engchi. er. Nat. 領導者. 情境. 學. ‧ 國. 則強調時間的重要性。. 時間. i n U. v. 圖3 分布式觀點的領導實踐圖 資料來源:Distributed leadership (p.3), by Spillane, J. P., 2006,SanFrancisco: Jossey-Bass.. 有別於Fiedler的權變理論,將情境視為背景脈絡的觀點,Spillane將分佈式領導將 情境視為領導實踐的重要元素,在學校組織中,分布式領導是由領導者、追隨者與工 具(工具指實務中被拿來表示想法的資料,如學生評量資料或教學計畫)及例行公事 26.

(4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例行公事指日常生活的事務,如學生的評量工具)等的情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所組合 而成;強調領導應該是從以校長為主之正式與非正式方式轉型到由領導者、追隨者與 情境之關係網交互作用的領導實務。. 二、分布式領導的構面分析 以下就分布式領導研究已有的構面內容,分別論述如下: (一)雙構面:. 政 治 大. 當認知心理學由個人認知逐漸走向社會文化觀點時,在社會文化、人際互動等外在. 立. 因素的影響下,將產生代理人的認知。當結構與代理人的層面越明顯,則組織中的分. ‧ 國. 學. 布式領導愈是明顯(賴志峰,2008a;張奕華,2009)。故部份學者將學校組織內的結. ‧. 構與人員是為分布式領導的重點。如Robinson(2008)將分布式領導分成影響力關係與. sit. y. Nat. 任務結構兩大部分,前者是指「人與人」,後者是「工作結構」。Woods、Bennett、. er. io. Harvey 與Wise(2004)亦提出從結構和代理人二個面向來進行組織的分析,以確認領. n. al 導的分佈情況,以結構方面而言,內部的責任和權力分佈和分散至管理人員和其他團 iv n U engchi 隊,建構特定的文化概念和規範,鼓勵教師提出和嘗試新的點子,同時發展高度信任. Ch. 的社會關係;就代理人方面,分散參與領導的能量,將領導的實踐擴散至組織成員。 上述學者,均將分布式領導構面分為「人」與「結構」(文化結構或任務結構)兩個 構面。. (二)三個構面: Ritchie 與 Woods(2007)認為人和結構的互動是必須要探討的主題。在「人」的. 27.

(4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部分,分化成「員工」(staff) 和「領導者」(head),兩部分,再跟「結構」結合, 就形成「員工、領導者、結構」(staff, head, structure)三構面。考量到領導實務中的 複雜性與互動,Spillane與Diamond(2007)則指出分布式領導的三元素是領導者、追 隨者、情境,其構面意涵分述如下。領導者構面:沒有一個領導者有足夠的時間、精 力和專業能獨自一人領導,故分布式領導超越個人領導的印象,凡是發展專長者,都 是領導群,當中的關鍵挑戰,就是接受多元領導者間的互相依賴。追隨者構面:互動 的兩方會相互影響,追隨者不代表消極,領導與被領導者可以隨時角色互換。領導被. 政 治 大. 定義成是影響力的過程,領導者會因為追隨者的知覺,而重新調整,追隨著此時即有. 立. 影響力進行教育實踐。情境構面:環境對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均發揮作用,都在情境中. ‧ 國. 學. 完成互動,情境也可以反過來受影響而重新型塑,成為領導實踐的中介或結果。. ‧ sit. y. Nat. (三)四個構面:. er. io. 由於分布式領導涉及領導者與追隨者角色的變換,也強調每個成員的專業能力,據. n. al 此可知如何在學校內建構領導社群,以提昇成員的勇於任事與專業能力成為分布式領 iv n U engchi 導的重要任務,除了三個構面的人、結構、情境外,找出支持性的因素來促進學校領. Ch. 導社群的發展,成為第四個重要構面。Harris(2009)認為分布式領導有四種要求,首先 為跨越結構、文化和政治的障礙,其次為建立學校、系統與社群的能量,第三是產生 社會資本,最後則是透過系統自我更新,讓績效得以永續。 Gordon(2005)提出分布式領導的四個重要構面,分別是「學校文化」、「任務願 景和目標」、「分享責任」、「領導實踐」,藉以幫助學校產生能量,成為高表現的 學校。其構面內涵如下: 28.

(4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是一種學校組織內長期累積的規範、價值、信念與假設,足以影響成員思 考與運作決策過程。健康的學校文化可以增進校長、老師、學生、家長間的合作關係, 促進校務發展。 2.願景與目的: 學校成員所共享的價值、信念,能凝聚校內成員的向心力,形塑而成願景與目的是 學校發展的重要方向。劉瑞珠(2010)認為在明確、清晰的願景下,能激發出教師、. 政 治 大. 家長的熱情,凝聚對學校的認同,獲得教師、家長、社區成員的支持與合作,建立具. 立. 有共同目標的願景,才能把權力很好的分布到各層次的成員手中。. ‧ 國. 學. 3.分享責任:. ‧. 學校中的成員在參與決策過程、共享決策權力時,應共同的分擔學校內的責任,使. y. sit. n. al. er. io. 同承擔決策的責任。. Nat. 權責得以相符,發揮績效責任的效能,學校內的成員要享有校長的領導權力,也應共. 4.領導實踐:. Ch. engchi. i n U. v. 指在領導過程中,學校內領導人與其他人交互作用。領導的實踐是指領導者在組織 運作的過程中,能夠確立組織定位點,讓組織內的成員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並引發組 織潛能,與組織成員彼此互惠,力促能力的增長並負起組織成敗的責任(Gordon,2005)。. (四)五個構面: HayGroup(2004)透過焦點團體和訪談,提出建立、擴展和永續分布式領導的五 大共同支柱,包括自信和自我謙遜的校長職位、清晰的結構和績效責任、領導能量的 29.

(4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投資、營造信任的文化、適當的變革時機,說明如下: 1.自信和自我謙遜的校長(self-confident and self-effacing principal) 在分布式領導的環境中,校長職位已由權力地位的象徵,轉化成服務角色職位。 校長藉由授權賦能給他人,積極建立和諧的組織關係。面對複雜的學校領導情境時, 自信的校長能坦然面對處理,以謙遜的態度圓融治事,建立團體的和諧關係,來獲得 他人的尊敬與支持。 2.清晰的結構和績效責任(clarity of structure and accountability). 政 治 大. HayGroup(2004)認為清晰的責任,可以降低重複性、衝突和混淆。清晰的組織、. 立. 明確的授權、責任的劃分是成功的分布式領導特徵。分布式領導強調授權團隊成員的. ‧ 國. 學. 參與時,宜責任明確,並非有權無責,一旦當組織面臨危機時,亦必需有人出來承擔. ‧. 責任、解決問題。分布式領導聚焦於垂直和雙向領導結構的連結及清晰明確的願景,. y. sit er. io. 脫離正軌. Nat. 務實地考慮到組織中不同層級的人所應負的責任,可使組織產生凝聚力,不致分歧或. n. a. l leadership 3.領導能量的投資(investment in capability) n i C. hengchi U. v. 在分布式領導情境中,組織裡的人具有領導的智能,能自我激勵、自我領導、達 成目標,逐步累積領導的能量,倘若缺乏能量會讓成員對於承擔過多責任而感到緊張, 在成員不認為自己是領導者的情形下,甚至將領導的授權看作是懲罰,阻礙組織的發 展。(HayGroup, 2004)指出領導能量的投入是分布式領導的重要課程,組織提供成員 領導的能力,成員保證組織完成使命的承諾,才能達成領導責任和權力分布於成員之 理想。. 30.

(4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營造信任的文化(a culture of trust) 高度信任與相互的支持是分布式領導的重要特徵,扁平式組織和非正式網絡均須 由信任和尊重的組織氛圍來支撐。透過信任和合作的文化,才能建構成員良好互動, 造就具備高度工作承諾與使命感的成員,進而激發團體綜效,達成各項組織目標。 5.適當的變革時機(a turning point) 分布式領導強調領導者的授權模式,改變原有組織結構,促使學校有革新、變革 的契機。但變革需要適當的時機,掌握良好的時間點,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政 治 大. 所以組織變革雖是領導者重要責任,但領導者更需要耐心等待適當的時機,與成員共. 立. 同探索、決定行動的策略,順勢推動各項變革作為。. ‧ 國. 學. 將上述各構面進行分析與比較,可以發現HayGroup 所提出之構面較為完整、具體,. ‧. 且可將Gordon、Harris等學者所主張的面向涵括在內,因此本研究以HayGroup(2004)的. sit. y. Nat. 理論為基礎,將分布式領導的構面界定為:校長的自信與謙遜、清晰的結構和績效責. n. al. er. io. 任、領導能量的投資、營造信任的文化、適當的變革時機等五項構面,其內涵分述如 下: 一、校長的自信與謙遜. Ch. engchi. i n U. v. 在分布式領導的環境中,校長在領導過程中必須主動、樂意的將權力賦. 予組織. 中的成員;校長對自身須備有高度自信,才能坦然面對複雜的學校領導情境,且謙遜 的看待領導實踐的歷程,獲得他人的尊敬與支持,進而共同完成學校願景與目標。 二、清晰的組織結構和績效責任 分布式領導雖傾向於集體領導,但領導權力應視時機與任務的需求賦予不同的領導 者,組織成員仍須在校長的帶領下劃分責任,讓校務順利運作,基本上不至於會流於 31.

(4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領導無政府的狀態。 三、領導能量的投入 分布式領導中的成員需具備領導的能量,才能勇於承擔領導責任,當領導責任和權 力分布於成員時,不會產生成員無法勝任的逃避心態。故必須促使組織成員產生學習 動機並有良好的行動力,讓成員有意願並有能力承擔領導的責任。 四、營造信任的文化 成員與領導者在互動中相互依賴與合作,彼此間的信任基礎必須十分深厚,透過營. 政 治 大. 造信任的文化,分布式領導將能有效建構成員之間的良好互動,將領導的影響力充分. 立. 發揮,以造就具備高度工作承諾與使命感的成員。. ‧ 國. 學. 五、適當的變革時機. ‧. 分布式領導重視領導變革的時機,當成員尚未完全認同組織願景時,若急切的投注. sit. y. Nat. 過多的領導能量與責任給予組織成員,容易造成成員的壓力並造成結果的失敗。學校. n. al. er. io. 在面對未知的情況時,領導者與成員須能尋求適當的時機,共同探索、決定行動的策 略,順勢推動各項變革作為。. Ch. engchi. i n U. v. 参、分布式領導之測量工具 目前國內外有關分布式領導的研究,多以量化研究作為研究方法,以下臚列較常 為研究者使用之量表,列舉說明如下: 一、Gordon(2005)修訂後之「DLRS」量表 DLRS量表為美國康乃狄克教育廳於2003年發展出為評鑑辦理分布式領導學校之評 核工具,全名為「分布式領導量表」(The Distributed Leadership Readiness Scale),簡稱 32.

(4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DLRS量表,包含五項構面:「任務、遠景與目標」、「學校文化」、「決策」、「評 鑑與專業發展」、「領導實踐」等共計40題。後經Gordonw透過因素分析,將原五項構 面縮減為「任務、遠景與目標」、「學校文化」、「分享責任」、「領導實踐」等四 項構面,共計40題。問卷採Likert式五點量尺計分,信度分析顯示Cronbach α係數在.84 ~.92之間,建構效度良好。. 二、Hulpia、Devos 與 Rosseel 的「分布式領導問卷」(DLI). 政 治 大. Hulpia、Devos與Rosseel(2009)為研究比利時Flanders地區高中的分布式領導情形,. 立. 以學校領導團隊的特性和領導功能為主要探討面向,包含了支持、視導、具凝聚力的. ‧ 國. 學. 領導團隊、決策參與、組織溝通及工作滿意度等六個構面,設計了分布式領導問卷,. ‧.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nventory,簡稱DLI),共計39 題,信度分析顯示Cronbach α係數. 三、賴志峰(2009)的「中小學分布式領導風格量表」 a. iv l C n hengchi U HayGroup 的架構進行「中小學分佈式領導風格量表」的發展, n. 賴志峰(2009)依. er. io. sit. y. Nat. 皆超過.79以上,建構效度良好。. 其透過驗證性因素分析確立該量表之內容,共包含校長的自信與謙卑、清晰的組織結 構與績效責任、領導能量的投注、營造信任的文化,以及變革時機五個構面,共計49 題。 問卷採Likert式五點量尺計分,信度分析顯示量表整體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係數在 為.964,各層面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係數在.90~.96之間,建構效度良好。. 四、何建霖(2009)的「學校分布式領導量表」 何建霖(2009)在探討國內國民小學學校分布式領導、教師同僚專業互享與學生 33.

(4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學習表現之研究中,以Gordon(2005)修訂後之「DLRS」量表為基礎,再參酌我國教育 現況後,編制出學校分布式領導量表。共包含「任務、遠景與目標」、「學校組織文 化」、「領導實踐」三個構面,其中「學校組織文化」是經統計分析後,由「學校文 化」、「分享責任」合併而來的,整份問卷共計40題。問卷採Likert式五點量尺計分, 各層面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係數在.84~.93之間。而最後的三個因素,其因素負荷量 界於.44~.78,可解釋變量為62.69%,顯示該量表信效度尚佳。 綜合歸納上述量表,發現國外Gordon(2005)修訂後之「DLRS」量表及HayGroup(2004). 政 治 大. 所提出的分布式領導五大支柱論點,均先後獲得國內學者何建霖(2009)、賴志峰(2009). 立. 等的實徵研究採用。另外賴志峰(2009)所編製的「中小學分布式領導風格量表」也經國. ‧ 國. 學. 內田維仁(2011)、廖雅蘭(2011)、劉瑞珠(2011)、黃玉貞(2013)等多位研究者採用,所得. ‧. 問卷結果均能符應我國教育實情與現況,故本研究在分布式領導該變項的探討,即以. sit. y. Nat. HayGroup(2004)所提出的分布式領導五大支柱論點為基礎,引用賴志峰(2009)所編製的. n. al. er. io. 「中小學分布式領導風格量表」作為本研究之調查問卷,藉此測量國民中學教師對學 效分布式領導知覺的情形。. Ch. engchi. i n U. v. 肆、分布式領導的相關研究 國內相關文獻以「分布式領導」為論文研究題目,進行實證研究之論文皆在2010 年後,研究者以「分布式領導」為關鍵字鍵入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 統中查詢到24篇相關研究。研究者分別以研究主題、背景變項及研究結果等方面,分 析如下:.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 (SECG) is prepared by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CDC) to advise secondary schools on how to sustain the Learning to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