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身心教育與視力保健關係研究之文獻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身心教育與視力保健關係研究之文獻

本節共分為二部份,第一部份為身心教育相關文獻之探究,第二部份為身心 教育與視力保健關係之探討,期待透過相關文獻之分析與探究,以作為本研究設 計、發展之依據。

一、身心教育相關文獻之探究

(一)身心學理論

身心學(Somatics)是從第一人稱「我」的角度,來實際探訪身體,透過系 統的理論與方法,進行身與心的對話,進一步開發人體的覺察和增進身體對環境 的適應能力。它是一門探究身心關係與體悟身體智慧的經驗科學,重視內在經驗 的體會和反省,以探索人體覺察、生物功能和外在環境三者間互動關係的一門藝 術和學問(林大豐、劉美珠,2003)。

不將身體與心靈分開討論,而是身心一起討論,身體的任何現象或改變都會 影響心理狀態;而心理狀態、心情故事和觀念意圖也都會儲存記憶在身體裡,並 且會影響及改變身體的組成和結構。所以,唯有身心和諧一體,互相輔助與共同 調整,才是一個真正完整的全人(林大豐、劉美珠,2003)。

由第一人稱的概念來做「內在的自我體察」,即強調傾聽、擁抱、跟隨及留 意體內所發生的一切動作。由自我內在去經驗身體的現象以及體會不同的身體動 作,傾聽自己身體所發出的訊息,檢驗自己的動作模式、解剖結構和心靈狀態,

進而讓自己的身與心能夠更密切地融合為一(林大豐、劉美珠,2003)。

(二)身心教育理論

以身心學的觀點運用於教育上即為身心教育。從個人自我的身體出發,透過 一系列身心教育體驗活動,瞭解自我身體與心理的關係,進而促使身心和諧,並 開發身體覺察的能力與認識自我身體的結構、功能及體會自我當下的經驗(劉美

珠,2003;劉美珠、林大豐,2004)。近年來,在身心學理念哲思下所發展的研

由圖2-1可知,透過「身」與「心」關係的思考與對話,反駁了西方科學家 與哲學家將肢體與心靈一分為二的觀念,進而探索身體內在的機轉,引進傳統東 方哲學思想與健身方法,再輔以西方身體科學的幫忙,感受並覺察到身體無限奧 妙的具體經驗,逐漸建構身心學的觀點。而實際操作體驗的方法稱為身心技巧,

不管身心技巧的派別是如何分類,無庸置疑的,不外乎是為了壓力的減輕、肢體 的矯正、病痛的處理、放鬆的再學習、覺察能力的增加以及更有效率的生活(引 自劉美珠,2005:10)。本研究的理念是根據身心學觀點,並且要達到教育的目 的,主要是採用手技的手段,型態是身心手技教育,歸類在身心教育。

簡單來講,身心教育就是向心理內在探索身體的經歷,而身心教育課程的實 施要了解其身心合一、強調身體智慧的概念,目標是為了開發覺察、促進身心健 康,透過身體本身探索、強調內在的反省並得到自信,老師要有正確的身體觀念 與結構知識,能用正確的口語去適時地引導學生參與,透過檔案方式去評量學生 的感受與反省教師的教學。

本研究課程內容考量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針對預計達到目標、融合視力保 健方法,採生動、有趣的方式進行,讓學生能真正的去重視視力的課題,進而養 成護眼、愛眼的好習慣,讓自己能保有健康而明亮的雙眼。

二、身心教育與視力保健關係之探討

(一)身心教育對健康保健之重要性

呼吸是了解身體覺察最好的方式。在靜態的身體位置,透過動態的呼吸,感 覺到身體擴張、膨脹的感覺,感覺身體內外三度空間的變化。呼吸的調整,在身 心教育課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透過呼吸,可幫助身心平靜,讓身體處於放 鬆的狀態,並提升專注力,讓受試者能將心思專注於自己的身體(蔡琇琪,2004)。 而劉美珠(1999)亦指出,在一呼一吸中包含了許多生理的變化、心理情緒的反 應及對身體姿勢和動作的影響。透過呼吸,可以感受身體在「緊」與「鬆」之間 的差異,並進一步學習身體的使用與控制。

在國小學童應用方面,蔡琇琪(2004)以32位國小三年級學童為對象,實施 20小時的呼吸覺察活動課程,發現學童在接受課程之後,在身心放鬆與靜定方面 皆有正面的效果。吳美慧(2006)以70名國小學童為對象,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兩組,讓實驗組接受14週的身心遊戲實驗課程及4週針對時間、空間、身體控制 覺察開發的身心遊戲課程,並於課程中加入呼吸放鬆與覺察練習,發現透過呼吸 的練習對學童身體及心理情緒方面的放鬆有所幫助。而陳怡真(2004)亦將呼吸 練習應用於國小六年級學童,結果顯示呼吸的練習對於學童認知正確的呼吸方式 有所幫助,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不同的呼吸技巧可以達到不同的目的,包括:促進活力並提高清醒程度,鬆 弛並減輕壓力、應付情感反應、釋放受阻能量、激發創造力等(Kanster, 1996)。

因此呼吸練習常常被拿來作為治療的方式,目前坊間流行的身心靈工作坊、瑜 珈、以及身心技法各派的技巧都不約而同的強調呼吸的重要性(江正發,2006)。

因此透過呼吸的練習可增加身體的覺察能力,身體的覺察能力增加,身體就會有 更多改變的機會與改善的可能性。

「身心教育」強調的是自我覺察,不斷的向內探索,體察到的感受是最真實 的。黃晴淇(2006)應用了身心教育對國小教師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王徳正

(2007)應用身心教育改善了羽球選手肩關節的疼痛;陳昱甫(2006)應用身心 教育改善了國小教師下背的疼痛;江正發(2006)應用身心教育改善了女大學生 的經痛;陳崑財(2008)應用身心教育改善了國小學童不自覺的聳肩;陳安婷

(2007)將身心教育應用於智能障礙學童知覺動作能力上,有顯著的改善;林永 承(2008)將身心教育應用於裘馨氏肌肉失養症患者,有顯著改善。因此將身心 教育應用在各領域的問題上,都有明顯的改善。如果能將身心教育應用在學童的 視力保健上,一來學童能覺察自己眼睛的疲勞;二來藉由手技來鬆弛眼睛壓力,

對於視力保健相信會是一大助力。

(二)身心教育於視力保健之可行性

視力保健之主要目的在預防近視的發生、延緩其發作的年齡以及在近視發生 後,減緩其增加度數的速度。造成近視最大的主因是過度近作業,一但過度近作 業學童的眼睛就容易過度疲勞,眼睛長期的過度疲勞,近視就產生。學童由於長 時間、近距離的用眼過度,加上眼睛疲勞沒任何表徵不容易察覺,因此一旦發覺 自己視力模糊時,往往都已經罹患近視了。藉由身心教育的自我覺察,來發覺眼 睛的疲勞,來察覺眼睛的酸痛,進而藉著呼吸讓自己全身放鬆,眼睛疲勞自然消 失無蹤。活動內容架構上,以呼吸探索與靜心為基礎練習,做為進入自我探索的 手段。透過呼吸探索與靜心練習讓眼睛放鬆,再延伸到眼球構圖的學習及體會。

眼睛疲勞的消除除了可透過「丹田呼吸」的紓解外,亦可藉著「手技按壓」方式,

直接壓按眼球、眼穴、眼球肌肉,其不但可活絡眼動脈及眶上神經循環系統,亦 可放鬆眼睛週邊肌肉,緊繃一消除,疲勞就會自然消失,對於改善近視相信會是 一大助力。

「預防勝於治療」是政府一再倡導的口號,教育部也推出了許多視力保健的 方法:有「3010」、「望遠凝視」、「正確握筆」、「eye 愛水果」(教育部,2004)

等等,但是學童視力似乎未見明顯改善。俗話說:「對症下藥!」,儘管處方再好,

如果學童不喜歡,名醫與庸醫也沒什麼分別了。教育部的用意,也說明了政府對 於視力惡化問題的重視,但是這些視力保健方法如果未能落實於學童生活當中,

恐怕就會事倍功半。因此要落實於學童生活的先決條件一定要學童心裡樂意接 受,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林季福(2004)將身心動作教育應用在國小四年級健體課程中實施,探討課 程實施對身體結構認知與探索的效果,結果發現四年級學童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 內容喜愛與接受的程度相當高,課程實施對學童身體覺察能力開發有正面的幫 助。張玉佩(2004)將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國小六年級「健康與體育課程」之教 學中,學童對此課程亦感到新鮮有趣、接受度高且反應良好。由上述得知,學童 對身心教育不但充滿興趣、接受度頗高,而且反應也相當良好。

綜上所述,身心教育對學童身體覺察能力開發有正面的幫助,加上學童的喜 愛與接受程度又相當高,因此如果將身心教育應用於視力保健,一方面它可以覺 察眼睛的疲勞進而消除疲勞;另一方面學童喜愛它、接受它,相信對於視力的改 善一定大有幫助。