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的資料蒐集與分析為主要的研究方法,在質的方法上,

主要以參與性觀察、個別訪談及檔案分析三種分法進行資料的蒐集,本研究透過 為期 14 週的「教師觀察記錄」、「教室錄影觀察記錄表」、「學生學習參與感受問卷 量表」、「學生學習參與感受問卷調查」、「學生學習札記」、「教師省思札記」及學生 訪談後等質性資料,進行蒐集與紀錄研究者在進行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時,學 生在課堂與老師、學生及互動式電子白板互動下,學生參與學習的情形。

壹、質性資料蒐集與分析 一、質性資料研究工具

(一)教師觀察記錄表

陳向明(2009)提到質的研究與觀察是分結構性的,要盡可能地將所觀察的 部分記錄下來。因此,研究者欲透過 Borich(2014)的教室觀察焦點,針對學生

61

參與觀察面向,來進行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參與表現之研究,並觀察研究者本身在 運用電子白板進行不同的互動教學模式時,與學生在課堂中互動的情形。

在教室觀察的過程中,因為研究者即為觀察者,為參與性觀察。研究者根據 Borich(2014)提出教師在教學時,在觀察「學習歷程中之學生參與」面向中,應 該透過五個引導學生參與的作法,提升學生在學習歷程中的參與程度,其中經由 研究者修改後的作法為:1. 教師引出學生預期的學習行為;2. 教師在沒有批評的 氛圍或用有意義的言語讚賞,提供回饋的機會;3. 教師利用差異化與自我調節的 學習活動,保持學生的興趣及專注力;4. 教師引導學生監督與檢視進步的情況;

5.尊重學生文化的多元性及引導學生參與學習。

因此研究者以上述修改自 Borich(2014)所提出的五個作法,作為觀察之綱 要。與英語領域教師討論後,設計「教師觀察記錄表」(詳見附錄二),在札記中 記錄每堂課學生學習參與表現,並在教學實施後透過「教師觀察記錄表」中的記 錄,分析學生學習參與的表現,以及研究者與學生在課堂中互動的情形。

為了避免在教學中觀察不周全或是過於主觀,研究者邀請 Lisa 老師擔任本研 究之教室觀察教師之一。Lisa 老師曾與研究者一同擔任數位閱讀計畫之夥伴教 師,因此 Lisa 老師是一位對數位科技融入教學有其專業的知識及熱忱之教師,因 此研究者邀請 Lisa 老師在研究者運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時,能在研究者教學時進 行教學觀察,並將學生參與情形,記錄在教師觀察札記。研究者與 Lisa 老師於課 後進行討論,並將彼此交流後的省思,詳盡地記錄在教師省思札記中。研究者亦 邀請 Jenny 老師擔任本研究之教室觀察教師之二,Jenny 老師為教學十五年之資深 教師,目前擔任快樂國中之教學組組長,負責快樂國中英語課程規劃,並協助研 究者進行教學觀察,給予課程與教學相關的建議。因此透過研究者與兩位英語教 師的觀察記錄與資料分析,可深入瞭解學生在電子白板融入國中英語教學下學生 參與的情形。

(二)教室錄影觀察記錄表

62

教師在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可透過錄影機做影音記錄外,也可以透過具體的語 言記錄下來,而其格式可視情境而定,並根據研究問題確定觀察重點(陳向明,

2009)。研究者在進行教室觀察時所要觀察的事物龐雜,為了避免研究者在教學時 必須兼顧教學與觀察,研究者除了運用「教師觀察記錄」,觀察與記錄學生學習參 與情形,並輔以教室觀察錄影,透過教室錄影將研究者 14 週的教學歷程與學生上 課的情形錄製下來,並運用「教室錄影觀察記錄表」(詳見附錄三)將學生學習參 與過程的特殊情況記錄下來並轉譯為逐字稿,作為學生學習參與觀察的紀錄。

(三)學生學習表現札記

教師在進行每一次的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後,學生可以在課後利用「學生學習 表現札記」(詳見附錄四),紀錄自己學習參與的情況,以及在進行課程活動時的學 習的感受。學生也可根據上課時的學習經驗,進行非結構式的記錄其學習歷程、

課堂中與研究者言語的互動紀錄、小組成員的表現及研究者給予的口語、非口語 的回饋等。

(四)學生學習參與感受問卷量表

研究者在電子白板授課結束後,請學生填寫電子白板融入「英語學習參與感 受問卷量表」(詳見附錄一)。研究者參考林鶴原等多位研究者,針對教師運用電子 白板教學後,學生學習態度與學者動機等相關量表,以及根據 Borich(2014)的 教室觀察面向的焦點相關性,編制而完成問卷量表之初搞,再經由專家學者郝永 崴教授與兩位英語領域教師進行專家審閱,以檢視該評量工具是否有疏失後,修 改成符合本研究之「學生學習參與感受問卷量表」。問卷量表內容分為四大面向,

分別為:一、電子白板的介面與功能方面,共 6 題;二、利用溝通方面,共 4 題;

三、提供學習機會方面,共 8 題;四、鼓勵分享與發表方面,共 5 題。因此,綜 合四大面向,總共 23 題。問卷量表是以非匿名的方式進行,並採用 Likert 五點量 表,每題有「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種選項,

計分方式依序為: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因此透過此問卷量表,學生給予

63

的意見及回饋會更中立,蒐集學生完成的問卷量表後即採用敘述性統計,根據量 化統計之結果,進行資料分析後呈現問卷量表統計之結果。

為了瞭解學生是否能瞭解問卷的題意,以及問卷量表內容是否有待修改及可 行性,研究者也給予另一個也有進行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的七年級班級學生,

進行預試。班級學生為 25 人,研究者也事先與學生溝通,此問卷的目的是想了解,

他們對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的看法,答案沒有對錯之分,過程中也徵詢學生是 否能瞭解題意,最後針對他們所給予之意見進行修改。本預試過程進行順利,學 生在經研究者解釋後,均能理解題目並順利完成作答。原始問卷經過預試後,根 據學生所提問題將題目加以修正完成正式問卷。

研究者希望也藉由分析學生學習參與感受問卷量表的結果、學生學習表現札 記後與學生進行個別訪談,並參照研究者在進行教師觀察時透過教師觀察札記,

紀錄學生學習參與表現、教室錄影觀察紀錄表、教師省思札記內容後進行三角交 叉驗證,將能更全面瞭解研究者本身未觀察到的學生參與情形並分析研究結果。

(五)學生學習參與感受問卷調查

研究者為了能深入瞭解教師在運用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後,學生學習參與 的感受與想法,給予全班學生實施「學生學習參與感受問卷調查」(詳見附錄五)

此問卷調查的題目均為開放式問題,是根據研究者在觀察學生課堂中學習參與表 現後,與英語領域教師討論後,一同設計而成。問卷題目包含電子白板課程設計 與教學活動、學生與同儕的互動、班級氣氛等相關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者希望能 透過此問卷調查讓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對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的感受與想法,

並記錄在問卷中,亦希望能從中得到相關建議,做為後續教學之參考。

(六)學生訪談記錄

訪談可以透過與受訪者直接面對面的詢問,瞭解受訪者的想法、價值觀、情 感感受與行為規範,他們也可以藉由訪談的機會表達他們對事件的觀點。(陳向 明,2009)。本研究中的學生訪談記錄,是研究者實施電子白板課程結束後,根據

64

研究設計,擬定「學生學習參與感受之訪談大綱」(詳見附錄六)。研究者在課程 實施結束後,根據「學生學習參與感受之訪談大綱」與 12 位學生進行一次個別訪 談。研究者在訪談的過程中,可以更深入瞭解學生在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 入英語教學時的學習經驗與感受,並可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靈活地調整訪談問 題。

(七)教師省思札記

為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過程中,研究者在教學歷程中的省思以及在課程 設計過程中的專業成長,教師省思札記(詳見附錄七)是研究者在教學中自我成 長的重要歷程,亦能讓研究者在教學領域中表現專業。

綜合上述,因此研究者能藉由教師觀察記錄、錄影、學生學習參與感受問卷 量表、學生學習參與感受問卷調查表、學生學習表現札記、學生參與表現及感受 問卷量表、學生參與表現觀察記錄及上課錄影等,瞭解研究者運用電子白板融入 英語教學的互動的教學模式的歷程下學生參與的情形與感受。研究者進行電子白 板融入英語教學後,透過 Borich(2014)八項教室觀察的其中一個面向「學生學 習歷程參與」,並利用能提昇學生學習參與的作法,觀察學生學習參與。研究者徵 詢受訪者同意之後,全程錄音並轉譯為逐字稿做為日後質性研究之資料,進行後 續的資料蒐集與分析工作。

二、資料分析與編碼

研究者為了方便將研究資料做完整的蒐集,整理與分析,研究者一面進行研 究,一面進行資料歸納與整理。陳向明(2010)資料分析有以下具體步驟:閱讀 原始所蒐集到的觀察或分析之資料後,以具備研究者之個人特色及意義的本土概 念來進行登錄與記錄所觀察之資料並建立編碼和歸檔系統。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 包括教室觀察紀錄札記、學生參與感受量表、學生學習札記、學生訪談資料、研

研究者為了方便將研究資料做完整的蒐集,整理與分析,研究者一面進行研 究,一面進行資料歸納與整理。陳向明(2010)資料分析有以下具體步驟:閱讀 原始所蒐集到的觀察或分析之資料後,以具備研究者之個人特色及意義的本土概 念來進行登錄與記錄所觀察之資料並建立編碼和歸檔系統。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 包括教室觀察紀錄札記、學生參與感受量表、學生學習札記、學生訪談資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