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資料蒐集、分析與檢核

壹、資料蒐集

本研究運用參與觀察法,由研究者對研究過程中發生的事件、參 與事件的人或物、事件發生的歷程、原因等,進行描述。因研究者本 身即為教學者,因此無法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立即記錄,原本欲採 用課堂上全程錄音、錄影的方式,但因部分同學反對而作罷,只能在 結束教學活動後立即對觀察所得的結果,進行文字記錄。(只有單元 七模擬法庭和單元八行動劇場,在學生同意下全程錄音錄影)。

因此,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主要以書面資料為主,包括問卷、

學習單、回饋單、觀察員紀錄、教學者觀察紀錄、活動照片、教學錄 音錄影、訪談資料、研究者省思札記,以及學生聯絡簿中有關本課程 的心得等。資料蒐集的方式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一、教學觀察

本研究採參與觀察法,在參與程度上屬於完全的參與,因此觀察 紀錄包括:每一個單元的教學活動、師生互動與討論情況等,都有一 位觀察員入班觀察並做紀錄;研究者在每一單元教學結束後,立即寫 下課堂上學生的上課情況、問題及反應等紀錄和省思;以及部分課程 的活動照片、錄音錄影紀錄等,並建立電子檔案以利保存及分析檢討。

二、文件分析

為評估法治課程的實施成效,本研究蒐集了大量的文件資料,包 括:前、後測開放式問卷,各單元教學中學生填寫的學習單、課後作 業單,以及學生聯絡簿中有關本課程的心得,和課程總結回饋單等。

三、訪談

為了進一步了解所有參與者的想法,研究者常視需要進行訪談,

訪談的對象包括:70A 班學生及任課教師、觀察員等;訪談的方式屬

於非結構性訪談;訪談的內容主要針對課程內容的檢討建議,和針對 研究對象的法治認知、態度及行為進行了解,以便於課程設計及研究 方向之修正。

貳、 資料處理與分析

質性研究最大的挑戰即為如何分析處理龐大的資料內容,本研究 之資料分析主要採「內容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將各種資料 包括觀察紀錄表、研究者省思、訪談紀錄、學生學習單、作業單、回 饋單及相關文件等加以編碼、分析、比較,以便了解法治課程的實施 成效,並提出修正的建議。茲將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說明如下:

一、資料的整理

本研究依照上述資料蒐集方式,將所收集資料先透過電腦轉為文 字稿,並依照日期排列。所有資料可概分為以下三大類:

1. 觀察資料:包括觀察員紀錄、教學者觀察紀錄和省思、活動照片、

錄音錄影紀錄等。

2. 文件資料:包括前、後測開放式問卷,學生的學習單、課後作業 單,回饋單等。

3. 訪談資料:包括訪談 70A 班學生及任課教師、觀察員等,立即紀 錄並轉為文字稿。

二、資料的分析

(一)開放式編碼

研究者自行擬定以下的編碼方式,以方便資料的分析與解讀。說 明如下表:

表三、 資料編碼說明表 代 號 內 容 971111S1 代表民國97 年 11 月 11 日 1 號學生學習單 971111S1 代表民國97 年 11 月 11 日 1 號學生作業單 971111S1 代表民國97 年 11 月 11 日 1 號學生回饋單 971111S1 代表民國97 年 11 月 11 日 1 號學生聯絡簿心得 971111S1 代表民國97 年 11 月 11 日 1 號學生訪問紀錄 971111T1 代表民國97 年 11 月 11 日 T1 教師訪問紀錄 971111S1 代表民國97 年 11 月 11 日 1 號學生問卷 971111 代表民國97 年 11 月 11 日研究者省思札記 971111 代表民國97 年 11 月 11 日觀察員紀錄 教觀971111 代表民國97 年 11 月 11 日教學者觀察紀錄

研究者先檢視資料內容,找出可涵括資料意義之關鍵字詞,並於 空白處寫下意見,或對該內容的詮釋,完成第一次編碼。然後與觀察 員一同檢視內容,並進行討論,比對個人所捕捉到的內容意義,重新 進行編碼工作。

(二)歸納分析與檢視

研究者針對開放式編碼所得到的資料,再加以比對、分類及歸 納,進行初步分類工作;並配合各單元之教學目標及整體研究目的,

進行分析與檢視工作,形成初步研究結果。最後,將研究結果與相關 文獻再加以比較與解釋,並請指導教授檢視修正後,完成研究結果之 撰寫。

叁、 研究之信效度

由於行動研究的特性就是「做中學」,在不斷變化的情境中進行,

所發生的事件無法重新複製,為確保本研究之信度與效度,本研究採 用「三角檢定法」(triangulation)。所謂三角檢定法即多元測定(潘淑 滿,2003:70),指在研究過程中,對同一事件使用一個以上來源的 資料,並且透過不同資料、方法與人員,進行交叉檢核(王文科,2002:

518),三角檢核有「方法的三角檢核」、「資料的三角檢核」、「人 員的三角檢核」三種檢核方法。本研究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以「人 員的三角檢核」為主,透過與指導教授、司改會專家及學生的討論意 見來修正課程內容。在研究過程中則運用參與觀察法、訪談法及內容 分析法進行「方法三角檢核」。至於在法治教育的實施成效上,則以

「資料三角檢核」及「人員三角檢核」為主,資料蒐集來源包括:學 生學習單、作業單回饋單、前測問卷、後測問卷、觀察紀錄、訪談記 錄等,並邀請臺灣性教育協會理事長高松景,與研究者共同進行資料 交叉檢核,試圖從不同的角度檢視資料的一致性與正確性,藉以描述 學生對於法治概念在認知、態度及行為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