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中英語學習環境:談學生參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中英語學習環境:談學生參與"

Copied!
18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郝永崴 博士.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中英語 學習環境:談學生參與. 研究生:汪怡伶 撰. 中華民國一○五年六月.

(2) 謝誌 四年夜間的在職進修時光,又歷經兩年的育嬰假,一年的進修假,好不容易 終於通過了重重的關卡完成了論文,真的很感謝我的老師、家人、好姊妹、好同 事、兩個孩子的支持、關心與體諒,有你們真好。 寫論文的過程雖然辛苦卻收穫滿滿,除了可以學習調整我在寫作與學習的方 法外,讓我可以學會完成克服自己的毅力並學會面對挫折。在職進修兩年修課完 成後,又請了兩年的育嬰假,身兼導師、母親、妻子及學生等多重的角色,在忙 班務、家務及課務之餘,還要完成論文寫作對我來說實屬不易,過程中卻又歷經 生命的種種波瀾。而在職進修期間讓我最感動的是我遇見了生命中的恩師,我的 指導老師郝永崴教授,從離開學生時代多年到擔任教職多年,從來沒有想過可以 遇見一位點亮我生命與學業的導師。感謝郝永崴教授從來都不放棄我,總是有耐 性的提點我,給我最大的包容,並且站在我角度與立場體諒我種種的過失,給我 最正面的支持與力量。除此之外,最感動的是郝老師除了關心我與論文外,也關 心我的家庭,可以有緣被老師指導,是我在師大進修的歷程中最大的人生收穫。 除了指導教授外,還要感謝我兩位口試委員教授,劉至揚教授,劉教授總是這麼 細心、詳盡地幫我批閱論文,包容我並給我最正確的觀念,雖然嚴謹但這是我需 要面對與修煉之處,而王教授總是像媽媽一樣用最溫暖的話語鼓勵我,耐性的指 導我,給我最好的建議,讓我可以重拾信心面對。最後也要謝謝黃助教耐心地提 醒我,幫我處理論文口試等相關行政事宜。因為有您們這些貴人讓我可以在歷經 人生與學業重重關卡後終於可以完成我的論文。 當然也要感謝我最親愛的老公,在我撰寫論文的期間,除了關心我的身體 外,還要應付與開解我情緒的壓力。撰寫論文期間包下所有的家務,還無怨無悔 地幫我接送兩個稚子,幾乎是父代母職,用心地教育與關懷孩子,讓我無後顧之 憂可以專心把論文完成,你實在是太偉大了,真的很感謝你一路相挺。 感謝我最摯愛的父母,總是體諒我不能常伴在你們身邊孝敬與陪伴你們,雖 然我已身為人母,但總還是把我當孩子般,呵護與關心,照顧我的身體,並鼓勵 i.

(3) 我快完成論文。也感謝我最聰慧的妹妹以及細心的妹夫,總是在我最需要幫忙的 時候,犧牲你們最寶貴的時間,全力地支持我、協助我,有你們的幫忙,讓我好 安心。 感謝我的同事兼好姐妹尚慧主任、梓瑜、子容、佩易、素菱、孟茹等的幫忙、 關心與支持,還有辦公室同事鶴艷、林泰等幫忙代課與照應班級學生。也感謝戰 友梓瑜好姐妹與我一起並肩作戰,總是當一位監督者的角色,不斷地提醒我鼓勵 我,這一年因為有你的鼓勵與提醒,使我能開始動工到順利完成論文。還要感謝 我多年的好姊妹詣青、美真、F 哥、Tony,總是用愛與關懷來支持我、安慰我, 如同我黑暗的曙光,總是給我最溫暖的安慰與鼓勵,讓我可以有滿滿的能量。感 謝這麼多生命中的貴人幫助我。當然要感謝我可愛的孩子們總是能體諒媽媽的辛 苦,常常提醒媽媽要早點睡。還有我所任教導師班-快樂班的學生,因為你們認 真的參與,我才能順利完成論文,感謝你們。. ii.

(4)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中英語 學習環境:談學生參與.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學生學習參與的情形,希望能瞭解學生在教師運用電 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時,學生學習參與的情形與感受。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之方式進行,研究者以七年級任教班的二十五位學生為 研究對象,透過 Gary D. Borich ( 2014 )所提出的教室觀察面向,以觀察紀錄、 錄影、學生問卷、訪談及教師省思札記等質性資料的收集,並輔以學生學習感受 問卷量表之量化統計方式,進行為期十四週之研究。 研究者在教學實施後,發現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也給與正面回饋,而學 生也學會尊重個別差異。教師透過這些成效,能省思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方 式,以作為未來調整自我教學的參考。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本研究所提 出之建議可做為未來教師進行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及相關研究的參考。並且建 議未來教師可先觀察學生的需求,善用電子白板的優勢,進行課程設計與發展多 元的教學活動。. 關鍵字:互動式電子白板、學生參與、教室觀察、個別差異、學生學習興趣. iii.

(5) iv.

(6) Integrat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English Classe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Focusing on Student Engagement.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to serve the purpose of investigating student engagement in English classe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WB), in order to understand students’ perceptions and feelings. There were 25 7th-grad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e study. Borich’s classroom observation lenses were adopted a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for 14-week data collection, which included classroom recordings, classroom observation,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teaching journals and student feedback. The results indicated for exampl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 increased when they had an IWB in English classes, and it turned out the students became positive for English learning. Students can aslo respec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 teacher had reflective practice throughout the usage process of IWB. Finally, the suggestions of how to integrate IWB into English classes were provided for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It is hoped that the findings can help teachers gain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tudents’ needs and on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IWB.. Keywords:interactive whiteboard; student engagement; classroom observat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v.

(7) vi.

(8) 目 次 謝誌................................................................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目次...............................................................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8 第四節 名詞釋義..................................................9 第五節 研究範圍.................................................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之應用.......................................13 第二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19 第三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教室中的互動學習模式...................28 第四節 教室學習環境.............................................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47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48 第三節 研究流程.................................................52 第四節 課程與教學之設計.........................................53 第五節 資料分析.................................................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67 第一節 學生學習參與的表現.......................................67 第二節 學生學習參與感受.........................................96 第三節 教師省思與專業成長......................................113 第四節 討論....................................................123 vii.

(9) 第五章 結論.......................................................137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啟示..........................................13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42 參考文獻..........................................................149 中文部分......................................................149 西文部分......................................................155 附錄..............................................................159 附錄一 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學生學習參與感受問卷量表..........159 附錄二 教師觀察記錄表..........................................161 附錄三 教室錄影觀察記錄表........................ .............163 附錄四 學生學習表現札記........................................164 附錄五 學生學習參與感受問卷調查表..............................165 附錄六 運用電子白板學生學習參與感受之訪談大綱..................167 附錄七 教師省思札記............................................168. viii.

(10) 表次 表 2-1. 電子白板使用功能表......................................21. 表 3-1. 快樂班英文小組成員能力分配表............................50. 表 3-2. 快樂班英文小組學生特徵描述表............................51. 表 3-3. 單元課程進度表........................ .................54. 表 3-4. 單元教學與電子白板使用方式介紹..........................57. 表 3-5. 質的分析與編碼表........................................65. 表 4-1. 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學生學習參與感受調查問卷統計表....98. 表 4-2. 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學生學習參與感受調查問卷統計表....99. 表 4-3. 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學生學習參與感受調查問卷統計表...100. 表 4-4. 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學生學習參與感受調查問卷統計表...101. ix.

(11) x.

(12) 圖次 圖 2-1 訊息處理心理歷程圖.................................... ...15 圖 2-2. Bandura(1986)社會學習理論中的相互作用三元素............19. 圖 2-3 互動式電子白板系統架構及其運作原理圖................ .....20 圖 3-1 研究架構圖.......................................... .....48 圖 3-2 研究實施流程........................................ .....53. xi.

(13) xii.

(14)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 資訊傳播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融入學校教 育已成為全球化的教育趨勢。從 1990 後期開始,互動式電子白板已成為 K12 教室 (從小學到高中的學習歷程)中逐漸熱門的科技輔具之一(Hall, Chamblee, & Slough, 2013) 。根據歐洲對互動式電子白板最有公信力的組織─英國教育通訊與技 術署 BECTA(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gency)的資料 顯示,英國在 2004 年建立國家互動式電子白板網路,使各地方教育機構能參與並 推動互動式電子白板,並使各個學校在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時能有最好的使用效 益(BECTA, 2004)。由此可見,英國在課堂上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教學模式非 常普遍,至 2006 年,英國倫敦地區已有高達 97%的中學教室有互動式電子白板之 設備,至 2007 年,有 98%的中學及 100%的小學均擁有互動式電子白板(BECTA, 2007) 。由此資料得以顯示英國對於電子白板的積極推動,而其率先推動互動式電 子白板進入教學現場,也影響其他國家如歐盟、美、加、澳等國也逐步推廣與應 用電子白板於中小學教室中,並越趨普及。另外,從 2005 年起,加拿大及亞洲地 區如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及香港等也都大量採購互動式電子白板(陳 惠邦,2006)。 國內教育現場歷經不同的世代,從班班有電腦,到電子書包、電子白板,以 及運用平板電腦及行動學習相關裝置融入教學,掀起了一波波的數位學習風潮, 教師在教學現場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已逐漸普及化,也為傳統教室的教學帶 來了衝擊,因此教育科技融入教學已成為當前教育最重視的議題之一。教育部為 建立及評估國中小行動學習模式,結合了學術界、縣市政府、學校教育現場及民 1.

(15) 間資源推動「國中小行動學習計畫」 ,於 104 年依據「資訊教育推動細部計畫」辦 理「國中小行動學習推動計畫實施方案」 ,鼓勵學校善用資訊設備,發展資訊科技 在教學應用的特色,以期待學校及教師都能發展數位科技於教學上之應用,並能 透過現有的資訊設備,進而在教學現場中發展以「學習者為中心」多元創新教學 模式(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2015)。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之後,國內幾乎每校都有單槍投影機與布幕,近年來 根據於英國及各國的使用狀況及調查研究顯示,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用於教學上 的高互動性,取代了原本功能受限的單槍投影機與布幕,因此國內教育部欲投入 大量經費補助並建置電子白板。教育部依據《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08-2011》於 98 學年度辦理及推動「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 , 補助各縣市學校建置「多功能 e 化專科教室」、「多功能數位教室」,使教師能善用 資訊科技來提升教學品質,學生能增進學習成效與生活能力,並補助各縣市學校 購買互動式電子白板、單槍投影機、網路等資訊相關設備(教育部,2009) 。在《教 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08-2011》所規劃的行動方案中,第 29 項「增加一 般教室的資訊設備」及第 30 項「推動多功能 e 化專科教室」都提到需要建置電子 白板,有助於規劃中小學的數位教學環境(教育部,2008)。 從以上資料顯示,建置互動式電子白板就是順應數位時代的來臨,運用互動 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能激勵教師發展與應用資訊科技,亦能發展數位教學及運用 課程相關素材融入教學內容。因此研究者認為,電子白板是未來教室重要的資訊 配備之一。目前在臺北市及新北市大部分的國中小教室課堂中,運用互動式電子 白板融入教學與已是時代的趨勢,互動式電子白板是目前有助於教師進行資訊融 入教學的科技化教學輔具之一。而近年來,政府也鼓勵各校與教師積極進行電子 白板教學及研究,希望能透過理論與實務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並探究電 子白板融入教學的歷程與教學的改變(陳羿伶,2012)。 陳惠邦(2006)指出,教師在教室中使用電子白板教學時,應該清楚互動電 2.

(16) 子白板的應用層次,分別為:代替傳統黑板的展示或教學的呈現功能、以教師為 主導的媒體操作平台、以教師為中心的展示平台,以及師生互動學習平台。因此, 教師應該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與創意,並熟悉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介面及軟體,就 能結合教學相關資源,進行不同層次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進而在教學活動中 提升師生互動。 依照此概念,研究者認為,許多領域的教師若能學習及善用電子白板不同的 介面功能與特性,就可以進行不同階段與層次的教學方法,靈活地運用電子白板 教學。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螢幕上直接劃記、圈選及書寫,播放電子書課程內容 時,可以直接與學生在課程內容畫面上進行同步互動,亦可以結合網際網路,評 量軟體等,設計出有趣、創意且多元的教學內容及遊戲。因此,在課堂中運用電 子白板教學,就能增加在課堂中與學生互動的機會,提升學生課堂的注意力及學 習態度。台灣近年將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建置,列為資訊融入教學的重點推動項目, 希望能激發教師勇於創新與嘗試的教學勇氣,並透過學習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 功能,結合電子書內的課程內容及網路相關資源,促使教師進行教學改革,讓教 學能夠更多元並能在上課中,提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性。. 第二節 研究動機. 壹、資訊教育與電子白板設置概況 教育部在104年依據「資訊教育推動細部計畫」中欲培訓教師「資訊融入教學 應用能力」及「 e 化設備創新教學應用」,希望透過相關課程讓國民中小學校長 及教師對於國內外應用資訊科技設備輔助教學之創新型態教學模式有所瞭解,希 冀教師能結合現有資訊設備,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活動(教育部,2015)。因此, 臺北市許多學校在教育部的專案補助下,許多教室都已設置有互動式電子白板, 甚至某些學校幾乎班班有互動式電子白板,使教師得以大量應用在各領域的教學 3.

(17) 現場。研究者曾在校外參與電子白板相關的研習,與來自不同縣市的英語教師進 行交流,發現新北市的多數國中小學校在應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部分,尚在初探 階段,也因為資源不足的因素,大部分的國中都沒有設置互動式電子白板。 以目前研究者的個案學校之資訊設備而言,總共有兩片互動式電子白板,一 片設置於教務處,作為會議資料呈現使用,而另一片則建置在英語情境教室中, 作為教學使用,而未來個案學校也將建置第三片電子白板於第三間情境教室中。 然而,個案學校之電子白板雖於四年前購入,目前放置於情境教室的卻無人使用。 研究者個案學校的教師群對於電子白板仍相當陌生,也不清楚如何使用,對於應 用在教學上的認知也非常缺乏。而研究者因為曾參與電子白板相關研習,能夠理 解電子白板結合教學的優勢與特點,希望能結合學校所提供的電子白板進行教 學,達到課程與教學的教學效益。. 貳、電子白板結合教學的優勢 研究者在參與臺北市教師舉辦的互動式電子白板相關研習經驗中,對電子白 板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在參與研習時,透過與各校教師教學的交流與分享後, 徹底打開了研究者的視野。看到來自全台各縣市的教師熱烈地分享、觀摩及交流 有關使用電子白板融入其學科教學的優點及作法,也得知教師們會在課程實施 前,事先針對教學內容與目標設計課程,結合電子白板進行各項教學活動的展示 與互動,讓教學的過程變成像魔術一般地呈現,而這樣的教學模式正深深吸引著 研究者。研究者在與各校教師分享與交流的教學經驗中,除了可以感受到這些教 師對於運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熱情外,也發現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可以激發學生 學習的動機、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因此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一直是研究者想嘗 試的教學方式。而研究者所任教之學區,學生學習動機較為低落,研究者認為可 以結合電子白板的優勢進行教學的轉化,希望能透過電子白板教學,提高學生學 習的參與,進而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 4.

(18) 參、學區學生學習的動機與困境 研究者所任教之學校位於郊區,多數家長的社經地位較低,對於學生在學校 的學習不是很重視,整體學生的英語程度一直呈現雙峰現象,英語程度好的學生 可以參與課堂,並吸收教師所傳授的內容,而程度不佳的學生則缺乏學習動機及 學習態度,甚至是在課堂中常呈現學習的無助感。研究者擁有十多年的英語教學 經驗,在這些年資訊科技的日漸新穎下,所任教的學生型態也已逐漸從數位移民 者到數位原民者。新時代的教師若僅以運用傳統的黑板講述教學,有的學生會興 趣缺缺,尤其是學習程度較低的學生,根本無法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 甚至對學習英語感到懼怕或排斥。 新時代之教師若僅憑著英語的專業能力及對教學的熱情,是無法完全點燃學 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且當教師本身在看到學生於45分鐘的課堂中,即便教師 教學非常認真,而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時,也會嚴重打擊了教師的自信與熱情。因 此,在研究者在參與多場電子白板相關的研習後,更加理解電子白板結合教學的 優勢,也認為透過科技融入教學的創新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與參與、 提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成效。研究者認為運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後, 除了可以激發研究者本身對英語教學的動力與熱情,亦可提升教學轉化與創新的 能力。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前,應該先學習如何操作其功能與介面,並靈活地操作, 最後能運用電子白板的特點,後能學習結合軟體,將課程轉化至教學內容中,發 揮學生學習最大的優勢與效益。. 肆、電子白板的優勢與特點 互動式電子白板具有多媒體的特色,特別是在視覺影像方面,如顏色、動態 呈現,在聽覺方面,如聲音、音樂、錄音與音效的搭配,以及可以觸碰的特性, 均能提升學生參與課程內容及課堂中的注意力及互動性,而學生本身也會覺得透 過互動式電子白板學習可以使學習更有樂趣(Hall & Higgins, 2005)。互動式電子 5.

(19) 白板擁有許多的潛力,能夠作為教室裡創新的教學科技輔具,並能增加學生學習 的參與度與學習動機(Hall, Chamblee, & Slough, 2013) 。因此,在教師透過互動式 電子白板整合多媒體教材及網路資源,並提供情境式教學後,就能優於單槍投影 布幕及黑板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張夏暖,2010) 。有鑑於此,有越來越多 的教師運用電子白板教學取代傳統黑板及單槍投影教學,在教學的運用上不僅僅 是作為教學展示與分享,亦能整合介面功能、教學資源與媒體特性,展現多元的 教學方式。 Glover 和 Miller(2001)指出,應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更 有率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與差異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師的教學轉化 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也可以幫助教師與學生提升使用資訊 的能力(引自陳惠邦,2006) 。在研究者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從傳統的黑板板書教 學方式,到近幾年利用單槍布幕播放電子書進行教學,使教學變得更有效率,而 學生也相當喜歡電子書內的動畫、聲音及影片,提升了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面 對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時代趨勢,在英語教學上,研究者認為,教師本身 應順應時代的趨勢,進行教學型態的轉變。期待研究者本身也能夠改變傳統課堂 黑板講述的教學模式,除了能運用單槍投影進行資訊融入教學外,亦能結合電子 教科書和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教學,並利用其視覺多樣性、互動性的特性,結合 白板軟體,設計多元的教學活動、內容及遊戲。. 伍、電子白板與科技產品的配搭與應用 陳惠邦(2006)亦提出,互動式電子白板若能結合多媒體或電子書,具備聲 光效果的教學內容,並整合網際網路上多元的教學資源,使學生有充分機會與互 動式電子白板進行互動,發揮到電子白板的正面功能。研究者也認為,互動式電 子白板更可以結合單槍投影及布幕,讓研究者在進行電子教科書教學時,透過互 動式電子白板立即呈現教學內容,並與電子白板互動。從過去至今,有許多教師 6.

(20) 利用單槍投影機教學,但多是單向呈現多媒體光碟內容,雖然可即時呈現教學內 容與學生同步互動,但當教師在授課時,無法在螢幕上進行標記及書寫。而互動 式電子白板具備可觸碰即反應的特性,教師也能利用白板軟體中的工具列,選擇 觸碰功能,直接在電子白板螢幕上觸碰、選擇、存檔及運用畫筆直接在電子白板 上進行標記及書寫。因此,研究者認為,教師在運用電子白板教學時,若能預先 整合電子教科書資源及網路資源,並適時的搭配相關教學軟體,設計多元的教學 活動,在課堂中利用電子白板的介面與學生互動。教師亦可以結合小組的合作學 習策略,在課堂中創造學生與課程內容間、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更多的 互動,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參與。. 陸、學習者與科技的互動 Moore(1989)提出了互動性距離的種類有,學習者與學習者互動、學習者與 教學者互動,以及學習者與教材內容互動。Hillman 與 Gunawardena(1994)擴展 了 Moore 所提的互動型態,提出「學習者與科技的互動」型態(黃建福,2010)。 黃建福(2010)結合 Moore 及 Hillman 所提出的互動型態及模式,提出電 子白板在課堂中有三個不同的互動主體,分別為「教師」 、 「學生」與「電子白板」 三者的互動。互動方式如下:教師與電子白板的互動(師─白)、學生與電子白板 互動(生─白) ,與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師─生) 。而廖元鴻(2010)則增加了教師、 學生、電子白板三方互動。研究者認為,在課堂中互動是在課堂中重要的學習方 式之一,不管是老師或學生,透過互動式電子白板,都能在課堂中產生互動,並 能提升學生主動參與課程的注意力。在黃建福(2010)與廖元鴻(2010)的電子 白板教學互動研究中,對於教師與電子白板、學生與電子白板、教師學生白板間 的互動量及最佳互動量的次數,進行量化研究。然而對於教師在運用互動式電子 白板,融入國中英語課堂中,觀察學生在課堂的互動模式下,學生參與表現的研 究卻很少見。因此,研究者想藉由質性研究為主,量化研究為輔的教室觀察,瞭 7.

(21) 解教師在運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時,學生參與的表現。 透過教學者即為研究者的個案研究,研究者希望能結合教學資源與電子教科 書,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與學生進行互動與教學,並期盼能透過課堂觀察、錄影、 紀錄與訪談,深入瞭解學生在課堂內與教師、電子白板及同儕間的互動表現,而 這些課堂中的表現,即為學生的參與表現。而課堂觀察需要聚焦於觀察面向與焦 點,才能避免觀察內容過於龐雜。本研究藉由教室觀察及訪談,瞭解學生在教師 運用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時,學生的學習參與表現及參與感受,也希冀在研究 後,能作為研究者在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時,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及歷程, 進而提升自己運用電子白板進行授課與教學的能力,並作為未來其他國中英語教 師運用及發展電子白板教學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之目的與問題是在探討教師運用電子白板進行國中英語教學過程中, 觀察學生參與的表現與感受,以及教師在運用電子白板教學時的省思與專業成長。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之方式進行,透過 Borich(2014)所提出的教室觀察面 向,進行 14 週的教室觀察,透過觀察紀錄、錄影、學生問卷、學生和教師訪談及 教師省思札記等資料,進行學生學習參與的研究。其研究的目的與問題如下:. 壹、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學生學習參與的情形,希望藉由此研究,能瞭解學生在 教師運用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時,學生學習參與的情形與感受。並根據研究者 在教學後,省思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方式,以作為未來調整自我教學的參考。 根據上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8.

(22) 一、探討國中英語教師在運用電子白板下,其教學模式的學生參與表現。 二、檢視國中英語教師在運用電子白板下,其教學模式的學生參與感受。 三、分析教師運用電子白板的教學省思與專業成長。. 貳、 研究問題 本研究問題旨在教師在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中,透過觀察、訪 談及問卷等方式發現學生學習參與的情形,並在教學的過程中,省思如何調整與 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來進行教學。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問題如下: 一、國中英語教師在運用電子白板下的學生參與表現如何? 二、國中英語教師在運用電子白板下的學生參與感受為何? 三、教師運用電子白板的教學省思與專業成長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教師運用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時,觀察學生參與的表 現與感受,以下就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室學習環境、師生互動、學生參與等關鍵 詞,做進一步釋義。. 壹、互動式電子白板 根據歐洲對互動式電 子白板最有公信力的組織─英國教育通訊與技術署 (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gency, BECTA)的定義,所 謂「互動式電子白板」是指可以透過投影機使電腦螢幕得以顯示的區域,互動式 電子白板的面板是觸控式的,可以用筆或手指來當作滑鼠,教師或學生可以直接 從互動式電子白板操控電腦,而投射到互動式電子白板上的訊息亦可以直接在螢 幕上進行更改並立即同步又傳輸至電腦,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螢幕上進行操作及 9.

(23) 存檔後,能夠又被重新顯示在螢幕上(BECTA, 2004)。 貳、教室學習環境 透過教室觀察從 Borich(2014)在其所撰寫的《有效教學面面觀》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一書中,提出八項教師可以運用的有效教學做法來提 昇教師的教學,並透過觀察學生在教室的學習環境中的參與表現,藉由以下八個 面向的觀察焦點,可讓研究者能更深入瞭解教室學習環境的現況、教師的教學、 學生的學習及師生互動的情形八個面向的觀察焦點分別如下:一、考量學習氣氛; 二、強調班級經營;三、尋求授課清晰;四、確認教學的多樣性;五、觀察工作 取向;六、檢視學生參與;七、評量學生成就;八、尋求較高層次的思維歷程及 表現成果(引自郝永崴譯,2014)。 參、師生互動 Moore(1989)提出了三種教學互動的模式包括:教師與學習者的互動、學習 者與學習者的互動及學習者與教學內容的互動。而陳惠邦(2006)在討論以互動 白板實踐互動教學理想時,曾提到 Wagner(1994)對互動的功能定義為教師在教 學時,需要考量學習與教學理論、教學設計、教學傳遞媒介等背景因素,並且以 溝通、參與及回饋,作為分析互動功能的三個向度。而廖元鴻(2010)結合 Moore (1989)提出了三種教學互動的模式,將互動模式定義為二方互動教學法,即為 教師和學生、教師與電子白板、學生與電子白板進行互動,及三方互動教學,即 為教師、學生與電子白板同時產生互動。. 肆、學生參與 此研究中所提出的學生參與是指 Borich(2014)在《有效教學面面觀》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一書中,根據有效教學的標準,提出了 八項教室觀察面向,研究者以「學習歷程中之學生參與」面向,做為本研究之觀 察面向,進行學生學習參與表現相關之研究。在課程中檢視學生思考及主動參與 10.

(24) 學習的歷程的時間,稱為「學生學習歷程之參與」 ,而學生在課程中若能主動參與, 就可以達到有效的學習(引自郝永崴譯,2014)。 因此教師可以透過各種練習題目或是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就能在課程活動 的進行時增加學生參與課程的機會。Borich(2014)提出 5 項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 有效教學作法,分別為:一、引出預期行為;二、在沒有批評的氛圍中,提供回 饋的機會;三、學習過程中使用差異化與自我調節的學習活動,以保持興趣以及 提升專注力;四、使用有意義的言語讚賞;五、監督與檢視進步情況。而本研究 在課堂中進行教學時,透過上述 5 項之有效教學法進行教學,並以此做為觀察、 記錄與分析學生學習與參與表現之研究(引自郝永崴譯,2014)。. 第五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教師運用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學生參與表現的研究, 研究者在任教導師之個案班級時,實施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並在課程 進行中觀察學生參與學習之研究,研究者從研究對象與場域、研究者角色、研究 時間、研究工具等方面予以說明。. 壹、研究對象與場域 本研究對象是以快樂國中七年級學生,因為快樂國中的學區地處都市郊區及 夜市旁,多數家長社經地位較低,或是很多單親家庭或隔代教養,因此家長大多 忙於工作,對於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不是很重視。參與的班級為由研究者任教導師 之班級─快樂班,班上有 25 人,男生 14 人、女生 11 人。快樂班的學生活潑開朗, 但在課堂中部份高成就學生會主動提問,但中成就及低成就學生卻很少表達意 見,主要是因為部份學生在國小時對於英文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不高。快樂班的學 生與快樂國中其他七年級班級的學生相比,整體平均程度為中等程度,班上學生 11.

(25) 的英語程度分為低、中、高程度,高成就學生與低成就學生成績落差最大。 貳、研究者角色 研究者以身兼教學者教室觀察者以及資料分析者的角色進行研究,透過教室 觀察的錄影及觀察札記、學生問卷及訪談及教學省思札記的資料蒐集方法以瞭解 研究者實施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室學習環境中的互動情形。因此研究者可能會受 到研究者個人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及經驗等因素影響所紀錄之觀察內容。為避 免研究者個人主觀的觀察內容及想法,研究者邀請兩位同領域之英語教師部分參 與教室觀察,希冀能得到更客觀的觀察內容及想法。. 参、研究時間 本研究因為需要配合學校的段考範圍及時間,所以研究者進行共為期十四週 的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課程與觀察,班級一週有四堂課,每堂課為四十五分鐘。 除了考試時間外,每堂課均會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教學。. 肆、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教學工具為嘉穎科技加拿大 Smart 公司所生產之 SMART Board SB680 系列,是屬於壓力觸控感應式互動式電子白板。而在本研究所採用的 觀察紀錄表,是採用 Borich(2014)所提出教師觀察學生參與的面向設計而成。 而在研究中的學習感受問卷,是參考林鶴原等研究者、教授與學校教師之建議進 行專家效度之討論後,再配合電子白板進行教學的需求下,修改而成的問卷調查 表。. 12.

(2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中英語教學後,觀察學生參 與學習情形與學習感受的情形,並在課程結束後進行教學歷程的反思,以作為未 來其他國中英語教師在運用及發展電子白板進行教學時之參考。本章主要目的在 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之相關理論基礎與研究。全章分成四節,第一節為資訊 融入教學之應用,第二節為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第三節為互動 式電子白板教學教室中的互動學習模式,第四節為教室學習環境。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之應用. 本研究主要以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而電子白板為資訊科技教學的 一種方式,本節主要說明資訊融入教學之意義與相關之理論,分述如下:. 壹、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義 「資訊科技」是指電腦多媒體或網路科技,具有數位化及影音的多重感官刺 激,容易存取及處理,有其易用性及容易溝通之功能與特性,「融入」是指在教 學的應用上利用其多媒體及網路科技的特性,將資訊科技視為教學工具(徐新逸、 吳佩謹,2002)。Jonassen(2000)提出資訊科技是一種學習工具,可創造學生多 重感官的經驗與刺激,提供學生學習間的連結與互動以作為學生合作學習的途 徑,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引自江蕙茹,2002)。 Jonassen(2000)說明資訊科技為一種心智及認知的學習工具,學習者進行有 意義的學習方式並進行一般性及批判性思考。張國恩(1999)亦提出資訊融入教 學是在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架構下可以啟發與輔導學生學習的方式之一。何榮桂 13.

(27) (2002)指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是要創造優質的教學環境,如果教師願意 改進教學方法,就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成效,而教師如果營造科技融入教學的環 境,可以讓教學更多元化且可以提高學生與同儕的互動性,學生亦可以學習解決 問題及主動探索的能力。 因此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可以協助學習者建構自己的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可 透過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高層次的學習,並可以培養學生具備資 訊科技素養,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之教學目標。 教師運用科技媒體進行教學,主要是希望在課堂上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學 習動機,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而研究者是以與本研究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相 關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設計之理論基礎來說明,其分別為:一、訊息處理學習理 論;二、Vygotsky 認知發展理論;三、行為學習理論;四、社會互動理論。. 貳、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理論 一、訊息處理學習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人類的學習是由具體的感官體驗到抽象的符號表徵,並由「經驗金字塔」來 呈現人類的學習經驗,由最底層的具體經驗到最上層的抽象符號思考(Dale, 1946)。然而,並非所有的感官經驗都能成為記憶的一環,Atkinson 與 Shiffrin (1968)就以訊息處理的理念,發展了「記憶模式」,其中三項記憶結構分別為 感官記憶、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之多重記憶的模式。訊息處理是不能直接觀察的 內在心理運作歷程,內在歷程包括三個心理特徵: (一)訊息處理是屬於階段性的 (二)每個階段的功能處理程序不同,居於前者,最先處理的部分是前者,屬於 暫時性,而比較後面才處理的部分是後者,屬於永久性 (三)訊息處理不是單一方向且直線前進的,而是前後會進行交互作用(張春興, 2004)。以下三個階段代表三種不同形式與不同性質的記憶,如圖2-1: 14.

(28) 儲存 注意 訊息刺激 訊息刺激. 短期 記憶. 長期 記憶. (STM). (LTM). 感官 吸收 (SR). 檢索 選擇 反應 (輸出). 反應 (輸入). 圖2-1:訊息處理心理歷程圖 資料來源:出自林佳蓉(2009) 。教學設計理論基礎與重要模式。載於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主 編) ,教育科技理論與實務下冊(理論篇) (頁 93) 。臺北市:學富文化。. 訊息處理學習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為個體接受到刺激表現出 反應的內在心理活動,如電腦一般資訊處理流程,視為一個訊息處理的歷程。 (一)感官收錄(sensory register,簡稱 SR) 感官收錄也稱為感官記憶(sensory memory)或感官貯存(sensory store)是指 個體憑著視覺、聽覺、味覺及嗅覺等多處感覺接受器官,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個 體在從感應到刺激的反應時,會引起短暫記憶(林佳蓉,2009) 。感官收錄是訊息 處理過程的第一階段歷程,如果環境中的刺激未引起感官的反應,就不會產生感 官收錄的過程;如果已經進行感官收錄後,若不經歷下個階段的處理歷程,原本 所收錄的訊息將會被遺忘,因為感官收錄是有選擇性的,而每個人的感官收錄的 標準也是有選擇性的,可能與他的學習動機、心理需求以及生活經驗等因素相關 (張春興,2004)。 (二)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簡稱 STM) 15.

(29) 個體會將所收錄的感官訊息,透過有意義的形式來辨識,可以從短期記憶轉 移到長期記憶。而長期記憶的系統會決定,是否將原本收錄的短期感官訊息進行 編碼,並轉成長期記憶。而長期記憶的訊息再經由編碼處理以後,會適時地將長 期記憶訊息轉移到可以持續記憶更長的「長期記憶」的空間裡儲存。Miller(1956) 提出短期記憶的容量有限,大約只能容量七個單位上下的訊息,一但超過此容量, 就會造成干擾效果,便容易導致記憶失敗。 (三)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簡稱LTM) 長期記憶是指,個體能將所收錄之感官訊息進行編碼及儲存,並儲存在永久 記憶區(permanent memory)。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的不同在於,能記憶的時間不 同之外,容量也不同,短期記憶的記憶容量是有限的,而長期記憶的記憶容量是 無限的。長期記憶中的感官訊息記憶,大致分為情節記憶(episodicmemory),即 與跟生活情節相關的記憶;及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 ,即具有意義的語文相 關記憶(張春興,2004)。因此,Mayer(2001)提出,人類透過感官接收到的刺 激,會先經過訊息的選擇進而進行訊息的組織後,整合新訊息與新知的三個自動 化的過程,才能將訊息導入長期記憶中(引自黃子瓔、計惠卿,2009)。 而張春興(2006)亦提出,個體在進行訊息處理時,其處理的歷程,必須經 過感官收錄的歷程:注意、編碼、儲存、提取、解碼、輸出等運作的心理歷程, 而短期記憶則需要靠多次複習才能進入長期記憶區。 當教師進行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時,就可以運用訊息處理學習理論來設計相關 的教學活動及教材。電子白板的教學軟體及資源,包含聲音、文字及影像,在學 習時可以應用記憶、編碼之原則,先在短期記憶的處理時,提供聲碼,有利學生 記憶,或是進行多重編碼策略,使學生的學習能更有效率,且能從短期記憶進入 長期記憶中(陳羿伶,2012) 。因此訊息學習的歷程需要經過有意義的思考、組織 及轉換,才能使短期記憶及長期記憶維持得更長,在其歷程中也能使我們學會解 決新的問題,進而達到更顯著的學習成效。 16.

(30) 二、Vygotsky 認知發展理論(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 Slavin(1997)指出 Vygotsky 提出了近側發展(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的觀點,他認為孩子原本無法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經由比自己能力還要高 的同儕或成人之協助指導下,可能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孩子能達到比自己原先發 展能力還要高的潛在發展水準,兩種水準的差距,就是「近側發展區」。Vygotsky 也提出在社會文化互動的情境下,同儕或成人給予的協助就是在幫助孩子建構鷹 架,但理論中也強調社會文化的性質,認為較高層次的心智認知發展會存在於與 同儕的對話與合作中(Slavin, 1997;Vygotsky, 1978)。因此,「鷹架作用」就是在 執行及共同參與任務的過程中,藉由與他人互動的歷程與溝通,促進孩子認知與 學習的發展。龔瑪莉(2007)提出多數研究者以示範、提問、提示、澄清、解釋、 回饋、教導與鼓勵讚美為鷹架策略,而張馨勻(2001)及 Berhard(2001)則將鷹 架分為語言鷹架及非語言鷹架。張馨勻(2001)所提出的語言鷹架是教師透過英 語句法的簡化,或提高句子的難易度,來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亦會透過回 饋與釐清,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而語調的強化,也可以讓學生理解教師所強調 的重點等。而非語言鷹架是教師透過肢體、臉部表情、展示圖片及情境利用等非 語言動作來進行教學。因此,語言的學習與社會互動情境相關,教師在進行教學 時不應僅是進行語言的句型、文法及翻譯,而應該是在學習環境中創造社會互動 的情境。因此,學習者在教師或同儕學習者的協助下,可以學習課程內容,且在 學習者之間的互動語言過程中,彼此可以獲得激發,更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與學 習層次(鄭仁燦,2009)。 三、行為學習理論(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行為學習理論(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可分為古典制約與操作制約。古典 制約是以巴夫洛夫(I. Pavlo 刺激替代歷程,而後桑代克以貓進行迷籠(puzzle box) 實驗,其學習原理是選擇某一反應出現後給予增強刺激,使該反應經由後效強化 而固定學習,此為刺激反應聯結(S-R 聯結)的學習。史金納(Skinner)的大白鼠 17.

(31) 壓桿實驗所應用在學習的原理為增強作用。操作制約學習完成的關鍵,就是增加 個體行為重複出現的安排。 學習者個體在特定環境刺激下所產生的連結反應,透過不同的歷程個體學會 分辨環境刺激以及對不同的刺激做出適當的反應。主要是依據動物實驗,建立刺 激(S)與(R)反應的操作制約歷程(黃政傑,1997)。Skinner 相信,透過設計 適合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狀況是可以被瞭解、觀察並解釋的,並且也可以像 動物實驗一樣可以事先預測,其增強作用是影響個體學習行為的關鍵。個體若是 因為刺激而產生反應,並造成任何的回饋,則反應就會因此被強化並保留,進而 改變其行為,因此應用在教學時要注意刺激的選擇與增強的應用(林佳蓉,2010) 。 行為學習理論認為有效的學習取決於「增強」的安排。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最 大的功能及優勢是其「回饋系統」(劉遠禎、黃思華,2010)。因此研究者認為電 子白板的多媒體的聲音及影像回饋系統,如:氣球爆破聲、鼓掌聲、動畫物件的 聲音都可以激勵學生的表現,即使是答錯答案,學生也樂於再度嘗試。因此,教 師透過電子白板教學,就能在自然地情境下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增強他們學習 的行為與注意力。 四、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社會學習理論是 Bandura 從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發展出來的,更強調個體的 行為學習乃經由觀察學習和模仿產生,在1911年時 Bandura 又將社會學習理論改 為社會認知學習理論,重視學習者的學習是經由內在的心理需求及認知能力等來 進行觀察及模仿。林佳蓉(2009)提出 Bandura 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相互作用 三元素,分別為個人因素、行為因素、環境因素,學生會因為學習動機、過去學 習經驗、學習環境、老師的教學內容與期望、環境給與的資訊與刺激,而影響學 習結果,並進行不斷地互動及改變的循環過程。Pajares 和 Usher(2008)所提出 的 Bandura 的社會學習理論中,相互作用三元素,個體的表現會因為環境因素與 本身的因素而進行評量而改變個體的想法與行為,此為一個循環的歷程。此循環 18.

(32) 歷程如下圖2-2所示:. Behavioral. Personal Factors (Cognitive,Affe ctive,Bilogical). Environmnet Factors. 圖 2-2:Bandura(1986)社會學習理論中的相互作用三元素 資料來源: Pajares & Usher. (2008). Self-efficacy,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in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iprocal determinism.Advances in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15, 392.. 綜合上述,從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相關學習理論可得知:根據認知學習理論 中的訊息處理歷程,教師可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及教材;根據行為學習理論的刺 激與增強作用,能強化學生學習的動機,激勵學生學習表現;社會學習理論基礎 下,教師能理解學生的學習是透過內在動機的觀察與模仿而學習;Vygotsky 認知 發展理論,強調語言學習在鷹架作用的建立下,同儕在社會互動的情境下能進行 互動與學習。因此,教師若在課程中以資訊融入教學之學習理論為基礎,同時結 合行為學習理論、認知發展理論及社會學習理論,並事先進行教材設計與教學計 畫,結合電子白板與學生進行不同互動模式的教學,便可營造課堂中互動學習的 情境與學習氣氛,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動機與態度。. 第二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 本研究所採用的互動式電子白板是某科技代理公司代理的 SMART Board 19.

(33) SB680 單點觸控之機型。各家廠商之電子白板功能大多相同,本節將探討電子白 板功能、應用層次與成效、電子白板應用於國中英語教學與學生參與表現之相關 研究。. 壹、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功能介紹 互動式電子白板是一個大型的可觸碰白板,其可以連結數位投影機和電腦,將 電腦畫面中的螢幕呈現在電子白板上。教師可以直接用手或是觸碰筆在螢幕上控 制電腦中的畫面或功能(BECTA, 2003 b, p.1) 。而陳惠邦(2006)亦指出,互動式 電子白板是一項嶄新的教學科技工具,其螢幕像是一塊大型的感應板,跟傳統白 板或黑板不同之處在於,互動式電子白板不是透過一般的粉筆或白板筆進行書 寫,而是教師或學生透過觸碰筆取代滑鼠功能來進行,透過手或觸碰筆可以直接 在螢幕上進行點選、標註與書寫。互動式電子白板可同步連結到電腦及單槍投影 機,立即呈現電腦螢幕中的畫面,也能連結其他資訊相關設備或軟體,進行教學 整合。互動式電子白板若是結合網際網路與互動軟體,便能展現教學實力及分享 資源,並增加更多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互動的時間與機會。. 圖 2-3:互動式電子白板系統架構及其運作原理圖 資料來源:陳惠邦 ( 2006 )。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與思考。載於「於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 新論壇」發表之論文 ( p. 5 ),宜蘭縣。 20.

(34) 電子白板的功能依照觸碰方式來操作,且與所安裝之專業軟體息息相關。 BECTA(2004b)將電子白板的功能歸納如表 2-1:. 表 2-1:電子白板使用功能表(pp.10-11)by BECTA(2004b). 功能. 教學上的貢獻. 顏色. 教師使用顏色來加強重點,連結相似處與區分不同處。. 在螢幕上註. 螢幕上的註解可以儲存、再次呈現或列印出來給學生。. 解 影音. 擷取影片或圖片並加以註解,教師能及時輸入關鍵字找尋與 課程內容相關之影音檔案。. 拖曳及放置. 幫助學生組織歸類、找出優劣勢、相似和不同處,也可利用 此功能設計相關題目,讓學生直接在白板上進行題目練習。. 在螢幕上畫. 畫重點的功能可幫助師生聚焦,有時也能利用聚光燈之功. 重點. 能。. 剪下及貼上. 在螢幕物件上可以剪下、消除、複製、貼上、還原、重複。 學生可以有信心去嘗試,而教師也可進行備份與存取,並於 下次上課時利用。. 頁面跳動. 頁面可以不按順序呈現、圖片和物件可以在頁面之間拖曳、 頁面之間可以做連結。. 雙頁面呈現. 易於在兩個頁面做比較、找出改變。. 旋轉物件. 移動物件讓學生看到對稱、旋轉和倒影. 資料來源:修改自陳玉梅(2012)。國民中學電子白板教學實施成效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 (頁 19),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Hall 和 Higgins(2005)在 BECTA(2003 b)的文獻資料中,指出教師在教 21.

(35) 學時,可以應用電子白板的以下功能來進行教學: 一、可以結合網路相關資源或軟體進行教學。 二、呈現相關的動畫或影片,並解釋課程內容概念。 三、利用電子白板相關軟體,結合教材內容在課堂中進行教學示範。 四、呈現學生作品或課程內容,並利用數位化的方式,輸出於白板螢幕。 五、數位化的教材內容,可以直接在螢幕上進行動態翻頁。 六、可直接在白板上操作課程內容、練習手寫、並快速地進行內容修正與備註。 七、上課記錄之筆記可以直接在白板上被儲存,以備未來接續課程或複習使用。. 教師在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時,除了介面上所介紹之功能及特性外,還 可以從事各項應用,其詳述如下: 一、利用白板介面進行互動 Moore(1989)提出了三種教學互動的模式,包括:教師與學習者的互動、學 習者與學習者的互動及學習者與教學內容的互動。而其中與教學內容互動,就是 指教師在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教學時,讓學習者能透過白板與老師所設計的 課程內容進行互動。透過電腦與單槍投影機所組成的互動式控制之學習環境,使 整個電子白板的螢幕相當於大型的觸控螢幕,進而讓教師們可以透過電子白板將 課程內容同步顯示,並直接在白板上進行操作與講解,而學生也可以上臺操作, 體驗與電子白板互動的樂趣。 Miller(2004 a)指出,當教師在使用電子白板介面時,能提高與學生進行互 動時的操作技巧,分別為:拖曳及觸碰、隱藏與揭示、著色、遮蔽及重點標示、 物件配對、移動及動畫展示、立即回饋。其利用白板進行互動之特性詳述如下: (一)教師可在電子白板螢幕中對課程內容或是教師所設計之教學元件進行拖 曳,透過拖曳的功能可將元件或素材進行排列、分類或配對。 (二)教師在解說學習內容中的概念時,可以先隱藏全部概念,並配合解說逐步 22.

(36) 揭示概念或解答,待學生發表後再揭示答案,師生就可以在解說的過程中 討論、逐步澄清概念,另外,可在揭示答案的過程中利用口語提問方式以 提升師生互動。 (三)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系統內建的工具選項,可在課堂上與學生的同步影像中, 利用顏色、拉幕、遮罩等功能來標註重點,吸引課堂內學生的注意力,增 加學習印象。 (四)教師在解說時,透過拖曳圖片或動畫來說明概念之原理。 (五)教師可重現之前課程所進行的歷程紀錄或上課相關之學習資源,提供複習 或進行教學之回溯。 (六)透過電子白板的內建軟體設計活動或題目,可給予學生立即的回饋. 二、利用手或觸碰筆進行觸控及書寫 電子白板介面提供之工具列內容選項,包括畫筆的樣式選擇、照相擷取功能、 錄製影像等,機型又分成單點觸控及多點觸控功能,師生能利用手指或觸控筆直 接在電子白板上進行書寫、擦拭、全部清除,在選擇畫筆樣式時可任意調整筆的 粗細和顏色,也可以利用觸碰拖拉等方式輕易地放大、縮小及旋轉物件。 三、利用軟體進行整合、分享、編輯及匯出教學資源 當教師在利用軟體進行整合、分享、編輯及匯出教學資源時可依照所購買之品 牌及廠商的不同應用白板廠商所提供之應用軟體,內建多樣化的背景圖片及多媒體 素材資源,教師可應用素材進行教材之編輯與整合,更內建不同的教學範本可以套 用讓教師可以輕鬆地製作互動式數位教材。教師亦能從國外網站中下載其他教師所 分享的免費教學資源,其中國外網站所分享的內容涵蓋領域廣泛,各領域教師可利 用應用軟體進行教材編輯,或是設計互動遊戲,在遊戲中可以與學生進行不同互動 模式的教學。老師會依照學生的需求將所書寫的筆記內容轉換成圖片、PPT、PDF 等 檔案格式進行儲存,學生就可以有個人的電子筆記(嘉穎科技,2014)。 23.

(37) 貳、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優勢 教師運用電子白板的功能就能創造許多教學的優勢,有以下幾點說明: 一、能創造出最佳展示的模式: 教師能配合教學上不同需求,結合不同的教學軟體或程式呈現數位化的教材, 與傳統教材相比,數位化的教材比較多元且豐富,教師亦能有效率地製作教材並進 行儲存與建檔。 二、能結合多元的學習型態,因應學生進行不同感官學習的需求: 電子白板提供不同學習型態之特性,教師能利用電子書的內容展示教學媒材與 動畫影片,可讓學生進行視覺型態之學習,而課程內容音效的播放可讓學生進行聽 覺型態之學習而讓學生上臺進行書寫、劃記、拖曳、放大縮小等操作功能,可讓學 生進行觸覺型態之學習。 三、能幫助學生建構學習內容 電子白板能幫助學生建構學習內容,教師能透過電子白板在教學時應用其特 性,逐步進行概念的強化與說明,並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出想法與教師及同學討 論,培養學生能在教師的教學與自我的學習中,建構學習概念。 四、能引起學生參與動機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電子白板能結合多媒體與介面上可直接進行操作的特性,讓學生與老師在課堂 中可透過白板增加互動的機會,因為是動態且多元所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 提升學習興趣。 五、進行與學習語言相關的情境教學 教師能運用合作學習方式,透過網路或軟體創造學習語言相關之情境教學,也 讓學生可以很快地融入活動情境中進行學習活動。教師也可連結無線網路進行即時 回饋與遊戲活動。 六、具備環保又健康的科技工具特性 教師只需要用手或觸碰筆進行書寫及觸控電子白板,不需使用白板筆或粉筆書 24.

(38) 寫,減少教室環境的汙染的機會 ( Bell, 2002;余蕙芬,2011;林文偉,2012 )。. 參、電子白板在教學上應用層次 陳惠邦(2006)提出在學校教師應用互動白板導入教室教學的現況,教師應 該清楚互動電子白板在教學中的應用層次,如下所述四種: 一、利用白板螢幕呈現課程與教學內容 互動式電子白板保有其傳統黑板、木質磁化白板的書寫功能,能直接在互動 式電子白板上進行板書的書寫,亦有單槍投影布幕之同步展示功能,可透過電腦 連結單槍投影機立即將課程與教學內容投影於在螢幕上。 二、教師進行電腦檔案與媒體的開啟與操作 教師可直接在互動式電子白板上利用手或觸碰筆,開啟電腦或媒體中學習媒 材,並配合課程內容展示在電子白板上直接同步講解。 三、教師能展示與電子白板教學相關軟體或動、靜態物件進行教學 教師能結合互動式電子白板中軟體中所具備之圖像及動態素材元件,進行與 課程相關之遊戲,而其軟體資料庫中也有提供與各學科相關的靜態圖片、動態實 境教材、及相關互動小遊戲等以利進行教學相關活動。 四、教師與學生可直接在電子白板上進行操控與互動學習 教師能熟悉電子白板操作功能並結合資料庫中內建的教學素材與白板軟體, 設計出可進行互動式的教材或活動。教師亦可以整合經由網路上所擷取的動態、 靜態的教學資源,可以讓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互動的機會。 電子白板導入教室教學活動之初,教師必須經過一段使用方式的轉變,才能 有效率及技巧地利用電子白板特性,發揮最大的教學效果。Beauchamp(2004)在 研究英國某所小學導入電子白板的過程中,透過教室觀察及半結構式訪談的方 式,歸納整理出教師在使用電子白板時有五個階段的轉變過程,並利用四個面向 進行分析,分別為:一、檔案及軟體系統的管理;二、操作機器的方式;三、使 25.

(39) 用的步驟;四、進行教室管理。以下為在教師使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情形下, 以四個構面對師生於白板教學中,五個階段的轉變過程進行分析,茲分述如下: (一)第一階段:白板取代黑板使用(Whiteboard Substitute blackboard) 僅有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教師會用手或觸碰筆去操作電子白板,可以開啟及 儲存文件檔案。以觸碰筆取代滑鼠,並在電子白板上進行書寫、繪圖、點擊、拖 曳及啟用軟體,而在教室管理部分,可與學生進行眼神的接觸與互動。 (二)第二階段:學徒使用者(Apprentice User) 會利用電子白板開啟或儲存資料,也可以將教師的教學資源建檔,這時期教 師開始使用自編的教材檔案,並會使用 PPT 來呈現內容,也會利用 PPT 中的圖片 及特效,設計 PPT 的內容,而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過的檔案皆會被儲存下來。 學生也開始學習在電子白板上書寫、標示及拖曳內容。 (三)第三階段:初階使用者(Intitiate User) 教師開始使用自編的教材檔案,如:PPT 呈現教學內容,並在教學過程中使 其能結合課程內容,同時會應用更廣泛的程式。教師亦加入更多的媒體教材並在 教材上使用更多的圖片、影音及網路資源。教師能夠同時在多個應用程式靈活切 換。學生也能夠學會選擇使用電子白板中的工具列選項。 (四)第四階段:進階使用者(Advanced User) 教師可以掃描照片、筆記、學習單或是學生作品在課堂中使用。學生能靈活 操作電子白板,教師也自然地讓學生上臺示範並表達意見。教師在教活動呈現中, 修改成強調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教師能即時上網,透過網路連結資源的方式, 來展示相關教材及網站。 (五)第五階段:協同使用者(Synergistic User) 師生在操作程式及教學上能應用互動的科技,進行流暢的教學活動。教師與 學生皆能建構有意義且能清楚瞭解下一階段的學習活動。 因此教師必須突破只使用電子書光碟教學的方式,可結合網路或自編教材或 26.

(40) 設計之相關軟體遊戲,結合並善用電子白板的工具,必能提升教師使用電子白板 進行教學之層次。. 肆、電子白板在教學上的成效 在教室導入互動式電子白板之後,預期的成效如下(蕭英勵,2007)。 一、教師結合資訊提升課程設計的能力與教學品質 教師可以結合資訊軟體與課程內容進行教學,同時也讓學生在課程中提升運 用資訊學習課程內容的能力。教師在檢核學生成果時,可以透過「互動式回饋系 統」立即讓學生進行檢核與分享其學習成果。可不受在電腦前操作的限制,與傳 統資訊融入教學模式不同,教師不須往返電腦螢幕與單槍投影布幕之間,不僅浪 費時間也容易中斷教學,分散學生對教師的注意力。 二、運用課程資源及相關軟體整合學習課程並能進行數位學習 教師可以運用資訊及相關軟體讓學生進行數位學習,並可透過具備有網路系 統的設備與載具之學習教室,讓學生或教師直接在白板上搜尋網路資源,學生透 過電子白板的整合性功能,學生可以即時上網搜尋與課程相關資源,透過小組合 作學習,也可以在課堂中進行資料搜尋與整合,呈現數位化的學習成果。因此, 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的延伸,讓學生學習內容不僅限於課本內容,也能 進行多元化的學習,擴大學生學習的視野。 三、引導學生欣賞課程與課外相關之學習資源並鼓勵學生參與學習 教師透過網路分享教材或教案,或是結合其他相關資源進行統整設計後作為 學生課程內容或補充教材。教師融合資訊與創意進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透 過彼此的互動與討論,發揮創意並進行合作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可透 過電子白板直接顯示學生的作品,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與討論,除了可以提高學生 與教材的互動關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動機。 四、進行多媒體的資源整合與分享 27.

(41)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將課程內容數位化,並可與白板連結直接呈現在螢幕 上,教師就可以進行儲存並建檔,數位化教材可以減少紙張的浪費,節省資源做 環保。教師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也能透過白板中的各種回饋機制,提高學生 學習興趣。教師亦可運用多媒體同步呈現課程資料,並透過分享功能讓師生能參 與課堂討論,教師可將上課書寫及與學生討論之內容數位化,記錄存檔,學生可 在校或在家裡進行課後加強複習,節省資源。. 第三節. 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教室中的互動學習模式. 壹、互動學習理論 McGloughlin(2001)定義多媒體有其互動的性質,為一種電腦的應用,通 常是互動性的,使各種媒體元素,如文字、圖形、影片、動畫及聲音結合在一起。 而 Najjar(1996)亦提出多媒體的互動性可以增進學習的動機、學習成就及強化 學習的保留。 一、Moore(1989)三種互動形態論 Moore(1989)提出了三種互動形態:學習者與教材的互動、學習者與教師的 互動、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互動。 (一)學習者與教材的互動(Learner-content Interaction) 學習者與學習教材的互動是指學習者與教材或學科內容之間的互動。此種互 動是學習歷程中最基本的,教師首先應協助學生建立與學習教材的互動,藉由此 種互動來協助學生理解及學習知識的概念並融入既有的認知架構中。 (二)學習者與教師的互動(Learner-instructor Interaction) 指學習者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是最主要且重要的環節,不論課堂中使用何種教 材,教師都能在教學中透過互動模式來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概念之統整、 運用與澄清,進而能增進正向的學習經驗。 28.

(42) (三)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互動(Learner-learner Interaction) 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互動是指學習者彼此的互動,或是在學習群體之間發生的 互動行為,教師可在參與或不參與的情況下進行。Moore(1989)認為,學習者與 學習者的互動在遠距教育中是屬於較新的方式,而在學習中,學習者之間的互動 也是必然的。 二、Hillman, Willis 與 Gunawardena(1994)學習者與介面的互動 Hillman, Willis 與 Gunawardena(1994)擴展了 Moore 的三種互動形式,增 加了學習者與科技的互動的學習模式(引自黃建福,1994) ,並且建議教師能在教 學內容中應用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學會操作技巧,而透過熟悉介面 的操作,則能在教室中進行有效率的學習。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教室中,電子 白板是教學工具亦呈現了大部分的教材,因此可以說是學習者與科技的互動。 Moore(1989)結合 Hillman, Willi, 與 Gunawardena(1994)所提出的互動形 式下,不僅教學者要與學習者互動,學習者也要與其他學習者互動,教學者與學 習者也都要與電子白板互動,而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教室中,電子白板是教學 科技工具,也是教材呈現的介面,因此電子白板為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歷程中 佔有非常重要的角色。. 貳、電子白板教學教室中的互動學習模式 王磊(2000)指出,在多媒體教學中,師生間主要透過科技媒體為學習的介 面來進行教師的教學與學生間的學習與互動,而其可以形成三種互動模式,分別 為「人-機」 ,為學習者透過科技媒體中的介面與教材內容在操作下進行互動、 「人 -人」,為學習者與學習者間的互動,以及「人-機-人」,為學習者透過科技媒 體與其他學習者進行互動。因為在這三種互動的歷程下,使學習者在透過機器的 操作與作答時,能適時得到來自科技媒體、教師與學習者的回饋,故可藉此三種 互動為學生建構與加強學習概念的印象。黃建福(2010)提出教師利用電子白板 29.

(43) 教學過程中有三個互動主體,其分別為:教師、學習者與電子白板,而教師與學 生在課程中,可以藉由在電子白板上的操作與互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外, 在其研究中利用量化的方式分別計算「師-白」 :教師與電子白板,以及「生-白」 : 學生與電子白板的互動量。 陳彥君(2010)提出運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可增加學生與老師間的互動關係, 而無論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人際互動,其之間的訊息傳遞都能在課堂中 增加彼此互動的機會,進而影響學習態度,其互動的範圍及形式可分為「學習者 與教師彼此的互動」 ,此互動代表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語言與非語言的溝 通與互動;「人機互動」代表學生或教師在介面上進行各種操作;「資源互動」此 資源代表電子白板中內建的資源軟體,電子白板系統內提供多樣化的素材及教學 資源,教師可利用與課程相關資源進行課程設計及教材設計,而網路的相關資源 及資料也可配合電子白板進行課程教學。電子白板所提供的所有資源亦包含電 腦、網路等資源來進行師生互動,而教師與資源的互動大多發生在教學前及教學 情境下,而學生與資源的互動則通常都發生在教學進行中。 廖元鴻(2010)探討以不同互動模式教學法,即分為師生中心、教師中心及 學生中心三種互動模式之教學,對於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黃建福. (2010)則. 綜合國內學者王磊,及國外學者 Moore(1989)及 Hillman(1994)的互動模式 理論,延伸出以教師、學生及電子白板三者為互動主體的三方互動理論模型,並 以此探討教師運用不同互動量的方式進行教學後,對學習成效的影響。 因此,本研究者綜合以上學者及研究者之概念,探討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 板在三種不同的互動教學模式下各種互動的情形,其分別為:教師與白板互動; 學生與白板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師、學生與白板在教室學習環境中的互動 情形。. 30.

(44) 參、電子白板應用於英語教學相關研究 隨著資訊融入科技的提倡,國內國外都進行及研究如何藉由資訊科技工具來 學習,並且透過相關教育政策之施行,以期能落實資訊融入教學中。英國從 2004 年 開始推動互動式電子白板,而英國最有公信力的組織─英國教育通訊與技術署 (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gency, BECTA)的資料顯 示,至 2007 年已有 98%的中學及 100%的小學均擁有互動式電子白板(BECTA, 2007) ,因此顯示英國對於電子白板的積極推動,其他國家如歐盟、美、加、澳等 國也逐步推廣與應用電子白板於中小學教室中。而後 BECTA 調查研究顯示電子白 板對國小學生在數學、科學及語文方面的學習成效有顯著的影響,而教師還對使 用電子白板的情況做評估,其結果亦顯示使用電子白板對學生測驗的得分與學習 成就帶來正面的影響(BECTA, 2008)。 國內推動互動式電子白板是被認為是新興的教學科技,因此從 2007 年開始國 中小就陸續有許多教學現場的老師使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而研究者發現電子白 板可以用在各領域教學,其中數學和自然科教學領域在國中及國小使用最普遍, 而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之相關研究普遍都是在國小進行,而且多數以準實驗法 進行研究,研究方式大多以電子白板融入教學與傳統黑板教學、單槍投影融入教 學進行比較。在數學方面,陳秀雯(2009)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數學教學, 其分別以電子白板為實驗組與傳統黑板教學為對照組,來進行學習態度與學習成 效的比較,其中應用電子白板教學可以提高學習成效,但在學習態度方面,因為 實驗課程僅僅三週,所以未有顯著之成效。在英語方面,鄭仁燦(2008)運用電 子白板融入國小英語教學,進行實驗研究法,在進行電子白板實驗組與黑板教學 對照組的教學實驗下,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也因此提高了學習成效。而張夏 暖(2010)也運用電子白板融入國中英語教學,在搭配溝通式教學法的教學策略 下發現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實驗組,其在學生的學習成就後測分數顯著優於單 槍投影機教學組以及傳統黑板教學組。除此之外,在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his allows teachers to adapt the school-based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and devise learning/teaching materials that better suit the diverse abilities, needs

vs Functional grammar (i.e. organising grammar items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at the discourse level2. “…a bridge between

Enhancing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Teaching at Secondary Level is a resource package produced by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1)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common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re included in this glossary.. (2) The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NETs can contribute to the continuing discussion in Hong Kong abou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by joining local teachers in inter-school staff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 Incorporating effec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cater for students’ diverse learning needs and styles?.  Integrating textbook materials with e-learning and authentic

A Very good. You are able to apply y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endogenetic processe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major landform features along plate boundaries to explain the

computational & mathematical thinking by task-based teaching as a means to provide an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for learners to achieve the learning outcomes; and (ii) 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