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第二階段進行模糊德懷術建構專業標準體系

一、模糊德懷術問卷調查

本研究經專家意見修正標準初構,並據以研定「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調查問 卷」,該問卷於 102 年 11 月郵寄發送 20 位專家填答,102 年 12 月 10 前回收 20 份,

回收率為 100%;所回收的問卷以模糊德懷術得到專家意見並進一步篩選及修改專業 標準。

叁、第三階段進行層級分析法建構權重體系

本研究經模糊德懷術研究結果,確定了本研究的「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依 該項體系研定「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相對權重調查問卷」,該問卷於 102 年 12 月 30 日以郵件寄送 20 位專家填答,102 年 1 月 10 日回收 20 份,回收率為 100%;所回 收的問卷以層級分析法進行相對權重分析,並建立「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權重體 系」。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所蒐集之資料有(1)「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專家內容效度問卷」;(2)

「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建構問卷」;(3)「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指標權重體系 問卷」。以下依上開 3 種方法所蒐集的資料分別說明其處理與分析。

壹、專家效度評定階段

一、問卷資料處理

(一)問卷資料檢核

本研究「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之專家內容效度問卷」回收後,逐一檢視每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問卷填答情形,經檢視問卷資料,並未發現有廢卷情形,本項專家內容效度問卷回收 20 份,均為有效問卷。

(二)資料編碼與建檔

經篩選過之問卷,依序編以流水代碼,依每份問卷所填答其對指標適合程度,分 別為適合、修正後適合及不適合等量化意見,輸入電腦儲存,使問卷調查之資料成為 有系統之統計數據。另就專家對各個指標之開放性意見,包括各個指標的修正意見、

各個指標向度的綜合意見,彙整與建檔。

二、問卷資料分析

對於指標初構之專家內容效度問卷彙整結果,專家對於指標初構意見包括質性與 量化資料,本研究依據相關數據,做為本研究指標初構之篩選修正之決定;又本研究 指標之修正,不以意見多寡為依據,而採質性與量化結果交叉比對,至於指標的適切 性,因研究後續有模糊德懷術可作內容效度篩選,爰應屬適宜。

貳、模糊德懷術階段

在模糊德懷術階段,主要是了解各指標內容的重要性為何,以確立校長專業標準 體系。在回收學者專家之問卷後,依序輸入 20 位學者專家對於各指標內容重要性之評 定結果,再進行三角模糊數之計算。數學運算之步驟如下:

一、透過各指標內容之最小值、幾何平均數及最大值,建立個別之三角模糊數。

二、再透過模糊數之反模糊化,分別計算出各指標內容之右界質、左界質及總值,

並且以每個指標內容之總值代表 20 位學者專家對於各指標內容重要性之評 估。

叁、層級分析法階段

本階段研究的主要目的,在藉由層級分析法了解「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權重分配與重要程度排序,並分析各標準及各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最後建構「國 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權重體系」。研究經模糊德懷術分析建構「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 標準」,據以研擬「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相對權重調查問卷」進行調查。調查資 料針對本研究建構指標之六大層面、13 個標準、37 個指標,進行成對指標項次之相對 重要性成對比較;本研究依層級分析法分析之,其實施過程與步驟詳圖 3-4 所示。

圖 3-4 本研究層級分析之實施步驟 確立各層面指標的權重

整體層級一致性

建立各層級成對比較矩陣

進行一致性檢 計算各層面特徵向量

計算各指標之絕對權重 問卷資料處理與建檔

建立指標權重體系 問卷設計、調查與回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AHP 的評估尺度

AHP 評估尺度的基本劃分包括五項,及同等重要、稍重要、頗重要、極重要及絕 對重要等,並賦予名目尺度 1、3、5、7、9 的衡量值;另有四項介於五個基本尺度之 間,並賦予 2、4、6、8 的衡量值(Satty, 1989)。有關各尺度所代表的意義,如表 1 所述。AHP在處理認知反應的評估得點時,則採取比率尺度的方式(從名目尺度產生)褚志 鵬(2009)。

二、問卷資料分析方法

「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體系權重問卷」,各項問卷回收後,逐一檢視每份問卷 填答情形,若有缺答之題目,則以缺失值處理,但缺答題數超過十分之ㄧ者,即予以 踢除,列為廢卷;準此,指標權重調查問卷回收 20 份,未發現有廢卷情形。其次,指 標權重調查問卷有填選指標間邏輯一致性的問題,經檢視其中 1 份問卷填答結果有違 反一致性假設,經剔除剩餘 19 份有效問卷。

(一)建立各層級成對比較矩陣

指標成對比較乃是為了評估指標間的相對重要性,而每個成對比較矩陣則代表某 一層次內指標間的相對重要程度;本研究建立各層級成對比較矩陣,以便導出各層面 要素的相對權重。

首先,就指標相對重要性進行成對比較,經 19 位專家評估後,將每一成對指標項 次的 19 個值利用幾何平均數計算出,求得 19 位專家(a1、á2、a3…a28)共同的評估 值(geomean),即做為指標成對比較的評估值。

(3.1)

又本研究分為 7 個區塊分析,指標相對重要性進行成對比較,則依區塊內的指標 進行,每一區塊內有 n 個指標,則需進行 n(n-1)/ 2 個成對比較,本研究分 7 個部分

geomean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進行指標兩兩比較,各有指標數為:一為,層面間的比較含 6 個層面;二為,各層面 內標準及指標之兩兩比較,六個層面內標準及指標數,包括:教學與課程層面內有 2 個標準 5 個指標、組織經營層面內有 3 個標準 9 個指標、願景與文化層面內有 2 個標 準 4 個指標、專業發展層面內有 2 個標準 6 個指標、夥伴關係層面內有 2 個標準 6 個 指標及道德倫理層面內有 2 個標準 6 個指標;因此,本研究依層面內指標成對比較,

合計有 112 個指標成對比較的評估值。

其次,依各區塊內的專家共同評估值,置於成對比較矩陣的上三角形部分(主對 角線為要素自身的比較,因此,其值為 1),而下三角形部分的值,則為上三角形相對 位置的倒數,如此,建立指標的成對比較矩陣A為一正倒值矩陣。矩陣如下圖所示:

(3.2)

(二)計算各層面特徵向量(權重)

根 據 成 對 比 較 正 倒 值 矩 陣 , 計 算 求 得 特 徵 值 ( eigenvalue )、 找 出 特 徵 向 量

(eigenvector),其計算方法為:

1.以成對比較矩陣中的元素(值)除以其所在行元素的總和(此亦為正規化)。 2.把每一列元素加總求其平均數,此層面各列的平均數即為特徵向量(w);並依

Saaty 提出行向量平均值標準化法,以近似法求取向量值。

A=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i,j=1,2,… (3.4)

(三)進行層級一致性檢定

層級一致性檢定的目的在檢定各層級內的一致性,亦即檢定 19 位專家對指標兩兩 比較的優先順序共識程度。在 AHP 中一致性檢定用三個指標進行成對比較矩陣,包 括:一致性指標(Consistence Index, C.I.)、一致性比例(Consistence Ratio, C.R.)及整 體層級一致性檢定(Consistence Ratio of the Hierarchy, C.R.H.),因此,本研究結果以 來此三個指標來檢定填答者反應的一致性,進行程序如下:

1.計算最大特徵值

進行一致性檢定之前首先計算矩陣的最大特徵值(λmax),其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並依其值逐項進行檢定。

(3.5)

其中(AW)i表示 AW 的第 i 個元素 2.計算一致性指標(C.I.)

一致性指標由特徵向量法(上式 3.4)求得λmax與 n(為矩陣中要素的個數,即為

W=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矩陣維數)兩者差異程度可求得一致性指標,作為判斷一致性高低的衡量基準。

C.I. max 1

= − n λ n

(3.6)

當 C.I. =0 表示前後判斷完全具一致性,而 C.I. >0 則表示專家填答前後判斷不一 致,又 Saaty(1977)建議 C.I.<0.1 最佳,但最大可容許的偏誤為 C.I.<0.2(鄧振源、

曾國雄,1989a、1989b)。因此,本研究計算各層面矩陣的依 C.I. < 0.1 作為填答者判 斷趨於一致的標準,否則須重新評估。

3.計算一致性比例(C.R.)

根據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 Wharton School 進行的研究,從評估尺度 1-9 所產生的正倒值矩陣,在不同的階數下會產生不同的 C.I.值,稱為隨機性指標(Random Index; R.I.),R.I.會隨著矩陣階數之增加而增加,如下表 3-12 所示。在相同階數的矩 陣下 C.I.值與 R.I.值的比率,稱為一致性比率 C.R.(Consistency Ratio)(鄧振源、曾國 雄,1989)。即:

R.I.

C.I.

=

C.R. (3.7)

若 C.R.<O.1 時,則矩陣的一致性程度使人滿意。

表 3-12 AHP 方法隨機指標與階層數關係表

階數 1 2 3 4 5 6 7 8

R.I.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1.41 階數 9 10 11 12 13 14 15 -

R.I. 1.45 1.49 1.51 1.48 1.56 1.57 1.58 - 資料來源:“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by T.

L. Saaty, 1990. Pittsburgh, PA: RW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層級一致性檢定結果

本研究就層面之間比較、六個層面內指標等七個部分,其內各指標兩兩比較分析,

指標相對重要性進行成對比較矩陣,經計算其一致性指標(C.I.)、隨機性指標(Random Index; R.I.)、一致性比例(C.R.)資料(如表 3-13),經比較分析層面之間、六個層面 內指標其 C.I.、C.R.均小於 0.1,是以,本研究層級內的成對比較矩陣滿足一致性檢定 的要求。

表 3-13 本研究層級一致性檢定值對照表

C.I. C.R.

層面之間 6.04 0.01 0.01

課程與教學 2.00 0 0

組織經營 3.00 0 0

願景與文化 2.00 0 0

專業發展 2.00 0 0

夥伴關係 2.00 0 0

道德倫理 2.00 0 0

5.整體一致性檢定結果

本研究就各區塊的成對矩陣皆符合一致性的要求,尚需要檢定整體層級結構的一 致性。整體層級的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 of the Hierarchy, C.R.H.),就是將整 體層級一致性指標(Consistency Index of the Hierarchy, C.I.H.)除以整體層級隨機指標

(Random Index of the Hierarchy, R.I.H.)。意義上,他是一個加權平均的一致性比率;

用層級的權重做權數。而 R.I.H 則是經過加權的 R.I.;用來計算 C.R.H。

本研究進行整體層級一致性分析,C.I.H.=0.023 R.I.H.= 2.374 C.R.H.=0.01(表 3-14);是以,C.I.H.、C.R.H.均小於 0.1,滿足整體一致性的要求;準此,本研究結 果達可接受的水準,接續將求得各層級架構與各評估指標權重值,並針對整體層級權 重做計算,分析各階層要素間的相對權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C.R.H.=C.I.H./R.I.H. (3.8)

C.I.H.= WijUi,j+1 (3.9)

R.I.H.= WijVi,j+1 (3.10)

其中,Wij=第 j 層級第 i 個因素之優先向量,i=1~n,j=1~h

Ui,j+1=第 j+1 層級對第 j 層級之 i 因素之一致性指標向量,i=1∼n,j=1∼h

Ui,j+1=第 j+1 層級對第 j 層級之 i 因素之一致性指標向量,i=1∼n,j=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